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千年梦圆在今朝
课题
千年梦圆在今朝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依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略读课的教学特点以及编者意图,我进行了如下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我以说“梦”导入新课,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处理生词;之后重点探究航天人圆梦的艰辛,通过激情朗读来体会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最后总结写法,便于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整个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愉悦的课堂学习中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搜集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师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正确读记“瑰丽、尝试、精细、魄力、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3.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出示“神舟五号”升空视频。2.板书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3.通过预习,谁来说说“梦”指的是什么?“圆”呢?4.当千年的飞天梦在今天变成现实时,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1.观看“神舟五号”升天视屏。2.说一说课题是什么意思。3.学生自由谈看视频的感受:骄傲、自豪、兴奋。4.让我们带着激动、自豪的心情,齐读课题。
1.写出三位你知道的中国宇航员的姓名。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用时:15分钟)
1.出示自学提纲。(1)自主朗读课文,自学生词。(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检测学生自学情况。3.指导学生采用默读的方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采用自由读、指名朗读的形式,熟读课文,圈出生字,进行小组合作学习。2.组内交流理解词语意思,重点理解“嫦娥奔月、鲲鹏展翅、九天揽月”。3.小组内合作探究:课文重点叙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经过。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着陆(zháo
zhuó)瑰丽(guī
guì)苍穹(qióng
qóng)锲而不舍(qiè
qì)3.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夜以(
)日
积劳成(
)风华正(
)
九天(
)月(
)黄子孙
(
)然长逝震耳欲(
)
坚持不(
)
三、再读课文,品味探索精神。(用时:15分钟)
1.出示自学提纲。(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航天人为了圆梦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艰苦卓绝的研发与实验过程的语句。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说说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2)课件出示:“神五飞升”。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7、8自然段,读中悟情,探究航天人的伟大精神。4.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对航天人的赞美之情。5.教室利用课件出示蔡桂林的《炎黄飞天梦》,请学生欣赏。
1.学生快速读课文,找出中华民族是怎样一步步实现飞天梦的。2.全班交流。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五”——巨大的成功载人飞船发射3.学生默读课文第7、8自然段,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在小组内交流:在“神舟五号”的研制过程中航天人表现出了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4.小练笔。航天人的伟大付出终得硕果,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无限敬仰之情。(1)学生构思后动笔习作。(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作品。(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的作品在全班内展览。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蔡桂林的《炎黄飞天梦》,再结合自己的作品谈谈读后的感受。
4.用“√”标出括号中合适的词语。(1)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震动)和(鼓舞鼓励)。(2)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沉重惨重)代价,(坚定坚强)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5.阅读课文并填空。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几千年的梦想”是指
。“美好的现实”是指
。
“终于”突出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
、
、
的精神。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指导学生通读全文,与前面学过的文章进行对比,概括出本文的写法特点。2.布置作业。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尝试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1)思考:《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的写法特点是什么?本文在写法上与之有何不同。(2)师生共同总结写法: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3)学生交流:这种写法好在哪里?可以怎样运用?2.积累文中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继续收集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准备和同学在课上进行交流。
6.课文开头先写“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引出下文,结尾处又写“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这种写法叫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节课时,我创设情境,营造情感氛围。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说“梦”,以“梦”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带着感情来读课题,营造了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其次,在研读了航天工作者圆梦的艰难历程和体会了航天工作者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后,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请学生观看“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视频,学生在视觉享受中思维被激活,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学生内心自然而然地升华起了骄傲、自豪之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积极主动的学习中。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片段
紧扣重点,读中悟情(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我国的航天工作人员到底做了哪些努力呢?让我们来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做好批注。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谁先来说说?
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我从“十多年的努力”可以看出中国人民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付出了很多。联系资料,我知道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射卫星的国家,而中国当时并不富裕。中国人有这样的决心是非常了不起的。
生:“十多年”中国一定付出了很多的财力、物力、人力。
师:所以才换来了——
生:(齐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师:这怎能不令人振奋?谁能用这种语气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指名朗读,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师:人们还做了哪些努力?
生:我从“万户乘坐火箭飞天”的事例中,体会到在中国古代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尝试实践飞天的梦想了。他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教师板书:勇于实践)
师:说得好!
生:联系前文,我知道在万户之前,中国的炎黄子孙早就有了飞天的美好愿望了。
师:是啊,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具有超凡想象力的民族!
生:“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努力。”从“无数失败”中我体会到中国航天人不怕失败,尽管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但是他们的梦想仍然是不会动摇的。
师:具体说说他们付出了哪些代价?
生:“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有的人……;有的年轻人……;有的人……”我体会到为了实现梦想,航天人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忘我地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板书:默默奉献)
师:还有谁想说吗?
生:我通过“积劳成疾”这个词语体会出工作人员为了研究,他们长期劳累,已经累出了病,而且是“几次”住进医院。我想,他们可能是病还没有完全康复就又投入到工作当中了。
师:多么敬业的航天人啊!
生:我通过“风华正茂”和“华发早生”这两个词语的对比,想到了他们在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却长出了白头发,他们的确付出了太多太多。
生:我从“猝然长逝”这个词语体会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中国航天人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不惜付出仅有一次的生命。他们太伟大了!
师:就是这样一群人,成就了中国人的飞天梦,你们感动吗?谁能读出自己的感动来?(指名朗读)
师:就这一段,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载人航天工程……跨世纪重点工程。”从三个“最”字中,我体会到这项工程难度是非常大的,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决心非常坚定。
生:我从“跨世纪重点工程”可以看出这项工程是非常重要的。
生:联系下文,我知道这项工程有“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从这两个庞大的数字当中,我知道了这项工程是非常复杂的。中国人民是非常团结的。(板书:团结合作)
师:经过成千上万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快速浏览下文,通过语言文字,你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生:通过“震耳欲聋”这个词语,我想场面一定非常宏伟。
生:“火箭划过……苍穹之中。”我想当时的场景一定非常壮观。
生: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中国人民为之付出了太多,这一时刻人们一定会欢呼,会落泪的。
师:难道你不想亲眼看一看吗?(教师利用课件播放“神舟五号”发射录像)在这一时刻,你最想说什么?
生:中国人民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
生:我们成功了!
师:就让我们听听杨利伟是怎么说的。(学生朗读)简单的三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他在为什么而自豪?
生:“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华民族……美好的现实。”
师:正因为如此,又有哪一个中国人能不为之自豪呢!就这两句,谁来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一读?(指名朗读)
师:看吧!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啊,今天终于圆了。让我们高声向全世界宣告——(学生齐读这段话)。
师:人们还进行了哪些努力?我们接着交流。
生:“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取得了有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师:我国的航天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千年的梦想,经过几代人这样的付出终于在今天圆了。(板书:圆在今朝)这一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又产生了哪些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呢?
赏析:“千年梦”即炎黄子孙的飞天梦。当“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一刹那,作为对此付出无数艰辛和不懈努力的中国航天工作人员们,他们内心的激动是可想而知的。教师紧紧抓住“他们为此做出了哪些努力”这个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在读中抒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的强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