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__________
打卡时间:
_________ _
1.本专题对应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第110页——第114页内容,复习时应回归教材,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知识框架。
2.本专题需识记的知识点有限制细胞无限长大的原因、细胞增殖的概念及意义、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无丝分裂的特点、洋葱根尖细胞装片的制作流程;需理解的知识点有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结果。
3.本专题只针对重点内容进行复习,预计耗时25分钟。先独立完成重点知识梳理,再对所列方法技能进行学习和应用。
1.细胞增殖的周期性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1.细胞的增殖
(1)细胞增殖包括①
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2)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②
、繁殖、遗传的基础。
(3)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③
、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2.细胞周期
(1)④
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⑤
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⑥
和⑦
。
(2)在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时间是否相等?有什么特点?
1.间期
细胞分裂间期的主要特点是完成①
的复制和有关②
的合成。
2.分裂期: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
(1)前期:染色质③
,变成染色体,
④
逐渐解体,⑤
逐渐消失,出现纺锤体。
(2)中期:纺锤体清晰可见,着丝点排列在⑥
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3)后期:着丝点分裂,⑦
分开,形成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4)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后,形成⑧
,出现新的⑨
,植物形成⑩
。
3.设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请将下表中关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目的变化情况补充完整。
项目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数目
2N
2N
DNA数目
2N→4N
4N→2N
染色单体数目
0→4N
0
4.将下图按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序,并说出c时期的特点。然后比较e时期细胞分裂特点与动物细胞分裂在该时期的区别。
{例题}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周期可表示为下图。对此不正确的叙述是(
)
A.a+b为一个细胞周期
B.b+c为一个细胞周期
C.d段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D.a段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解析}
a、c为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d为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答案}
B
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在前且所占时间长,分裂期在后且所占时间短。
1.下图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是(
)
A.该细胞周期的起、止点均为乙
B.在乙→甲过程中完成了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该细胞周期的起、止点均为甲
D.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期
{例题}以下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示意图,正确表示有丝分裂过程的是( )
A.③④⑤①②
B.③⑤④①②
C.④⑤①③②
D.④①⑤②③
{解析}①图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并被平均拉向细胞的两极,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②图中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缍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表示有丝分裂末期;③图中细胞略微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表示有丝分裂间期;④图中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处于有丝分裂前期;⑤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在赤道板的位置,表示有丝分裂中期。正确表示有丝分裂过程顺序的是③④⑤①②。
{答案}
A
2.下列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
)
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
②出现放射性排列的细丝
③中心体发生倍增
④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
{例题}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数量比为1∶2∶2时所处的分裂期应是(
)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前期和末期
{解析}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进行复制,复制的结果是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完全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共用一个着丝点。因此在分裂期的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也含有两个DNA分子,即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量比为1∶2∶2。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变成染色体,因此后期和末期染色单体的数目变为0,DNA分子的数目与染色体数目相同。
{答案}
A
3.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图中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分别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④和②
D.④和③
1.①物质准备
②发育
③有丝分裂
2.(1)④连续分裂
⑤分裂完成
⑥分裂间期
⑦分裂期
(2)不相等,分裂间期大约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大约占5%-10%。
1.①DNA分子
②蛋白质
2.③高度螺旋化
④核仁
⑤核膜
⑥赤道板
⑦姐妹染色单体
⑧染色质
⑨核膜、核仁
⑩细胞壁
3.
项目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数目
2N
2N
2N
4N
2N
DNA数目
2N→4N
4N
4N
4N
4N→2N
染色单体数目
0→4N
4N
4N
0
0
4.顺序为abcde。c时期特点:着丝点排列在中央赤道板位置,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清晰可数。e时期是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一个细胞板,其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而动物细胞在该时期不形成细胞板,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即形成了两个子细胞。
1.【解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部分。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在前且所占时间长,分裂期在后且所占时间短。由题图可知乙→甲为分裂间期,甲→乙为分裂期,一个细胞周期是乙→乙。
【答案】C
2.【解析】
【答案】C
3.【解析】(1)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因此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即图④;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因此此时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且染色体:DNA=1∶1,即图②。
【答案】C
专题一:细胞的增殖
细胞增殖的周期性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细胞周期的辨别
有丝分裂各时期的识记
有丝分裂各时期变化特征
前期:膜仁渐失显两体(核膜、核仁逐渐消失,显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点列数加均两极(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并平均移向细胞的两极)。
末期:
两现两消新壁建(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锤体消失,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新的细胞壁重新建立)。
辨析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数目关系
染色体、染色单体及DNA三者的关系
专题一:细胞的增殖
答案
细胞增殖的周期性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姓名:
__________
打卡时间:
_________ _
1.本专题对应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的第2页——第13页内容,复习时应回归教材,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知识框架。
2.本专题需要识记的知识点有遗传学的基本概念、植物遗传学实验的科学杂交方法、假说—演绎法及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孟德尔成功的原因;需要理解的知识点有基因分离定律及其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
3.本专题只针对重点内容进行复习,预计耗时25分钟。先独立完成重点知识梳理,再对所列方法技能进行学习和应用。
1.
基因分离定律及其应用
2.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
1.分离定律的内容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①
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②
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
I.适用范围
(1)真核生物③
的细胞核遗传。
(2)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④
的遗传。
II.适用条件
(1)子一代个体形成的⑤配子数目相等且⑥
相同。
(2)⑦
结合的机会相等。
(3)子二代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
(4)遗传因子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
(5)观察子代样本数目⑧
。
1.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1)自由组合定律指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①
是互不干扰的。
(2)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②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③
。
2.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范围及作用时间
I.适用范围
(1)仅进行有性生殖的④
生物。
(2)⑤
相对性状的遗传。
(3)细胞核遗传。
II.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
{例题}家兔的毛色黑色(A)对褐色(a)为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的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选用与它交配的兔最好是
(
)
A.纯种黑毛兔
B.褐毛兔
C.杂种黑毛兔
D.A、B、C都不对
{解析}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即将被测个体(黑毛兔)与隐性个体(褐毛兔)进行杂交,若后代只有黑色性状,说明该黑色兔为纯合子;若后代出现褐色性状,说明该黑色兔为杂合子。
{答案}
B
1.为鉴定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只黑色豚鼠的纯合与否,应采用的简便遗传方法分别是( )
A.杂交、杂交 B.杂交、测交
C.自交、自交 D.自交、测交
{例题}某哺乳动物毛的颜色有白色和灰色两种,毛的长度有长毛和短毛两种。现用纯合白色长毛亲本与纯合灰色短毛亲本杂交,得到的F1全为白色短毛个体,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F2,结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对F2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F2中短毛与长毛之比为3∶1
B.F2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C.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8
D.F2中灰色短毛与灰色长毛个体杂交,得到两种比例相同的个体
{解析}
{答案}
D
2.两对等位基因A-a,B-b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让显性纯合子(AABB)与隐性纯合子(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F1,再让F1自交,获得F2,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F2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
(2)F2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
(3)在F2中双显性个体基因型有______种。
(4)若F2表现型比例为9∶7,则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_____________。
(5)若F1产生的四种配子比例为ab∶aB∶Ab∶AB=1∶4∶4∶1,
则F2中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
①同一性状
②成对的遗传因子
③有性生殖
④一对相对性状
⑤配子数目
⑥生活力
⑦雌雄配子
⑧足够多
①分离和组合
②彼此分离
③自由组合
④真核
⑤两对或多对
1.
【解析】豌豆属于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采用自交法最简便: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对于动物体,则应采用测交法,让黑色豚鼠与隐性个体交配: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认为是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是杂合子。
【答案】D
2.
【解析】(1)F2中纯合子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每种占1/16,共占1/4。
(2)F1的基因型为AaBb,在F2中该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为1/2×1/2=1/4。
(3)在F2中,双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
(4)从F2的分离比为9∶7,可以推出基因型A_B_表现出一种性状,而基因型A_bb、aaB_和aabb共同表现出另一种性状,故F1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3。
(5)该生物自交后代,只有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相结合时才出现纯合子,故纯合子的概率为1%aabb、16%
aaBB、16%AAbb、1%AABB,共计34%。
【答案】(1)1/4
(2)1/4
(3)4
(4)1∶3
(5)34%
专题三: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基因分离定律及其应用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
基因分离定律应用时相应的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3)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4)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5)鉴别一株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应用中概率计算的常用解法
1、定性:先确定此题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2、分解:将所涉及的两对(或多对)基因或性状分离开来,一对一对单独考虑,用基因的分离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3、组合:将用分离规律分析的结果按一定方式进行组合或相乘。
专题三: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基因分离定律及其应用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姓名:
__________
打卡时间:
_________ _
1.
本专题对应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的第16页——第26页内容,复习时应回归教材,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知识框架。
2.
本专题需要识记的知识点有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相关概念(如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哺乳动物卵细胞形成过程及与精子形成过程的区别,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受精作用的过程和实质;需要理解的知识点有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3.本专题只针对重点内容进行复习,预计耗时25分钟。先独立完成重点知识梳理,再对所列方法技能进行学习和应用。
1.
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
2.
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1.观察教材P17图2-2,回答下列问题。
(1)睾丸中的精原细胞存在哪几种细胞分裂方式?
(2)精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刚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以及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有何变化?
2.写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点。
3.在一个精原细胞中,A和a,B和b,C和c分别表示三对同源染色体,若该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AbC的精子,请讨论分析另外三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
1.下表是精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的数目的变化,请完成下表。
项目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前、中期
后期
染色体数
2n
n
DNA数
2n
n
2.请对照上表,在下图中画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的变化曲线。
{例题}下列的A、B、C三图分别表示某种雄性动物(假定只有两对染色体)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根据图回答:
(1)A图表示
期。
(2)B图表示
期,此时期的特点是:
。
(3)C图表示
期,产生的子细胞是
。
{解析}
A图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应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图中在同一极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单体已经分离,可能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也可能为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C图中无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已经分离,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答案}(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2)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精细胞
1.前期的鉴别
2.中期的鉴别
3.后期的鉴别
1.下图是某雄性动物细胞分裂时期的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请根据图分析回答:
(1)依据图中所显示的细胞分裂特征,判断A、B、C、D、E这五幅图中,属于减数分裂是
。
(2)A细胞有8条染色体,有8个DNA分子,A细胞正处于
期。
(3)图A、B、C、D、E所表示的五个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有
。
(4)图A、B、C、D、E所表示的五个细胞中,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是
。
(5)A、B细胞经过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分别是
、
。
{例题}如下图所示,横轴表示细胞分裂时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
A.④②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在间期都进行DNA的复制,使DNA含量加倍。据图分析,图中①②都有间期加倍现象,属DNA变化曲线:①图中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DNA含量又恢复原状,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②图结果DNA含量减半,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③④图为染色体数量变化:③图结果减半,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④图结果恢复原状,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答案}B
2.下图A、B、C、D分别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请判断b、c、d依次代表(
)。
A.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B.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
C.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
D.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NA分子数
1.(1)精原细胞存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两种细胞分裂方式。
(2)精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刚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相同,比初级精母细胞减少一半。
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点:
①同源染色体联会;②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点:
①染色体不再复制;②每条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3.由于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故可产生两种次级精母细胞;而每个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只是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故产生两个相同的精子。因此,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染色体组成两两相同。由此可知,若产生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AbC的精子,另三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应为AbC、aBc、aBc。
1.
项目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前、中期
后期
染色体数
2n
2n
n
2n
n
DNA数
2n
4n
2n
2n
n
2.
1.
【解析】根据染色体数目、形态和位置判断细胞所处的时期。具体分析如下:
【答案】(1)B、C、D
(2)有丝分裂后期
(3)A、C、D、E
(4)C
(5)体细胞、精细胞
2.【解析】分析坐标图中b、c、d的变化规律。具体分析如下:
字母
变化规律
推断
b
2n→4n→2n→n
DNA
c
2n→n
染色体
d
0→4n→2n→0
染色单体
【答案】A
专题四: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
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鉴别细胞分裂图像的常用方法
判断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量变化
1.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以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为例)
(1)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量最大为2n,数量变化为2n→4n→2n→n。
(2)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量最大为4n,数量变化为2n→4n→2n。
2.DNA数目的变化(以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为例)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DNA数目都是在间期加倍
(1)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量最大为2n,数量变化为2n→4n→2n→n。
(2)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量最大为4n,数量变化为2n→4n→2n。
专题四: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
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姓名:
__________
打卡时间:
_________ _
1.
本专题对应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的第27页——第37页内容,复习时应回归教材,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知识框架。
2.
本专题需要识记的知识点有萨顿假说的内容、方法及依据,摩尔根的果蝇实验的材料、现象及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需要理解的知识点有伴性遗传及实例分析
3.
本专题只针对重点内容进行复习,预计耗时25分钟。先独立完成重点知识梳理,再对所列方法技能进行学习和应用。
伴性遗传及实例分析
1.伴性遗传的概念
位于①
上的基因,其遗传总是和②
相关联的现象。
2.人类的染色体组成
3.研究人类的遗传病,可以从④
的研究中获取资料。表示一个家系的图中,通常以⑤
代表男性,⑥
代表女性,以罗马数字代表⑦
(如Ⅰ、Ⅱ等),以阿拉伯数字表示⑧
(如1、2等),横线表示⑨
,竖线表示⑩
关系,深颜色表示患者。
1.人类红绿色盲
I.基因特点
(1)色盲基因和它的等位基因只存在于①
染色体上。
(2)红绿色盲基因是②
基因。用b表示,书写方式为Xb,其等位基因表示XB。
(3)男性只要③
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就患病。
II.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III.遗传特点
(1)男性患者④
女性患者。男性只要X染色体携带色盲基因就表现出红绿色盲,而女性只有两条X染色体都携带色盲基因时,才表现为红绿色盲。
(2)往往有⑤
遗传现象。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得来,只能传递给女儿。
(3)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2.抗维生素D佝偻病
I.基因特点
(1)由⑥
基因控制。
(2)致病基因(D)和它的等位基因(d)只位于⑦
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II.相关基因型
正常男性XdY患病男性XDY正常女性XdXd患病女性XDXD、XDXd。
III.遗传特点
(1)女性患者⑧
男性患者。
(2)具有⑨
遗传现象。
(3)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例题}下图表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如果图中3号与一正常男子婚配,生下一个患病的男孩,则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的是( )
A.伴Y染色体遗传
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解析}由于3号与一正常男子婚配,生下一个患病的男孩,所以不可能是Y染色体遗传,A错误;如果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3号为携带者,与一正常男子婚配,能生下一个患病的男孩,B正确;由于该遗传系谱图中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正常,所以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C错误;3号正常,与一正常男子婚配,生下一个患病的男孩,所以不可能是显性遗传,D错误.
{答案}
B
1.如图为甲、乙、丙、丁4种遗传性疾病的调查结果。根据系谱图分析、推测这4种疾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以及一些含体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
A.系谱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乙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丙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系谱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乙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丁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
C.系谱甲中2号基因型Aa,系谱乙中2号基因型XBXb,系谱丙中8号基因型Cc,系谱丁中9号基因型XDXd
D.系谱甲中5号基因型Aa,系谱乙中9号基因型XBXb,系谱丙中6号基因型cc,系谱丁中6号基因型XDXd
{例题}如图是一个家族白化病和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第三代个体患两病的概率为( )
A.
B.
C.
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红绿色盲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这两种遗传病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由于第二代女性的同胞兄弟兼患白化、色盲,所以其父亲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因此可推测出该女性的基因型为()Aa()XBXb.另一家庭只患白化病的男性基因型为aaXBY。因此,第三代个体患两病的概率为×××=。
{答案}B
类型
计算公式
患甲病的概率
m,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m
患乙病的概率
n,
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n
只患甲病的概率
m-mn
只患乙病的概率
n-mn
患两种病的概率
mn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
m+n-2mn或m(1-n)+n(1-m)
患病的概率
m+n-mn或1-不患病概率
不患病的概率
(1-m)·(1-n)
2.为了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性,某医生向学员分析讲解了下列有白化病和红绿色盲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白化病的致病基因为a,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为b,请回答:
(1)白化病的遗传方式是:
,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是
。
(2)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Ⅲ8
;Ⅲ10
。
(3)若Ⅲ8与Ⅲ10结婚,生育子女中只患白化病或色盲一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4)若Ⅲ7与Ⅲ9结婚,生育的子女可能患的遗传病是
,若患白化病,概率是
,若患红绿色盲,概率是
。
①性染色体
②性别
③Y
④家系图
⑤正方形
⑥圆形
⑦世代数
⑧个体
⑨婚配关系
⑩亲子代
①X
②隐性
③X
④多于
⑤隔代交叉
⑥显性
⑦X
⑧多于
⑨世代连续
1.
【解析】系谱甲中5号和6号均患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8号),说明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5号基因型为Aa,2号基因型为aa;系谱乙中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但具有男病母女病的特点,最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2号和9号的基因型为XBXb;系谱丙中3号和4号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6号),说明丙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6号基因型为cc,8号基因型为Cc;系谱丁中5号和6号都正常,但他们有患病的儿子,说明丁为隐性遗传病,其该病的男患者多于女患者,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6号基因型为XDXd,9号基因型为XDXD或XDXd。
【答案】D
【解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白化病和色盲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因为Ⅰ2是XbY,所以Ⅱ4是XBXb,而Ⅱ3是XBY,所以Ⅲ是XBXB或XBXb。而Ⅲ8是白化患者,所以Ⅲ8是aaXBXB或aaXBXb。因Ⅲ9是aa,所以Ⅱ5和Ⅱ6都是Aa,故Ⅲ10是AA或Aa;而Ⅲ10是色盲,故Ⅲ10是AAXbY或AaXbY。
(3)Ⅲ8与Ⅲ10婚配后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白化×不色盲+不白化×色盲。后代白化概率为:×(+)×=,不白化:1﹣=;后代色盲概率为×(+)×=,不色盲的概率是1﹣=。所以白化×不色盲+不白化×色盲:×+×=,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白化×色盲:×=。
(4)Ⅲ7的基因型是AAXBY或AaXBY,Ⅲ9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子女可能患的遗传病是只患白化病、只患色盲病、既白化又色盲;若患白化病,概率是×=,若患红绿色盲,概率是×=.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
伴X隐性
(2)aaXBXB或aaXBXb
AAXbY或AaXbY
(3)
(4)只患白化病、只患色盲病、两病都患
专题五: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的概述
人类伴性遗传病的实例分析
遗传病类型的判定
判定遗传病类型的口诀
父子相传为伴Y;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无病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无病非伴性。
伴性遗传中概率的计算
利用自由组合定律计算遗传病的概率
当两种遗传病之间具有“自由组合”关系时,各种患病情况的概率如下表所示:
专题四: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伴性遗传的概述
人类伴性遗传病的实例分析姓名:
__________
打卡时间:
_________ _
1.
本专题对应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第117页——第128页内容,复习时应回归教材,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知识框架。
2.
本专题需要识记的知识点: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需要理解的知识点有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细胞全能性概念及实例分析。
3.本专题只针对重点内容进行复习,预计耗时25分钟。先独立完成重点知识梳理,再对所列方法技能进行学习和应用。
1.细胞的分化
2.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①
、②
和③
上发生④
的过程。
2.特点
(1)细胞分化是一种⑤
的变化。
(2)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一直保持⑥
的状态,直到死亡。
(3)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3.意义
(1)是生物⑦
的基础。
(2)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⑧
,有利于提高各种⑨
的效率。
4.原因: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⑩
的执行情况不同。
5.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的区别和联系
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区别
细胞变化
细胞数量增多
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且这种变化不可逆转
发生时间
从受精卵开始,有些部位的细胞终生保持分裂能力,有的细胞发育到一定时期停止分裂
在整个生命历程中
在个体发育中的意义
保持了亲代和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就不能进行正常发育
联系
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生物体才能完成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
1.概念:已经①
的细胞,仍然具有②
的潜能。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③
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发育成④
的能力。
3.动物细胞的⑤
具有全能性。
4.细胞分化程度越低,细胞的全能性⑥
。
5.细胞分化一定不可逆吗?分化的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能表现出全能性?
{例题}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细胞分化仅发生在胚胎时期
C.一般不会出现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改变
D.分化的结果是赋予不同种类的细胞特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就一个个体而言,不同体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但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却有很大差异,这是由于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且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B错误;细胞分化并不改变遗传物质,C正确;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出现差异的细胞。
{答案}
B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一群含有同一套遗传物质的细胞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各自合成了特异性蛋白质,变成了在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不相同的多种细胞,但它们的遗传物质并未改变。
1.如图是与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关的图解,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表示的是
过程,B是
过程。
(2)b、c、d、e具有相同的
。
(3)若e
能合成血红蛋白,则b、c、d都
(不能或能)合成,其主要原因是
。
(4)若a为植物细胞,而d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说明d具有
性。
{例题}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细胞出芽生殖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植物组织培养没体现细胞全能性
C.植物细胞均可表现出全能性
D.多细胞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解析}酵母菌细胞出芽生殖是正常的生殖方式,不是全能性的体现,A错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得到完整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植物细胞只有脱离母体,在适宜条件下才可表现出全能性,C错误;多细胞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正确。
{答案}
D
2.有关细胞全能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从理论上讲,生物体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B.未脱离植株的幼叶,在适当情况下能表现出全能性
C.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由于细胞内基因发生变化,导致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
D.脱离了植株的芽,一定能表现出全能性
①形态
②结构
③功能
④稳定性差异
⑤持久性
⑥分化后
⑦个体发育
⑧专门化
⑨生理功能
⑩遗传物质
①分化
②发育成完整个体
③高度分化
④完整植株
⑤细胞核
⑥越高
5.不一定。细胞分化在自然条件下是不可逆的,但在人工条件下可以去除分化回到未分化状态;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在离体、充分的营养物质、植物激素以及适宜的条件下全能性可以得到表达。
1.【解析】(1)A、B分别是细胞数目增多和形态改变,说明其分别是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
(2)b、c、d、e细胞都是由a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所以遗传物质相同。
(3)不同细胞功能不同的内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才表达,在其他细胞中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遗传信息处于关闭状态。因此若e能合成血红蛋白,则b、c、d都不能合成血红蛋白。
(4)植物细胞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答案】(1)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2)遗传物质
(3)不能
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遗传信息处于关闭状态
(4)全能
2.【解析】细胞全能性的表现条件是:离体状态、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以及适宜的外界条件,因此B、D错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已分化的细胞具有一套和受精卵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A正确,C错误。
【答案】A
专题二: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细胞的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
理解细胞分化的实质
细胞“具有”和“体现”全能性的辨析
理论上活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但只有离体、适宜条件下发育成为了完整个体,才能体现或表现细胞的全能性。
专题二: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细胞的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