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拓展二(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口语交际·拓展二(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30 15:56:45

文档简介

口语交际·习作二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学习重点】
借鉴本组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的特点。
【学前准备】
1.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学生)?
2.准备有关的课件和图片。(教师)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但单元课文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
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的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交流提示如下:?
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注意各组员在表达的时候要用词准确,口齿清晰,态度自然大方,不扭捏。?
④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1)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2)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3)表达是否流畅;?
(4)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请用一句话总结今天的收获。?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如果你们想了解更多的民风民俗,请课后上网查询,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最后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动手写一写吧!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正像那首歌中唱到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更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这节课让我们继续畅游在这独特的民风民俗中,写下令自己心动的那一页。
二、明确题旨。?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边读边画边归纳,想一想,这次习作要我们写什么?要想写好习作,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2.指名汇报,师生共同归纳、提炼写作要点。?
(1)内容。?
①节日习俗: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②特色服饰:各少数民族的特色服饰。?
③特色饮食:小吃文化、茶文化、待客文化。?
④独特民居:吊脚楼、土造房屋、四合院等。?
⑤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剪纸、皮影、蜡染、脸谱、刺绣等。?
(2)注意事项。?
①特点突出,民族特色鲜明。?
②内容具体,描述准确生动。?
③精准用词,表达真情实感。?
三、编写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提示:?
(1)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3)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4)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四、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五、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佳文展示台。?
1.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选择其中较好的8-10篇,将习作题目和作者罗列出来,供学生自由阅读。?
2.由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习作的优点。?
3.师生互动评议。?
二、病文会诊室。?
1.根据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选择病文例子供同学阅读,找出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2.集体修改,体会修改方法。?
(1)总结前面已交流的几篇习作,有哪些共同的优点,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2)针对大家给出的意见,再次品读自己的习作并进行第二次修改。?
三、自主空间。?
根据老师的批语,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汇编民俗作品集。?
1.为自己的习作配画,全班汇总。?
2.根据全班的习作题目,讨论作品集的分类内容和编排顺序。?
3.讨论作品集的题目。?
4.组长与课代表完成作品集的后续制作。回顾·拓展二
【学习目标】
1.交流了解到的民风民俗以及本组课文的写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阅读古诗《元日》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
3.阅读《有趣的标点》,了解标点符号的妙用。
【学习重点】
1.掌握并正确利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
2.体会标点符号的妙用。
【学前准备】
搜集与民风民俗相关的资料。(师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学生自由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明确交流的内容。
(交流了解到的民风民俗、本组课文的写法)?
(二)交流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民风民俗。?
2.指名说说。?
3.教师小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辽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等处处都有历史文化的积淀。?
(三)交流本组课文的写法。?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回顾课文的写法。?
2.指名反馈。?
3.小结:这些表达方法在我们今后的习作中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日积月累。?
(一)学生自读,要求读准、读通。老师指名读。?
(二)学习《元日》。?
1.再读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2.这首诗描绘了正月初一,人们迎接新年的景象。从诗中,你了解了哪些人们迎接新年的习俗?(放鞭炮、饮屠苏酒、换新桃符)?
(三)学习《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从题目理解到什么。(地点:天竺寺;时间:八月十五)?
2.“夜桂子”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传说月宫中有桂花树,每到中秋之夜,嫦娥都会向人间抛撒桂花)?
3.理解古诗意思。?
4.通过这首诗我们了解中秋节人们赏月的习俗,中秋节还有哪些习俗?(吃月饼、吃团圆饭……)?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拓展:课外再搜集关于描写节日风俗的古诗。?
(六)教师小结。?
三、趣味语文。?
1.学生自由阅读《有趣的标点》,想想有趣之处在哪里。?
2.说说你体会到什么?(标点符号的作用很神奇,很有趣等)?
3.练习感受标点的有趣。?
(1)有一次足球比赛,是上海队和广东队对垒。比赛结果一出来,有一位记者便连夜赶写了一篇新闻报道,并且用了一个醒目的标题“上海队大败广东队得了冠军”。结果,有的读者说是上海队胜了,有的读者说是广东队胜了。你知道他们分别是怎么断句的吗??
上海队大败广东队得了冠军。
上海队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东队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户人家,他们的儿子外出打工,三年过去,杳无音信,突然有一天邮递员送来一封儿子的信,做父母自然喜出望外,妈妈首先去看,读着读着就号啕大哭起来,父亲心里“咯噔”一下,马上去看,去哈哈大笑起来。同一封信,为什么母亲看了号啕大哭,父亲却哈哈大笑呢,原来这封信没有一个标点,请看这封信。(出示这封信的内容)?
儿子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钱多病少挣了好多钱。?
母亲读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读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结:标点有趣、神奇,但我们一定要小心使用,不然可能会闹出笑话或把事情弄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