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
满分
120分
时间
90分钟
一、基础知识(28分)
1、字音字形(10分)
祈(
)祷
惩(
)罚
殷(
)红 气氛(
)
字帖(
)
gèn(
)古
山diān(
)
妇rú(
)皆知
污huì(
)
目不kuī(
)园
2、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7分)
1878年冬天,一个衰弱不堪、嘴唇冻得发青的乞丐,拦住了在街上经过的屠格涅夫。乞丐伸出了通红的、肿胀的、肮脏的手,向作家乞讨。作家掏遍了所有身上的口袋,但什么都没找到。他窘极了,便紧紧地握住乞丐(颤栗
颤抖)的手:“别见怪,兄弟,我身上一无所有。”乞丐也“紧紧地握了握”作家的手,“哪里的话,兄弟,”乞丐口齿不清地慢慢说道,“就这样也该谢谢你了,这也是周济啊,老弟。”屠格涅夫后来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这件事,他最后写道:“我懂了,
。”这似乎是一次有悖常理的不可思议的“施舍与被施舍”:作家明明没给乞丐任何东西,乞丐却说得到了他的“周济”;乞丐不可能给作家什么,但作家却认为得到了对方的“周济”。的确,没有比这更慷慨的施舍了——不是(漫不经心
毫不介意)地随手丢给他一枚硬币,而是紧紧地握住那只手,因为他的手中有一种叫做善良的阳光。
(1)文中①②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是:①
、②
。(2分)
(2)请修改文中画线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3)根据上下文,横线处应该写一句什么话?请补上。(3分)
3、默写(7分)
(1)竹里馆
作者
,
。
,
。
(2)
,何人不起故园情。出自《
》
4、他是一个“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而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这部作品叫《
》。其中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_______,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_______,一步步走向毁灭的_______,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4分)
二、文言文阅读 (18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6分)
蒙辞以军中多务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及鲁肃过寻阳
孰若孤
蒙乃始就学
6、写下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指出出它们的具体含义(6分)
⑴
:
⑵
:
7、翻译下列各句。(4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2分)
A、要想当权掌事,就必须读书。
B、读书就要认真深入地研究。
C、读书就要博览,以便全面了解历史。
D、不能因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现代文阅读 (27分)
(一)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9、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2分)
10、课文写了小弗郎士听到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表达了他什么感情?(2分)
11、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二)孩子施舍的天堂
张丽钧
看过一幅儿童画:一个鱼缸,里面游动着六条漂亮的大尾巴金鱼;在鱼缸的四周,围着六只眼睛发亮的小猫。我心里一笑,想:六比六,还省得争抢打架。但是等等,看那幅儿童画下面歪歪扭扭的题字,居然是:“太美了,舍不得吃!”我的心禁不住温柔地一动,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愧怍。
一日,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个坐在妈妈自行车后座上小椅子里的孩子突然喊道;“谁,找,你!”我和那位妈妈一同看那广告牌,广告牌上那位目光深沉的先生,正对着我们凝望。我无声地笑了。那个孩子得不到妈妈的回应,拽了一下妈妈的衣服,继续不依不饶地指着广告牌说:“妈妈,你看呀,谁,找,你!”那位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猛地回头捂住了孩子的嘴。我再次抬头看时,也终于明白了孩子所谓的“谁找你”,原来是“雅戈尔”的误读。我很为那小气地捂住孩子嘴的妈妈遗憾,真的大可不必,孩子并不是在存心丢你的脸,虽说他没有读对一个字,但他那大声读出三个半边字的热情与勇气不是很可贵吗?
一个幼儿教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下雪了,人们都穿上了棉衣。一个孩子跑到老师跟前很认真地问:“老师,天太冷了,院子里的雕像没有衣服穿多可怜啊!我们给他穿件棉衣,好吗?”老师只是一笑,并没有在意。过了一会,又有一个孩子提出了同样的建议。于是,老师决定带着孩子们举行一场为雕像穿棉衣的仪式。我想,随着时光的推移,孩子会长成大人,孩子自己穿过的棉衣将永远存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冬天里一块石头所获得的刻骨的温暖,将使那日后在有形与无形的风雪中穿行的心感到美好与安慰。
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我们的精神有时会觉得恍惚无依。“成熟”折磨着我们。我们眼看着自己的纯真与热忱、敏感与同情一点点被剥蚀、被风化。法国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阿尔贝特·史怀泽先生说:“我本能地防止自己成为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成熟的人’。因为,与成熟相伴的往往是如此不和谐的词:贫乏、屈服、迟钝、顺从命运的理性化……”在“早熟”成为全球性流行疾病的今天,让我们悉心守护那弥足珍贵的童真与童趣,并让自己知道,这童真与童趣是上帝送给人类的最后的礼物,是上帝通过孩子施舍给我们的美丽天堂。13.
根据全文内容,为本文重新拟个能揭示主题的标题。(2分)
答:
14.
简要概括本文写了哪三幅生活画面?(每条不超过25字,3分)
①
②
③
15.
根据文章主题,说出文中画线句“我”“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愧怍”的具体含义。(2分)
16.
反复品味第三段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
17.
结合本文内容和下面两段资料,说说生活中我们应怎样对待本文所讨论的中心。(3分)
(1)在乘凉的时候,我看见院里的一个女孩将吃下的葡萄核埋在花盒里,想种出葡萄来。几天后,女孩的花盒里居然长出嫩嫩的葡萄藤来(直接种葡萄核是长不出葡萄的),女孩开心极了。实际上葡萄是女孩的父亲瞒着女儿插下去的。(根据刘柳的《萌芽》缩写)
(2)一个小男孩拿着一美元到处买上帝,一位老人问他买上帝干吗?他告诉老人,父母去世了,叔叔抚养他,但叔叔摔伤了,医生说只有上帝能救他。老人卖给了小男孩一瓶“上帝之吻”饮料。并告诉小男孩,你叔叔喝了这瓶饮料就没事了。后来老人花重金请世界顶尖医学专家治好了男孩叔叔的伤。
(根据翻译作品《上帝之吻》缩写)
答:
四、作文(55分,其中作文50分,卷面5分)
请以“ ,是生命给我的最好礼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章不能离开话题范围。 ③字数在600字以上
600
七年级下语文带一次月考答案
基础知识
字音字形
qí
chéng
yān
fēn
tiè
亘
巅
秽
窥
阅读短文
颤抖
漫不经心
删除“所有”或者把“所有”
调整到“身上”的后面
我从我兄弟那儿得到了周济。
默写
略
《骆驼祥子》
刘四
虎妞
小福子
文言文阅读
解释词语
略
吴下阿蒙
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看待
7、翻译
略
8、D
三、现代文阅读
(一)9、法国
都德
10、小弗郎士对普鲁士兵的极端愤慨和讽刺
11、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祖国的语言比作钥匙。把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比作监狱。当了亡国奴的人民,如果牢记祖国的语言,就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为恢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就会随时激发爱国热情和斗争信心,这就好像拿着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表达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热情,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和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
(二)13.美丽的童趣;可贵的童真;呵护童真(童趣);童真(童趣)等(符合文章主题即可)14.①
我被一幅儿童画的题字打动。 ②
母亲因孩子误读广告牌而捂住他的嘴。 ③
老师带领孩子们为雕像穿棉衣。15.“我”
误认为猫看着鱼是想吃鱼,表现出自己对儿童画的理解太成人化,
“我”为此感到惭愧。(意思对即可)16.孩子的童真与善良,即使在今后的生活中碰到重重困难,也会成为他们与困难抗争的勇气和动力。17.一切关心孩子成长的人们,要呵护孩子的童真;对不谙世事的孩子,人们不能让他们的希望搁浅。(意思对即可)
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