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背诵(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背诵(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30 15:3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词背诵
“读史使人明志,读诗使人灵秀。”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本单元安排了10首古诗词,是为了体现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而设计的,提供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自己在小学阶段掌握的语文能力来独立学习。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要求教师像以前教学古诗那样,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来讲解。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酌情选择教学时间。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自学时,要利用每首诗词下面的注释大体了解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他人。
课题
作者
内容简说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曹植对手足相残的悲愤,同时也发出了理直气壮的斥责。
鸟鸣涧
[唐]王维
诗歌描写了春天的夜晚,山中空寂幽静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春景的喜爱之情。
芙蓉楼 送辛渐
[唐]王昌龄
诗人在芙蓉楼送别好朋友辛渐,表明了自己不会因为官场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
江畔独 步寻花
[唐]杜甫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在诗人心中,彩蝶在为自己跳舞,黄莺在为自己歌唱。整首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表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幸福的无限向往。
石灰吟
[明]于谦
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篇,诗人借吟咏石灰,表现自己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竹石
[清]郑燮
这首诗描写生长在石缝中的竹子的坚韧劲拔,表现了诗人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
[唐]杜甫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己亥 杂诗
[清]龚自珍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祭神活动中写的一首祭神诗。描写了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浣溪 沙
[宋]苏轼
这首词描写了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词人借景抒怀,体现了自己不服老、执著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情。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这首词描写了词人送别好友时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
1.自学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灵活积累、运用古诗,感受古诗的美,养成自觉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阅读、想象、分析和记忆能力。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词,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本单元建议3~5课时。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
第一课时
《七步诗》《鸟鸣涧》《芙蓉楼送辛渐》《江畔独步寻花》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体会《七步诗》中诗人所表达的悲愤之情,感受《鸟鸣涧》和《江畔独步寻花》中的意境美,感悟《芙蓉楼送辛渐》中真挚的友情。?
3.培养学生阅读、想象、分析和记忆能力。
【学习重点】
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学前准备】
1.四首古诗的背景或相关小故事及教学课件。(教师)?
2.课前预习,利用工具书查找不理解的词,了解诗人生平。(学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古诗。?
师:古诗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谁能说出几个古诗的题目??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精髓,其用词的准确凝练,诗句的精深奥妙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语言之美。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诗的王国,感受古诗的?魅力?。?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主要途径。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有意识地学习古诗,达到积累的目的。?
二、学习古诗,了解诗意。?
1.学习《七步诗》。?
(1)出示《七步诗》,老师范读。?
(2)学生读诗。?
请大家认真读这首诗,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把字音读准。?
羹:读ɡēnɡ,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读lù,过滤。
菽:读shū,豆。
釜:读fǔ,锅。?
(3)再读这首诗,了解诗意。?
齐读古诗。?
师:请大家根据注释及词典,了解这首诗的诗意,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同学们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先以自学为主,在自学的基础上交流学习。)?
全班汇报每句诗的诗意。?
师: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诗意。?
(4)了解背景。?
师: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怀恨在心。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作不出就杀头。曹植想到要手足相残,万分悲痛,于是有感而发,七步之内吟出了这首诗。?
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
(5)根据诗意,指导背诵。?
比一比,看谁背得快。?
2.学习《鸟鸣涧》和《江畔独步寻花》。?
过渡: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感受到同学们对曹植的同情。下面我们来学习两首描写景物的古诗放松一下心情。?
(1)出示《鸟鸣涧》。?
读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在小组内合作完成)?
在全班汇报交流结果。?
师:这首诗的特点是有静有动,以静衬动,动中见静。请你找一找,哪两句是静态描写,哪两句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谈一谈你的看法。?
预设:?
生1: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如果后两句也写静态事物,那么整首诗会变得十分压抑,体现不出美来。
生2:我认为诗中的“惊”字写得太传神了,把幽静的山谷写得如同仙境一般。?
(2)出示《江畔独步寻花》。?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根据诗意,独立完成理解诗意的任务。?
学生汇报,教师对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地方进行适当指导。?
师:用自己说一说,这首诗描写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
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向往美好、向往自由。)?
(3)比较异同。?
师: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景色的,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看法。?
(4)背诵这两首古诗。?
3.学习《芙蓉楼送辛渐》。?
过渡:美丽的景色令我们驻足,除此之外,真挚的友情也让我们舍不得分别。接着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描写送别情景的古诗。?
(1)出示《芙蓉楼送辛渐》。?
(2)自学古诗。?
同桌合作完成。互相听读,理解诗意。?
(3)交流汇报。?
重点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说一说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背诵古诗。?
比一比,看谁能把这四首古诗背下来。?
三、布置作业。?
背诵这四首古诗,把古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
整堂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与文本的互动都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的参与面、参与度和参与热情都非常高,整节课一直处在兴奋的状态中,有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
《石灰吟》《竹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已亥杂诗》
【学习目标】
1.自读古诗,利用工具书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2.学习《石灰吟》和《竹石》借物言志的写法,感受《闻军官收河南河北》中作者的爱国热情,感悟《已亥杂诗》的凌云气势。?
3.培养学生阅读、想象、分析和记忆能力。
【学习重点】
根据注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习借物言志的写法。
【学前准备】
1.四首古诗的背景或相关小故事及教学课件。(教师)?
2.课前预习,利用工具书查找不理解的字词,了解诗人生平。(学生)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直入主题。?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谁能有感情地背诵其中一首??
2.一首诗,短短几十个字,就能表达作者内心的喜怒哀乐,真是太神奇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在诗的海洋里徜徉。?
二、自学古诗,感受意境。?
1.学习《石灰吟》和《竹石》。?
过渡:在古诗里描写景物除了要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外,有时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内心的志向和愿望,这种写法称为“借物言志”。下面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自学《石灰吟》和《竹石》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1)交流汇报。?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诗意。?
(2)对比异同。?
①这两首诗都描写了什么?每种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②这两种景物在烘托人物品质上有怎样的异曲同工之处呢??
(3)感受诗的意境。?
说一说,每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石灰吟》:不畏艰难,坚贞不屈。?
《竹石》: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
(4)拓展运用。?
①想一想,用这两首诗可以赞美哪些人物呢??
②找一种景物,抓住它的特点,说一说它象征怎样的高尚品质??
(5)读背这两首古诗。?
2.学习《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1)出示古诗,指导朗读,纠正字音。?
(2)理解诗意。?
在小组内完成。根据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语言交流一下。?
(3)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
师:读诗时,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请找出一个词来形容。(欣喜若狂)?
那就请大家带着这种语气齐读古诗,看能不能读出诗人当时“欣喜若狂”的心情来!?
3.学习《已亥杂诗》。?
(1)老师范读古诗,学生练读。?
(2)理解诗意。?
合作完成对诗意的理解。?
在全班交流汇报。(这首诗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要适时指导。)?
(3)了解诗的背景。?
师介绍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诗人期待人才辈出的愿望如此强烈。?
师:从诗中,你能看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热爱?祖国?)?
(4)背诵古诗。?
4.比赛背诵。?
采用小组比赛或男女生比赛的方式,看哪个小组背得准确有感情。?
三、布置作业。?
选择其中的一首,体会诗人的情感,编写一个小故事。
【教学反思】
这节课采用学生自学、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小结的教学流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第三课时
《浣溪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学习目标】
1.自学两首词,了解词的写法。?
2.体会这两首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怀,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景和情融为一体的。?
3.培养学生阅读、想象、分析和记忆能力。
【学习重点】
根据注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习由景生情,以景入情的写法。
【学前准备】
1.准备作者的背景资料及教学课件。(教师)?
2.课前预习,利用工具书查找不理解的词,了解诗人生平。(学生)
【教学过程】
一、由诗入手,引出新课。
师:唐代诗非常盛行,到了宋代,有非常流行一种文体——词。这节课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词的神韵。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习《浣溪沙》。?
(1)读准词。?
根据字典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节,再仔细把词读通顺。〖JP〗?
教师指导停顿。?
(2)理解词义。?
小组合作学习。?
(词同古诗比较,有些句子较难理解,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
(3)以读悟境。?
指几名同学分别读词的“小序、上阕和下阕”。?
师:上阕描写了什么景色?下阕主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交流回答。?
指导朗读,可采用分组读,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形式。??
2.学习《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出示这首词。?
引导学生读。(教师范读不能忽视,读是理解词的最佳手段)
(2)理解词意。?
“卜算子”是词牌名。上阕描写了江南秀丽江山的山水,下阕则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及美好的祝愿。?
(3)读词。?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读出味。?
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棒。?
(读是学习诗词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理解词义,从而体会词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品析诗词,感悟佳句。
师:这两首词中,你认为哪句或哪阙写得好,说一说为什么??
预设:
生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句写得太有哲理了,只要我们能抓住时间,做什么都来得及,我要把这两句词当成我的座右铭。?
生2:我非常喜欢《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上阕,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江南秀丽的山水比作女子的眼波和眉毛,多美啊!可以想象江南就是人间天堂。?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分析理解能力,让学生谈一谈喜欢哪句,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情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