7.3
力的平衡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状态变化的原因
3、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4、在探究实验中学生能够自己处理实验数据,并从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中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实验数据分析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课型课时
新授课;
一课时。
三、重点:让学生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难点: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并认识到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四、教学基本思路: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说明
新课教学
一、引入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1、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状态,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是否与牛顿第一定律矛盾?2、举例说明(课本图6-20、6-21、6-22),引出平衡状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1、二力平衡上面几个例子中,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从而引出平衡状态的概念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这几个力叫平衡力进一步举例(课本图6-23至6-25)来加深对平衡状态与平衡力的理解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的作用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状态?从而引入下一个问题
2、二力平衡的条件通过演示实验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介绍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下面问题小车是否静止?小车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把小车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小车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小车还静止吗?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小车在什么情况下平衡?二力平衡时合力的大小是多少?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能够使用的前提:被研究的物体必须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确认后要分析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例:(1)静止悬挂的电灯(2)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3)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2对平衡力的作用)
4、总结扩展A: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物体所受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与牛顿第一定律不矛盾B:让学生讨论课本“交流与讨论”中的问题,总结出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让学生分析一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巩固练习及讲评1、朗读课本,分析课本中图6-20至6-26中的物体受力情况及各力关系2、完成课本P111
作业题
课堂小结
家庭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力的平衡一、二力平衡
静止状态
平衡状态
平衡力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
二力平衡条件1、作用于同一物体2、大小相等3、方向相反4、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二、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三、
总结扩展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