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计算机病毒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计算机病毒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黔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7-04-01 13:5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六课 计算机病毒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感染过程及危害;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掌握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掌握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准备:
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计算机病毒?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写的一种程序,破坏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潜伏性、隐藏性、破坏性等。
二、课教学
1、计算机病毒的感染过程及危害:
计算机病毒通常是隐藏地存放在磁盘上,通过磁盘的使用或互联网把自己附加到别的程序中。带病毒的磁盘在健康的计算机上使用后,计算机就会受到感染,病毒就会进入磁盘,以后凡在这台计算机上使用的软件盘都有可能被传染。当计算机出现运行速度降低、文件数量无故增加、经常死机或不能正常启动的情况下,表明计算机可能染上了病毒。计算机病毒虽然不会对人体有任何损害,但是他们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有的时候会造成经济和军事上的重大损失。
2、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1)、用瑞星原盘启动计算机
(2)、使用杀毒软件杀毒。
除些之外,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非法复制他人的软盘;
(2)、不使用盗版软件;
(3)、对外来的软件,要先用有效的反病毒软件检查,确认无病毒后再使用。
(4)、一旦发现病毒,彻底清除,并使用防毒卡,经常对软盘、硬盘进行消毒。
3、
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1)、不破坏别的人的计算机系统资源;
(2)、不制造病毒程序;
(3)、不窃取别人的软件资源;
(4)、不为自己的软件编制病毒保护程序;
(5)、不破译别人的口令或密码。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计算机病毒方面的知识,希望我们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要注意遵循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板书设计:
第十六课堂 计算机病毒
1、计算机病毒的感染过程及危害:
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1)、用瑞星原盘启动计算机
(2)、使用杀毒软件杀毒。
3、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1)、不破坏别的人的计算机系统资源;
(2)、不制造病毒程序;
(3)、不窃取别人的软件资源;
(4)、不为自己的软件编制病毒保护程序;
(5)、不破译别人的口令或密码。
课后附记:由于没有真正接触过病毒,学生对病毒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