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通电的线圈(一)
教案
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本节课力求突破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和以讲授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将科学知识的学习较好的融入到精心设计的各类活动中。课堂开放性强,空间大,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节科学课,如果只是让学生记住课堂上现成的结论,没有让孩子去做实验亲身体验各种科学知识,那么这节课只是一节僵化、没有生命力的课。而让学生多动手做科学实验可以使书本的知识鲜活起来,能够让学生手脑并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多让学生动一动手做实验,一节课会更加精彩!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三年级下册“电的本领”单元认识、了解了电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电的另一个作用:电生磁,即电能转化为电磁能。通过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特性的活动,让学生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的特性,了解电磁铁的应用,激发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情感态度。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具体性和形象性。 用实验辅助课堂教学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它直观的表现方式,能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形象逼真地为学生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适时地使用实验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活力,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设计:
(一)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解释,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图表或文字)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电磁铁方面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以及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
认识电磁铁及其构造;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电磁铁及其构造;使学生初步意识到电可以产生磁;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电磁铁。
难点:动手制作电磁铁;并验证通电后的电磁铁能够产生磁性,验证电磁铁像普通磁铁一样有磁极。
教学整体设计思路与教学策略与模式
整体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视频“电磁起重机是怎样工作的?”提示学生本节课的探究主题,二是提示学生课前观察、了解电磁起重机的工作原理,并对电磁铁进行初步的课前探究。通过观察一些小电器:电铃、小电动马达里面的构造让学生直观认识电磁铁。教师借助学生电源、电磁铁和小铁钉等演示电磁铁通电后确实产生了磁性,激发学生制作电磁铁,并做进一步探究的热情。小组合作,通过学生制作电磁铁,并验证通电后的电磁铁能够产生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精神和团队意识。设计的抢答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本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师生共同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电磁铁,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关心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策略与模式:
一、借助演示实验,直观认识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由于学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得知识自身就具有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因素。在教学中再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合理进行科学实验辅助教学,融知识与趣味为一体,增强对科学知识的直观认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小组实验,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
我们当前的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学生具备大量的书本知识,但是缺乏实践能力。科学实验课可以为改变这种局面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通过学生实验,学生能更细致地观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现象,验证一些规律,熟悉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和性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
三、创造条件,多进行科学实验。
学生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实验,实验内容一般是指那些简单易做的,取材容易的,没有危险的。在做科学实验时,虽然多数实验器材是可以从实验室借到,但是因为条件限制,在做某些科学实验时,不排除个别器材不能借到或者数量不足。这时教师可以发动学生一起想办法。
四、科学实验可合理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色彩鲜艳,集画面、声音于一体,能静能动,能有效的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教学环境:包括教学手段、方法、资源
本节课,充分利用了网络多媒体教室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观教学。运用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实验,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动手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在适当的时候老师进行了演示实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通过抢答题,高效率地掌握本节的基本知识。
需要准备的材料:废旧电铃、吹风机、电动马达等,为研究电磁铁的结构及原理做好准备;学生电源、铁钉、带绝缘皮的细导线、电池夹、鳄鱼夹、电池、胶带、闸刀开关、大头针、小磁针等,为制作电磁铁,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极、磁力大小的因素做好物质准备。
除了上述材料外,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收集其他利用电磁铁的小电器,如电磁继电器、定时器、喇叭、电话听筒等。做铁芯的材料除了螺栓外,还可以用铁钉、铁棒等代替,为了防止磁化,可将这些用作铁芯的材料放在锅炉或炉子中“退火”。绕制线圈的材料除了细导线外,还可以用废旧马达、变压器上解下来的漆包线代替。
教学过程(说明设计意图)
一、由短片和生活中的物品引出学习的主题
1、观看视频
观看视频,看电磁铁起重机的工作场面。
教师:在视频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对了,起重机吸盘里有一块大的电磁铁。
2、实物展示
展示一个小电动马达。
教师:同学们这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就是一个微型的电动马达,老师把它拆开,让同学们看看它里面都有什么呢?
走近学生展示给学生看。
教师:里面都有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表扬点评。
教师手托电铃问学生: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电铃里面都有什么呢?
一边展示一边点名学生回答。
引入课题: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电磁铁,是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电磁铁是把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的装置。(大屏幕展示)
板书:电磁铁
出示生活中用到电磁铁的小电器,问学生里面的什么装置是利用电磁铁工作的呢?
例如:剃须刀、理发用的吹风机、电脑里的cpu冷却风扇。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磁铁。
(学生自由发言)
二、进行“制作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的探究实验活动
1、制作电磁铁
教师:电磁铁的用途真大,今天我们就一起制作一个电磁铁,同学们喜欢吗?看一看你面前都有哪些工具?(剪刀、胶带、细导线、塑料支架、刀闸开关、电池、鳄鱼夹、大头针。)
提示:要把细导线沿同一个方向紧密绕在塑料支架上,并用胶带固定好;然后把铁芯安装好,这样一个电磁铁就做成了,教师演示绕制电磁铁,并展示自己制作的电磁铁。
(小组合作制作电磁铁)
2、玩电磁铁
教师:同学们你们会玩电磁铁吗?要使电磁铁产生磁性,应该怎样把电磁铁连接到电路中呢?怎样验证通电后电磁铁是否产生了磁性呢?猜一猜通电后电磁铁有磁极吗?
(学生猜想、讨论之后回答)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但这些都必须经过实践验证。我们不妨把电磁铁连接到电路中验证一下。
3、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实验报告:
请同学们找出实验报告,一边做实验一边交流合作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样式: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展台展示学生的实验报告并作出评价。
三、超级链接短片欣赏,进一步感受电磁铁的巨大用途,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