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传染病和免疫 单元测试2(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8.1 传染病和免疫 单元测试2(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3-30 10:4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传染源的是(  )
A.吸了患病动物血液的蚊子
B.沙眼衣原体
C.患痢疾后治愈的病人
D.流感患者
2.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引起“甲流”的病原体.下列各项中能表明该病毒属于生物的是(  )
A.由有机物组成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在动物体内繁殖
D.能使人体患病
3.某医院接收一位禽流感病人后,及时对该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病人的衣物和饮食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这两项措施分别属于(  )
A.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B.保护易感者、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D.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者
4.2004年11月30日,佩带爱心红丝带的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北京佑安医院的艾滋病房,主动和一位艾滋病患者握手并鼓励他好好治疗.我们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应该是(  )
A.他们得的是传染病,应该把他们隔离
B.不能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和说话,要远离他们
C.要对他们宽容、理解、同情,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D.要与他们亲密接触,共同生活
5.2006年12月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完成SARS病毒灭活疫苗I期临床研究.大学生兰正文成为注射SARS疫苗第一人.注射疫苗属于预防SARS流行的(  )环节.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以上都对
6.下列几种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多晒太阳,能预防佝偻病
B.消灭患病动物,减少传染病发生
C.注射卡介苗能预防肺结核
D.不吃霉烂变质的食物,预防细菌性痢疾
7.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  )
A.发病前的潜伏期
B.发病的任何时期
C.恢复期
D.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时
8.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
A.给儿童接种卡介苗
B.清扫居民楼内的垃圾
C.给医疗仪器消毒
D.给病人注射青霉素
9.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病死率极高.预防狂犬病的措施之一是误被狗、猫、鼠等动物咬伤或抓伤及时注射狂犬疫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狂犬病毒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的基本结构
B.注射到人体的狂犬疫苗属于抗体
C.狂犬病毒是狂犬病的传染源
D.注射狂犬疫苗让人获得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10.移植人体的器官一般不容易成活,从免疫学的角度看,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  )
A.抗生素
B.正常细胞
C.抗原
D.抗体
11.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须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利用的蛇毒分别是(  )
A.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12.下列哪种疾病不会促使人产生抗体?(  )
①甲亢
②色盲
③麻疹
④夜盲症
⑤肾炎
⑥甲型H1N1流感.
A.①②⑤
B.①②④⑤
C.⑥
D.全部不会
13.一只雌蚊在吸食丝虫病患者甲血液(其中含有病原体)以后,又吸食乙的血液使乙患了丝虫病,则甲乙和雌蚊分别是(  )
A.传染源、易感人群、病原体
B.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传染源、传播途径
D.病原体、易感人群、传播途径
14.以下哪些疾病不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
A.脊髓灰质炎
B.禽流感
C.肺结核
D.阑尾炎
15.以下属于特异性免疫作用的是(  )
A.唾液、眼泪和杀菌物质
B.胃液中的盐酸和杀菌物质
C.白细胞和吞噬细胞
D.被狗咬后注射狂犬疫苗
16.某人不小心被铁钉扎伤了脚底,医生在清理伤口后给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及预防措施分别是:(  )
A.抗原,控制传染源
B.抗原,保护易感者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体,保护易感者
17.下列哪一项不能称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
A.皮肤防止病菌入侵
B.呼吸道黏膜能黏附细菌,形成痰而排出体外
C.消化道中,一部分病菌被杀死
D.血液中的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
18.被疯狗咬伤的患者,要注射狂犬病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和措施分别是(  )
A.抗原
控制传染源
B.抗原
保护易感人群
C.抗体
控制传染源
D.抗体
保护易感人群
19.我国已决定停止进口外国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以防止艾滋病的传入,这种措施属于(  )
A.保护易感者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人工免疫
20.下列除哪项外,其他传染病都是由病毒侵染而引起的(  )
A.乙肝
B.口蹄疫
C.炭疽病
D.禽流感
21.下列各项中,为非特异性免疫例子的是(  )
A.接种牛痘的人不得天花
B.半岁内婴儿不易患天花
C.泪液、唾液的杀菌作用
D.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
22.人患急性炎症时,会出现白细胞数目增多,这种现象从免疫角度看,属于(  )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自然免疫
D.人工免疫
23.下列属于传染源的选项是(  )
A.患蛔虫病的人
B.细菌、病毒
C.肝炎病人用过的餐具
D.艾滋病人的血液
2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免疫的是(  )
A.注射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B.麻疹病毒抗体消灭麻疹病毒
C.白细胞消灭侵入人体内的病菌
D.脾脏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异物
25.预防传染病有三个环节,在实际生活中,有效预防某种传染病应做到(  )
A.在三个环节中抓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合
B.三个环节都是主要环节,要齐抓共管
C.只要认真控制住传染源即可
D.只要切实做好保护易感者的工作即可
26.下列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吃脊髓灰质炎糖丸
B.唾液的杀菌作用
C.皮肤的屏障作用
D.吃“病毒灵”
27.禽流感传播的渠道有(  )
A.禽类的粪便
B.空气和飞沫
C.呼吸道分泌物
D.前三项都是
28.严重烧伤的病人植皮时,要用自己的健康皮肤,不能用别人的皮肤,原因是(  )
A.植自己的皮肤颜色相同
B.植自己的皮肤时体内不会产生抗体
C.植自己的皮肤时体内不会产生排异现象
D.B和C两项
29.当人体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异常细胞功能发生障碍时,会导致(  )
A.过敏反应
B.恶性肿瘤
C.红斑狼疮
D.艾滋病
30.大面积烧伤病人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产生严重后果,其主要原因是(  )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影响皮肤再生
D.体液大量损伤
 
二、填空题
31.生活中有时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人吃了鱼虾等食物,会发生腹痛,呕吐或皮肤奇痒,有人吸入花粉会哮喘,有人注射青霉素会休克.
(1)上述反应叫  ,是人体免疫功能  造成的,是人体哪道防线的作用?  .
(2)花粉、鱼、虾和青霉素在免疫学上叫  .
(3)发生上述现象的人可看作  
A.传染源
B.易感人群
C.抗体
D.免疫功能失调.
32.小刚17岁,最近感觉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时,症状如下:
①体乏无力、无食欲、消瘦;②咳嗽、吐痰,有时痰中带血丝,曾服维生素C后无效,有时感到胸部疼痛;③夜间梦多、常出冷汗.经医生检查后:④血压:120/80;⑤腋窝温度38.8℃.
(1)根据以上情况判断,小刚可能患  ,依据是  (用序号表示).
(2)此病属于  
传染病,病原体是,主要通过  传播.
(3)针对病状,医生采取了下列①~⑥措施,①打青霉素和服药物治疗;
②让其同学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③给家人、邻居、朋友接种卡介苗;
④对病人隔离治疗;
⑤不让同学去医院探视;
⑥对他家中住所及用具进行消毒.
其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保护易感者的是  .
33.人类对艾滋病目前还没有找到可以治愈的方法,请分析以下几个题目:
(1)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性接触传播
B.握手.共同用餐传播
C.蚊虫叮咬传播
D.共用毛巾
(2)在非洲有极少数人天生不会感染艾滋病,他们具有的这种免疫力是属于  
A.先天性免疫
B.后天性免疫
(3)HIV在免疫学上称为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称为,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病毒
主要通过  、  传播,也可以通过  或  传播,已感染HIV的妇女可通过  、  哺乳传给胎儿.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使人体不能抵御.
34.很多市民把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病(手足口病)与口蹄疫相混淆,其实手足口病是上世纪80年代就发现的一种常见的发疹性传染病,患者以婴幼儿多见.该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传播快,多在夏秋季节流行,主要通过消化管传播,呼吸道飞沫、按触也可传播.
(1)手足口病患者感染的肠道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  ;从免疫的角度来说,它属于  .
(2)肠道病毒EV71型传染病患者康复后可获得对该病毒的免疫力.原因是  ,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
(3)专家认为,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常见传染病.为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请你为此病高发区的居民提出两条预防该传染病的可行性措施:①  ②  .
(4)疫苗通常是用制成.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  ,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有计划地给儿童,已达到  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传染源的是(  )
A.吸了患病动物血液的蚊子
B.沙眼衣原体
C.患痢疾后治愈的病人
D.流感患者
【考点】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解答】解: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其特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吸了患病动物血液的蚊子属于传播传染病的生物媒介,沙眼衣原体属于病原体,患痢疾后治愈的病人属于易感人群.
故选:D.
 
2.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引起“甲流”的病原体.下列各项中能表明该病毒属于生物的是(  )
A.由有机物组成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在动物体内繁殖
D.能使人体患病
【考点】生物的特征.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和病毒的概念.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能在人体细胞内繁殖.具有以上生物的特征.因此,选项C能表明该病毒属于生物.选项A、B、D均不是生物特性.
故选:C
 
3.某医院接收一位禽流感病人后,及时对该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病人的衣物和饮食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这两项措施分别属于(  )
A.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B.保护易感者、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D.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者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此题考察了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解答】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所谓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隔离传染病病人的主要目的控制传染源,对病人的衣物和饮食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C
 
4.2004年11月30日,佩带爱心红丝带的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北京佑安医院的艾滋病房,主动和一位艾滋病患者握手并鼓励他好好治疗.我们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应该是(  )
A.他们得的是传染病,应该把他们隔离
B.不能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和说话,要远离他们
C.要对他们宽容、理解、同情,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D.要与他们亲密接触,共同生活
【考点】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
【分析】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是结构上很相近似的一组病毒,这组病毒被统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此病毒能攻击并严重损伤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损伤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
【解答】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艾滋病患者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思想压力和自卑心理,我们不应歧视他们,要对他们宽容、理解、同情,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故选:C
 
5.2006年12月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完成SARS病毒灭活疫苗I期临床研究.大学生兰正文成为注射SARS疫苗第一人.注射疫苗属于预防SARS流行的(  )环节.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以上都对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据此作答.
【解答】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由分析可知注射的SARS疫苗是由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抵抗SARS病毒的抗体,因此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能抵抗SARS病毒,保护人体不被SARS病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6.下列几种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多晒太阳,能预防佝偻病
B.消灭患病动物,减少传染病发生
C.注射卡介苗能预防肺结核
D.不吃霉烂变质的食物,预防细菌性痢疾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解答】解:A、佝偻病不属于传染病,A错误;
B、患病的动物属于传染源,消灭患病动物应该属于控制传染源,B错误;
C、注射疫苗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错误;
D、食物是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
故选:D
 
7.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  )
A.发病前的潜伏期
B.发病的任何时期
C.恢复期
D.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时
【考点】传染病的特点.
【分析】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主要包括四个时期:潜伏期、初期、中期、后期;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
【解答】解:通过分析可知,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一般是发病初期有症状时;发病初期有症状时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量繁殖最为活跃的时候,能够大量的散播病原体,可以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以及其它方式排出体外,此时传染性最强.
故选:D.
 
8.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
A.给儿童接种卡介苗
B.清扫居民楼内的垃圾
C.给医疗仪器消毒
D.给病人注射青霉素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据此答题.
【解答】解: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健康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对健康人进行预防接种等措施就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A、给儿童接种卡介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符合题意.
B、清扫居民楼内的垃圾属于切断传播途径,不符合题意.
C、给医疗仪器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不符合题意.
D、给病人注射青霉素属于控制传染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病死率极高.预防狂犬病的措施之一是误被狗、猫、鼠等动物咬伤或抓伤及时注射狂犬疫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狂犬病毒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的基本结构
B.注射到人体的狂犬疫苗属于抗体
C.狂犬病毒是狂犬病的传染源
D.注射狂犬疫苗让人获得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狂犬病的知识,狂犬病属于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
【解答】解:A、狂犬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整个身体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故不符合题意.
B、狂犬病疫苗即是毒性弱化了的病毒,为抗原.故不符合题意.
C、狂犬病毒是狂犬病的病原体,患狂犬病的病人则是传染源.故不符合题意.
D、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是异物起作用.所以注射狂犬疫苗让人获得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0.移植人体的器官一般不容易成活,从免疫学的角度看,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  )
A.抗生素
B.正常细胞
C.抗原
D.抗体
【考点】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抗体和抗原.
【分析】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免疫的三大功能包括防御、自我稳定、免疫监视.
免疫的三大功能:防御、自我稳定、免疫监视.
【解答】解:从免疫学的角度看,移入的器官对于病人来说是非己的成分,相当于抗原,人体依靠免疫功能能对进入其体内的外来的“非己”组织器官加以识别、控制、摧毁和消灭,导致移植器官破坏和移植失败,这种生理免疫过程在临床上表现为排斥反应,这也是器官移植最大的障碍,免疫抑制药物﹣﹣环孢素的发明使移植后器官存活率大大提高.
故选:C
 
11.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须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利用的蛇毒分别是(  )
A.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抗体和抗原.
【分析】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据此作答.
【解答】解: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由分析可知将灭活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蛇毒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蛇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后天获得的,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因此是特异性免疫.
故选A.
 
12.下列哪种疾病不会促使人产生抗体?(  )
①甲亢
②色盲
③麻疹
④夜盲症
⑤肾炎
⑥甲型H1N1流感.
A.①②⑤
B.①②④⑤
C.⑥
D.全部不会
【考点】抗体和抗原;传染病的特点.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抗体的产生,传染病是可以从使人体产生抗体,据此解答.
【解答】解: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甲亢是人体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形成的激素异常症;色盲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营养不良疾病,傍晚时看不清;肾炎是肾脏发炎形成的;甲亢、色盲、夜盲症、肾炎都不是病原体引起的,不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麻疹和甲型H1N1流感均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因此③⑥会促使人产生抗体.
故选:B.
 
13.一只雌蚊在吸食丝虫病患者甲血液(其中含有病原体)以后,又吸食乙的血液使乙患了丝虫病,则甲乙和雌蚊分别是(  )
A.传染源、易感人群、病原体
B.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传染源、传播途径
D.病原体、易感人群、传播途径
【考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分析】此题结合一个传染病的实际例子来分析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
【解答】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甲为一患传染病的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所以属于传染源.乙在患病前对该病缺乏免疫力,所以属于易感者.患病后成为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所以成为传染源,蚊子是传播此传染病的生物媒介,所以属于传播途径.
故选:B
 
14.以下哪些疾病不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
A.脊髓灰质炎
B.禽流感
C.肺结核
D.阑尾炎
【考点】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
【解答】解:选项中脊髓灰质炎、禽流感、肺结核分别是由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H5N1型病毒、结核杆菌引起的,都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阑尾炎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不具有传染性.
故选:D
 
15.以下属于特异性免疫作用的是(  )
A.唾液、眼泪和杀菌物质
B.胃液中的盐酸和杀菌物质
C.白细胞和吞噬细胞
D.被狗咬后注射狂犬疫苗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免疫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后者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
【解答】解: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这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如图所示:因此唾液、眼泪和杀菌物质、胃液中的盐酸、白细胞和吞噬细胞都是非特异性免疫;被狗咬后注射狂犬疫苗获得的免疫是通过产生抗体来消灭狂犬病毒,是特异性免疫.
故选:D
 
16.某人不小心被铁钉扎伤了脚底,医生在清理伤口后给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及预防措施分别是:(  )
A.抗原,控制传染源
B.抗原,保护易感者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体,保护易感者
【考点】抗体和抗原;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解答】解:破伤风系由破伤风杆菌的感染所致,破伤风抗毒血清里有专门杀死破伤风杆菌的抗体,如果有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血清里的抗体就把它清除掉.此人虽然扎上了脚底,但是不一定被破伤风杆菌感染,因此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是为了保护易感者.
故选:D
 
17.下列哪一项不能称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
A.皮肤防止病菌入侵
B.呼吸道黏膜能黏附细菌,形成痰而排出体外
C.消化道中,一部分病菌被杀死
D.血液中的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解答】解:ABC、“皮肤防止病菌入侵”、“呼吸道黏膜能黏附细菌,形成痰而排出体外”、“消化道中,一部分病菌被杀死”,都属于第一道防线;
D、血液中的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属于第二道防线.
  所以,不能称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血液中的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
故选:D.
 
18.被疯狗咬伤的患者,要注射狂犬病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和措施分别是(  )
A.抗原
控制传染源
B.抗原
保护易感人群
C.抗体
控制传染源
D.抗体
保护易感人群
【考点】抗体和抗原;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3)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
(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因此被疯狗咬伤的患者,注射的狂犬抗毒血清属于抗体,能抵抗狂犬病毒,保护人体不被狂犬病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选:D.
 
19.我国已决定停止进口外国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以防止艾滋病的传入,这种措施属于(  )
A.保护易感者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人工免疫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艾滋病通过血液传播,因此我国已决定停止进口外国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以防止艾滋病的传入,这种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C
 
20.下列除哪项外,其他传染病都是由病毒侵染而引起的(  )
A.乙肝
B.口蹄疫
C.炭疽病
D.禽流感
【考点】传染病的特点.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特点,据此答题.
【解答】解:A、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不符合题意.
B、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所致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符合题意.
C、炭疽是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主要因食草动物接触土生芽孢而感染所导致的疾病.符合题意.
D、由禽流感病毒(AIV)所引起的一种主要流行于鸡群中的烈性传染病.高致病力毒株可致禽类突发死亡,是国际兽疫局规定的A类疫病,也能感染人.不符合题意.
因此炭疽病不是由病毒侵染而引起的.
故选:C
 
21.下列各项中,为非特异性免疫例子的是(  )
A.接种牛痘的人不得天花
B.半岁内婴儿不易患天花
C.泪液、唾液的杀菌作用
D.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解:ABD、“接种牛痘的人不得天花”、“半岁内的婴儿不宜患天花”、“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都是因为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C、“眼泪、唾液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因此属于肺特异性免疫.
所以,为非特异性免疫的是“眼泪、唾液的杀菌作用”.
故选:C.
 
22.人患急性炎症时,会出现白细胞数目增多,这种现象从免疫角度看,属于(  )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自然免疫
D.人工免疫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非特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可以从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特点以及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资,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
人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或几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白细胞属于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就做非特异性免疫.
故选B.
 
23.下列属于传染源的选项是(  )
A.患蛔虫病的人
B.细菌、病毒
C.肝炎病人用过的餐具
D.艾滋病人的血液
【考点】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解答】解:A、蛔虫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患蛔虫病的人是人群中蛔虫感染的传染源.A正确.
B、细菌、病毒属于传染病中的病原体.B错误.
C、D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是传染源,餐具和血液既不是人也不是动物,故不是传染源.C、D错误.
故选:D
 
2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免疫的是(  )
A.注射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B.麻疹病毒抗体消灭麻疹病毒
C.白细胞消灭侵入人体内的病菌
D.脾脏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异物
【考点】免疫的概念.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免疫的概念和功能.解答时可以从免疫的功能和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它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白细胞消灭侵入人体内的病菌,脾脏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异物是人生来就有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麻疹病毒抗体消灭麻疹病毒是人出生后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而注射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是人类借助于药物治疗疾病,不属于人体的免疫.
故选A.
 
25.预防传染病有三个环节,在实际生活中,有效预防某种传染病应做到(  )
A.在三个环节中抓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合
B.三个环节都是主要环节,要齐抓共管
C.只要认真控制住传染源即可
D.只要切实做好保护易感者的工作即可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流行的环节以及预防措施,首先明确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
【解答】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只要切断传染病的流行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实际生活中,有效预防某种传染病应做到在三个环节中抓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合.
故选:A
 
26.下列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吃脊髓灰质炎糖丸
B.唾液的杀菌作用
C.皮肤的屏障作用
D.吃“病毒灵”
【考点】计划免疫及其意义.
【分析】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据此答题.
【解答】解:计划免疫即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如给婴儿吃脊髓灰质炎糖丸,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就属于计划免疫;皮肤的屏障作用和唾液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前两道防线的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病毒灵是一种治疗病毒性疾病的药物,吃病毒灵属于吃药治疗,不属于计划免疫.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27.禽流感传播的渠道有(  )
A.禽类的粪便
B.空气和飞沫
C.呼吸道分泌物
D.前三项都是
【考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解答】解: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将传染病分为四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禽流感是呼吸道传染病,禽流感传播的渠道有禽类的粪便、空气和飞沫、呼吸道分泌物都符合题意.
故选:D.
 
28.严重烧伤的病人植皮时,要用自己的健康皮肤,不能用别人的皮肤,原因是(  )
A.植自己的皮肤颜色相同
B.植自己的皮肤时体内不会产生抗体
C.植自己的皮肤时体内不会产生排异现象
D.B和C两项
【考点】抗体和抗原.
【分析】此题可以从免疫的功能,抗体,抗原方面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能够及时清除自身产生的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还可以随时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防止肿瘤细胞的产生.在进行他人皮肤移植时,他人皮肤植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对他人皮肤进行排斥,抑制其成活,因此移植的皮肤相当于抗原;植皮时最好移植自己的皮肤,必须移植他人的皮肤时,需要进行抗免疫治疗,否则移植不会成功.因此,严重烧伤的病人植皮时,要用自己的健康皮肤,不能用别人的皮肤,其主要原因是植自己的皮肤时体内不会产生抗体、植自己的皮肤时体内不会产生排异现象.
故选D.
 
29.当人体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异常细胞功能发生障碍时,会导致(  )
A.过敏反应
B.恶性肿瘤
C.红斑狼疮
D.艾滋病
【考点】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分析】根据免疫的功能进行分析回答,较为基础
【解答】解:根据免疫学的课本知识,人的免疫主要有三方面的功能:第一个方面,抵抗抗原体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从而维护人体的健康.例如,当第一方面的功能过高时,对进入体内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等)和食物(如鱼、虾)等会发生过敏反应;第二个方面,及时清除体内的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当第二个方面的功能异常时,会对正常的自身细胞发生反应,而出现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第三个方面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上述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是有利的;而当上述功能异常时,就会引起疾病.当第三个方面的功能异常时,则有可能会发生肿瘤.因此,体内异常细胞通常是指非正常增殖的细胞,多为癌细胞,癌细胞为抗原,可被正常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如果免疫系统异常,不能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异常细胞的时候,这些异常细胞就会增殖形成恶性肿瘤.
故选:B
 
30.大面积烧伤病人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产生严重后果,其主要原因是(  )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影响皮肤再生
D.体液大量损伤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和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代防线是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解答】解: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这种免疫能力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严重烧伤的病人致使皮肤受损,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所以严重烧伤的病人护理不当容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
故选:B
 
二、填空题
31.生活中有时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人吃了鱼虾等食物,会发生腹痛,呕吐或皮肤奇痒,有人吸入花粉会哮喘,有人注射青霉素会休克.
(1)上述反应叫 过敏反应 ,是人体免疫功能 过强 造成的,是人体哪道防线的作用? 第三道防线 .
(2)花粉、鱼、虾和青霉素在免疫学上叫 过敏原 .
(3)发生上述现象的人可看作 D 
A.传染源
B.易感人群
C.抗体
D.免疫功能失调.
【考点】抗体和抗原;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人体的免疫功能;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1)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但免疫并不是总对人体有益的,如防御感染免疫功能过强会发生过敏反应,自身稳定的免疫功能过强容易得类风湿性疾病,当免疫监视的功能异常时有可能会发生肿瘤.
(2)生活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一个现象:有的人吃了鱼、虾、蟹等食物后,会发生腹痛,腹泄,呕吐,或是皮肤奇痒难熬;有的人吸入花粉或尘土后,会发生鼻炎或哮喘;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休克.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的表现.严重的过敏反应,还会导致死亡.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在医学上被称为过敏原.(3)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和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代防线是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解答】解:(1)生活中有时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人吃了鱼虾等食物,会发生腹痛,呕吐或皮肤奇痒,有人吸入花粉会哮喘,有人注射青霉素会休克.上述反应叫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由于人体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作用.
(2)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在医学上被称为过敏原.因此引起过敏反应的花粉、鱼、虾和青霉素在免疫学上叫过敏原.
(3)发生上述过敏反应现象的人是由于免疫功能失调形成的,故选D.
故答案为:
(1)过敏反应;过强;第三道防线
(2)过敏原
(3)D
 
32.小刚17岁,最近感觉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时,症状如下:
①体乏无力、无食欲、消瘦;②咳嗽、吐痰,有时痰中带血丝,曾服维生素C后无效,有时感到胸部疼痛;③夜间梦多、常出冷汗.经医生检查后:④血压:120/80;⑤腋窝温度38.8℃.
(1)根据以上情况判断,小刚可能患 肺结核 ,依据是 ①②③⑤ (用序号表示).
(2)此病属于 呼吸道 
传染病,病原体是,主要通过 飞沫、空气 传播.
(3)针对病状,医生采取了下列①~⑥措施,①打青霉素和服药物治疗;
②让其同学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③给家人、邻居、朋友接种卡介苗;
④对病人隔离治疗;
⑤不让同学去医院探视;
⑥对他家中住所及用具进行消毒.
其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①④ ;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⑥ ;保护易感者的是 ②③⑤ .
【考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此题是资料分析题,一是考查的是肺结核的判断、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传播途径和预防传染病措施.二是考查资料分析的能力.
【解答】解:(1)肺结核的症状:患者通常①体乏无力、无食欲、消瘦,②咳嗽、吐痰、有时痰中带血丝,曾服维生素后无效;③夜间梦多、常出冷汗,有时感到胸部疼痛;⑤低烧,腋窝温度:37.8℃;在血常规检查正常.因此小刚可能患肺结核.
(2)肺结核是由病原体结核杆菌侵入呼吸道黏膜以后所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空气进行传播.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病人,对患病动物进行深埋、焚烧处理.①打青霉素和服药物治疗、④对病人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做好环境消毒、消灭媒介生物,加强检疫,封锁交通.⑥对他家中住所及用具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不与传染源接触.②吃营养丰富的食物,控制活动量;③给家人、邻居、朋友接种卡介苗、⑤不让同学去医院探视.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1)肺结核;①②③⑤;(2)呼吸道;
飞沫、空气;(3)①④;⑥;②③⑤
 
33.人类对艾滋病目前还没有找到可以治愈的方法,请分析以下几个题目:
(1)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A.性接触传播
B.握手.共同用餐传播
C.蚊虫叮咬传播
D.共用毛巾
(2)在非洲有极少数人天生不会感染艾滋病,他们具有的这种免疫力是属于 B 
A.先天性免疫
B.后天性免疫
(3)HIV在免疫学上称为 病原体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称为,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HIV 病毒
主要通过 性传播 、 静脉注射吸毒 传播,也可以通过 血液 或 精液 传播,已感染HIV的妇女可通过 阴道分泌物 、 乳汁 哺乳传给胎儿.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使人体不能抵御.
【考点】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是结构上很相近似的一组病毒,这组病毒被统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此病毒能攻击并严重损伤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损伤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
【解答】解:(1)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与艾滋病患者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HIV.因此选项中的性接触传播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A正确.
(2)免疫是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包括先天性免疫和后天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在非洲有极少数人天生不会感染艾滋病,他们具有的这种免疫应该是先天性免疫.故选:B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故答案为:(1)A;(2)B;(3)病原体;HIV;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
 
34.很多市民把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病(手足口病)与口蹄疫相混淆,其实手足口病是上世纪80年代就发现的一种常见的发疹性传染病,患者以婴幼儿多见.该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传播快,多在夏秋季节流行,主要通过消化管传播,呼吸道飞沫、按触也可传播.
(1)手足口病患者感染的肠道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 病原体 ;从免疫的角度来说,它属于 抗原 .
(2)肠道病毒EV71型传染病患者康复后可获得对该病毒的免疫力.原因是 体内产生了抗体 ,这种免疫属于 特异性 免疫.
(3)专家认为,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常见传染病.为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请你为此病高发区的居民提出两条预防该传染病的可行性措施:① 注意饮食卫生 ② 注射疫苗 .
(4)疫苗通常是用制成.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 发生规律 ,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有计划地给儿童,已达到 预防、控制和消灭 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考点】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解答】解:(1)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因此,手足口病患者感染的肠道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从免疫的角度来说,它属于抗原.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人体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肠道病毒EV71型传染病患者康复后可获得对该病毒的免疫力.原因是体内产生了抗体,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手足口病的可行性措施是:注意饮食卫生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注射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等.
(4)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使人体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力,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
故答案为:(1)病原体;抗原;
(2)体内产生了抗体;特异性;
(3)注意饮食卫生;注射疫苗等;
(4)发生规律;预防、控制和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