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画笔法、墨法的一些基本常识、技能。
(2)初步体验笔墨变化带来的情感与乐趣。
2.过程与方法:
(1)对中国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
(2)解读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
2学情分析
学生活泼好动、参与性强。通过这节课创设的丰富美术知识,不仅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还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又以情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
3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笔法、墨法。
难点:能透过作品欣赏和笔墨练习体会笔情墨趣。
4教学过程
1、师生交流、导入:
老师展示学生的花鸟画作品,并采访这位同学,请她诉说从中得到的乐趣并与大家分享,从而引出本课主题---《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老师展示学生作品。(教师活动)
请这幅画的作者讲述中国画带来的乐趣并于大家分享。(学生活动)
※教师设计意图:由学生作品引入本课,可以很好的吸引同学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学生主动感悟新知:
(一)学生主动体验毛笔的执笔方法
首先,请一位同学展示五指执笔法并示范、其余同学一起跟随握笔,体验不同于钢笔的执笔方法。
接着,欣赏名家画柳树视频,分析毛笔的运笔丰富变化,感叹毛笔的出神入化,努力找出几种不同的运笔方式。
再接着,学生自己动手使用毛笔,效仿视频运笔方法,感受毛笔带来的喜悦。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欣赏,鼓励学生无拘束的运笔,并从多位学生的无意识的实践中找出运笔的四种基本变化、墨色的变化,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设计意图:请学生示范执笔方法,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在效果上比老师自己示范更好。名家视频中既清晰看到毛笔的丰富变化,又可以拓展学生认知。
(二)教师示范笔法变化
同学们在无意识状态下画出的笔法,老师综合为四种基本变化,中锋、侧锋、拖笔、逆锋。教师有意识的强调、示范后,以画一幅兰花的方式综合运用,同时注意墨色变化,诗书画印的融合于一体。
再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有意识的做出四种运笔变化,并请同学讲述两次运笔的不同感受,与大家分享。
教师设计意图:笔的丰富变化、情感的表达通过教师的示范得到展示,简洁而清晰,需要注意学生刻意模仿老师的现象。
笔为筋骨墨为血肉笔墨相生而相随,笔因墨而生墨因笔而丰富
(三)多媒体示范墨法变化、
<1>、焦浓重淡清
<2>、泼墨法
<3>、破墨法
(浓破淡)(淡破浓)(墨破色)(色破墨)
<4>、积墨法
焦浓重淡清由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后,请一位学生自主尝试实践、泼墨法教师示范、破墨法师生合作完成、积墨法由两位同学合作完成、同时注意笔法变化。
2、展示教师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笔法、墨法、中国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并注重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绘画中人文精神表达。
※教师设计意图:运用已学知识解读图片,加深理解笔法、墨法和笔墨情趣,笔因墨而生墨因笔而丰富。
3、学生实践、展示交流。
4、说出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请学生小结本课的学习)
5、小结
笔为筋骨墨为血肉笔墨相生而相随
笔因墨而生墨因笔而丰富
笔情墨趣容合诗书画印于一体,画家借山川树木花鸟蔬果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品格的追求,寄语笔墨,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使中国画作品意趣盎然,充满勃勃生机。
6、拓展(多媒体展示国画大师作品,丰富学生视野。)
7、作业
一、尝试创作兰花装饰自己的房间——美化生活;
二、尝试创作菊花装饰父母房间——懂得感恩;
三、尝试创作葡萄赠送朋友——增进友谊。
※作业要求:
1.尝试运用多种国画的表现方法(用笔、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2.尝试表达画题的意境。
3.注意构图,画面要求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4.
三选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