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汤姆·索亚历险记》(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 《汤姆·索亚历险记》(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30 15:2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汤姆·索亚历险记》
课题
《汤姆·索亚历险记》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的同名长篇小说。在本单元中是略读课文,重点阅读欣赏作品。针对本课特点,本课的设计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让学生拥有更多发挥自己语言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搜集马克·吐温的相关资料。自学生字,熟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运用“浏览”的方法自主阅读,在读中感受人物形象,在读中感受外国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2.感受到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学习重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品质,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教师:现如今,JK·罗琳的《哈利波特》风靡了整个世界,哈利波特是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塑造出了一个类似的青少年心中的英雄,那就是——汤姆·索亚。(板书:汤姆“顽童”)2.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外国文学作品,看看这本书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这么多读者去拜读它。
1.齐读课题。2.谈谈对汤姆的了解。(他是一个追求自由、勇于探险的男孩)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
)国作家(
),他塑造的汤姆具有(
)等性格特点。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用时:15分钟)
1.出示自学提纲。(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或工具书理解词语。(2)理解词语。央求
嫁祸
凄惨游手好闲
若无其事欣喜若狂(3)请同学们较快速地阅读本课的梗概部分,找出该书讲述了汤姆·索亚的哪些事,小组合作把历险时间填入表格,比赛哪个小组速度更快,概括得更完整。(出示表格课件)事件人物地点2.检查自学效果。3.小结:通过这些有趣、神奇的故事,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人?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1.自读课文,自学词语。2.读词语,交流词语的意思。游手好闲
若无其事欣喜若狂3.快速阅读概括部分,填表。4.小组交流反馈。事件人物地点测胆量汤姆、哈克墓地当“海盗”汤姆、哈克、乔奇杰克逊岛鬼屋寻宝汤姆、哈克鬼屋洞中历险汤姆、贝琪魔克托尔山洞洞中寻宝汤姆、哈克魔克托尔山洞5.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读文的感受(淘气、爱冒险、勇敢、机智、有正义感……)
2.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1)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xīfēn)兮的流浪儿哈克。
(2)汤姆和乔奇带着从家中“偷”来的食物,叫上哈克来到密西西比河边,找到一个小木筏,划到下游的杰克逊(xùnsūn)岛。
(3)那个“衣衫褴褛的人”的尸体最后在渡船码头附近被发现了,很可能是在逃跑途中溺(nìruò)水而死的。3.我会把词语补充完整。无所(
)能(
)味相投游手(
)闲落(
)而逃鱼(
)而入(
)无人烟(
)无其事(
)喜若狂
三、细读片段,品味精彩。(用时:15分钟)
1.出示自学提纲,整体感知。(1)精彩片段属于哪一次历险后的故事?(2)精彩片段描述了哪些主要事情。2.检查自学效果。(1)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语句体会孩子归来前后人们的大悲与大喜的心情。(2)设疑:汤姆·索亚的聪明、调皮、正义感、冒险等性格特点在文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3.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作家的构思与文笔。
1.根据教师的阅读引导,自由阅读精彩片段部分。(1)通过交流,明确精彩片段描述的是汤姆·索亚山洞历险返回家的故事。小组探究:精彩片段描述了哪些主要事情。(①孩子回来前小镇上人们的悲痛心情;②孩子归来时人们的欣喜;③汤姆·索亚讲述自己和贝琪山洞遇险的经历;④汤姆·索亚探望生病的小伙伴哈克。)(2)抓住重点语句感受人物心情。大悲: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凄惨的阴影。大喜:不一会儿……他俩被找回来了!人们丁丁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2.根据上面的学习方法,通过具体语句体会汤姆·索亚的聪明、调皮、正义感、冒险等性格特点。
4.下面的语句表现了汤姆·索亚怎样的性格特点。(1)汤姆听说哈克病了,礼拜五便去看他。()(2)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3)镇上要开庭审理彼得杀人案了,汤姆和哈克出庭为彼得作证。()5.精彩片段中描写了汤姆和贝琪归来前后人们大悲与大喜的心情,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好在哪里?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摘抄你认为精彩的语段。2.鼓励学生读整本书,并写一写读后感,为读书交流会作准备。
1.摘抄自己认为精彩的语段。2.谈谈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后有什么感想。
6.你对汤姆·索亚有何评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1.趣激浪花,成功入课一上课,我就用词语让学生来猜书名,猜人物。学生已有的阅读经历被浮现出来,阅读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并作了很好的展现。勾起了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进入和展开提供成功的保证。2.方法指津,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特别重要,在课堂上就有这一环节:读故事梗概,用“情节梯”的设计方式让学生梳理情节,明确名著层层推进,又精彩迭生的故事环节,在教给学生方法的同时又激发起了学生的阅读情绪。3.打铁趁热谈感受,深入阅读通过课堂上的一定阅读后,学生对名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让学生谈阅读感受,让学生进一步沉浸到书中去,学生的阅读激情也被调到了一种更佳的状态。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片段
读悟人物特点,激发阅读兴趣(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主要写的是哪次历险?
生: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
生:五次历险:一是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二是和哈克、乔奇到杰克逊岛当“海盗”;
三是和哈克到鬼屋寻宝;四是和贝琪在莫克托尔山洞迷路——真正的历险;五是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结果找到了强盗藏匿的金币。
师:与梗概对照,想想精彩片段写的是梗概的哪一部分呢?
生: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师:这节课我们着重赏析洞中历险。我们在赏析时也有一定的要求,分小组选择片段。每个组员要分好角色进行朗读,朗读声音要响亮。(学生按照小组研讨、学习)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我们这组赏析的是第89页的第1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主要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
生:我们赏析的是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学生朗读89、90页第2~4自然段)
师:怎么样?哪位同学来点评?
生:非常好。
师:非常好。好在什么地方?
生:他们的朗读很有感情,读出了人物性格。
师:他们这组对文章感悟领略到位,声音响亮。哪组再来试试?
生:“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最后又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
生:因为汤姆身体虚弱,浑身没有一点儿力气,所以“躺在沙发上”。尽管如此,他讲得还是那样眉飞色舞,“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可见他的淘气和历险后心里获得的极大满足——人们把他们回来看作奇迹,他也觉得自己成了真正的英雄!
师:你们说出了汤姆的性格特点,再读一读第5~9自然段,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其他小组跃跃欲试)
生:这段写出了整个事件中最紧张的部分。
生:我们从贝琪的话中感受到汤姆的镇定,他在安慰贝琪。
生:我看出汤姆非常有智慧,虽然年纪小。
生:作者在这段设置悬念,引起我们思考“他们能不能走出山洞”等等。
师:赏析精彩的片段,你们的表现也一样很精彩。(学生鼓掌)哪个小组再来试一试?
生:我们选这段读的原因是通过语言、外貌、神态生动地再现汤姆、贝琪在洞中遇到的困难。汤姆对贝琪的关怀。两个孩子在遇到困难时的表现。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正当他转身往回走时……随后便把他们送回了家。”
师:通过朗读发现,有些同学读得有激情又有感情。在读的时候,我们会想“汤姆、贝琪会不会走出山洞”“汤姆、贝琪在山洞中会遇到什么呢”等一些问题。要想了解人物、故事情节、主人公有没有出山洞,我们就需要阅读原著。现在让我们拿起原著,赶快阅读吧!这本原著读过没有?可能有些同学读过,可能有些同学没有,有不会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解决,一边读一边想,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下面开始阅读原著片段。
(学生边阅读边批注)
师: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勇于探索、有冒险精神。
师:勇于探索、有冒险精神。有没有补充?
生:聪明活泼。
生:镇定自若。
生:非常顽皮。
生:正直的人。
师:好,你能不能举出正直的例子?
生:汤姆出庭为彼得作证。
师:(教师朗读选段)这段话描写的人物是谁啊?
生:(齐声)贝琪。
师:这段描写的人物外貌好不好啊?
生:(齐声)好。
生:作者的语言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的意味。
生:读文后,我觉得作者描写得浪漫有趣,有惊无险。
赏析:本设计把梗概和精彩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找出精彩片段可能是梗概的哪一部分,再精读精彩片段,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感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幽默夸张的特点,读相关语段,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感受汤姆是一个机智、勇敢、正直的孩子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梗概和精彩片段,把握名著的内容,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