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09年5月高考语文热点解析:“关灯一小时”
一、背景材料:
“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特定的时间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2009年,“地球一小时”的目标是希望全球1000个城市的约10亿人参与到这个活动中。
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目前已经极大地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的生存。我们只有通过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才能减轻这一威胁对我们造成的影响。
参与到”地球一小时”中来是个人、企业、领导和政府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所做的努力和贡献,这也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
2009“地球一小时”的目标是让个人、家庭和企业尽可能多的参与进来,关闭灯光和其他电器一个小时。
“地球一小时”旨在让全球社会民众了解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并让他们意识到个人及企业的一个小小动作将会给他们所居住的环境带来怎样深刻的影响——小小改变就可能成就巨大影响。
“地球一小时”始于2007年3月31日,澳大利亚悉尼熄灯一小时。当晚,大约有220万悉尼家庭和企业熄灯一小时悉尼成功减少了10.2%的用电量。悉尼政府和居民用行动向全世界发出强烈声明:我们可以减少使用可造成地球暖化的煤燃电力!然而仅仅一年以后,2008年3月29日,“地球一小时”已成为一项全球性并持续发展的活动,超过35个国家多达 5000万人参与其中。目前,已经有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74座城市承诺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共同为地球的作出贡献。
在这短短的一个小时里,全球各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如旧金山的金门大桥,罗马斗兽场及时代广场上的可口可乐广告牌等都为此而伫立于黑暗之中,各城市居民也表达了对刻不容缓的环保事业的热忱希望。
2009年的“地球一小时”是一项全球性的行动,它呼吁每个人,每个企业和社区都积极采取措施,投身其中,承担应尽职责,为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明天而行动起来。届时,全球各地从欧洲到美洲的地标性建筑都将伫立于黑暗之中。而世界各国人民将通过关灯这一方式,携手为创造地球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二、立意角度举隅:
话题1、环保
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目前已经极大地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的生存。我们只有通过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才能减轻这一威胁对我们造成的影响。
地球一小时活动推广大使马未都表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让我们一起行动。
话题2、节能
(1)去年3月31日,第一次“地球一小时”活动在澳大利亚悉尼市举行。悉尼大约220万人参与其中。那次活动使市中心商业区的用电量下降超过10%。
据悉,四季酒店此举是为了响应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F)倡导的“地球时间”活动。而WWF发起的第一次“地球一小时”活动是在去年3月,澳大利亚悉尼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如悉尼歌剧院、海港大桥等)熄灯1小时,共约减少10%的能源使用。
(2)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小时,但笔者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现在江门市电力用户大约50多万户,以每户仅有100瓦照明灯为例,熄灯1小时节约的电能便可达到5万度。5万度电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以节约20.2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53.2吨、二氧化硫0.45吨。无论是对环境保护,还是对能源节约,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如果将这个庞大的数字,扩展到现在全球要参与的1000座城市,那就更是天文数字了。
即便如此,“关灯一小时”节省的能源对世界来说仍然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话题3、“小”与“大”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工业文明的成果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成果也带来了能源的大量消耗,环境遭到破坏,地球气候变化无常,自然灾害频发,人类透支环境资源行为恶果已现。在全球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不能只是一味索取。全球性的“熄灯一小时”活动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熄灯一小时”是一件很容易做的小事,却能让人们意识到,能源浪费是一件多么大的事。
“地球一小时”是由国际环保组织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一项环保活动,旨在让全球社会民众了解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并让他们意识到个人及企业的一个小小动作将会给他们所居住的环境带来怎样深刻的影响——小小改变就可能成就巨大影响。
活动推广大使杨澜表示:“‘地球一小时’活动是全球性的公益活动,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提高公众节约能源的意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游客王先生似乎在悟到一点道理:“熄灯只是一种仪式,最主要的是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通过一点一滴的小行动珍惜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让全球变暖。”
话题4、美德
活动本身的象征意义要超过实际意义。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大家认识到,原来全球变暖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造成的,原来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来改善全球气候的。有人可能会觉得是作秀,但我个人认为教育意义是非常巨大的,让大家重新来思考:一小时如果没有电,我能做什么?另外,我觉得关灯一小时不仅对节能减排有贡献,它还能减低光污染。节约能源,克制人类自身的欲望,这不仅关乎功利,更关乎品德,关乎人性,因而关乎信仰。人类本就应该将节约克制,作为一种人性的美德来修炼、来信仰。只有当更多的人具备这样的信仰,“地球一小时”才不会陷入作秀,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拥护,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也才能化为更多人自觉的行动,成为人们基于信仰而自觉为之的行为和法则。这样,人类保护的不只是这个地球、这个社会,更促成了人性的提升。
话题5、诗意
想必你现在已经有了计划,如何去度过28日晚这一个小时的无点灯时光。你可能有许多办法去度过这一个小时的时间。
也许你打算同亲密的人共进烛光晚餐……也许你打算同朋友仰望星空……
现在都市的生活节奏很快,人与人之间很少能坐在一起有情感交流,刚好可以利用那个时间吃一顿烛光晚餐,彼此敞开心扉谈谈。
也许是找块空旷的草地,和心爱的人数星星,还是和家人在这安静时刻聊天谈心,听听城市的声音……
组织一次“关灯故事会” ,既能交流节能的小窍门,又能增进大家感情。
“关灯一小时”,寻找久违的诗意和浪漫,思考人生真谛。
话题6、仰望星空,净化心灵
与北京大学的学生计划今晚20时许利用宿舍楼灯光进行10秒倒计时,随后各宿舍楼将响应号召,关闭照明灯,并将关闭一部分闲置的教学楼灯及校园景观灯。
熄灯后,北大青年天文学会将举办盛大的路边天文,组织广大师生认星座、数星星,宣讲“暗夜保护”对于天文、环保的重要价值。北京天文台也将组织观星活动。在仰望星空的同时好好净化一下自己浮躁已久的心灵,走进自然,感受美丽。
三、精美时文:
1、“熄灯一小时”唤醒节能意识一辈子
建兰路街道吴西街社区的百余户居民纷纷走出家门,或邻居相互聊天,或一家人外出享受夏日清凉,而在居民的身后,本应灯火通明的居民楼,却是一片漆黑。原来,这不是一次停电故障,而是这里的百余户居民正在参与吴西街社区发出的“熄灯一小时”活动。通过活动,使市民体验到能源紧缺感觉,唤起大家的“节能减排”意识,以实际行动号召全社会节约能源
全球抗击气候变化的“熄灯一小时”行动,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此行动旨在敦促人们通过关掉不必要的电灯、电器等日常的身边小事来共同努力节约能源。兰州也有社区居民响应了这场“全球化浪潮”,可以说,“熄灯一小时”的节能活话剧在兰州的演出很成功。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工业文明的成果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成果也带来了能源的大量消耗,环境遭到破坏,地球气候变化无常,自然灾害频发,人类透支环境资源行为恶果已现。在全球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不能只是一味索取。全球性的“熄灯一小时”活动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熄灯一小时”是一件很容易做的小事,却能让人们意识到,能源浪费是一件多么大的事。
小小的手机充电器再平常不过,但我国每年因为手机充完电后充电器仍然接在电源上而消耗的电能达到20亿度,相当于耗煤75万吨。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让节能减排的紧迫感越来越深入人心。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有什么比保护生命和孩子的生存力更重要的呢?
“熄灯一小时”究竟能节省多少度电,节省多少钱?这毕竟是笔可以算出的账,就此唤醒节能意识,则是一笔受益一辈子的财富。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应转换思维与观念,重新开发我们身体的能动性,让我们的手脚灵活起来。我们可以用踏板发电,用单车洗衣,用太阳能烧水做饭。我们应当以多走路、少开车为荣,以依赖电器、制造污染为耻。
“熄灯一小时”活动还可以让我们体味没有电的感觉。没有电,就不能看电视,不能上网,不能听音乐,不能用洗衣机,不能享受冷饮,不能在灯下看书写作业搞娱乐。没有电的生活我们能习惯吗?没有电的生活我们能习以为常吗?如果不能,那么就懂得节能吧。至于“熄灯一小时”活动能增加人际交往,增进邻里感情,这当然是意外的收获了。
与“少开一天车”等活动一样,“熄灯一小时”也是一个临时行为。以这种临时性的活动使人们认识到能源紧缺的严重性,形成节能减排意识,这才是最重要的。节能减排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只有我们把努力用在平时,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赵文(载《兰州日报》6月30日五版)。
2、熄灯一小时节能在平时
我们感受到的,不再只是一个想象的命运共同体,而是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命运共同体——昨晚8时30分到9时30分,1000多万深圳人,连同上海、南京、成都、武汉、杭州等20多个中国城市的居民,与全世界超过2400个城市大约10亿人一起,在熄灯的一个小时里共同经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这场规模空前的“熄灯接力”行动席卷全球,从新西兰的摩天塔开始,到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新加坡的鱼尾灯,到埃及的金字塔、丹麦的哥本哈根大教堂、纽约的联合国总部……无法想象,还有什么主题,能够在短短两年内引起占世界总人口1/5强的人为之采取惊人一致的行动。这种反响,反映了人类对于自身生存困境强烈的共同忧虑。因此,对于“地球一小时”的熄灯号召可能产生的环保效益的任何精确算计,都多少显得有点庸俗。在如此范围的共同体体验中,我们应该能够体认到一种更为先进的追求——熄灯一小时,节能在平时,并且在不得不进行的行动中,感受到创造更重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模式的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或许意味着浪漫,意味着创意,意味着追古怀远的情思,意味着“仰望星空”的沉静——灯火通明,固然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性亮色,但过度的能源使用与不经意的能源浪费,不仅产生了严重的光污染,让地球失去了其最本真的天体景观,更导致了地球能源与生态危机。问题的关键在于,以环境和能源为巨大代价的文明模式,是我们必须和唯一的追求吗?
一个小时,不长,却是人类开始自我反省的一个标志、一种态度,一个宣言、一种决心,并通过全球性行动的裹挟,注入到每个人对于日常行为的反思中。一个小时,熄灭一切可以熄灭的灯火,让久违的星光洒落在我们的城市。给自己一个机会,在短暂的黑暗中回归平静、回归从容,去感悟大自然的恩赐,去思考如何善待家园、追求诗意栖居。
一个小时,可以带来许多改变,我们更期望通过这一个小时,能够使环保、节能理念经由一个个细微的努力从此以后更加深入人心,并借由这样的观念转变,为抵御气候恶化作出每个人应有的贡献——随手熄灯、电器用完即关、把水龙头拧紧、少开私家车……每一个不起眼的好习惯,都可以减少一分污染,为地球换取一抹绿色。
“地球一小时”行动,是有史以来最大型的展示公众关注气候变化的行动,传递出一个鲜明的信息——我们共同的行动,可以改变历史,并确保地球的未来。熄灯一小时,节能在平时,我们一定能够做到!
3、“全球一小时”一场劳民伤财的环保秀
水博
有报道说某著名的环保组织倡议3月28日20时30分全球关灯一小时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关灯接力”从新西兰起,在亚太地区将传递到悉尼、首尔、上海、深圳、北京、佛山、保定、香港、吉隆坡、马尼拉、新加坡、曼谷、雅加达、孟买和新德里。从亚洲开始,“地球一小时”活动将为全球24个时区的人们提供一个表达环保、应对气候变化的平台,也将会凝聚世界各个角落的所有人一起踏上应对全球变暖的旅程。
据悉“地球一小时”活动首次于2007年3月31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展开,吸引了超过220万悉尼家庭和企业参加。随后,活动以令人惊讶的速度迅速席卷全球。2008年,有35个国家近5000万民众参与了熄灯活动,今年参与的民众将高达10亿左右。今年这一活动将首次传到中国。国内已经有很多人和组织机构对此表示支持和赞赏。
然而,如果我们抛开该活动的宣传口号,我就会发现这是一场劳民伤财的环保秀。因为中国的电网不像新西兰等西方国家有大量的燃油、燃气机组,全民停电一小时关闭几台机组,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节能作用。我国的电网以煤电为主,机组的熄火和启动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一旦全国停电一小时不仅不会节约能源,可能反而会增加煤耗。如果控制不好还会引起电网事故。我们的广大市民在最需要用电的黑夜里,停止用电一个小时所得到的,决不是节能的实际效果,而是一场这种劳民伤财的环保秀。节约用电最有效、最实际的办法,是每个人都随时随地的注意节约。而不是这样大家一起作一场环保秀的游戏。
现在的世界环保确实很时髦,环保秀也是很多组织和政客哗众取宠的重要方式。然而,如果我们大家不能从科学的态度出发,热衷于为自己捞取资本的某种环保秀,那么我们不仅不会保护环境,而且还会破坏环境。除了这可笑的“全球一小时”之外,我们还有很多环保活动带有作秀的成分。
例如我们的无车日。为了节能减排,动员大家尽量的少开汽车当然是好事。但是,某些环保组织为了作秀,非要大家一起搞一个无车日。这样虽然大家在那一天都尽量不开车了,但是,根据我的体会所有那一天要办的事情,几乎都要安排在无车日的前后两天。所以,真正无车日的前后必然是拥挤日。因此,如果从道路资源的合理利用角度来看,我们搞无车日的结果,不仅不能节约能源,反而一定会浪费能源、增加排放。
好在我们的广大市民群众的脑子都不糊涂,虽然环保组织的口号喊得很响,但是北京的无车日,我看到路上的车子还是一点也不见少。因为大家知道只有在环保组织搞的无车日出来办事,才是真正的节能减排。看来还是咱们的伟人说得对“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相信这个“全球一小时”也将验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真理。因为,真正的节能减排办法,是尽量不要参加各种环保秀,而要在平时的每时每刻注意节约。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