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四中文慧学校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高密四中文慧学校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30 19:5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密四中文慧学校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2017.3选择题(50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后面的表格中。
1.《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2.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这说明(
)
A.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
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
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3.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
4.在历史长河中,一些重大史实历经时间考验,成为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能够体现这一含义的是(

A.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开创科举,选官取士
D.废除行省,设立三司
5.
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
A.派张骞出使西域
B.设置“十三州部”
C.颁布“推恩令”
D.反击匈奴
6.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
)
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推动了西汉进行政治改革
C.掀起了诸侯兴修水利的高潮
D.加速了中国北方民族的融合
7.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而北方经济日益落后。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
)
A.
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
B.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
C.
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
D.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
8.
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
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该诗称颂的“封建盛世”是(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0.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南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1.
2015

5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印度总理莫迪访华,莫迪的访华促进
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早在唐朝我国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B】
A.班超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12.
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A)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线大一统④由少数民主建立的政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关于题5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
)
A.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
B.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
C.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
D.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
14.
历史文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右图文物见证了(
)
A.唐蕃和同为一家的和谐
B.明朝时对外交流的盛况
C.清朝对东北边疆的守护
D.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5.
“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里介绍的是(
)A.雕版印刷术
B.火药的使用
C.指南针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
16.
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的是(B)
A.西汉时有人用纸写字
B.唐朝人坐着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
C.在宋元的战争中使用了火炮
D.清朝人阅读使用活字印刷的小说
17.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19.
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历时三年取得重大成果,确认在当年大东沟海战战场发现的沉船为清北洋水师致远舰,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以下考古发掘信息中,可作为判断该沉船就是当年“致远”舰的最直接证据是(
)
A.长60多米、宽9—10米的舰体残骸
B.舰体上留有繁体“致远”字样的瓷器碎片
C.舰体上的多处火烧及爆炸痕迹
D.抛撒在舰体周边的钢板、木板、锅炉残片
20.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下列集中体现了这一“巨祸”的史实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1.
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
“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这份“礼物”指的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下属于三个条约对中国的共同影响的是
(
)
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D.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3.
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

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
B.发展近代产业,抵御外侮
C.引进先进技术,兴办民族工业
D.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
24.
“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能够印证“始而言技”的史实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
25.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26题22分,27题14分,28题14分,共计50分)
26.
创新与开放,促进发展和进步,保守与封闭,导致停滞和落后。(21分)
【制度创新】
整顿吏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秦汉及隋唐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和防止官员贪腐开创了监察制度并不断加以强化。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长官的官职名称。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627—649),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他亲自选拔刺史主要说明了什么?(4分)
材料三
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3)材料三反映了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吏治建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对当前的反腐倡廉有何启示?(6分)
【对外交流】
材料四
西汉以来,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贸易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4)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为什么?谁为开拓这条“通道”做出了突出贡献?请说出这条“通道”的起点和最远到达的大洲。(4分)
材料五
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在航海中广泛使用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某一项成就。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政府的态度和航海科技两个方面,总结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2分)
【封闭落后】
材料六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6)上述材料反映出清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材料说说你对这一政策的理解。(4分)
27.
(14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景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1)据材料一,“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伏尔泰为什么推祟孔
子思想?(4分)
材料二
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是在唐室中衰以后,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一些东亚国家把唐代的经书作为士大夫的必读书,其典章剑度几乎完全由中国移植而去,城市的格局也仿照长安的市坊制建立。
——《东亚文化圈》
(2)据材料二“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说明了什么?概括指出唐代文化对东亚国家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三
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作用,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新近发明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因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
——培根
(3)据材料三,分别指出“这三种东西”怎样“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6分)
28.
(14分)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4
分)
材料二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怎样评价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4分)
材料三
材料一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工业的两幅图片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信息?指出它们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D
A
C
A
C
B
D
C
B
A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B
A
D
B
C
D
A
C
D
A
二、非选择题
26、(22分)
(1)丞相(1分) 掌监察(2分)
(2)政绩(2分) 重视监察官员的选拔(或重视地方的监察)(2分)
(3)从重从严打击贪污腐败犯法行为。(2分) 从制度建设到依法治国(2分) 启示: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依法反腐;要树德立人;要德法兼治。(2分,任意一点即可,意思相近也可)。
(4)丝绸之路;(1分)张骞;(1分)长安;(1分)
非洲。(1分)
(5)政府重视和鼓励;(1分)使用了指南针。(1分)
(6)“闭关锁国”政策;(1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
200
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1分)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1分)
27、(14分)
(1)思想:仁。(2分)
原因:认为孔子思想是反封建专制的武器。(2分)
(2)说明:中国文化具有先进性。(2分)
影响:影响到社会各个方面;促进了政治、教育、城市建设的发展。(2分)
(3)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文化传播;火药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条件;
指南针促进了新航路开辟和地理大发现。(6分)
28、(14分)
(1)鸦片战争(2分)
含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分)
(2)评价:列强侵华打开了中国大门;引起了中国人思想解放,中国人开始了抗争与探索。(4分)
(3)信息: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2分)
地位和作用: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