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进入
中国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国宝。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高雅的艺术。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高不可攀。生活中的花鸟虫鱼,瓜果蔬菜都可入画,同样的笔墨在不同人的手里,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以此来抒情达意。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师者寄语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早期的中国写意画
中国画名家赏析
中国画的笔法、墨法
分析名家用笔用墨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早期的中国写意画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早期的中国写意画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梁楷《泼墨仙人图》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据画史记载:梁楷为人不拘小节,好酒,自得其乐,狂放不羁,且任性高傲,在艺术上有自己的创见,不肯随波逐流,因而有“梁疯子”之称。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写照。梁楷在他艺术生涯的前期,曾受画院“格律”的严格训练,人物画继承李公麟之画风,后因作者本人的素质和历史因素,梁楷凭着这股“疯”劲,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画名家赏析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中国画名家赏析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李苦禅
《双鸡图》
时间:1950年作
此幅乃信笔写来,正合大写意三昧。写意乃尊老子“自然为道”之最高美学准则,最忌人工造做气。东坡云“合于天造,厌于人意”,如是方臻最上品,即“逸品”是也。古经云“不思不勉,从容中道,圣人也”。此图曾赠于许麟庐先生,白石老人见之甚喜,题道:“雪个先生(朱耷)无此超纵,白石老人无此肝胆!”诚乃白石大师对老弟子李苦禅的最高评价。
中国画名家赏析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潘天寿
《露气》
创作年代:1958
规格:130×154cm
材质:纸本水墨设色中国画
1958年6月18日潘天寿被苏联艺术科学院聘为名誉院士,7月14日作此画。《露气》构思新异,布局有出奇制胜之美。画面左上方以题识形成一长方形结构并钤以印章,使全局有起承转合的韵致。该画并未渲染露气,而用酣畅淋漓的笔墨点出了清露弥漫的气氛。题识:“昨日清晨至半山康桥乡参观早稻丰收,见村边池塘中芙蕖壮茁,如华岳峰头玉井中所植者,至为可爱。归后即写此以为纪念,但限于幅面,未能得其粗豪蓬勃之致,奈何。五八年七月十四日大暑,大颐寿者于止止堂。”“止止堂”为作者杭州住处画室之名,意在告诫自己荣誉面前须止步。
中国画名家赏析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郑板桥的《兰竹图》
潘天寿
《
兰
》
中国画名家赏析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齐白石的《杂画册》
张大千《荷花》
中国画的笔法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中国画的笔法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中锋
侧锋
逆锋
拖笔
中锋:是是将笔管垂直,笔尖正好留在墨线中间,画出的线条挺拔流畅,中锋也叫正锋,或叫正用笔。用中锋画的线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画时提、按用
力比较
均匀,行笔较稳。若用力不匀,有轻有重,则线条会有粗细变化。
中国画的笔法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中锋
侧锋
逆锋
拖笔
侧锋:是笔管与纸面不垂直,笔管倾斜,行笔时笔管所指
的方向和所画的线条方向也有一定的角度,笔尖不在墨
线中间,
笔尖的一边光,笔腹的一边毛,并有飞白的效果,侧锋线条一边轻、一边重,有一种切削感。
中国画的笔法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中锋
侧锋
逆锋
拖笔
逆锋:是与顺锋相反的方向行笔,笔锋也采用逆势。正用和倒用都可以逆行笔,
于笔锋推进中,受阻散开自然形成飞白效果。按笔的轻重,行笔的快慢,
画出的效果也不相同。
中国画的笔法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中锋
侧锋
逆锋
拖笔
拖笔:运笔时拖着笔头在纸上自由描绘,线条灵活且多变化。
中国画的墨法学习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中国画的墨法学习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焦、
浓、
重、
淡、
清
中国画的墨法学习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泼墨法:
大笔挥洒,好像往纸上泼墨,所画的形象面积较大,形体表现自由度较大。画荷叶、山水等,用泼墨较多。
中国画的墨法学习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破墨法
第一层墨没干时,接着画第二层,让不同的墨色相互渗化,形成丰富的墨色变化。
浓破淡
淡破浓
墨破色
色泼墨
中国画的墨法学习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积墨法:
墨色层层积加,一层干后再加一层,最后达到理想效果。
分析名家用笔用墨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分析名家用笔用墨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如何用墨?
分析名家用笔用墨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如何用笔?
如何用笔?
分析名家用笔用墨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如何用墨?
分析名家用笔用墨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如何用墨?
分析名家用笔用墨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王震
<墨荷图>
1.荷花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情趣
2.你能说出画面中有哪些笔法吗
3.荷叶又运用了怎样的墨法吗
4.你能看到画面中的水吗
综合分析
结合本课所学笔墨知识,分析王震《墨荷图》
中国写意画临摹&作业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中国画临摹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中国画临摹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中国画临摹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中国画临摹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中国画临摹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中国画作业
上页
下页
回目录
要求:临摹一幅中国画
工具:毛笔、宣纸、国画颜料
谢谢观赏
上页
回目录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用笔”和“用墨”的方法和特点,理解用“笔墨”来表达情感。
能力目标:临摹或创作一幅水墨画作品,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对学习水墨画有较浓厚的兴趣,已掌握一定的水墨画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欣赏水平和初步的水墨画表现能力。但学生水墨画技法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够均衡,运用笔墨表达情感的能力还有欠缺,因此本课教学中应着力提高学生运用绘画语言来传递情感的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画的笔法与墨法。
难点:能够透过作品欣赏笔墨的特点,练习体会笔情墨趣。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学习中国画的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掌握中锋、侧锋、拖笔和逆锋的运笔要领;学会调和“焦、浓、重、淡、清”等不同墨色。
初步体验淡墨湿笔、浓墨湿笔、淡墨干笔和浓墨干笔;以及破墨法、积墨法、冲墨法等用墨技法。
4.1.2学时重点
4.1.3学时难点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中国画动画片片段
(教师板书打开动画,动画放完后给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实行适当的奖励)
设计思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活动2【讲授】新授
一、列出名家作品
像早期的写意作品:
梁楷的《泼墨仙人图》
看似随意的大面积用笔,细节也不多,但就是那寥寥几笔让整幅画有了看点。
接着看年代稍近点的:
李苦禅
《双鸡图》
潘天寿
《露气》和《兰》
郑板桥
《兰竹图》
齐白石
《杂画册》
张大千
《荷花》
这几幅和前面第一幅对比起来是不是有了更多的细节 用笔是不是也更讲究了呢 重要的是还多了“以线造型”
二、介绍中国画的工具
1、“文房四宝”:
①笔:羊毫(大中小白云、提斗等)、狼毫(说出正确的握笔姿势)
②墨:绘画中常用“一得阁”
③纸:生宣、熟宣、半生熟。生宣多用于画写意,像前面的名作大多用的是生宣(拿出样品);熟宣多用于画工笔(列出工笔范画);半生熟则可兼工带写
④砚:有大中小之分,像初学者则用小型的比较多(拿出样品砚)
2、其它用具:毛毡、国画颜料、调色盘、笔洗或水桶(依次列出样品)
三、讲解中国画的笔法
1、中锋:笔尖垂直于纸面运笔
2、侧锋:笔杆与纸面形成一个小于90度的夹角,运用笔肚运笔
3、逆锋:逆着运笔,由下至上或有右至左
4、拖笔
四、介绍中国画墨法
1、墨的分类:焦、浓、重、淡、清(焦墨多用于点睛之笔,重墨和浓墨多用于大面积的表现,淡墨和清墨则多用于前后虚实的辅助表现,其中清墨更多的是用于工笔染色。五者水分依次增加,颜色也依次减淡。)
2、泼墨法:大笔挥洒,好像往纸上泼墨,所画的形象面积较大,形体表现自由度较大。画荷叶、山水等,用泼墨较多。
3、破墨法:第一层我没干时,接着画第二层,让不同的墨色相互渗透,形成丰富的墨色变化。共分四种:浓破淡、淡破浓、墨破色、色破墨
4、积墨法:墨色层层积加,一层干后再加一层,最后达到理想效果。
五、分析名家用笔用色
依次用ppt列出范画,并让学生举手回答画中是如何用笔用色的
(学生答对后给予适当的奖励)
设计思路:
①教师运用视频展示台示范可以让学生看得更清楚、更仔细。
②教师演示时让学生分别观察思考“用笔”和“用墨”的方法及特点,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学生获得新知识更真切、更深刻。
③教师总结并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将知识条理化,使知识掌握更深刻、更牢固。
活动3【活动】试一试
让学生分别尝试用笔和用墨的方法。
设计思路:
通过实践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新知识,体验笔墨情趣,将“所学”转化为“所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更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4【练习】布置作业
让学生欣赏书中王雪涛的《玉簪》、戴琳的《牵牛花》
这两幅作品,并试着选取其中一幅进行临摹,也可临摹自己喜欢的作品。
活动5【活动】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采用“作品发布会”的形式,分两个步骤:1、介绍自己的作品。2、其他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
设计思路:
①运用“自评”和“互评”的方法,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强调了参与和互动。
②通过自我介绍和自评,让同学了解自己的创作思路、表现形式、思想主题以及自己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等内容,可以使学生创作思路条理化;鼓励学生“评头论足”发现别人的作品的优点、提出建设性意见,培养学生艺术评价、鉴赏能力,从而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活动6【作业】延伸与拓展
课外作业: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某一画家或某一时期的艺术特点。
设计思路:通过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