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15松 鼠基础知识基础知识【难点】通过阅读,概括松鼠的特征,理清文章思路。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及方法。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重点】【重点】作者简介 布丰(1707~1788),法国博物学
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著有《自然史》等。科学小品科学小品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它借助某些文学手法,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相关介绍 松鼠有善于跳跃的强有力的后肢,最重要的是它有一条又长又大的尾巴。当松鼠在树上跳跃时,它用有力的后肢使身体腾空而起,在空中,它的尾巴使它的身体保持平衡,继而使它丝毫不差地安安稳稳地落在树枝上。若松鼠失去了尾巴,它就不能自如地腾空跳跃,甚至会失去在树上生活的能力。松鼠为什么能在树上跳跃自如驯良 帽缨 榛子
榉实 船舵 xùnyīngzhēnjǔduòjiǎo( )健 zhé( )伏
圆zhuī( )矫锥蛰1.机警: 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机智敏锐。
机警、机敏辨析:同:两个词语都有“机智、反应快”的意思。
异:“机警”所表现的反应主要是大脑的活动,对情况觉察得快。“机敏”所表现的反应除了大脑的活动之外,还有动作的灵活性。
例:机警的战士躲过枪林弹雨后抓住了敌人。他机敏地躲过了这致命的一击。2.驯良:
3.乖巧:
4.敏捷:
5.矫健:
6.玲珑:
7.蛰伏:和顺善良。驯,顺服的。(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动作、思路等)迅速而灵敏。强壮有力。矫,强壮。 (东西)精巧细致;(人)灵活敏捷。文中形容松鼠的小面孔好看,精致有灵气。
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吃不动。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松鼠》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预习导学:1.快速朗读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呢?2.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三个“它们”各代表什么?漂亮乖巧生理特征
经济价值
松鼠驯良第2节第3节第6节第1节总括特点具体介绍补充说明由总到分层次结构:第4-5节解疑合探:理清思路 互动点拨: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外形特点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在写松鼠的外形时,作者抓住松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的特点,把小松鼠写得非常美丽。
总分面容( )
眼睛( )身体( )四肢( )
尾巴( )坐姿吃相( )清秀闪闪有光矫健轻快帽缨形、美丽坐着用前爪送吃我很漂亮:再说说“我”的“驯良”: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常吃食物:树林晚上杏仁、榛子、
榉实 和橡栗等(不侵犯人类)(不骚扰人类)(不伤害人畜) 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他们就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晴朗的夏夜,松鼠在树上高兴得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嬉戏。他们好像怕强烈的阳光,白天常常躲在窝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得乱摇晃的时候,他们才到地面上来。
齐读第4自然段,
说说松鼠最喜欢吃哪些食物? 最后说说我的“乖巧”:从动作、行为上:过水方法、从搭窝特点上:选择窝址、警觉性强、叫声特点搭窝过程、
窝口设计跑跳敏捷、 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儿中间。他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窝搭好了,还在上面加一个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他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又暖和,又安全。 请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说说松鼠是怎样搭窝的? 松鼠搭窝的时候, 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最后 ,在搭好的窝上面加一个盖。
读一读,找出表示顺序的词。 松鼠搭窝的时候, 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 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 把苔藓压紧、踏平。 ,在搭好的窝上面加一个盖。先再然后最后你能用这些词说一段话吗? 1.“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一下?
为什么?【答案】本题运用词语(段落)能否调换顺序解题法。 不能。“漂亮”是从外形方面介绍的,而“驯良”“乖巧”是从内在的性格、习性方面来介绍的。这三个词语明确了下文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下文第②~⑤段就是按照这三个词语的顺序安排材料的。2.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案】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本段总领全文,介绍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很讨人喜欢”写出人们对松鼠总的感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3.第二自然段是如何介绍松鼠“漂亮”这一特点的?
【答案】开头紧扣“漂亮”一词具体描述了它的面容、眼睛、身体、四肢;接着对松鼠身上最具特色的尾巴进行了细致描述,使松鼠的外形给人留第二部分第一层(②):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坐姿和吃相等方面介绍松鼠漂亮的特点。 品析第2—6自然段4. “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本题第二问运用拟人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运用了拟人修辞。“歇凉”“练跑”“玩耍”等拟人化的词语,活画出松鼠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突出了它的“讨人喜欢”。5.第⑤段写松鼠搭窝的过程用了哪些词语?表现了松鼠的什么特点?【答案】写松鼠搭窝的过程运用了准确的动词“
搬”“放”“编扎”“挤”“踏”等以及形容词“错杂”“宽广”“坚实”“舒适”“安全”,生动地表现了松鼠的灵巧与能干。
6.第④⑤段都说明了松鼠“乖巧”的特点,说明的角度有什么不同?【答案】第④段从松鼠的过水方法、警觉性强、跑跳敏捷和叫声特点四个方面来说明它的乖巧,第⑤段从窝址的选择、松鼠搭窝的方法和窝口的特点三个方面来说明它的乖巧,说明角度不同。
7. “通常”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案】不能。“通常”是常常的意思,在文中表示松鼠常常一胎能生三四个,如果去掉,就表示所有情况下,松鼠一胎都能生三四个,与事实不符,“通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修饰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模式法。此类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为说明文必考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般体现在修饰语、限制语上。回答词语能否删除的答题模式一般为:①表态:不能删;②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③若删去,句子意思变成了……这与事实不符,表达不准确(太绝对了);④××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本题按照模式分析即可。
阅读方法解密 这几段文字是并列关系,先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重难点小结【答案】第②段说明松鼠吃相的特点,用以同一般四足兽相区别;第③段意在说明松鼠不是肉食兽类,因而不像它们那样凶猛,用以表明它的驯良。所以,尽管都是写吃东西,但具体内容和写作目的不同,就不能放在一起。 1.【难点探究】从谋篇布局上来说,同一内容理应放在一起介绍才会显得条理井然,而本文为什么把松鼠吃东西拆开来放在第②、③段中说明呢?【答案】本文用了许多描写性的文字,非常形象、生动,但不是记叙文,而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第一,从文章的中心意思看,本文重点在介绍松鼠漂亮的外形,驯良的习性,乖巧的性格,以及它们的实用价值。通过介绍说明,人们对松鼠的特征有了清楚的了
解。而记叙文则是通过记叙某人或某事,以达到反映、赞扬或谴责某一思想的目的。第二,从描写的客观作用看,说明文有时也要运用一些描写性的文字,本文写松鼠的外形、动作等都用了精彩的描写,起到了把松鼠的有关特点介绍得更形象的作用。而记叙文中的描写则是为了把人物和事件表述得更形象、生动。
2.【难点探究】有人说本文是记叙文,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总体特点→漂亮、驯良、乖巧
具体介绍
补充说明→其他特征、用途漂亮→外形
驯良→习性
乖巧→性格松鼠讨人喜欢本文通过对松鼠的外形、习性、性格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勾画出了这种小动物漂亮的外形、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性格,突出了松鼠讨人喜欢的特点。
1.根据事物特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课文第①段先总写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②—⑤段再依次分说这三个特点,最后补充说明松鼠的其他特征和用途。在具体说明时,采用了由外(外形漂亮)到内(习性驯良、性格乖巧)、由主(漂亮、驯良、乖巧)到次(其他特征和用途)的逻辑顺序。全文重点突出,层次清晰。
2.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说明事物。
作者在非常细致地观察研究松鼠一举一动的基础上,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如“面容清秀”“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等,这样写,增强了说明的效果,可以使读者形象具体地感受到松鼠是“很讨人喜欢”的小动物。科莱特《松鼠》原文阅读谢谢大家松鼠
科莱特
战前,我有一只松鼠。它原先的主人在我上车的时候很巧妙地把它作为礼物悄悄塞进我的大衣口袋里,当时我已经相继欣赏然而谢绝了一头滑头滑脑、气味浓重的北美浣熊,一只年满一岁的豹猫,一头四个月大的小母狮和一只像生菜盆一般大、人家向我保证会伸出爪子的名叫阿纳托尔的癞蛤蟆。
我曾在别处说起过这头巴西松鼠,它全身呈深铜绿色,翘起的尾巴顶端和腹部则是红色的。兴许我这样描绘它还早了点儿,其实我对它并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因为,那时我把它叫做“母松鼠”和丽科特。比我聪明的人恐怕也会弄错的……
我一开始就觉察到皮蒂里基确实野性十足,换句话说,它对于人一无所知,竟以为可以无所顾忌。它的身上燃烧着一颗海盗和山大王的灵魂,并在它那站起来才二十二厘米长的身体内随意地表现出来。
第一天,它就把波斯猫吓得直哆嗦,而叭儿狗在它面前竟说不出话来。瞧着这个快快活活、疯疯癫癫的家伙一本正经地坐在椅子靠背上,瞪着那双像羚羊般椭圆形眼睛盯着每一样东西,谁会不发抖呢?它一边口中咂咂作响,一边摇晃它那镶有一条“绦带〔绦(tāo)带:用丝线编织成的带子,镶在衣服、枕头、窗帘等的边上,起装饰作用。〕”的可爱的圆耳朵,把榛子壳和它的威风胡乱撒向我那些惊愕不已的小动物。
第一天,它喝牛奶,在我的头发上蹭干净两只手,然后模仿松鸦的叫声,往空中蹦跳。它沿着天花板的突饰奔跑,过一会儿,又趴在一块路易十六时代的地毯上,把一个戴头盔的半裸人物的鼻子吃掉。不过,它并不认为我会惩罚它,又回到我的肩上,梳理我的头发,把冰冷而友好的小鼻子、肉乎乎的舌头在我耳朵下方蹭,它那独特的气息散发出麝香的芬芳。
“它挺好看,可是……它对人亲热吗?”我的男女朋友这么问道。
我觉得,他们这样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真放肆,他们的问题总是同样的问题。多么苛刻,而且,对待动物多么卑劣……“有来有往”,可我们又给了些什么呢?一点儿食物,──和一条锁链。
“拴住它,它抓了一团毛线!”
一条在皮蒂里基童年时就箍在它腰周围的锁链磨损了它的毛皮。它那如羽毛般轻盈、如火焰般闪烁、翘在空中的尾巴在跳来跳去时便发出一种如苦役犯戴的镣铐的声音。
“抓住它,把它拴住,它把糖果盒拿走啦!”
它被缚住之后,就把手指长长的手,那一天要洗十次,保养得很好的手塞进钢制腰带和肋部之间,陷入沉思。当我带它去乡间时,我恍然大悟,直到那时,它一直过的是沉闷的城市生活。它没有立刻走出敞开的笼门。它把一双手紧紧贴在胸前,出神地凝视着由花园、草地和大海构成的一片无边的绿色,身体则有规律地颤栗,我只能把这种颤栗比作生命垂危的蝴蝶的抖动。它的美丽的、如一颗泪珠般凸起的眼睛里映出一片绿色。不过,皮蒂里基已经与我们一道生活了相当的时间,并不指望有过分的恩赐。我牵住链子的另一端,它便随我一起在草坪上行走。在草地上,它干净利落地小便,采摘一粒粒黑色的野果籽。然后,它用前肢攫住一棵鲜花盛开的女贞树底部的枝桠,发疯似的摇晃它,咬住它,仿佛要看看这树枝是不是活的。
这时,它瞧见空中飞过的鸟儿,便伸长脖子向鸟儿致意,这一举动几乎使它离了地面……
然而,那时候它只有一条稍长的锁链。难道不该提防野猫、狗、寒夜,尤其是我放养的四只来回盘旋了望的雀鹰吗?那些自由自在地走动的动物渐渐走近它,有时使它亢奋,有时惹它恼怒。它遇见一条脆蛇蜴,耳朵之间的前额上便立即堆起皱纹,竖起了脖子和尾巴的簇毛,血丝也蒙上了暗色水晶一样的眼睛。在我起来调解之前,皮蒂里基已经翻了个空心筋斗,像只好斗的公鸡在空中打了个旋,那蠕蠕而动、并不伤人的小蛇已然躺在地上,断成两截……
但是,对癞蛤蟆,松鼠只是表现出相当反常的厌恶。有时,它向表皮长满疙瘩的、肥肥的雌性癞蛤蟆伸出爪子,显得挺友好地搔它那浓疱状的脑袋,但是,癞蛤蟆却鼓起了肚子,表示抗拒,皮蒂里基气得眼都红了(确实如此),发出刺耳的喊杀声。
它度过了愉快而又充实的复活节假日,它发胖了。除了我敞开给它的榛子、核桃、杏仁外,它还咬了窗帘、镜框的一角,凿穿了一个银匙,整天把一根葡萄枝搂在怀里走来走去,用嘴唇舔着。它轻盈地在我双肩之间窜来窜去,往我耳朵里吹气,可是,我讨厌它身上那条链子的声音和它柔软光滑的肋部的周围那一小圈被磨损的皮毛。
五六月间,在巴黎我那小小的园子里开满了白洋槐花、杜鹃花和葵花。皮蒂里基关在笼子里,把它的可爱的鼻子挤在两条栏杆之间……我知道,我终将打开笼子,解开它的锁链,而且我会想它的。
我给皮蒂里基以自由的时候,我回想起来正是六月,温煦的微风轻轻吹拂,洋槐花和双瓣樱桃花如一条条雪白的斜线在空气中摇曳,而自由了的松鼠却一动也不动,它两只手交叉,久久地、全神贯注地坐在窗台上。它开始做它的习惯动作,把手塞进腹部和链子之间,但它没找到链子。它笨拙而轻轻地跳了一下,估量那根原先拴它的断链带的确切长度,然后,又试着跳了一下,那时,它只是瞅着我。最后,它不安地咳嗽,急急地奔跑起来,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暮霭降临时,我叫唤它的名字,但没有用。可是,夜色深沉时,窗台上面响起了松鼠那轻轻的、朴实的干咳声,它呼唤着我,皮蒂里基像主人似的回到房间。它步履蹒跚,因户外的空气、树木、鲜花和海拔高度而为之心醉。它就着盥洗盆的水嘴畅饮,用一双手梳洗一番,准备床铺──那个它每天晚上打开,然后又裹在身上的毛线团,像粗汉那样嘟囔:“我的床!他妈的,我的床!”夜里,它乱梦萦绕。第二天,我又见到它自由自在地坐在窗边,等待着折断那条其实已不再存在的链子……
那天,它没有离开花园。在杜鹃花、洋槐花丛中,在我那低矮的房子的天沟里,重又开始像人间天堂一般的生活。一群飞来飞去的燕子和麻雀围着皮蒂里基,对它鸣叫,时而用喙啄它,它便咕唧不休,开始蹦蹦跳跳,鸟儿们见它这样,劈劈啪啪地像鼓掌似地舞动翅膀。它欣喜若狂,忘乎所以,追逐我那宝贝猫,把猫从洋槐树那儿撵走,它得意洋洋,像洗瓶毛刷那样蹲在洋槐树上,一脸满不在乎、睥睨万物的神态:“现在,轮到谁啦?”
放假了,我们管不着它啦……皮蒂里基来到花园,在三条小径环绕的几幢住房附近玩耍。它远没失去爱交际的性情,甚至还向那儿的居民施展自己的社交影响,于是,便有人来告诉我:
“皮蒂里基在尼古罗街午餐,吃了高脚盘里的核桃和一些葡萄干……”
“皮蒂里基在维塔尔街躺了两个小时。它坐在钢琴上,听小姑娘学唱歌……”
“有人从埃格隆?勒鲁太太家来,说要看看皮蒂里基有没有带来一把镶银的玳瑁小梳子,它是从小梳妆台上拿走的。埃格隆?勒鲁太太说,如果找不到,也没关系……”
它每天早出晚归,精力充沛,皮毛光亮,因为获得自由的缘故,甚至因为感恩的缘故,它显得神采奕奕,它从不忘记回家,从不忘记向我滥施松鼠式的爱抚和亲吻。这重新开始的世界,这一平衡状态,这野生动物和我们之间的纯洁关系,持续了两三个星期。一天晚上,皮蒂里基没有回来,后来的晚上也没有再回来。我确信,人类的双手又重新攫住了它,攫住它的毛皮,它用来滑跳的柔软的后爪,它那为了伸出脑袋让人抚摸而贴在两侧的耳朵。
正是因为想起皮蒂里基,想起那些生活在我们中间感到别扭,因而悲伤地隐居起来的其他野生动物,我才常常体味到“对人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