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2节
看不见的运动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无论固体、气体还是液体它们都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这些又小又轻的分子是不是一个挨一个地挤在一起不动呢?
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吗?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些问题
新课讲授
分子间是否有空隙
一、实验探究:
1、实验器材:量筒(或滴定管)、染成红色的水、酒精。
水和酒精混合
(1) 、往量筒内放入12.5cm3染成红色的水;
(2)、再往量筒内放入12.5cm3的酒精;
(3)、让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体积变化;(4) 、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2、实验步骤:
3、水和酒精混合视频
混合前水的体积V1/cm3 12.5
混合前酒精的体积V1/cm3 12.5
预计得到的水和酒精的总体积V1/cm3 25
水与酒精混合后实际的总体积V1/cm3 24.3
4、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体积
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比预计的要小。
虽然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物质内的分子,但上述实验表明:分子之间确实存在着空隙。
5、实验结论:
练习:1、将机油装入一个壁很厚相当坚固的钢筒中,然后加上2万个标准大气压的高压。结果钢筒“流泪”了,也就是说机油从钢筒里渗透出来。这一实验表明( )。
固体分子间也存在间隙
2、如图所示,将体积为V1的水和体积为V2的酒装入玻璃管,恰好装满玻璃管.过一段时间,发现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V总( )V1+V2,(选填“<”、“=”或“>”),这一实验表明液体分子间有( );
<
间隙
肉眼看不到又小又轻的分子,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分子在运动呢?
二、实验探究:
(1)、实验器材:装有空气玻璃瓶、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玻璃板。
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1、实验探究:气体分子是否运动
①、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对口连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②、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仔细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2)、实验步骤:
(3)、视频
①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跑进上面的空气瓶中,当然也会有空气跑到下方二氧化氮的瓶中,最终两瓶中的气体颜色相同。
(4)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观察到这样的现象现象:
(5)结论:气体分子做永不停息的运动 。
说明: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得多,不可能靠浮力进入到上方的装有空气的瓶中。
③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运动,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出现的彼此进入的现象.
练习:如图所示,有两个瓶子,其中一个空瓶子,另一个瓶子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使这两个瓶子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叫( ) ,在实验开始前,( ) 瓶子里装的是二氧化氮气体,这样做的原因是( )
玻璃板
A
B
解:(1)密度小的空气和密度大的二氧化氮过一段时间,形成比较均匀的气体,这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进行无规则运动.
(2)B瓶子里装的是二氧化氮气体;如果把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上面,空瓶子放在下面,由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在重力作用下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扩散;B;防止由于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而对实验造成影响.
2、实验探究:液体分子是否运动
(1)、实验器材:清水、蓝墨水、水杯、红墨水
(2)、实验步骤:
①、在水杯中装入水;
②、在水中滴入蓝墨水,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③、在冷水和热水中滴入红墨水,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3)在水中滴入蓝墨水视频
在冷水和热水中滴入红墨水视频
(4)结论:
液体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即扩散现象越明显.
练习:室温下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红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如果水的温度为0 ℃,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B. 这是扩散现象,它只能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
C. 这是扩散现象,它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D. 温度越低,扩散进行得越快
C
【解析】红墨水滴入清水中,水变红是扩散现象,水温0 ℃也能发生扩散现象,A错;
扩散现象不仅能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也能发生在固体中,B错;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正确;
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D错.
固体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 。
结论:
3、思考:固体分子运动吗?
练习:
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地面和墙角都会染上一层黑色,用力刮去一层墙的表皮,可以看到里面还有黑色,这说明( );
答案:刮去一层墙的表皮,并且墙的里面还有黑色,这是煤炭分子运动到墙里面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
分子在运动着
无论气体、液体还是固体中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即扩散现象越明显。
你能列举分子永不停止做无规则运动在生活中有哪些的应用吗?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①.人闻到的气味
②.浸入盐水的东西变咸
③.“墙内开花墙外香”
④.存放煤的墙角,几年后墙壁表面有一层厚厚的黑色印迹。
三、实验探究: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吗?
(1)、实验器材:
两块表面干净铅块、钩码
1、探究分子之间引力
①、把两块表面干净铅块压紧;
②、在已压紧的钩码下面吊一个重物,观察是否能把它们拉开。
(2)实验步骤:
(3)视频
(4)结论: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练习:1、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
引力
2、“破镜重圆”是一种良好的愿望,我们可以将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挤压后黏在一起,但是两块破镜却做不到,这是因为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的距离较( ),分子间几乎没有( )的作用.
解析: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破镜接触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较大,此时分子间作用力就非常小了.
大
力
实验器材:针筒、水
实验步骤:利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针筒嘴,然后用力推入活塞,看看能否将水压缩。
2、实验探究:分子之间斥力
动手做一做我们发现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什么问题?
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说明: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小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练习:
将两块光滑的干玻璃放在一起,很容易把它们分开,但是如果在玻璃上洒些水后再将它们放在一起,就很难把它们分开了。这一现象说明( )
A.固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而液体分子间有作用力;
B.同种分子间没有作用力,而异种分子间有作用力;
C.任何分子间均有作用力,距离越小,作用力越大;
D.水具有黏性,分子间是否具有作用力与此无关。
C
四、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物质的状态常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不同的物质状态中,其分子的状态也是不同的。
1、物质的三种状态
固态
液态
气态
①通常,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②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③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物理学中称之为分子动理论。
2、分子动理论内容
(1)在固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比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能流动。
3、固体、液体和气体
(2)在液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较弱,分子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占有一定的体积,能够流动。
(3)在气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更弱了,因此,气体分子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能够流动。
1、下列现象说明分子间有斥力作用的是 ( )
A、煤堆在墙角时间长了,墙内部变黑了; B、打开醋瓶后,很快嗅到醋味 ; C、有手压面包,面包体积变小了; D、封闭在容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
D
课堂练习
2、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 )
A. 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里
B. 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 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
D
3、扩散现象证明了( )
A.分子有一定的大小
B.分子间有相互作用
C.分子有一定质量
D.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
4、以下实例,能够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的是( )
A.两只手对拉,想将一块橡皮拽成两半儿,极其费力
B.临近开饭时间,在学校食堂周边总能闻到里面飘来的阵阵饭香
C.先后向一端封闭玻璃管中注入等量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和水总体积变小
D.用力压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铅块会黏到一起
B
课堂小结
1、分子之间确实存在着空隙。
2、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运动,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出现的彼此进入的现象.
3、无论气体、液体还是固体中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即扩散现象越明显。
4、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5、分子动理论内容
①通常,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②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③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物理学中称之为分子动理论。
谢谢观赏《看不见的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2) 知道扩散现象,扩散的成因。
(3) 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分析推理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现象,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通过合作和交流的方式归纳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
应用分子理论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方法】
活动交流;分析论证
【课前准备】
量筒、酒精、水、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红墨水、铅块、钩码、针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无论固体、气体还是液体它们都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这些又小又轻的分子是不是一个挨一个地挤在一起不动呢?2-1-c-n-j-y
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 分子间是否有空隙
1、实验器材:量筒(或滴定管)、染成红色的水、酒精。
2、实验步骤:
(1) 、往量筒内放入12.5cm3染成红色的水;
(2)、再往量筒内放入12.5cm3的酒精;
(3)、让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体积变化;(4) 、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3、水和酒精混合视频
4、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体积
混合前水的体积V1/cm3 12.5
混合前酒精的体积V1/cm3 12.5
预计得到的水和酒精的总体积V1/cm3 25
水与酒精混合后实际的总体积V1/cm3 24.3
5、实验结论:
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比预计的要小。
虽然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物质内的分子,但上述实验表明:分子之间确实存在着空隙。
将机油装入一个壁很厚相当坚固的钢筒中,然后加上2万个标准大气压的高压。结果钢筒“流泪”了,也就是说机油从钢筒里渗透出来。这一实验表明( 固体分子间也存在间隙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如图所示,将体积为V1的水和体积为V2的酒装入玻璃管,恰好装满玻璃管.过一段时间,发现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V总( < )V1+V2,(选填“<”、“=”或“>”),这一实验表明液体分子间有( 间隙 );【来源:21cnj*y.co*m】
(二)、实验探究: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1、实验探究:气体分子是否运动
肉眼看不到又小又轻的分子,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分子在运动呢?
(1)、实验器材:装有空气玻璃瓶、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玻璃板。
(2)、实验步骤:
①、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对口连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②、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仔细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3)、视频
(4)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观察到这样的现象现象:
①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跑进上面的空气瓶中,当然也会有空气跑到下方二氧化氮的瓶中,最终两瓶中的气体颜色相同。21cnjy.com
说明: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得多,不可能靠浮力进入到上方的装有空气的瓶中。
③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运动,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出现的彼此进入的现象.
(5)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
练习:如图所示,有两个瓶子,其中一个空瓶子,另一个瓶子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使这两个瓶子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叫( ) ,在实验开始前,( ) 瓶子里装的是二氧化氮气体,这样做的原因是( )
解:(1)密度小的空气和密度大的二氧化氮过一段时间,形成比较均匀的气体,这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进行无规则运动.【出处:21教育名师】
(2)B瓶子里装的是二氧化氮气体;如果把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上面,空瓶子放在下面,由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在重力作用下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为:扩散;B;防止由于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而对实验造成影响.
2、实验探究:液体分子是否运动
(1)、实验器材:清水、蓝墨水、水杯、红墨水
(2)、实验步骤:
①、在水杯中装入水;
②、在水中滴入蓝墨水,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③、在冷水和热水中滴入红墨水,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3)在水中滴入蓝墨水视频
在冷水和热水中滴入红墨水视频
(4)结论:观察到的现象:整杯水慢慢变蓝.;说明液体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 。
液体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即扩散现象越明显.
练习:室温下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红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如果水的温度为0 ℃,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B. 这是扩散现象,它只能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
C. 这是扩散现象,它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D. 温度越低,扩散进行得越快
【解析】红墨水滴入清水中,水变红是扩散现象,水温0 ℃也能发生扩散现象,A错;
扩散现象不仅能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也能发生在固体中,B错;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正确;
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D错.
故选C.
那么,固体分子运动吗?
3、视频
结论:固体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 。
练习:
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地面和墙角都会染上一层黑色,用力刮去一层墙的表皮,可以看到里面还有黑色,这说明( 分子在运动着 ); 2·1·c·n·j·y
答案:刮去一层墙的表皮,并且墙的里面还有黑色,这是煤炭分子运动到墙里面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www-2-1-cnjy-com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无论气体、液体还是固体中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即扩散现象越明显。
你能列举分子永不停止做无规则运动在生活中有哪些的应用吗?
①.人闻到的气味
②.浸入盐水的东西变咸
③.“墙内开花墙外香”
④.存放煤的墙角,几年后墙壁表面有一层厚厚的黑色印迹。
(三)、实验探究: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吗?
1、探究分子之间引力
(1)、实验器材:
两块表面干净铅块、钩码
(2)实验步骤:①、把两块表面干净铅块压紧;
②、在已压紧的钩码下面吊一个重物,观察是否能把它们拉开。
(3)视频
(4)结论:
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练习:①、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②、“破镜重圆”是一种良好的愿望,我们可以将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挤压后黏在一起,但是两块破镜却做不到,这是因为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的距离较(大 ),分子间几乎没有(力 )的作用.21·cn·jy·com
解析: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破镜接触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较大,此时分子间作用力就非常小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实验探究:分子之间斥力
实验器材:针筒、水
实验步骤:利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针筒嘴,然后用力推入活塞,看看能否将水压缩。
动手做一做我们发现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什么问题?
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说明: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小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练习:
将两块光滑的干玻璃放在一起,很容易把它们分开,但是如果在玻璃上洒些水后再将它们放在一起,就很难把它们分开了。这一现象说明( )21*cnjy*com
A.固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而液体分子间有作用力;
B.同种分子间没有作用力,而异种分子间有作用力;
C.任何分子间均有作用力,距离越小,作用力越大;
D.水具有黏性,分子间是否具有作用力与此无关。
答案:C
(四)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1、物质的三种状态
物质的状态常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不同的物质状态中,其分子的状态也是不同的。
固态 液态 气态
2、分子动理论内容
①通常,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②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③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物理学中称之为分子动理论。www.21-cn-jy.com
3、固体、液体和气体
(1)在固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比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能流动。
在液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较弱,分子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占有一定的体积,能够流动。21*cnjy*com
(3)在气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更弱了,因此,气体分子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能够流动。
三、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说明分子间有斥力作用的是 ( )
A、煤堆在墙角时间长了,墙内部变黑了 B、打开醋瓶后,很快嗅到醋味 C、有手压面包,面包体积变小了 D、封闭在容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
答案:D
2、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里 B. 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 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
答案:D
3、扩散现象证明了( )
A.分子有一定的大小
B.分子间有相互作用
C.分子有一定质量
D.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4、以下实例,能够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的是( )
A.两只手对拉,想将一块橡皮拽成两半儿,极其费力
B.临近开饭时间,在学校食堂周边总能闻到里面飘来的阵阵饭香
C.先后向一端封闭玻璃管中注入等量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和水总体积变小
D.用力压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铅块会黏到一起
答案:B
四、课堂小结
1、分子之间确实存在着空隙。
2、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运动,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出现的彼此进入的现象.
3、无论气体、液体还是固体中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即扩散现象越明显。
4、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5、分子动理论内容
①通常,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②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③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物理学中称之为分子动理论。21教育网
【板书设计】
看不见的运动
一、实验探究:分子间是否有空隙
分子之间确实存在着空隙。
二、实验探究: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无论气体、液体还是固体中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即扩散现象越明显。
三、实验探究: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吗?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四、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1、固态、液态和气态
2、分子动理论内容
①通常,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②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③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物理学中称之为分子动理论。21·世纪*教育网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为主,以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为辅组织教学。
因为二氧化氮气体有毒,进行演示实验学生难免会有心理负担,采用视频的方式,既真实又形象。金与铅的扩散实验更是需要几年时间,这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的,通过视频进行展示加强学生对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的理解。这样把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起到了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这些色彩鲜艳,声像并茂的动画同时刺激了学生多种感觉器官,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又能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计划,使教学过程能够按照预设的思路前进。特别是对本节课中无法进行实验的理论知识,多媒体课件教学更是凸显了其极大的优势。再者,利用多媒体技术代替演示实验的操作,还可以有效的控制课堂节奏,因为物理实验的很多因素可能会导致实验现象的不明显,实验时间的无法控制,而多媒体课件则完全避免了这些可能的因素,使教学时间能够有条不紊的安排。有些需要十分钟才能出现明显物理现象的实验,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瞬间实现,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看不见的运动》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事例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
A. 发生沙尘暴时,沙尘漫天做无规则运动
B. 扫地时,在阳光下看到微小尘埃在不停地运动
C. 炒菜加点盐后,菜就有了咸味
D. 将泥沙投入水中搅动,水变浑浊了
2、将50 mL的水与50 mL的酒精混合后,液体体积小于100 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21cnjy.com
A. 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 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3、检查酒驾时,驾驶员打开车窗,交警闻到车内有酒精气味,要求驾驶员必须接受酒精含量的测试.交警能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 ( )2·1·c·n·j·y
A.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 分子间有空隙 D. 分子不断运动
4、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是 ( )
A. 粉笔折断后不能自然地对接在一起 B. 固体物质很难被压缩
C. 磁铁和磁铁之间的相互排斥 D. 一根铁丝很难被拉断
5、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
A.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6、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甲所示,图中烧瓶中的圆圈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子的四个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
21·cn·jy·com
A. A B. B C. C D. D www.21-cn-jy.com
7、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运动解释的是 ( )
A. 春天,柳絮飞扬 B. 夏天,槐花飘香
C. 秋天,黄沙扑面 D. 冬天,雪花飘飘
8、如图所示,图甲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图乙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液薄膜的铁丝圈.图丙表示用手轻轻地碰了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图丁表示这一侧的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个实验说明了 ( )
www-2-1-cnjy-com
A. 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B.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二、填空题
9、桑植民歌“冷水泡茶漫漫浓”表明了分子具有( )现象,其快慢与( )的高低有关。
10、. [2016·厦门中考]如下图所示,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 ;长时间挤压在一起的铅块和金块会相互渗透,说明分子 。
2-1-c-n-j-y
11、新汽车里往往充满刺鼻的气味,说明车里有害物质分子在做 运动,烈日暴晒下这种运动会更 。21*cnjy*com
三、解答题
12、我国已明令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请你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道理。
13、小雪同学在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在注射器筒内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将筒内空气排除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活塞,结果她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实验表明了什么 她又将一匙白糖慢慢加入满满的一杯水里,糖溶化,整杯水变甜了,可是水却没有溢出来,这是为什么 【来源:21cnj*y.co*m】
《看不见的运动》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沙尘、尘埃和泥沙都不是分子,而是微小物体,A,B,D错;炒菜加盐,菜变咸,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正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答案】 A
【解析】混合后体积小于100 mL,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A正确.
3、【答案】D
【解析】由于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交警能闻到酒精气味.
4、【答案】B
【解析】粉笔折断后不能自然地对接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远,作用力很微弱,A错;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B正确;磁铁互相排斥是磁极间的相互作用,C错;铁丝很难被拉断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D错.【出处:21教育名师】
5、【答案】 C
【解析】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使水聚集成球状.
6、【答案】D
【解析】抽出部分气体后,烧瓶中剩余分子减少,但由于气体的扩散,分子的分布仍是均匀的.
7. 【答案】B
【解析】柳絮、黄沙、雪花都不是分子,槐花飘香是分子运动,B正确,A,C,D错误.
8、【答案】A
【解析】当手指碰破棉线左侧液膜时,右侧液膜在分子间引力的作用下,棉线被拉到右侧,该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A正确.21教育网
9、【答案】扩散 温度
【解析】本题考查对扩散现象的了解,难度较小。“冷水泡茶漫漫浓”表明了分子具有扩散现象,
10、【答案】引力 不停地运动(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分子动理论,难度较易。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长时间挤压在一起的铅块和金块会相互渗透,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11、【答案】扩散 增大
【解析】本题考查分子的热运动以及改变物体内能方式,难度较小。我们能闻到阵阵的香味,这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煮香肠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了食物的内能。【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2、【答案】吸烟时产生的烟雾中的烟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在空气中进行扩散,所以会使没有吸烟的人也可以吸到空气中的烟,吸烟有害健康,所以要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13、【答案】(1)在注射器筒内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将筒内空气排除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活塞,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2)糖放入水中变没了,是因为发生了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糖放入后水没有溢出,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糖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糖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21·世纪*教育网
【解析】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间有间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