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2张PPT。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说课情境的创设一123说课内容 制定学习目标的过程教学流程(教法及学法)引起学生质疑的内容说说说说评价设计说4二说教学过程教学后心得三说1学习目标的制定过程
1.1教材与学情分析
1.2课程目标分解
1.3学习目标的制定说课内容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已初步具备分析资料的能力;初二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分析资料,设问质疑,表达交流等自主地完成学习。
教材分析:
1体现生物学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本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前两册教材“人与生物圈”思路的延续,要求学生站在生物圈的高度,通过对事实材料分析,认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体现辩证思维,联系性的生物学观点。
通过事实概括总结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客观辩证认识动物,为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打下基础。教材和学情分析 2.2课标陈述:举例说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学习目标1: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回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知识,回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结合资料分析,结合生产实际如生物防治和生物入侵体会和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形成客观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的理念。
学习目标2: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回忆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分析三者的相互关系,结合视频理解得出“动物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结论。
学习目标3:
通过观看视频,理解动物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中发挥的作用,并结合生活实例形成客观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的观点。
学习目标4:
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形成概念图的形式,结合相关练习巩固学习目标1,2,3。教学流程(教法和学法)二说教学内容1
维持生态平衡一 学生质疑的内容:
1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以及食物网的相关知识的遗忘
2对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变化消长的分析
三、评价方案
1通过资料分析组织说出食物链中生物数量的消长变化进而理解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内涵。
2通过结合生产实际的分析:如生物防治和生物入侵,理解生态平衡概念的内涵并认同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和人类不能任意消灭一种动物的观点。进而形成“客观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的理念.
达成学习目标1二、情境的创设:
结合图片“食物网”,围绕分析自然干旱和人工过度放牧时,对食物链中生物和环境影响的不同,进而回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学内容2
促进物质循环一 学生质疑的内容:
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对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什么是物质循环,动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二、情境的创设:
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图片回顾生态系统的组成:通过“亲手连一连”活动,全面具体的分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具体作用三、 评价方案:
通过箭头的连接分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理解“自然界物质循环”这一现象,结合观看视频理解动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进而得出“动物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结论。 达成学习目标2教学内容3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一 学生质疑的内容:
1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否是被动的消费者?二、情境的创设:
通过设问“植物是动物的恩人,动物是否只是消极的在消费植物,怎么报答动物”来观看视频
三、 评价方案:
学生通过视频介绍能够说出动物在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中的意义即使植物顺利繁殖和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观看直观图片知道动物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建立辩证的思维看待动物以及客观世界
板书设计:通过课堂小结学习构建知识框架的学习理念。达成学习目标3,4 1 从学生熟知的热点话题入手,加强知识联系实际,创设良好的学习开端
2 运用新旧知识掇迁移,突破难点
3 课堂问题的设置科学合理引导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 严格遵循认知规律三说教学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