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
高中历史
人教版
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检测(解析版)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公元15
( http: / / www.21cnjy.com )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地理大发现”是通过下列什么活动实现的?( )
A、西方列强的扩张
B、新航路开辟
C、郑和下西洋
D、玄奘西游天竺
2、1660年代至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其中一项新技术叫做“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这一革命(
)
A、 推动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B、促成英国实现粮食自给
C、导致英国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
D、揭开英国圈地运动序幕
3、下表记录了英国人费朗西斯德雷克的活动。推动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B、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C、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D、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4、大机器工业瓦解了家庭经济,工人不分性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均以个人身份进入劳动力市场。妇女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以单个人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工业革命中,从作坊向工厂渐进转变的过程中,妇女作为廉价劳动力成为劳工和雇主之间平衡利益关系的砝码。以上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认识反映了(
)
A、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升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妇女的社会地位
B、大量妇女儿童的使用不利于技术快速发展
C、工业革命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D、社会阶层变动推动新生产组织形式的形成
5、解读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A、人口迁移范围不断扩大
B、存在着被迫移民的现象
C、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D、发达地区人口迁移到落后地区是主流
6、16世纪伊始,天花、麻疹、流行性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冒等使美洲的土著居民人口数量锐减;小麦、马匹、牛等从欧洲来到了美洲;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①给美洲人民带来重大灾难②推动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③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④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C、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
8、下面是某一时期英国的对外贸易示意图,该示意图(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表明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
B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映了英国成为工业强国时的外贸特征
C、表明英国的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D、反映了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外贸状况
9、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 )
A、资产阶级
B、市民阶级
C、地主阶级
D、农民阶级
10、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他在中国元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了17年,反映他的经历和见闻的著作层级其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这部著作是( )
A、《天方夜谭》
B、《西游记》
C、《大唐西域记》
D、《马可 波罗游记》
11、英国的技术发明在17
( http: / / www.21cnjy.com )-18世纪之交已经蓬勃发展,1733年技工凯伊发明了飞梭,同年木工怀亚特发明了第一台纺纱机。1765年,钟表匠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这一现象说明(
)
A、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
B、科学理论带来技术发明
C、教育发展推动文化普及
D、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
12、居住在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培育出玉米,墨西哥因此有“玉米故乡”之称,他们也将自己称为“玉米人”。今天我们能吃到金黄的玉米得益于(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达 伽马的印度洋之行
B、郑和下西洋
C、哥伦布横渡大西洋之行
D、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13、如果你生活在13世纪的欧洲,想了解东方的物产、文化、风俗等情况你应翻阅下面那本书( )
A、《汉谟拉比法典》
B、《马可 波罗行纪》
C、《荷马史诗》
D、《俄底浦斯王》
14、如图一组图的主题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B、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C、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
D、罪恶的殖民扩张
15、工业革命的含义和实质是( )
A、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度的重大改革
B、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的重大变革
C、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
D、雇佣关系代替依附关系的重大变革
16、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 )
A、毛纺织业的发展中
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
C、棉纺织业的发展中
D、蒸汽机的发明中
17、“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这句话中的“变革”是指(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光荣革命
C、英国组织的“反法同盟”
D、工业革命
18、下列选项不符合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实际情形的是( )
A、棉纺厂的机器以蒸汽为动力
B、豪华的汽车穿梭于伦敦街头
C、富人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
D、火车上都是进城打工的农民
19、18世纪中叶以前,中国进口商品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奢侈品为主,之后转以棉花、棉布、棉纱为大宗。至19世纪30年代,棉布、棉纱已经成为中国进口洋货中的重要商品,进口货值不断增加。导致进口商品品种变化的原因是(
)
A、传统棉纺织业的衰败
B、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C、“海禁”政策的废除
D、西方棉产品物美价廉
20、《房龙地理》记载:“大西洋宽
( http: / / www.21cnjy.com )广深邃,多雨而盐度很高,但是经过了人的探索才成为今天的样子﹣﹣新旧世界之间的桥梁,东西贸易的高速通道。”材料中“人的探索”产生的影响有(
)
①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体
②推动世界性贸易的发展
③冲击了西欧神学理论
④西方殖民扩张就此开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2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
( http: / / www.21cnjy.com )843年、1844年、1845年北方各商埠刚开放时,英国兴奋若狂。设菲尔德的一家有名商行向中国输出大批刀叉,并声称它准备把刀叉供给全中国。但中国人不懂得刀叉的用途,而是用筷子扒饭,他们对这些器物连看也不看。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料》
材料二:1852年英国驻广州的代办密切尔曾经这样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十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品(不合鸦片)竞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1852年密切尔报告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人为何对中国开放商埠“兴奋若狂”?请举两个材料一中所谓的“北方商埠”。
(2)结合所学知识,为改变材料二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奇怪的结局”,英国当时发动了什么战争?19世纪末《马关条约》的签订对英国改变“奇怪的结局”有帮助吗?为什么?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早在1624年,英国法律就明确规定:把专利权授予最早的发明者。到1851年,美国总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促进和保护了私人发明。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通过自己的实践,沟通了技术和科学之间的鸿沟,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科学和经济的发展需要思想自由……还取决于政治的稳定,从17世纪末起美国就保持稳定,即使是1832年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也是在议会中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的。
——摘编自《大国的崛起》
材料二: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乞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想加以验证而无钱,想和同仁们讨论真伪而无场馆)……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予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宋应星《天工开物·序》(初刊于1637年)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成为近代工业文明典范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指出宋应星遇到了什么困境,并试从成因、影响方面简析这种困境。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即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故选B。
【点评】注意抓住时间这一关键点进行解读。
2、【答案】A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英国农业技术的革命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力和技术积累,推动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故答案为A项。BC项材料不能反映,圈地运动在15世纪晚期就已经开始,排除BCD项。
3、【答案】A
【考点】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解析】本题考查殖民扩张。表格反映了殖民扩张的史实,出现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开放性、掠夺性,故A项正确。1581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时间在1566年之后,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早期启蒙思想产生于17、18世纪,排除C项;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是在工业革命时期,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多在题干和选项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事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有些选项也许本身是正确的,但材料中反应不出来,不能选择。
4、【答案】C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从材料中妇女参与经济活动及“妇女作为廉价劳动力成为劳工和雇主之间平衡利益关系的砝码”,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之间的关系和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仅仅反映了妇女参与经济活动,并未说明其政治地位提高,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项;材料中未说明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形成,排除D项。
5、【答案】D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信息,从移出地和移入地的增加,可以看出人口迁移范围不断扩大,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非洲人口向美洲的迁移包括黑奴贸易,存在被迫移民的现象,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从移入地多为发达地区,可以看出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同意;D项与材料反映的人口迁移主流相反,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6、【答案】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由“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使美洲的土著居民人口数量锐减”,可知新航路开辟给美洲人民带来重大灾难,所以①正确;推动世界市场初具规模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所以②错误,故排除A、C;由“小麦、马匹、牛等从欧洲来到了美洲;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可知新航路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所以③正确;证明“地圆说”科学性的是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所以④错误,故排除D。通过以上分析可知①③正确,故答案为B项。
【点评】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就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它的主要特点是容量大、考查的知识点多,可以是知识归类,可以是评价分析,也可以是异同比较。组合式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选基顺藤摸瓜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选基顺藤摸瓜法,即根据自己能够熟练掌握的知识先确定一个或两个正确的选项,以此作为基点,然后以此对其他各选项进行比较辨析,顺藤摸瓜,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7、【答案】B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根据材料,工业革命后一些身份低微的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跻身于上流社会参与到国家政治中来,由此可得出工业革命导致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论述世界市场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反映工商业资产阶级地位的变化,不仅仅只是力量的壮大,排除C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包括:①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②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③工业革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④工业革命同时引起社会结构的改变,出现了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⑤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取代了重商主义。⑥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8、【答案】B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从示意图中原材料和工业制成品的变化,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外贸状况,即英国成为工业强国时的外贸特征,故答案为B项。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是在18世纪中期,与材料反映的外贸状况不符,排除A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材料体现的是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不可能是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外贸状况,排除D项。
【点评】解答示意图类型的历史试题关键是审读示意图,明确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特别是两幅图片中变化的因素。此类历史试题一般由图片、文字说明、标题三部分构成。图片是主体,直观的再现历史史实。标题是图片的眼睛,直接说明图片的主体。文字说明部分是对图片所反映历史史实的有效补充。但文字部分往往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实现与历史课本史实的有效链接,然后根据问题设计来解答。
9、【答案】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本题考查了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影响。
10、【答案】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本题考查《马可 波罗游记》。1271年(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的元朝做官多年,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口述由其狱友代写的《马可 波罗行记》描绘了元朝大都的繁华景象,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故选D。
11、【答案】D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从材料中发明者的身份“技工”“木工”“钟表匠”可以看出,英国的这些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故答案为D项。1765年前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科学理论与技术发明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教育发展和文化普及的关系,排除C项。
【点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条件包括:⑴政治前提: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日益加强⑵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产生并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同时也扩大了英国国内市场;⑶多年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为英国积累了原始资本,提供了广阔的原料地和海外市场;⑷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经验和生产技术的进步;⑸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工场手工生产已无法满足需求。在具备了上述条件下,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12、【答案】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哥伦布航海的影响。玉米最早的产地是拉丁美洲的墨西哥,是印第安人最先培育出来的。而最先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哥伦布,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后,墨西哥的玉米开始传到世界各地。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理解能力。
13、【答案】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本题考查马可 波罗来华。1271年(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的元朝做官多年,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口述由其狱友代写的《马可 波罗行纪》描绘了元朝大都的繁华景象,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你生活在13世纪的欧洲,想了解东方的物产、文化、风俗等情况你应翻阅《马可 波罗行纪》。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马可 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是中外交往的友好体现。
14、【答案】B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观察图片可知,题干中的三幅图片“处死查理一世”“瓦特和蒸汽机”“鸦片战争图”可知,第一幅图片展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第二幅图片蒸汽机代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幅图片鸦片战争,体现了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这一组图体现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15、【答案】C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含义和实质。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此后,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业生产。故选C。
【点评】本题以工业革命的含义和实质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16、【答案】C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知识点。工业革命是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厂的过渡,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特征,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开始于棉纺织业。故选C。
【点评】本题以工业革命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英国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17、【答案】D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工业革命。
“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是指法国大革命,这句话中的“变革”是指工业革命,因为法国大革命开始于1789年,工业革命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发生在17世纪,“反法同盟”与题意无关。故选D。
【点评】本题以法国大革命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英国的工业革命。
18、【答案】B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据已学知识可知,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果,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ACD均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以交通工具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果。
19、【答案】D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解析】依据题干“19世纪30年代”,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西方国家已经完成工业革命,使用机器生产,棉产品物美价廉,这是导致进口商品品种变化的原因,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不能得出,应排除。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是在19世纪60、7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海禁”政策的废除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的影响。需要掌握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表现。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9世纪3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表现,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依据题干依据题干“经过了人的探索才成为今天的样子﹣﹣新旧世界之间的桥梁,东西贸易的高速通道”可知,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新航路开辟的史实,故D项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需要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识记。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经过了人的探索才成为今天的样子﹣﹣新旧世界之间的桥梁,东西贸易的高速通道”判断出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21、【答案】(1)原因:工业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后,英国迫切需要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列举: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2)战争:联合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帮助。原因:《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向日本开放内地通商口岸,允许其在华办厂;英国援引《南京条约》附件中“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可在内地通商和在华办厂。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两次鸦片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第(1)问,根据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总结出第一小问答案为工业革命后,英国迫切需要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第二小问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可以总结出答案。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奇怪的结局”是我国市场庞大但消费量不及荷兰、北美和澳大利亚,为此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国联合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第二小问的答案为有帮助。其原因可以从《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附件中的相关规定来总结。
22、、【答案】(1)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君主立宪制,保持了政治的稳定;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政府以法律形式鼓励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英国率先进入蒸汽时代;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沟通了技术和科学之间的鸿沟;以洛克为代表的早期启蒙思想(或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
(2)困境:科学研究缺乏资金、场地等物质支持,成果也被冷落。
简析:原因方面: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学则优则仕”的文人人生目标;“重农抑商”的政策;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等。
影响方面:造成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逐渐落后;社会发展缓慢;科技对社会的促进作用有限。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近代西方科技、古代中国科技。第(1)问,可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等层次分析说明,政治方面,结合材料“还取决于政治的稳定,从17世纪末起美国就保持稳定,即使是1832年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也是在议会中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的”表明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经济方面结合时间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科技方面,结合材料“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通过自己的实践,沟通了技术和科学之间的鸿沟,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可知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沟通了技术和科学之间的鸿沟;“英国法律就明确规定:把专利权授予最早的发明者”说明奖励发明,拥有法律保护意识;思想方面,结合所学可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主义思想。第(2)问,第一小问,“困境”根据材料二“洛下之资”“缺陈思之馆”“大业文人,弃掷案头”可知当时缺乏资金、场地等物质支持,成果也被冷落的困境;第二小问,“原因”可联系中国古代读书的价值取向,政府的经济政策,传统的经济结构进行论述;第三小问,“影响”可联系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逐渐落后的状况叙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