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 选择题复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 选择题复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4-05 17:0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择题第一部分复习题
单选题
1、感觉冷的时候,我们不宜(
)。
A、吃东西
B、做运动
C、吹冷气
2、夏季(
)的温度最高。
A、教室里
B、室外树荫下
C、阳光下
3、用羽绒服将温度计包起来,10分钟后会发现温度计的刻度会(
)。
A、上升
B、不变
C、下降
4、冬天用被子将热饭包裹起来,过了好久米饭仍然是热的,这是因为(
)。
A、被子产生热量
B、被子传递热量
C、被子有保温作用
5、相同体积的50摄氏度的热水和10摄氏度的冷水比较,(
)。
A、两者一样重
B、热水重
C、冷水重
6、把一小塑料袋冷水放入装有热水的杯子里,这一小袋冷水会(
)。
A、浮在水面上
B、沉在水底
C、先沉后浮
7、密封性良好的塑料袋装满冷水后加热,升温后的热水的质量会(
)。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8、同样重量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
A、热水的体积大
B、冷水体积大
C、体积一样大
9、在做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时,下列装置效果最好的是(
)。
A、烧瓶
B、烧杯
C、试管
10、下列现象是液体的冷胀原理造成的是(
)。
A、水管冻裂
B、沸水外溢
C、河水结冰
11、买来的罐头打不开时我们可以采用(
)的方法打开。
A、用力拧
B、用工具砸开
C、用热水烫一下
12、将装有水的茶壶放到火炉上加热一会儿,水的液面会(
)。
A、下降一点
B、上升一点
C、不变
13、在金属片的中间部分加热,热传递的方向是(
)。
A、各个方向
B、向一侧传递
C、向两个方向传递
14、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叫(
)。
A、热对流
B、热辐射
C、热传递
15、冬天,我国北方地区房子里的暖气片应安装在房间的(
)。
A、上方
B、中间
C、下方
16、吃火锅如果把金属勺子浸在汤锅中,一会儿勺柄就无法用手直接拿(
)
A、传导
B、对流
C、辐射
17、太阳的热是通过(
)方式传播到地面上来的。
A、辐射
B、对流
C、传导
18、在下列表述中,(
)是正确的。
A、热量总是向四面八方传递
B、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时,靠近酒精灯的火柴先落下来
C、热量不会从一个物体传向另一个物体
19、热传递的方向是
(
)
A、从温度低的一端传向温度高的一端
B、从中间向四周传播
C、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
20、下列物体中,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的是(
)。
A、铁
B、铜
C、泡沫塑料
21、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
)。
A、慢
B、也快
C、都一样
22、下列三种物体的大小、形状都相同,传递热最快的是(
)。
A、铜条
B、木条
C、塑料条
23、下列材料中,最适宜用来制作锅铲柄的是(
)。
A、铜
B、不锈钢
C、塑料
24、往大小、形状、颜色、厚薄相同的塑料杯、铁杯、陶瓷杯倒入相同温度的热水,5分钟后杯中水凉得最快的是(
)。
A、陶瓷杯
B、塑料杯
C、铁杯
25、下列关于锅的几个部分,需要传热快的是(
)。
A、锅把
B、锅身
C、锅盖抓手
26、厨房内的厨具中,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多用(
)的材料制作。
A、传热能力强
B、传热能力差
C、金属
27、热的不良导体,可以(
)物体热量的散失。
A、加快
B、减慢
C、不改变
28、自制保温瓶时设计的减缓散热的方式中没有针对(
)的。
A、热辐射
B、热传导
C、热对流
29、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
)。
A、这些材料能生热
B、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C、这些材料是热的良导体
30、热水瓶内胆能较好地保温,主要是因为(
)。
A、内胆是用玻璃这种不良导体做的
B、内胆是双层的
C、双层内胆的内外层之间是根本不传热的真空
答案解析部分
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感觉冷的时候,我们应该让身体热起来,食物能给我们提供能量,给我们带来热量,而做运动能加快我们身体的血液循环,使体内的物质加快分解,转换成热能,使我们觉得身体变热了。本来就感觉到冷,吹冷气,并不能向身体传送热量,反而越吹越冷。【分析】本题考查使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2、【答案】C
【解析】【解答】在夏季,太阳的高度角大了,太阳光是直射着大地,太阳能到达地球的能量密度大了,地球从太阳那里获得的能量多了,所以夏季温度高。在教室和树荫下,教室和树荫对太阳光起到一点的阻挡作用,有隔热的作用,所以温度不是很高。而在阳光下,太阳直射,温度高。故本题选C。【分析】本题考查热起来了的原因。
3、【答案】B
【解析】【解答】我们知道衣服自己本身不能产生热量,衣服穿在身上觉得暖和,主要是因为衣服阻止身体的热量散失出去,热量散失不出去,所以就会觉得热,它起到了保温的作用。但羽绒服本身不会产生热量,因此10分钟后温度计的刻度不会改变。故本题选B。【分析】本题考查热起来了的原因。
4、【答案】C
【解析】【解答】被子自己本身不能产生热量,被子将热饭包裹起来,过了好久米饭仍然是热的,主要是因为被子阻止饭的热量散失出去,热量散失不出去,所以就会觉得热,它起到了保温的作用。故本题选C。【分析】本题考查被子的保温作用。
5、【答案】C
【解析】【解答】体积相同时,质量和密度成正比。根据实验可知,冷水袋在热水中,一开始是下沉的,可知冷水的密度大于热水的密度,所以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来说,冷水重于热水,故本题选C。【分析】本题考查同体积热冷水的比重。
6、【答案】C
【解析】【解答】物体在重量不变的前提下,体积越大,它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上浮。冷水的密度大于热水的密度,冷水袋放入热水中,会下沉,但当冷水袋受热后温度升高,重量不变,体积变大,因此会慢慢上浮,故本题选C。【分析】本题考查冷水受热后沉浮的变化。
7、【答案】A
【解析】【解答】密封性良好的塑料袋装满水后加热,温度上升,液体受热膨胀,体积也变大,但因为是密封的,所以它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故本题选A。【分析】本题考查水受热后质量和体积的变化。
8、【答案】A
【解析】【解答】 我们知道冷水袋在热水中先沉后浮,主要是因为水受热后,温度升高,重量不变,体积变大。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重量不变,而体积增加。故本题选A。【分析】本题考查同重量的热冷水的体积大小。
9、【答案】B
【解析】【解答】烧杯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玻璃器皿,通常由玻璃、塑料、或者耐热玻璃制成。烧杯呈圆柱形,顶部的一侧开有一个槽口,便于倾倒液体。有些烧杯外壁还标有刻度,可以粗略的估计烧杯中液体的体积。烧杯一般都可以加热,在加热时一般应该均匀加热,可以垫上石棉网。从课堂实验中可知,液体热胀冷缩主要利用烧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胀冷缩的实验。
10、【答案】B
【解析】【解答】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受热后体积膨胀,水受冷后体积缩小,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就是热胀冷缩。因为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在烧水的时候,不能装太满,防止沸水外溢,故本题选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胀冷缩的原理。
11、【答案】C
【解析】【解答】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受冷后体积缩小,刚买来的罐头打不开的时候,可以将其用热水烫一下,使其受热膨胀,这样容易打开罐头,故本题选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胀冷缩原理的应用。
12、【答案】B
【解析】【解答】我们知道热胀冷缩的原理,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受冷后体积缩小,所以装有水的茶壶放在火炉上加热,原本里面的水受热之后,体积变大,体积变大,其水的液面也较之前的上升一点,故本题选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胀冷缩原理。
13、【答案】A
【解析】【解答】热从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叫做传递。热的传递主要发生在固体物中。热传递是一个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扩散的过程,所以在金属片的中间部分加热,热传递的方向应该向各个方向。【分析】本题考查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14、【答案】B
【解析】【解答】热从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叫做传导。热的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物中。物体较热部分和较冷部分之间通循环流动使温度逐渐趋于均匀的过程叫对流,热的对流主要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物体用电磁辐射的形式把热能向外散发的传热方式叫辐射,热辐射不依赖任何外界条件而进行。【分析】本题考查热传递的方式。
15、【答案】C
【解析】【解答】物体较热部分和较冷部分之间通循环流动使温度逐渐趋于均匀的过程叫对流,热的对流主要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冬天气温较低,在房子里安装暖气片应安在下方,热气是从下往上走,使得房间里热气的对流。【分析】本题考查热的传递。
16、【答案】A
【解析】【解答】热的传递主要发生在固体物中。热从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金属勺子放在汤中,一会儿勺柄无法用手直接拿,这主要是热从浸在汤锅中一端传递到另一端,故本题选A。【分析】本题考查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17、【答案】A
【解析】【解答】太阳的热通过直接“发射”的方式身周围传递,这种传递的方式叫辐射。热辐射不需要依靠任何物体,它能穿过空气、玻璃等一些透明的物体。因为它不依靠任何物体,所以辐射即使在真空里也能穿行。
【分析】本题考查太阳的热辐射。
18、【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热传递产生的条件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或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直到两个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位的温度相同时为止,热量不是向四面八方传递的。通过直接接触,热能够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外一个物体,故本题选B。【分析】本题考查热的传递。
19、【答案】C
【解析】【解答】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或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直到两个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位的温度相同时为止,故本题选C。【分析】本题考查热传递方向。
20、【答案】C
【解析】【解答】不同的材料传递热量的快慢不同,金属材料传递热量比较快,塑料盒木头等材料传递热量比较慢。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和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铁和铜都是金属,它的传热速度比泡沫塑料的速度快。【分析】本题考查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21、【答案】B
【解析】【解答】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像铝、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被称为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
【分析】本题考查良导体的吸热和散热。
22、【答案】A
【解析】【解答】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像铝、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被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塑料和木条等材料,导热速度较慢,称为热的不良导体,所以导热最快的应是金属棒,本题选A。
【分析】本题考查不同材料的传热。
23、【答案】C
【解析】【解答】金属物体导热很快,钢、铁做的锅很容易烫起来,而木头和塑料导热较慢,所以铁锅的柄一般都用的导热较慢的不良导体,这样才不会被烫伤。铜和不锈钢都是金属,导热速度较快,所以不宜用来制作锅铲柄。【分析】本题考查不同材料的传热。
24、【答案】C
【解析】【解答】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像铝、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被称为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所以铁杯吸热最快,其散热也快,因此凉得最快的是铁杯。
【分析】本题考查不同材料的散热。
25、【答案】B
【解析】【解答】金属物体导热很快,钢、铁做的锅很容易烫起来,而由木头和塑料做成的抓手,导热较慢。在锅的几个部分中,需要传热快的是锅身,这样东西才容易快速煮熟。【分析】本题考查不同材料的导热的应用。
26、【答案】B
【解析】【解答】金属物体导热很快,钢、铁做的锅很容易烫起来,而由木头和塑料做成的抓手,导热较慢。在厨房内,为了避免烫伤,与人体接触的部分一般都采用导热性能较差的材料,故本题选B。【分析】本题考查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的应用。
27、【答案】B
【解析】【解答】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例如铁、铝等金属;热的不良导体,吸热忙,其散热也慢,它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例如玻璃、塑料泡沫、陶瓷等。【分析】本题考查热的不良导体的散热。
28、【答案】C
【解析】【解答】不锈钢加上真空层作成的盛水的容器,顶部有盖,密封严实,真空绝热层能使装在内部的水等液体延缓散热,以达到保温的目的。热的传播有三种途径:辐射、对流和传递。保温杯内银色的杯胆能反射热水的辐射,杯胆和杯身的真空能阻断热力的传递,而不易传递热量的瓶子能阻止热对流。【分析】本题考查保温杯设计原理。
29、【答案】B
【解析】【解答】保温杯的作用只能起到尽量阻隔热量传递的作用,为了起到隔绝热量的传递,根据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的道理,保温材料必须是热的不良导体,才能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故本题选B。【分析】本题考查热的不良导体的应用。
30、【答案】C
【解析】【解答】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热的辐射、热的对流、热的传导。热水瓶胆用双层玻璃做成,两层玻璃都镀上了银,好像镜子一样,能把热射线反射回去,这就断绝了热辐射的通路。把热水瓶的两层玻璃之间抽成真空,就破坏了对流传导的条件,故本题选C。【分析】本题考查热传递方式的应用。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择题二部分复习题
单选题
1、空气热胀冷缩和水热胀冷缩相比,(
)。
A、没什么区别
B、体积变化更明显
C、体积变化更不明显
2、下列现象不是利用了热胀冷缩原理的是(
)。
A、水结冰
B、扁了的乒乓球烫鼓起来
C、气温计液柱上升
3、冬天的晚上,塞着胶皮塞的空瓶放到院子里,第二天早晨却拔不下来了,这是因为(
)。
A、胶皮塞膨胀了
B、空瓶遇冷收缩
C、瓶子里的空气遇冷收缩
4、自行车爆胎多发生在什么季节?(
)。
A、春季
B、
冬季
C、夏季
5、下列现象与空气的热胀冷缩有关的是(  )
A、空气被压缩
B、热气球升空
C、夏天打开雪碧瓶的瓶盖,瓶口有气体冒出。
6、将踩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就能使它恢复原样,这是应用了(

A、液体的热胀冷缩
B、空气的热胀冷缩
C、固体的热胀冷缩
7、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有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架在(
)上。
A、桥墩
B、水
C、铜球
8、将铜、铁两种等长金属片固定在一起加热,过了一会儿,你会看到(
)。
A、金属片没有变化
B、金属片弯曲
C、金属片伸长
9、下列材料不能热胀冷缩的是(
)。
A、牛奶
B、锑
C、空气
10、铁路的铁轨与铁轨连接处都留有空隙,其目的是(
)。
A、节省材料
B、没有什么用
C、防止铁轨热胀冷缩
11、有经验的电工拉电线时,应该是(

A、冬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
B、冬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
C、冬天和夏天拉得一样紧、钢条加热时,会伸长、变细
12、把一个燃烧着的烟头放在一个离纸很近的位置,过一会儿,你会发现纸变成了黑色,说明热是能(
)的。
A、传递
B、辐射
C、对流
答案解析部分
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常见的物体都是有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粒子,而物体中的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气体中的微粒运动比较大,而液体和固体则比较小。空气和水热胀冷缩的区别:空气的热胀冷缩速度更快,体积变化比水明显。故本题选B。【分析】本题考查空气和液体热胀冷缩的区别。
2、【答案】A
【解析】【解答】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把扁了的乒乓球放进热水中,球里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把球撑鼓了。而气温计液柱上升,也是因为气温上升,使里面的液体受热膨胀,也上升,所以本题选A。【分析】本题考查空气热胀冷缩的原理。
3、【答案】C
【解析】【解答】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冬天气温比较低,把塞着胶皮塞的空瓶放到院子里,经过了一夜,瓶子里的空气遇冷,体积缩小,因此胶皮塞拔不出来,所以本题选C。【分析】本题考查空气热胀冷缩的原理。
4、【答案】C
【解析】【解答】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夏天相对于春天和冬天,气温比较高,自行车里的空气随之受热,体积膨胀,会把车胎撑破的,所以本题选C。【分析】本题考查空气热胀冷缩的原理。
5、【答案】B
【解析】【解答】热气球升空,主要是燃烧器将球囊内空气加温时,使囊内空气膨胀,密度变小,膨胀后多余的空气从气球底口排出,因此热气球升空主要是运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所以本题选B。【分析】本题考查空气热胀冷缩的原理。
6、【答案】B
【解析】【解答】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物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一个扁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就能使他恢复原样,主要是球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所以乒乓球会慢慢鼓起来。故本题选B。【分析】本题考查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
7、【答案】A
【解析】【解答】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的运动速度加快,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膨胀;当物体受冷后,微粒运动速度会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钢铁造的桥也会热胀冷缩,所以为了避免铁桥受损,通常都是架在桥墩上。【分析】本题考查金属的热胀冷缩的应用。
8、【答案】C
【解析】【解答】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金属受热后,微粒的运动速度加快,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膨胀;所以将铜和铁两种等长金属片一起加热,使得金属的体积膨胀,所以过了一会儿,金属片伸长。【分析】本题考查金属的热胀冷缩。
9、【答案】B
【解析】【解答】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液体、空间和大部分金属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牛奶和空气能热胀冷缩,而锑和铋这两种金属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胀,故本题选B。【分析】本题考查锑和铋的热缩冷胀。
10、【答案】C
【解析】【解答】金属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金属吸热升温后,微粒的运动速度加快,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金属膨胀;当金属受冷后,微粒运动速度会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金属就收缩。铁路也会热胀冷缩,所以为了避免铁桥受损,铁轨和铁轨的连接处都留着空隙。【分析】本题考查金属的热胀冷缩。
11、【答案】B
【解析】【解答】一般电线都是金属,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夏天架设电线时,气温较高,电线受热膨胀,因此一般要挂松一点。而在冬天,气温较低,电线受冷缩小,因此应该拉得紧一些。【分析】本题考查物体的热胀冷缩的应用。
【分析】本题考查金属的热胀冷缩。
12、【答案】B
【解析】【解答】把一个燃烧着的烟头放在一个离纸很近的位置,烟头和纸没有直接接触,但过了一会儿,纸变成黑色,这主要是因为发热物体不靠空气、水或者其他物质,直接向周围传递出热,这叫做热辐射。
【分析】本题考查热传递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