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对容器特点,并会进行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自主设计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过程,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程强调:物理教学应在学生通过实难主动探究问题的情境中进行的,故这堂课我设计了情景教学法,演示实验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两幅画面课件展示,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探究(一)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侧压强
设计思路:根据现象→自主设计→巩固结论
引导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具设计实验,提示学生先利用桌面上的器具,自主设计实验,再通过课件动画再巩固结论。这种自主探究方式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简单、有趣,且就在我们身边,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是新课标要求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一。
探究(二)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这个问题的探究,能让学生体验整个探究过程,是本堂课的重点,其中设计实验及学生完成实验操作既是本堂课重点,又是难点,具体的教学过程为:
1、提出问题: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猜想与假设:
出示液体压强计,解释其结构及原理,并简单演示
展示学生可能的猜想:
猜想1: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尝试有关;
猜想2: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猜想3: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重力有关;
猜想4: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
3、根据猜想,设计实验:
根据猜想,小组间通过讨论,共同设计的实验步骤:(课件展示分三步进行)
探究1:研究在水下同一深度处液体压强的特点
探究2:研究在水下不同深度处液体压强的特点
探究3:研究液体内部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4、根据设计,进行实验
5、对比交流,归纳结论:
6、巩固成果,应用拓展: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独立回答,加强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对下节课也有很好的铺垫作用。8.2.2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液体压强的应用
教案
【教学目标】
知道液体对器壁以及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知道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会使用微小压强计。
了解连通器的构造特点。
了解连通器的原理。
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了解船闸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
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
1.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且液体具有流动性。
2.公式:P=ρgh
·单位:P:Pa,ρ:kg/m3,
h:m
··深度h——研究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公式推导:因为F=G,而F=PS,G=mg=ρVg=ρShg
PS=ρShg
P=ρgh
·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被研究点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重力、体积、容器的形状等均无关。
·公式和p=ρgh的区别
(1)适用于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及相关计算;
(2)p=ρgh只适用于液体压强的计算。
3.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5.在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6.液体对底部压力与重力的关系(与固体压力、压强区分)
·例如:
5.应用:连通器
①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的容器.
②实例:船闸、茶壶、锅炉水位计、下水管道、通风巷道、乳牛自动喂水器、喷泉.如图:
1)茶壶:壶嘴应略高于壶口,不然茶壶不能装满茶水。
2)工业锅炉内水位计:锅炉内水位不能直接观察,用与锅炉连通的玻璃管制成连通器,则管内与锅炉水面相平。
3)农田输水管:有的地方把农田输水管埋在地下,穿过公路,这也是利用连通器原理。
4)船闸:在船闸整个工作过程中,当打开上游阀门时,上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当打开下游阀门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
③特点: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相平。
④原理:
·液体对P点压力相同:F1=F2;面积S相同,根据
p左=p右
即ρgh1=ρgh2,∴h1=h2
6.注意:
1)以两种液体为例,如果装入的两种液体密度大小相同,则液面最终会相平;
2)如果两种液体密度大小不同,但相互间可互溶,可构成均匀的混合液,则液面依然相平;
3)如果连通器里装有密度不同的且不混合的液体,连通器液面不相平。
7.液体压强的传递
帕斯卡原理:如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如图所示,有:。
例1:计算水面下50
cm处水的压强?
例2:
如图,容器中盛有某液体,pA,
pB,
pC分别表示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则:(
)
A.
pA=pB=pC;
B.
pA=pC>pB;
C.
pA>pC>pB;
D.
pA=pB
例3:如图,求液体内各点处的压强。
例4、(2002年龙岩市中考试题)一个空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地浸入水中,一次瓶口朝上,另一次瓶口朝下,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如图所示,那么( )
A.瓶口朝上时,橡皮膜内凹;瓶口朝下时,橡皮膜外凸
B.瓶口朝上时,橡皮膜外凸;瓶口朝下时,橡皮膜内凹
C.每次橡皮膜都向内凹;瓶口朝上比瓶口朝下橡皮膜凹进得多
D.每次橡皮膜都向内凹;瓶口朝下比瓶口朝上橡皮膜凹进得多
解:D。
例5、(2002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试题)图所示的薄壁容壁,其底面积为100cm2,装了重24.5N的水后,水面距容器底部20cm,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分别为( )
A.24.5N,2.45×103Pa
B.24.5N,0.245Pa
C.1.96×105N,1.96×103Pa
D.19.6N,1.96×103Pa
解:D。
例6、有一侧壁可活动,密闭性能好的容器,如图。容器内盛有一定液体,若将容器改成图中乙、丙两种形状。设在三种情况下液体对容器底压力为F甲、F乙、F丙,压强为p甲、p乙、p丙;容器对支承面压力为F′甲、F′乙、F′丙,压强为
p′甲、p′乙、p′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 p甲=p乙=p丙
B.F丙>F甲>F乙
p丙>p甲>p乙
C.F′丙>F′甲>F′乙 p丙>p甲>p乙
D.F′甲=F′乙=F′丙
p′甲=p′乙=p′丙
解:BD。
例7.如图所示,U型管内装有水银,向右管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后,两管中水银面相差2cm,求此时两管的液面高度差是多少?
解:P左=ρ水银g(h2+h3)=ρ水银gh2+ρ水银gh3
P右=ρ水gh1+ρ水银gh4
又因为h3=h4,则有ρ水银gh2=ρ水gh1
将已知量代入可求得·h2=13.6h2=13.6×2cm=27.2cm
则两管中液面高度差为Δh=h1-h2=27.2cm-2cm=25.2cm
例8.
根据图中所示各容器两侧管中液面的高度,判断同一容器中的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选填“>”、“<”或“=”)
A图中ρA_____ρB;B图中ρA_____ρB;C图中ρA_____ρB;D图中ρA_____ρB。
例9.
图中是轮船通过船闸时的示意图,可以知道下一步先打开的是________,再打开的是_______。
解:由图中轮船船头指向可知船是从上游驶往下游的,而且已经进入闸室。此时,应打开阀门B,则闸室与下游构成连通器,水从闸室流向下游,当闸室中水面与下游相平时,闸门D打开,船驶往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