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8.1.1
几种重要的金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质及用途。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曲别针、铜丝、水龙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常见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铜丝、水龙头、金银首饰等)和投影彩色图片(如高压锅、马踏飞燕、河北沧州铁狮
子等)。
【提出问题】
以上这些实物和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同学们,想一想,以上实物和图片各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分别应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金属有哪些共性和个性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P3内容回答以上问题。
【交流回答】
1.以上实物及图片分别是由铜、铁、铝、金、银等金属制成。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三种金属为:铁、铝、铜。
2.曲别针主要利用铁的韧性较好;铜丝主要利用铜的延展性好;高压锅主要利用铝的导热性好;金银首饰主要
利用其漂亮的金属光泽。
3.金属的共性:①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③大多数金属是热、电的良导体;④有延展性。
4.金属的个性:①大多数金属常温下为固态,而汞是液态;②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而铜为紫红色,金是黄色、铁粉是黑色;③各种金属的硬度、密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有较大差别。
【活动与探究】
阅读教材P3表8-1分组讨论,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铝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交流回答】
1.铁的硬度大于铝,若菜刀、镰刀用铝制,容易卷刃;而锤子用铝制,易变形。
2.尽管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银在自然界的含量少,价格昂贵。
3.灯丝用钨制是由于钨有较高熔点,且易导电,其它金属易烧断,从而影响灯泡寿命。
4.水龙头镀铬是因为①可增加水龙头的硬度,耐磨损;②不易生锈;③使水龙头美观大方。镀金美观,耐腐蚀,但成本高。
【提出问题】
结合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其他现象回答: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
【归纳总结】
物质的用途主要取决于性质。还需考虑的因素:价格,资源是否丰富,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容易
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等。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时学习,我们知道:金属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颜色、光泽、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性、导热
性等;金属的物理性质可决定金属的一些用途。这也启示我们在看待问题时,都不应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是要从大局出发,权衡利弊,然后再作决定。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第1课时
几种重要的金属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1.共性:①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②有金属光泽;③大多数金属是热、电的良导体;④有延展性。
2.个性:①大多数金属常温下为固态,而汞是液态;②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而铜是紫红色、金是黄色、铁粉是黑
色;③各种金属的硬度、密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有较大差别。
二、决定物质用途的因素
1.物质的性质。
2.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是否易于回收、是否环保。
教学反思
本课教师通过展示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金属材质的物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金属的性质与用途,辅以教科书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中自由发挥、自我表现、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常识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是完全适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