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Windows的工具
教学设计
有人说21世纪的大门是由鼠标(信息技术)点开的。当今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让自己的学生掌握好现代信息技术,有着不可推卸的职责!鉴于可以预见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知识会越来越陈旧和过时,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如此,所以信息技术课在介绍一些相对稳定的内容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以《windows控制面板》为例,谈一谈我个人的教学设计思想。
一、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知识的覆盖面是非常广阔的,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精神。所以我们上任何一堂课都要时时记住“信息技术”这个大背景,完全照本宣科是背离“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特征的。看到“控制面板”这部分内容,我马上想到这是了解计算机系统的一扇“门”,可以从这里入手来改变计算机系统环境的设置。教材介绍了显示器属性、日期/时间、区域等的设置,这些操作具有同一性,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各部分内容操作技能的联系,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尽可能多地产生迁移,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另外,讲课时应围绕“控制面板”尽可能多地给出并让学生理解与之相关的知识,把课本以外的新知识新技术带入课堂。这样在体现学科特征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除课本内容之外,我增加了鼠标属性设置这部分知识。并且从网上下载了些点缀桌面的小程序、趣味性的鼠标指针小文件、图片文件以及丰富多彩的屏幕保护程序提供给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达到开拓思路、扩大视野的目的。信息技术面广度深,教师不可能将每个知识点滴水不漏地教给学生,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以及教会学生会学习是重中之重。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控制面板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启动控制面板的方法。
3.掌握显示器属性、鼠标属性、日期/时间、区域的设置方法。
(以上三点是知识目标,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4.控制面板对计算机系统的某些设置可能引起有些操作不能正常实现。如屏幕保护程序密码,鼠标的设置等。这就需要教育学生维护好计算机进行思想教育。另外学生进行探索、尝试性学习时,可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培养其团队协作的精神。
(这是本节课的思想道德目标)
三、教学方法
我决定这堂课在网络机房上,多提“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所以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要多“偷懒”,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运用诱思探究理论引导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作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摸索,最后教师作评价,讨论辨析、归纳小结,反馈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提出三个问题:有些同学说老师桌面为什么比我们的漂亮?(事先设置一个漂亮桌面)为什么老师的电脑的任务栏上的时间不对?(把任务栏上的时间格式改掉)还有一些同学问为什么我在word2000中输入汉字时,找不到输入法?(将任务栏上输入法隐藏)。
根据“动机需要”理论、态度学习的原理,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这样导入课题一方面明确了这堂课的目标,另一方面学生的印象深刻,并初步感知了“控制面板”的作用。信息技术是新开课程,大家都是在实践中慢慢探索,实践证明以这种“任务驱动”的方式逐步展开教学是很有效果
(二)新课讲授
概述(在这里我作引导讲解):
“控制面板”的功能及打开“控制面板”的方法:打开控制面板,然后介绍“控制面板”窗口中的工作图标,对“显示设置”、“输入法设置”、“日期/时间设置”、“区域设置”等作简要的粗略的介绍各项功能。
2..布置任务
任务一:将任务栏上的时间调整为下午2:30分。
任务二:将活动标题栏的颜色改为由黄变红且字体为楷体,字的大小为9号。
3.学生自由操作练习
在这里作个别辅导,注意察看学生完成的情况,选出完成的快且好的同学,以及记下学生走入的误区。
4.学生示范
请同学来完成操作。尽量的让犯错误的同学来演示,以便来讲解大多数同学容易走入的误区。指出:⑴标题栏中字体的设置与控制面板中的字体设置的区别(2)在调整时间的时候,必须在区域设置中把时间的格式调整过来!
5.老师示范操作
6.思考题
思考题一:将任务栏上的输入法隐藏起来。
思考题二:将切换输入法的默认键Ctrl+Shift变成Alt+Shift。
7.学生自由操作
(三)进行练习评价:
由于解决四个问题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都已讲过或练过,学生通过讨论都能解决,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认识,要做得有新意、美观还可以到其它地方去获取更多的信息,为完善和进一步熟悉今天所学的内容服务。这样设计学生练习:一方面巩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开阔了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而且达到让有基础的学生“吃饱”的目的。使教学更有层次感。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做完练习后有成就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有了一点小成就以后马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总结:
借学生在相互欣赏,相互评价,并对老师的设计感到很羡慕时马上进行课堂小结:要设置一个自己满意的计算机应用环境,除了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以外还得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指出我的设计就是参考了给学生的那些提示信息完成的,鼓励学生协作和创新。
设计这样的练习和小结:我抓住了爱探究是学生最宝贵的心理特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要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
教师只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主要是鼓励学生到计算机知识的海洋中去捕击、去遨游,人人一台机、一本书,自己解决看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不懂时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小组讨论,互帮互助,学习的计算机知识面拓宽了,学习效率提高了。上面所谈只想起到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望众信息技术工作者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