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宇中学八年级(下)三月份语文质量检测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徜徉(cháng)
狡黠(xiá)
涟漪(yī) 纤手(xiān)
B.濒临(bīn)
熨帖(yùn) 斫折(zhuó)
面颊(jiá)
C.羁绊(bàn)
惊蛰(zhè)
谄媚
(xiàn) 隘口(ài)
D.荒冢(zhǒng)
蕴藉(jí)
逼仄(zè)
料峭(qi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勾销
烦燥
煞有介事
仓惶而逃
B.斑斓
蕴蓄
莫名其妙
消耗殆尽
C.愁怅
抚摩
饥肠辘辘
雾霭弥漫
D.震憾
妨碍
想入飞飞
丑态毕露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黄山奇险秀美,巧夺天工。
B.小刚同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向老师同学不耻下问,受到大家一致称赞。
C.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老人家感觉神清气爽。
D.周末,大家一起出游,共享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B.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C.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D.大家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蝉则千转不穷
B.略无阙处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D.
属引凄异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书信,却不是对事物的叙述,而是述说行旅所见,
描绘的奇山异水。
B.“千丈见底”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水的深邃澄净,“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江水湍急、奔腾的气势。
C.《与朱元思书》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描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表现山
山中的热闹景象。
D.《与朱元思书》描述了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的沿途所见,历历如画,读来令人有同行亲
之感,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相结合的写景方法。
7.
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8.
下列选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B.
不以疾也(快)
C.
从流飘荡(顺、随)
D.
负势竞上(势力)
9.经典诗文背诵。(每空1分,共12分)
(1)《过故人庄》中描写优美田园环境的句子是:
,
。
(2)《望岳》中常被用来表达远大理想的句子是:
,
。
(3)《与朱元思书》中,含蓄地否定世俗社会和官场生活,表达自己向往自然的高洁
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
。
(4)“推敲”二字的典故源于贾岛《题李凝幽居》一诗中的
“ , ”。
(5)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6)其间二三百里,虽乘奔御风,
。
(《三峡》)
10.
阅读下面这幅题为《爱与碍》的漫画,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0个字)
(2分)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一)饮
酒(其五)
(4分,每题2分)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1.
第一句中虚词“而”表
关系
。
12.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句话富有怎样的哲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
(1)沿溯阻绝。沿:
(2)良多趣味。良:
(3)直视无碍。碍:
(4)窥谷忘反。反: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15.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
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
然的闲适心境。
C.
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16.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4分)
[甲]
;
[乙]
。
三.现代文阅读。(13分)
黄山记
佚 名
很早就已闻黄山有北方山峰的雄壮巍峨,南方峻岭的俊逸潇洒;也听说黄山有玲珑剔透的怪石,虬枝斜出的黄山松和浩瀚无边的云海。当代大诗人郭沫若在赋诗赞颂黄山景色时留下了“深信黄山天下奇”的佳句。
今年九月,我来到黄山。拾级而上,灰蓝色的青烟不时伴随花香扑面而来。凭栏远眺十里达通的群峰,只见峰峦争雄,奇松苍翠,就像几千丈的帷幔挂在前方,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黄山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当走进黄山的峰海,无数的巧石会争先奔到眼前。在半山寺,抬头可见一只头朝天门的振翅欲啼的“公鸡”,这就是巧石“金鸡叫天门”;登上“天山石屏”,遥望莲花峰,它就像用壮美线条勾勒出来的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在鸡公峰前,一块巧石长得像天鹅一样,昂起头,翼下还有许多团石簇拥着,形成了“天鹅孵蛋”的奇景。还有九龙峰上的“猫头鹰”,白沙岭上的“喜鹊登梅”,狮子峰顶的“猴子观海”,鲫鱼背上的“仙桃石”……这些巧石千姿百态,逼真逗趣,似人似物,似禽似兽,惟妙惟肖,如同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给人带来丰富的想象和无穷的乐趣。
如果用“巧”来形容黄山的石,那么黄山的松可说是“奇”了。黄山的松不像一般的松那样生长在泥土里,而是依山势和风向扎根在高山的峭壁夹缝中,他们不怕严寒,四季常青,形态有立有卧,有俯有仰。如举世闻名的千年古松———迎客松,就挺立在玉屏楼东、文殊洞上,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迎接远方的来客。离开玉屏楼,旁边又有一株古松伸出一枝,做送客状,它就是送客松。往前50米处的望客松则体态优美,如向游人点头,依依惜别。还有始信峰上的黑虎松、天都峰的探海松——黄山的松不仅有独立生长的,也有成林的树木,如狮子峰上的树木就是成林成片,形成松海。当山风吹过,就像排浪拍岸的潮汐,蔚为壮观。
黄山的松引人入胜,黄山的云海更为神奇,它妙在非海,而却又似海。站在峰巅,只见烟云时而为风平浪静的汪洋,时而为浪涛汹涌的大海……刚才还是倾盆雨、弥天雾,而刹那间,它们就会全部散去,阳光一照,白云浩浩,澜翻絮涌,万道山峪沉于银涛中,真有“忽闻海中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境界,难怪郭沫若形容它是“森罗万象,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
17.阅读全文,请你完成填空。(4分)
黄山景色总的特点是
(限填1个字)它分别体现在:黄山的石
,黄山的松
,黄山的云海
。(用文中原词回答)
18.第二段说“黄山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2分)
19.文章开头与结尾都引用了沫若的诗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20.请在最后一段“……”处续写两个比喻句。(2分)
21.“黄山的松不像一般的松那样生长在泥土里,而是依山势和风向扎根在高山的峭壁夹缝中,他们不怕严寒,四季常青。”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3分)
三、写作(50分)
22.自然界的山川草木使我们流连忘返;文学作品中的精彩世界令我们心驰神往。家乡的风土人情,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感悟;课余的琴棋书画,无穷的生活乐趣值得回味。探究,给我们生活带来发现的惊喜;合作,使我们得到收获的喜悦……花季如诗,生活如画,诗情画意,令人陶醉。请以“陶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题目自拟;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⑶不少于600字。
月考参考答案
1.选A
B“熨yùn”应为“yù”C“谄xiàn”应为“chǎn”D“藉jí”应为“jiè”
2.选B
A燥应为躁
C愁应为惆
D憾应为撼
飞应为非
3.选C
A“巧夺天工”意思是人工的胜过天然形成的,黄山本来就是自然形成的
B请教老师不能用“不耻下问”D“天伦之乐”指骨肉团聚
4.D
5.C
6.C
7..B
8.D
9.(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4)
10.要把“爱”与“碍”的关系正确、清楚地表达出来。示例一:不恰当的爱会阻碍人的成长;示例二:过度的爱反而会使人扭曲。
11.
转折
12.
心既然远离尘嚣,那么处于众人集聚之境,也就如同偏僻、清净之地了。
13.顺流而下;
确实;
障碍;
通“返”
14.(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2)
15.B
16.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17.奇;巧;奇;神奇。
18.把黄山比作画因为它风景优美,把黄山比作诗因为它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气息浓。
19.开头引用沫若的诗句总领全文,结尾引用诗句是盛赞云海的神奇。在结构上,二者首尾呼应。
20.示例:时而似奔腾的激流,时而又轻柔如绢。
21.答案要紧扣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要明确、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