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七年级3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人是(
)
A.杨广
B.杨坚
C.刘邦
D.杨勇
2
隋朝建立后,都城定在(
)
A.长安
B.洛阳
C.江都
D.涿郡
3.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中心是在(
)
A.长安
B.江都
C.余杭
D.洛阳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
C.加强了南北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5.隋朝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6.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武则天
B.杨坚
C.李世民
D.慈禧
7.武则天称帝时,改国号为(
)
A.隋
B.周
C.唐
D.宋
8.为“开元盛世”局面到来奠定基础的人物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9.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表明他(
)
A.重视发展生产
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善于用人
D.提倡节俭
10.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是(
)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11.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唐朝全盛时期在位的皇帝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2.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创于唐初,废除于清末
B.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C.毫无公平、公正性可言
D.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人才
13.周杰伦在歌曲《青花瓷》中唱道:“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歌词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你知道唐朝时期著名的陶器和瓷器有哪些吗?(
)
①唐三彩
②白瓷
③青瓷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
14.六次东渡,最终成功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高僧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李白
15.唐朝时,由日本派遣来唐朝学习先进文化的使团被称为(
)
A.留学生
B.遣唐使
C.节度使
D.遣隋使
16.中外交流源远流长。下列人物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生活在唐朝的是(
)
①张骞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唐朝时,被誉为“诗仙”的伟大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吴道子
18.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
A.先秦时期
B.唐朝
C.秦汉时期
D.宋朝
19.“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上曰:‘善!’”材料中“上”的是(
)
A.唐太宗
B.隋文帝
C.武则天
D.唐高宗
20.他在位时开创科举、开凿运河,造福后世。他好大喜功、不惜民力,结果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这里说的“他”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献帝
D.隋炀帝
21.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22.下列各项属于唐朝和吐蕃密切交往的史实是(
)
①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
③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联姻
④唐朝封怀仁可汗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23.搜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研究的课题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24.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因为它(
)
①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②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③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④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五代十国政权中地理位置最南的是(
)
A.
南唐
B.南汉
C.南平
D.闽
唐朝的长安城有非常严格的布局,其中繁华的商业区在(
)
A.皇城
B.宫城
C.坊
D.市
以下最能表明唐朝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的是(
)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遣唐使来华
D.文成公主入藏
唐朝直接灭亡于(
)
A.土地高度集中
B.宦官专权
C.藩镇割据
D.黄巢起义
30.“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包括(
)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重视人才的选拨和任用
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31.小唐同学评价唐太宗时,列举了:派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增加科举考试科目;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等史实。
以上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材料解析与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34分。第32小题12分,
第33小题14分,第34题8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回答问题:
(1)以上材料与哪位皇帝有关?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又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4分)
(3)历史上这位皇帝的统治被称为什么?(2分)
(4)从他的统治思想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4分)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4分)
材料二: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2分)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4分)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4)材料四的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4分)
34.材料论述题。(8分)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开设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6分)
2017年七年级3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B
A
D
C
C
A
B
C
C
B
D
B
B
C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
C
A
B
A
D
C
D
D
C
C
B
D
B
C
D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31.不完全正确(有对的地方也有错的地方或不正确)。(2分)
理由: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的是唐中宗。(2分)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到吐蕃。(2分)
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34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4分,第34题8分)
材料解析题与论述题(本大题共小题,共34分)
32.(1)唐太宗
(2分)
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2分)
(2)开明
(2分)
开放(2分)
(3)贞观之治(2分)
(4)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自我完善;要处理好民族关系;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爱惜百姓。(答对其中两点得2分)
33.(1)唐玄宗(2分)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藉。(答对任意两点得2分)
(2)曲辕犁、筒车(2分)
(3)科举制(2分)
殿试和武举(2分)
(4)玄奘
(2分)
《大唐西域记》(2分)
34.(1)隋炀帝。(2分)
(2)评分标准
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
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
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
[答案示例]
观点:隋唐时科举考试公平公开。(2分)
论述:隋唐时科举制自产生之日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国家凭借学子自身的才能,采用公平竞争的办法择优选拔。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3分)
结论:以上说明,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创造了相对公开平等的竞争机会。(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