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中参赛课件】【29张ppt+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中参赛课件】【29张ppt+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29 13:45:15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日本府观光局数据显示,2015年赴日中国游客比2014年翻倍,达500万人,出行人数仅次于泰国和韩国。中国内地游客为日本经济贡献了约14174亿日元(

近800亿人民币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4课
本课重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难点: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问题。
是观天下——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板块一
据美国quartz新闻网站3月1日报道,春节期间,许多中国游客赴日疯抢“智能马桶盖”,拿回家后竟发现不少产品实为中国制造。
松下电化住宅设备机器(杭州)有限公司厂长李建宏在钱江晚报的采访中表示,他们公司的确生产这种马桶盖,在国内和日本都有销售。
资本全球化
贸易全
球化
生产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三大主要表现
日本马桶盖在哪生产?
以何方式在中国生产?
产品销往何处?
板块二
史海钩沉——经济全球化如何发展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20世纪90年代后
经济全球化大大加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萌芽”
起步
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西方早起的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三、问题探究:为什么经济全球化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大大加强?
材料一:
以原子技术、电子技术等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在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重大进展及其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日益广泛的应用,压缩了国与国之间的空间和时间,降低了国际间的交易费用和远距离控制的成本,便利了商品和资本的国际流动,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联系。
新技术革命的推动
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扫清障碍,
市场经济体制普遍建立。
材料二
在东西方冷战的大背景下,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两大体制对立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世界经济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两种体制的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冷战结束那些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发展中国家也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这些国家……逐渐融入了世界经济的主流体系。
——钟学敏《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三、问题探究:为什么经济全球化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大大加强?
材料三:
联合国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目前有大约6.5万家跨国公司在全球有大约85万家子公司。2001年外国子公司雇用大约5400万名员工,销售额达到将近19万亿美元,是2001年世界出口额的两倍以上。
——《贸易战争:全球化的阴谋与爱情》
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力量
三、问题探究:为什么经济全球化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大大加强?
新科技革命
(推动力量)
跨国公司
(扫除障碍)
(直接原因)
两极格局瓦解,市场经济体制普遍建立
交通通讯发展
(根本原因)
经济全球化
(1)
2000年4月,华盛顿两万多劳工和环保人士反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
2000年5月,泰国数千名群众抗议在清迈举行亚洲开发银行33届年会。
(3)
2000年9月,墨尔本示威群众组成人链,试图阻止世界经济论坛的召开。
(4)
2000年10月,首尔3万多工人、学生集会抗议第三届欧亚峰会。
(5)
2000年12月,法国尼斯8万来自各地的示威者反对欧盟高峰会议。
板块三
福兮祸伏——经济全球化有何影响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不仅发达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上实现了高度融合,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也相互交织,形成了互惠互利的经济关系......1985—1996年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由5%上升到14.7%。
——黄光耀《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应》
经济贸易上进行合作,
技术管理上开展交流。
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
占世界贸易(%)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
年份
1960
1982
1992
1960
1987
1980
1995
北半球(发达国家)
80
74.6
74
70.3
74.5
14994
19665
南半球(发展中国家)
20
25.4
26
29.7
25.5
780
965
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凸显
菲律宾马尼拉市垃圾污染
1981—1985年,美国把危害生态的投资35%放在发展中国家,日本“最肮脏”部门投资,2/3—3/4在东南亚和拉美。全球每年有害垃圾5亿吨,90%来自发达国家,大部分被移到第三世界。美国国内石油蕴藏丰富,但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过度开发
经济的全球化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机遇
挑战
最大的受益者
利大于弊
认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实质: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范
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板块四
趋利避害——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民族品牌走向世界
华为十年研发投入(亿元)
企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国际竞争力;
国家加大科教投入,培养各方面人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民族品牌;
美国商务部23日宣布终裁结果,认定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进口的味精存在倾销行为,将对相关产品的两国生产商和出口商征收反倾销税。根据当天发表的声明,中国厂商的倾销幅度为8.30%到8.32%,明显低于5月份美国商务部初裁时认定的52.24%至52.27%的倾销幅度。同时,印度尼西亚生产商和
...
——新华网
2014-09-24
09:19:56
加强南南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熟知贸易规则,寻求世贸帮助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材料一
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发展中国家若不想长期落后、被动挨打,就必须顺应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入世后,其巨大的需求潜力将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
复关之路:
中国需要世界
世界需要中国
1986—2001.12入世
世界贸易组织总部
 世贸组织标识由六道向上弯曲的弧线组成,分别为红、蓝、绿三种颜色。标识意味着充满活力的世贸组织在持久和有序地扩大世界贸易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六道弧线带有中国毛笔书法起笔和收笔的韵味。
1.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原因
原因:关贸总协定的局限性;
国际贸易发展新的需要。
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作用
材料二:
世贸组织的运行是基于规则而非强权。世贸组织的多边贸易规则,是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规则,包括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一个国际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消除贸易壁垒,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促使各成员国经济繁荣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抑制贸易中的强权政治,减少成员间的不平等
规范化
法制化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取得的成就
2010年GDP排名前十国家(万亿美元)
在东京最繁华的商圈之一新宿,有这样一种免税店:不接待日本人或散客,而是专门针对中国或韩国的团体游客,地接旅行社与免税店相互配合:导游将保健品说成药品,并夸大药效向游客推销;店员则有意误导,宣称产品是“药局专卖”。导游们还特意选在同一时间段带游客进店,以制造“爆买”假象。
——新华网
2016年5月31日
理性消费
文明旅游
题目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中国从以前惊呼“狼来了”到现在“与狼共舞”,说明中国(

A.遏制了全球化的趋势
B.遏制了全球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C.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中,机遇和挑战并存
D.已融入到世界大市场中
C
题目二
中国兑现开放市场的承诺而做出的努力不如贸易争端更引人注意,中国欧盟商会执行总经理马乔治形象地比喻说:“一棵树倒下的动静,要比一片森林成长还要大。”马乔治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是(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全球化带来的弊大于利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全球化带来的利大于弊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
D.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大于弊
B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设计
教学安排
教学课题: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八单元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课型:新课讲授
教学课时:一课时(40分钟)
课标要求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3)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一必修二经济史模块的最后一课,本课内容既与整个经济史特别是二战后的经济发展史的内容相互交融,又与二战后世界政治思想文化史密切联系,可以说是贯通古今、关联中外,继往开来,贴近现代。本课强调“趋势”二字,这是一个动态名词,这个词鲜明的表明:世界经济全球化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总的、宏观的发展方向,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本课首先介绍了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并着重剖析了全球化的利弊;其后教材通过介绍世贸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来阐释全球化的总体趋势;最后教材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个案,来说明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表现,知道世贸组织的由来和发展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相关史实,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认识到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养成与时俱进、把握人类历史发展动向的意思;
(2)引导学生解读图文材料,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理解全球化发展的影响以及推动其发展的因素,归纳世贸组织建立的原因以及所起的作用,培养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辩证思维,形成关注人类社会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
(3)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以中国为例),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发展原因及其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影响;
难点:(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问题。
教学方法
材料研习法、问题探究法、分组讨论法
(
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板书设计
(
板块一:
是观天下——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
(
板块二:
史海钩沉——经济全球化如何发展
)
(
板块三:
福兮祸伏——经济全球化有何影响
)
(
板块四:
趋利避害——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展示中国游客赴日旅游的图片及材料)近年来,有数据显示,中国赴日游客人数逐年攀升且中国内地游客为日本经济贡献了约14174亿日元(近800亿人民币),由此现象可见,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一种趋势?(学生:全球化)那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由何因素推动的呢?它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其发展过程中所引发的问题呢?这些都是我们本课所需要去了解、探讨的问题。
入课
师:提及全球化,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学生思考,教师板书:标题及板块一)就拿内地游客赴日购物这一事件来说,同学们是否知道中国游客到日本都去买了些什么吗?
生:马桶盖,电饭煲......
师:难道中国就没有马桶盖卖嘛?
生:中国生产的质量不行
师:(PPT出示图片及文字材料)据相关新闻报道,日本马桶盖是由中国制造且这种马桶盖在中国也有卖,并比在日本买便宜一千多。(学生:嘲笑)先不论这是件多么荒唐的事,同学们是否能在这则新闻中找到些与经济全球化有关的信息呢?
日本的马桶盖有谁生产?
学生:中国制造Make
in
China
教师:对,这就是生产的全球化(出字);
教师:日本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在中国生产的?
学生:出钱在中国建分公司
教师:对,这就是资本的全球化(出字);
教师:生产好的成品在中国和日本乃至世界其他国家都有销售有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答:贸易全球化)
师: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有不同观点。这里我们将它定义为: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反映了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学生齐读)
经济全球化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生活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错态势。
师:全球经济的这种相互依赖、相互联系趋势不是一蹦而就的,它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历程。接下来进入本课内容的第二板块。
新航路开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世纪90年代后
世界经济全球化大大加强
(板块二史海钩沉—经济全球化如何发展)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通览必修二全部内容。这一课是这本书的最后一课,全书展示了人类的经济活动从分散走向交流、融合,从孤立发展到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赖的历程。因此,为认识经济的全球化历程,有必要回顾学过的全部内容。这就可以目录为线索,在对相关内容的回忆中解决这个问题:哪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是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历程中的重要步骤
师: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90年代大大加强,是何种因素推动着它的发展的呢?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第111页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归纳其提到了哪几个方面的因素?
生:交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推动、两极格局的解体。
师:说到交通技术和信息技术,它们到底是如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它们发展的根本动力又是什么?(PPT呈现材料)
材料一
以原子技术、电子技术等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在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重大进展及其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日益广泛的应用,压缩了国与国之间的空间和时间,降低了国际间的交易费用和远距离控制的成本,便利了商品和资本的国际流动,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联系。
(学生要能够分析出: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使得贸易成本降低,物流、人流、信息流更加方便快捷,而这根本上归功于新技术革命的开展。)
师:我们常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发展带动生产力的提高,这便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同学们提到的两极格局的解体(PPT呈现材料二),使得世界政治朝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经济上那些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发展中国家也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这就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提供了制度保障。
材料二
在东西方冷战的大背景下,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两大体制对立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世界经济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两种体制的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冷战结束那些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发展中国家也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这些国家……逐渐融入了世界经济的主流体系。
——钟学敏《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师:说到跨国公司,同学们能否列举出一两个你所熟知的跨国公司呢?(学生列举)你如何认识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第112页“学思之窗”的内容对此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要能够分析出: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促进了生产、技术、资本、劳务的全球化,加速了国际贸易与生产的分工。)
师: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在急速推进的全球化潮流中,任何一个国家想谋求发展,都不能忽视这一潮流。然而,世人都欢迎全球化吗 请仔细观察教科书111页右下图及下面的5段材料,相信会找到答案。
呈现材料:
(1)
2000年4月,华盛顿两万多劳工和环保人士反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
2000年5月,泰国数千名群众抗议在清迈举行亚洲开发银行33届年会。
(3)
2000年9月,墨尔本示威群众组成人链,试图阻止世界经济论坛的召开。
(4)
2000年10月,首尔3万多工人、学生集会抗议第三届欧亚峰会。
(5)
2000年12月,法国尼斯8万来自各地的示威者反对欧盟高峰会议。
师:上述遍及各大洲、涉及各类国家的反全球化抗议活动不过是冰山一角。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势和风起云涌的反全球化浪潮,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这样
(板书:板块三福兮祸伏——经济全球化有何影响)
问题4:毫无疑问,全球化就是一柄双刃剑,福祸同存,利弊兼有。那么,经济全球化究竟有何利弊呢 请分别从你身边的全球化踪影和下述材料出发,说说你对经济全球化利弊的认识。
材料一:因为,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不仅发达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上实现了高度融合,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也相互交织,形成了互惠互利的经济关系……198
5-1996年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由50/a上升到14.7%
;1986-1996年间,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平均每年上升1.2%
—黄光耀《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应》
材料二
1981—1985年,美国把危害生态的投资35%放在发展中国家,日本“最肮脏”部门投资,2/3—3/4在东南亚和拉美。全球每年有害垃圾5亿吨,90%来自发达国家,大部分被转移大第三世界。美国国内石油蕴藏丰富,但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师:根据老师所提供的两段材料,同学们分组讨论有何影响?(抽学生回答)
师:可见全球化一方面给世界带来了积极影响: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削弱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吸收、引进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消极影响:发达国家为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面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差距分化严重等压力与挑战,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加大。可见,在这样的发展局势下,经济全球化实质即为: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范
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师过渡:分析利弊,是为了趋利避害。在此问题上,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基础较薄弱、技术水平低而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地位堪忧,甚至可能在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成为牺牲品。那么,发展中国家是不是可以选择拒绝全球化以“避害”呢 如果拒绝,后果是什么 (将自己置于封闭、孤立的境地)两害相权取其轻,在席卷一切的潮流面前,只能应对,别无良策。关键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应对 接下来就来认识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
(板书:板块四
趋利避害——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问题)
师:老师将提供以下两种情景来一窥中国的应对之策。
情景一:“民族品牌走向世界”
情景二:“美国终裁中国印尼产味精存在倾销
将征反倾销税”
生:分组进行讨论后派代表发言提出相应对策
师:(一)民族品牌,如格力及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华为要走向世界,需要企业自身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国际竞争力;国家加大科教投入,培养各方面人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民族品牌。(二)面对美国无理的征税,发展中国家需加强南南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在熟知贸易规则的情况下,积极寻求世贸组织协调解决。
师:世贸组织有和能力解决贸易上出现的问题呢?中国加入世贸带给自身何种的影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世贸组织的内容。(播放中国入世视频,感受复关路之艰难以及了解中国入世缘由;根据课本112页的内容对世贸组织成立的原因及作用进行学习)
师:上述两种情景所体现的应对方式只是个例,并不能涵盖经济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种种机遇与挑战。在这样急剧变化的时代,问题层出不穷。对此,我们唯一可以确信的是: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才是唯一的出路。因为担心全球化弊端而关起门来的做法已为历史证明是死路一条。
(三)结课
师:新课学完了,相信同学们对“经济全球化”都有了自己的认识。而老师最大的感触就是:“‘经济全球化’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老师也想到日本旅旅游,购购物。”(学生:哈哈大笑)但最近出现的这么一则新闻又不得不打消了老师赴日旅游购物的念头——
在东京最繁华的商圈之一新宿,有这样一种免税店:不接待日本人或散客,而是专门针对中国或韩国的团体游客,地接旅行社与免税店相互配合:导游将保健品说成药品,并夸大药效向游客推销;店员则有意误导,宣称产品是“药局专卖”。导游们还特意选在同一时间段带游客进店,以制造“爆买”假象。
——新华网
2016年5月31日
旅游途中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希望大家在往后旅游的过程中能多留心并做到合理消费,文明旅游,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一“文明”带个自己的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