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年鉴表
朝 代
(或国名)
都 城
年 代
古 名
今 地
后 梁
汴 州
河南开封市
907——923
后 唐
洛 阳
河南洛阳市
923——936
后 晋
汴 州
河南开封市
936——946
后 汉
汴 州
河南开封市
947——950
后 周
汴 州
河南开封市
950——960
吴
扬 州
江苏扬州市
892——937
南 唐
金 陵
江苏南京市
937——975
前 蜀
成 都
四川成都市
891——925
后 蜀
成 都
四川成都市
925——965
闽
长 乐
福建福州市
893——945
楚
长 沙
湖南长沙市
896——951
南 汉
兴王府
广东广州市
905——971
荆 南
荆 州
湖北荆州市
907——963
吴 越
杭 州
浙江杭州市
893——978
北 汉
太 原
山西太原市
951——979
贞观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
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天下为15道,即将山南道、江南道各分为东、西道,又增设了京畿道、都畿道和黔中道。
道 名
治 所
所 辖 州 府
古 名
今 地
关内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凤翔府
陕西凤翔
京师(长安)、京兆府、华州、同州、坊州、丹州、凤翔府、邪州、泾州
陇州、宁州、庆州、娜州、定州、绥州、银州、夏州、灵州、盐州
丰州、会州、宥州、胜州、麟州、安北大都护府
河南道
洛 阳
汴 州
河南洛阳
河南开封
东都(洛阳)、河南府、孟州、陕州、虢州、汝州、许州、汴州、蔡州
陈州、亳州、宋州、濮州、郓州、泗州、海州、兖州、徐州、宿州
沂州、密州、齐州、青州、棣州、莱州、登州
河东道
河中府
山西永济西
河中府、绛州、晋州、隰州、汾州、慈州、潞州、泽州、沁州、辽州
太原府(北京)、蔚州、忻州、岚州、石州、朔州、云州、单于都护府
河北道
魏 州
河北大名东南
怀州、卫州、相州、魏州、澶州、博州、贝州、洛州、磁州、邢州
赵州、冀州、深州、沧州、景州、德州、定州、祁州、易州、瀛州
莫州、幽州、涿州、檀州、妫州、平州、顺州、归顺州、营州、燕州
威州、慎州、玄州、崇州、夷宾州、师州、鲜州、带州、黎州、沃州
昌州、归义州、瑞州、信州、青山州、凛州、安东都护府[1]
山南道
襄 州
湖北襄阳
兴元府、兴州、凤州、利州、通州、洋州、泽州、合州、集州、巴州
蓬州、壁州、商州、金州、开州、渠州、渝州、邓州、唐州、均州
房州、隋州、郢州、襄州、复州、江陵府、硖州、归州、夔州、万州
忠州
淮南道
扬 州
江苏扬州市
扬州、楚州、和州、濠州、寿州、光州、蕲州、申州、黄州、安州、舒州
江南道
苏 州
江苏苏州市
润州、常州、苏州、湖州、杭州、越州、明州、台州、婺州、衢州
信州、睦州、歙州、处州、温州、福州、泉州、建州、汀州、漳州
宣州、池州、洪州、虔州、抚州、吉州、江州、袁州、鄂州、岳州
潭州、衡州、澧州、朗州、永州、道州、郴州、邵州、连州、黔州
辰州、锦州、施州、巫州、夷州、播州、思州、费州、南州、溪州
溱州、珍州、珜州
陇右道
鄯 州
青海乐都
秦州、成州、渭州、兰州、临州、河州、武州、洮州、廓州、叠州
宕州、凉州、甘州、瓜州、伊州、沙州、西州、安西大都护府[2]
北庭都护府[3]
剑南道
成都府
四川成都
成都府、汉州、彭州、蜀州、眉州、锦州、剑州、梓州、阆州、果州
遂州、普州、陵州、资州、荣州、简州、嘉州、邛州、雅州、黎州
泸州、茂州、翼州、涂州、炎州、彻州、向州、冉州、穹州、笮州
戎州、嵩州、松州、文州、扶州、龙州、当州、悉州、恭州、保州
真州、霸州、柘州
岭南道
广 州
广东广州市
广州、韶州、循州、贺州、端州、新州、康州、封州、泷州、恩州
春州、高州、藤州、义州、窦州、勤州、桂州、昭州、富州、梧州
蒙州、龚州、浔州、郁林州、平琴州、宾州、澄州、绣州、象州
柳州、融州、邕州、贵州、党州、横卅、田州、严州、山州、峦州
罗州、潘州、容州、辩州、白州、牢州、钦州、禺州、滚州、汤州
岩州、古州、安南都督府、武峨州、粤州、芝州、爱州、福禄州、长州
罐州、林州、景州、峰州、陆州、廉州、雷州、笼州、环州、德化州
郎茫州、崖州、儋州、琼州、振州、万安州、赤土国、丹丹国
[1]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室韦部(住在黑龙江上、中游和额尔古纳河两岸)遣使来唐。以后,唐朝政府就在这个地区设置行政机构,任命室韦部首领为都督等官。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唐朝政府在粟末靺鞨地区(松花江上游)设置忽汗州(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南的东京城),任命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州都督,并封他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此后,粟末靺鞨即专称渤海。辖地包括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等流域,东边直至大海。
开元十年(722年),唐朝政府封黑水靺鞨(住在黑江龙中下游地区)首领倪属利稽为勃利州刺史。勃利州治所在乌苏里江口东岸的伯力(今苏联境内哈巴罗夫斯克)。
开元十三年(725年),唐朝政府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军。次年,又以其最大部落为黑水都督府,其余各部为隶属于都督府的州。都督府辖地包括黑龙江中下游两岸,北抵小海(今鄂霍次克海),东临大海。
[2]
唐武后长安二年(702年),唐朝政府设置安西部护府,辖地包括天山南路和帕米尔以西地区。
[3]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朝政府设置北庭都护府,辖地包括天山北路和巴尔喀什湖以西至雷翥海(今中亚咸海)的广大地区。
唐玄宗天宝年间,在边境设十节度使
节度使
驻 地
古 名
今 地
安 西
龟兹镇
新疆库车附近
北 庭
庭 州
新疆吉木萨尔附近
河 西
凉 州
甘肃武威
朔 方
灵 州
宁夏宁武南
河 东
太原府
山西太原市西南
范
阳
幽 州
北京市
平 卢
营 州
辽宁锦州市西
陇 右
鄯 州
青海乐部
剑 南
成都府
四川成都市
岭 南
广 州
广东广州市
可点击“编辑”-“显示比例”进行放大查看
五代十国-楚、南平、长和(公元943)
五代十国-汉(公元949)
五代十国-南汉(公元954)
五代十国-晋(公元943)
五代十国-梁、晋、岐、卢龙等镇(公元908)
五代十国-南唐、吴越(公元954)
五代十国-前蜀(公元924)、后蜀(公元954)
五代十国-全图(公元943)
五代十国-唐(公元934)
五代十国-吴、吴越、闽(公元934)
五代十国-西州回鹘、于阗、九姓乌护、葛逻禄等部(公元943)
五代十国-周、北汉(公元959)(共20张PPT)
“万国尽征戎,烽火被[p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而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这场动乱为什么会发生?它所造成的后果又是怎样的?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
“开元盛世”是哪个皇帝在位?
唐玄宗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安史之乱
一、
(1)唐玄宗统治后期,怠于
政事,耽于享乐。
(2)沉迷声色,宠爱杨贵妃。
(3)宠信奸臣,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朝政混乱。
(4)安禄山身兼三个军镇的节度使,兵精粮足,实力雄厚。
唐玄宗日益骄奢。742年天宝元年,他已做了30年皇帝,些时天下太平,物产丰盈,玄宗志得意满,只想纵情声色,将其子李瑁(寿王)妃子杨玉环接入宫中,纳为已有,封为贵妃。时年玄宗61岁,贵妃27岁。
得宠后其兄弟姐妹皆列显贵。杨国忠操纵朝政,三姐妹封韩国、虢国、秦国夫人,“势倾天下”。安史之乱起后,玄宗逃往四川,途经马嵬驿,禁军请诛杨国忠并赐死贵妃,众怒难犯,玄宗命缢死贵妃,时年38岁。而李林甫主张任用蕃将安禄山掌重兵,种下了安史之乱的祸根。
“口蜜腹剑”
唐玄宗时,李林甫是个有名的奸臣。他无德无才,却是个拍马溜须的老手。昏庸的皇上竟让他当上了宰相。
中书侍郎严挺之性格耿直,对李林甫十分鄙薄。李林甫便在皇上面前说严挺之的坏话。唐玄宗信以为真,当即把他贬斥到洛阳。
“口蜜腹剑”
过了许久,唐玄宗又向李林甫提起严挺之。李林甫看出玄宗想提拔他,于是,他托人转告严挺之,说皇上问起他的病。严挺之便上书皇上请求上京治病。玄宗得知挺之有病,从此打消重用他的念头。
民间称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形容嘴甜心毒,奸诈阴险,称“口蜜腹剑”。
唐玄宗时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在边境的重要地区设置军镇,这样造成唐朝兵力上的外重内轻,由于天宝年间唐玄宗不理朝政,又重用奸相,节度使拥兵自重权力越来越大,总揽军事、行政、财政大权,不听中央节制。这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重要原因。
材料: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755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757年,安禄山旧部史思明举兵反唐。763唐朝才平定叛乱。
杂胡,本姓康,从后父安延偃,善迎逢。结纳李林甫,讨好杨贵妃,称其为母,骗得唐玄宗的宠信。兼领平卢(辽宁朝阳)、河东(山西太原)范阳(北京)三镇节度使,所部兵15万之众。安禄山见唐政府腐败,内地兵力空虚,有可乘之机,755年,以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很快席卷河北,占洛阳,第二年,称大燕皇帝,紧接着占长安。安欲立其妾所生子庆思做太子,其长子安庆绪于757年将其杀死。其子安庆绪继大燕皇帝位。
安禄山
原安禄山亲信,突厥人,安禄山叛唐后,任命史思明为范阳节度使,统兵8万,安庆杀父后,史曾一度降唐,不久再反唐,杀安庆绪还范阳称大燕皇帝,出兵占洛阳,后被其子史朝义杀死。
唐肃宗即位灵武:756年,唐玄宗逃往四川,其子李亨灵武继位,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在位期间,任用郭子仪、李光弼平叛,同时借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757年)后史思明再反唐,陷洛阳,761年被其子杀死。762年,宦官李辅国拥代宗继位,肃宗忧愤而死。763年,唐终于平定了叛乱。
史思明
安史之乱的影响
黎民百姓流离失所,昔日繁华的城镇沦为废墟,唐王朝也从此一蹶不振,进入藩镇割据时期。
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成为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安禄山
藩镇割据
节度使各自为政,形成割据局面。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哪些政权?
2.通过五代十国的更迭分析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五代十国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相关史事
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的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
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汉
947—950,
后周
951—960。
唐朝衰亡
五代十国
由盛而衰
安史之乱
致命打击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后梁灭唐室
辖戛斯
水
韦
抹
辽
于阗
SM
高句丽
定难
吐蕃
晋
后蜀南
街《吴越
柯楚
图例
大理
南汉
南海
晋政权
长江及黄河
吐部族
政权部族界
Iums:NE(共37张PPT)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学习重点
什么是安史之乱?
造成安史之乱的原因
是什么?
杨贵妃应对安史之乱负主要责任吗?
安史之乱能否避免?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一、概念:安:安禄山
史:史思明
他们
起兵反唐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从755-763年共八年。
二、背景
(一)根本原因:唐玄宗后期的政治腐败
具体表现:
①宠爱杨贵妃,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
②藩镇权限的增大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唐玄宗日益骄奢。742年天宝元年,他已做了30年皇帝,些时天下太平,物产丰盈,玄宗志得意满,只想纵情声色,将其子李瑁(寿王)妃子杨玉环接入宫中,纳为已有,封为贵妃。时年玄宗61岁,贵妃27岁。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得宠后其兄弟姐妹皆列显贵。杨国忠操纵朝政,三姐妹封韩国、虢国、秦国夫人,“势倾天下”。安史之乱起后,玄宗逃往四川,途经马嵬驿,禁军请诛杨国忠并赐死贵妃,众怒难犯,玄宗命缢死贵妃,时年38岁。而李林甫主张任用蕃将安禄山掌重兵,种下了安史之乱的祸根。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口蜜腹剑”
唐玄宗时,李林甫是个有名的奸臣。他无德无才,却是个拍马溜须的老手。昏庸的皇上竟让他当上了宰相。
中书侍郎严挺之性格耿直,对李林甫十分鄙薄。李林甫便在皇上面前说严挺之的坏话。唐玄宗信以为真,当即把他贬斥到洛阳。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口蜜腹剑”
过了许久,唐玄宗又向李林甫提起严挺之。李林甫看出玄宗想提拔他,于是,他托人转告严挺之,说皇上问起他的病。严挺之便上书皇上请求上京治病。玄宗得知挺之有病,从此打消重用他的念头。
民间称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形容嘴甜心毒,奸诈阴险,称“口蜜腹剑”。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唐玄宗时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在边境的重要地区设置军镇,这样造成唐朝兵力上的外重内轻,由于天宝年间唐玄宗不理朝政,又重用奸相,节度使拥兵自重权力越来越大,总揽军事、行政、财政大权,不听中央节制。这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重要原因。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二)经济原因——社会危机:天宝年间,均田制濒临崩溃,此因为赋税苛重、兵役日多,农户往往被迫出卖田地。到了唐代中期,土地兼并剧烈,贫富悬殊严重,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三)军事原因——府兵败坏:武、韦以后,府兵制日益败坏,玄宗时改用募兵制,但士兵的质素因而日差,不足以应付国家的需要。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四)重要原因——禄山异志:安禄山本为营州杂胡,身兼平卢、范阳及河东三镇节度使,拥兵二十万。养胡人八千为假子,用为中、下级军官。又易汉将为蕃将,形成胡人兵团,有反唐之心。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三、经过
时间:755-763年
叛乱首领:安禄山、史思明
路线:地图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安禄山
杂胡,本姓康,从后父安延偃,善迎逢。结纳李林甫,讨好杨贵妃,称其为母,骗得唐玄宗的宠信。兼领平卢(辽宁朝阳)、河东(山西太原)范阳(北京)三镇节度使,所部兵15万之众。安禄山见唐政府腐败,内地兵力空虚,有可乘之机,755年,以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很快席卷河北,占洛阳,第二年,称大燕皇帝,紧接着占长安。安欲立其妾所生子庆思做太子,其长子安庆绪于757年将其杀死。其子安庆绪继大燕皇帝位。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史思明
原安禄山亲信,突厥人,安禄山叛唐后,任命史思明为范阳节度使,统兵8万,安庆杀父后,史曾一度降唐,不久再反唐,杀安庆绪还范阳称大燕皇帝,出兵占洛阳,后被其子史朝义杀死。
唐肃宗即位灵武:756年,唐玄宗逃往四川,其子李亨灵武继位,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在位期间,任用郭子仪、李光弼平叛,同时借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757年)后史思明再反唐,陷洛阳,761年被其子杀死。762年,宦官李辅国拥代宗继位,肃宗忧愤而死。763年,唐终于平定了叛乱。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安史之乱发生的过程
鼠标移到范阳、洛阳、潼关、长安、马嵬驿
是会出现关于安史之乱中经过此地的有关内容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范阳叛变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为藉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公元前756年自立为燕帝,国号燕。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肃宗即位——
安禄山破潼关,活捉守将哥舒翰,直入长安。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6月,潼关失守,叛军西攻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长安失陷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杨贵妃被逼自缢,安禄山被长子安庆绪所杀。而后,郭子仪、李光弼收复长安、洛阳,史思明的叛乱被平定。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结果
政治方面:
1.藩镇割据
——
安史余党,讨贼有功之将领等,唐室各授以镇帅,各拥兵割地。唐室不能制,形成日后藩镇割据之祸。
2.边患严重
——
安史叛时,朝廷抽调西北兵平乱,於是边州无备。吐蕃乘虚而略取河西,陇右之地,威胁西京;又联合南诏,诠窥西南。东北之契丹又乘虚进入塞内,至令唐室有后顾之忧,终至一蹶不振。
3.宦官擅政
——
宦官乘安史之乱,得以掌握禁军,左右朝政,又与大臣互相勾结,排斥异己,终酿成宦官之祸及朋党之争。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结果
经济方面:
1.物资短缺
——
安史之乱,地方残破,物资短缺,造成物价飞涨现象,例如米价比开元时高涨三百多倍,斗米万钱。且回纥恃助唐平乱有功,缴索岁帛二万匹,由是中央经济日渐枯竭。
2.增加税收
——
安史之乱,人民流散,户籍散佚不少,使「租庸调制」遭受严重破坏,国库岁入大减,因而另立名目,徵收其他税项,以资弥补,致影响民生。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结果
社会方面
1.北方人口锐减
——
安史之乱,祸延今之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各省叛军所过,人民不死於兵祸,则流亡他地,数百里内无人烟,出现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的现象。
2.政治、经济、
文化重心南移
——
黄河流域,经九年战争,社会战火摧残,破坏不已,使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加速向南迁移。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结果
总的来说:安史之乱使得大唐王朝走上了灭亡的道路,曾经辉煌的大唐一去不复返。由于安史之乱造成了当时中国整个政局的藩镇割据局面,同时北方的契丹、女真、蒙古各民族开始发展壮大起来。将一个可以称为王朝的大宋搞的支离破碎。赵构正是担心藩镇军人割据才会听信秦桧之言去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岳飞。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初唐和盛唐时期中国是多民族兼容的和谐国家,没有各种民族之间的相互歧视与攻击。大唐的建立使经历了南北朝多民族混战的中原回归了平静。然而这种平静被安史之乱彻底的打破了。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从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只有充分重视百姓的利益,并使国家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才能使我们国家不断发展兴盛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思
考
安史之乱是否可以避免?
安史之乱后,唐德国势出现一种这样的状况?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安史之乱是难以避免的,没有安禄山与史思明,也会有其它的节度使出现。只有改善政府的统治,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唐朝的衰弱源于国家的兴衰系于皇帝一个人的身上,是源于权力缺乏有效的保障与监督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杨贵妃应对安史之乱负责任吗?
这显然是后人为唐政府推御责任的托辞,与自古以来的美女亡国论同出一辄。安史之乱的发生是多方面结合的结果。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1、加速了唐朝衰落的事件是
(
)
A.安史之乱
B.朋党之争
C.任用奸相
D.宦官专权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你答对了,真是聪明!
1、加速了唐朝衰落的事件是
(
)
A.安史之乱
B.朋党之争
C.任用奸相
D.宦官专权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噢噢!你错了哦!不要气馁,再加油!
1、加速了唐朝衰落的事件是
(
)
A.安史之乱
B.朋党之争
C.任用奸相
D.宦官专权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2.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
)
A、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
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
C.唐玄宗任用奸臣,朝政腐败
D.唐朝内地兵力空虚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1.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
)
A.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
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
C.唐玄宗任用奸臣,朝政腐败
D.唐朝内地兵力空虚
你答对了,真是聪明!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1.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
)
A.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
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
C.唐玄宗任用奸臣,朝政腐败
D.唐朝内地兵力空虚
噢噢!你错了哦!不要气馁,再加油!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
你确定要退出学习了吗?
A、退出学习
B、继续学习
学习重点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视频播放
作业练习
退出练习五代十国简表
朝 代
(或国名)
都 城
年 代
古 名
今 地
后 梁
汴 州
河南开封市
907——923
后 唐
洛 阳
河南洛阳市
923——936
后 晋
汴 州
河南开封市
936——946
后 汉
汴 州
河南开封市
947——950
后 周
汴 州
河南开封市
950——960
吴
扬 州
江苏扬州市
892——937
南 唐
金 陵
江苏南京市
937——975
前 蜀
成 都
四川成都市
891——925
后 蜀
成 都
四川成都市
925——965
闽
长 乐
福建福州市
893——945
楚
长 沙
湖南长沙市
896——951
南 汉
兴王府
广东广州市
905——971
荆 南
荆 州
湖北荆州市
907——963
吴 越
杭 州
浙江杭州市
893——978
北 汉
太 原
山西太原市
951——979
贞观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
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天下为15道,即将山南道、江南道各分为东、西道,又增设了京畿道、都畿道和黔中道。
道 名
治 所
所 辖 州 府
古 名
今 地
关内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凤翔府
陕西凤翔
京师(长安)、京兆府、华州、同州、坊州、丹州、凤翔府、邪州、泾州
陇州、宁州、庆州、娜州、定州、绥州、银州、夏州、灵州、盐州
丰州、会州、宥州、胜州、麟州、安北大都护府
河南道
洛 阳
汴 州
河南洛阳
河南开封
东都(洛阳)、河南府、孟州、陕州、虢州、汝州、许州、汴州、蔡州
陈州、亳州、宋州、濮州、郓州、泗州、海州、兖州、徐州、宿州
沂州、密州、齐州、青州、棣州、莱州、登州
河东道
河中府
山西永济西
河中府、绛州、晋州、隰州、汾州、慈州、潞州、泽州、沁州、辽州
太原府(北京)、蔚州、忻州、岚州、石州、朔州、云州、单于都护府
河北道
魏 州
河北大名东南
怀州、卫州、相州、魏州、澶州、博州、贝州、洛州、磁州、邢州
赵州、冀州、深州、沧州、景州、德州、定州、祁州、易州、瀛州
莫州、幽州、涿州、檀州、妫州、平州、顺州、归顺州、营州、燕州
威州、慎州、玄州、崇州、夷宾州、师州、鲜州、带州、黎州、沃州
昌州、归义州、瑞州、信州、青山州、凛州、安东都护府[1]
山南道
襄 州
湖北襄阳
兴元府、兴州、凤州、利州、通州、洋州、泽州、合州、集州、巴州
蓬州、壁州、商州、金州、开州、渠州、渝州、邓州、唐州、均州
房州、隋州、郢州、襄州、复州、江陵府、硖州、归州、夔州、万州
忠州
淮南道
扬 州
江苏扬州市
扬州、楚州、和州、濠州、寿州、光州、蕲州、申州、黄州、安州、舒州
江南道
苏 州
江苏苏州市
润州、常州、苏州、湖州、杭州、越州、明州、台州、婺州、衢州
信州、睦州、歙州、处州、温州、福州、泉州、建州、汀州、漳州
宣州、池州、洪州、虔州、抚州、吉州、江州、袁州、鄂州、岳州
潭州、衡州、澧州、朗州、永州、道州、郴州、邵州、连州、黔州
辰州、锦州、施州、巫州、夷州、播州、思州、费州、南州、溪州
溱州、珍州、珜州
陇右道
鄯 州
青海乐都
秦州、成州、渭州、兰州、临州、河州、武州、洮州、廓州、叠州
宕州、凉州、甘州、瓜州、伊州、沙州、西州、安西大都护府[2]
北庭都护府[3]
剑南道
成都府
四川成都
成都府、汉州、彭州、蜀州、眉州、锦州、剑州、梓州、阆州、果州
遂州、普州、陵州、资州、荣州、简州、嘉州、邛州、雅州、黎州
泸州、茂州、翼州、涂州、炎州、彻州、向州、冉州、穹州、笮州
戎州、嵩州、松州、文州、扶州、龙州、当州、悉州、恭州、保州
真州、霸州、柘州
岭南道
广 州
广东广州市
广州、韶州、循州、贺州、端州、新州、康州、封州、泷州、恩州
春州、高州、藤州、义州、窦州、勤州、桂州、昭州、富州、梧州
蒙州、龚州、浔州、郁林州、平琴州、宾州、澄州、绣州、象州
柳州、融州、邕州、贵州、党州、横卅、田州、严州、山州、峦州
罗州、潘州、容州、辩州、白州、牢州、钦州、禺州、滚州、汤州
岩州、古州、安南都督府、武峨州、粤州、芝州、爱州、福禄州、长州
罐州、林州、景州、峰州、陆州、廉州、雷州、笼州、环州、德化州
郎茫州、崖州、儋州、琼州、振州、万安州、赤土国、丹丹国
[1]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室韦部(住在黑龙江上、中游和额尔古纳河两岸)遣使来唐。以后,唐朝政府就在这个地区设置行政机构,任命室韦部首领为都督等官。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唐朝政府在粟末靺鞨地区(松花江上游)设置忽汗州(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南的东京城),任命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州都督,并封他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此后,粟末靺鞨即专称渤海。辖地包括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等流域,东边直至大海。
开元十年(722年),唐朝政府封黑水靺鞨(住在黑江龙中下游地区)首领倪属利稽为勃利州刺史。勃利州治所在乌苏里江口东岸的伯力(今苏联境内哈巴罗夫斯克)。
开元十三年(725年),唐朝政府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军。次年,又以其最大部落为黑水都督府,其余各部为隶属于都督府的州。都督府辖地包括黑龙江中下游两岸,北抵小海(今鄂霍次克海),东临大海。
[2]
唐武后长安二年(702年),唐朝政府设置安西部护府,辖地包括天山南路和帕米尔以西地区。
[3]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朝政府设置北庭都护府,辖地包括天山北路和巴尔喀什湖以西至雷翥海(今中亚咸海)的广大地区。
唐玄宗天宝年间,在边境设十节度使
节度使
驻 地
古 名
今 地
安 西
龟兹镇
新疆库车附近
北 庭
庭 州
新疆吉木萨尔附近
河 西
凉 州
甘肃武威
朔 方
灵 州
宁夏宁武南
河 东
太原府
山西太原市西南
范
阳
幽 州
北京市
平 卢
营 州
辽宁锦州市西
陇 右
鄯 州
青海乐部
剑 南
成都府
四川成都市
岭 南
广 州
广东广州市五代十国的文化
诗、文、词
五代诗、文沿袭晚唐遗风,崇尚词藻华丽,大多内容空洞。时当乱世,士人大多竞以科举入仕,正如冯道所说:“中朝士子止看文场秀句,便为举业,皆窃取公卿,何浅狭之甚耶!”①五代初,著名文士李袭吉任河东节度掌书记,为晋王李克用撰“羽檄军书”,“为文精意练实”,“辞理宏健”,而“动据典故,无所放纵”①,可说是代表一代文风。但罗隐《谗书》的小品文,讽刺现实,一针见血,在五代文坛中放出异彩,鲁迅曾给予高度评价:“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文放了光辉。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①后梁杜荀鹤、闽韩偓、吴越罗隐、前蜀韦庄和僧贯休、后蜀僧可朋、荆南僧齐己等人,皆以诗名,大多是唐末、五代初年人,不少诗作反映了唐末战乱与民间疾苦的现实,如韦庄的名作《秦妇吟》、杜荀鹤的《山中寡妇》等诗,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五代现实的写照。
唐代中叶兴起了一种新的诗体“词”。五代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经济相对繁荣发达的前、后蜀和南唐,君臣们寄情声色,歌舞升平,为词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晚唐诗人、著名词人温庭筠香软华艳的词风,对前、后蜀的词风产生了重大影响,后蜀赵崇祚将晚唐、五代以温庭筠为首的词人,主要是前、后蜀的词人,共十八家凡五百首词编为《花间集》,不仅是集温派词之大成,也是最早的一部词总集,温派词人因而被称为“花间词派”,花间派词人中韦庄、李珣的词风则比较清丽素淡。
五代中另一个“词乡”是南唐,以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派,内容虽也是宫廷生活、花前月下,但词风大多比较清丽委婉,艺术风格上有所创新,尤其是李煜在被俘往北宋首都开封以后,创作了不少名作,如《虞美人》、《浪淘沙令》等,不仅将词从“花间派”狭窄的领域中扩展开来,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有很强的感染力,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词作为一种文体,开始取得和诗同样重要的地位。李煜不仅是五代、宋初最杰出的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而冯延巳的词清丽典雅,以景见情,对宋初词风很有影响。
绘画、书法
五代的绘画在唐代绘画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尤其是山水画与花鸟画成绩更为突出。后梁荆浩的山水画气势磅礴,笔墨并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关仝师法荆浩,“智妙入神”,他们都强调师法自然,并称“荆关”山①
以上有关社会风俗的内容,参见宋德金《金代的社会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①
金代宗教,参见张博全:《金史简编》第九章第六节,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①
《旧五代史》卷126《冯道传》。
水,属北派山水画;南唐董源擅长水墨、淡着色山水画“水墨类王维,着色如李思训”,属南派山水画,两派对宋代山水画派都有重大影响②。
花鸟画取得突出成就的是南唐徐熙及前、后蜀黄筌。徐熙一生未做官,善画江湖鱼鸟,花木蔬果,创花卉画“没骨法”,水墨淡彩。黄筌则在前、后蜀时待诏宫廷,长于画鸟,淡墨勾画,施以浓彩。时“谚云:黄家富贵,徐熙野逸”③,反映了两派不同的画风,也都对宋代花鸟画派产生巨大影响。人物画的杰出画家,中原有张图、赵嵒,南唐有周文矩、顾闳中,前、后蜀有贯休、黄筌,吴越有王道求、李群等,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更是传世名作。
后蜀后主孟昶创设画院,这是设立宫廷“画院”之始。其后,南唐中主李璟也设画院。后蜀、南唐画院聚集了许多绘画人才,对绘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五代的书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帝王中如后梁末帝朱瑱,史称“喜弄翰墨,多作行书”,“笔势结密,有王氏羲、献帖法”。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不但是著名词人,也是著名书法家,李璟的楷书“乃积学所致”,有名于当世。李煜的行书,“落笔瘦硬而风神溢出”①,成就仅次于杨凝式。中原杨凝式的行、草,纵逸雄强,独步五代,深受苏轼、米芾的赞许。吴越诗人罗隐、前蜀诗人韦庄亦皆以行书名世。
史学
虽然战乱不断,中原五代皇朝仍沿唐制设史馆,史称:“五代(史馆)
官局,因循(唐制)无改。”后梁修撰《太祖实录》,因“叙述非工,事多漏略”②,敬翔又奉诏撰《大梁编遗》,与《实录》并行。后唐则修撰《庄宗实录》、《明庄宗录》、《(后)唐功臣列传》,还有庄宗曾祖(朱耶)李尽忠、祖李国昌、父李克用的《懿祖、显祖、太祖纪年录》;后汉修撰《高祖实录》,后周修撰《太祖实录》。
后代为前代修撰实录,是五代史学的特色。后汉宰相窦贞固提出:“近见史臣修《高祖实录》,..述汉之兴由晋而起,安可遗落朝代,废缺编修。更若日月滋深,耳目不接,恐成湮没”,并请“敕史官纂集《晋朝实录》”③。实际修成后晋《高祖实录》、《少帝实录》,已是后周初年。后周世宗时,又修成后唐愍帝、废帝及后汉隐帝《实录》,“又梁末主之上,有郢王友珪篡弑居位,未有纪录,..其末帝请依古义,书曰《后梁实录》”①。而后周《世宗实录》的完成,也已是北宋初年。正是由于五代时后汉、后周的补修前代实录,五代的各朝实录总数达360
卷之多,为北宋初年薛居正等修撰《五代史》(《旧五代史》)提供了基础。
②
《旧五代史》卷60《李袭吉传》。
③
《小品文的危机》,《鲁迅全集》第5
卷《南腔北调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年版。①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1《论三家山水》,卷3《董源》。本节及下节绘画,参考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年版。
②
《图画见闻志》卷1《论黄徐体异》。
③
《宣和书谱》卷1《梁末帝》,卷5《李煜》,卷12《李煜》。
①
《册府元龟》卷554《国史部(总序)》,卷557《采撰》三。
正如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说:“五代之诸帝本各有实录,薛居正即本之以成书。”②“十国”中修撰《实录》的,有《南唐烈祖实录》、《后蜀高祖实录》和《后蜀主实录》等。
后唐时,又规定时政记、起居注,以及各种行政措施,包括法令变更、州县废置、中高级官员的任免、仪制礼乐等文件,并送史馆存档,当为晋、汉、周三代所沿袭。不仅成为历代修撰本朝或前朝实录的素材,也是北宋初年修撰《五代会要》、《旧五代史》各志的依据。
五代史学中最重要的著作,当属后晋天福六年(941),宰相赵莹奉诏监修的《唐史》,“至开运二年(945)六月,史馆上新修前朝李氏书”(《唐书》,史称《旧唐书》)。其时赵莹已罢相,而以时相刘昫署名③。
②
《册府元龟》卷557《采撰》三。
③
《五代会要》卷18《修国史》。第5课
唐朝的衰亡与五代十国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
A、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
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
C.唐玄宗任用奸臣,朝政腐败
D.唐朝内地兵力空虚
2.加速了唐朝衰落的事件是(
)
A.安史之乱
B.朋党之争
C.任用奸相
D.宦官专权
3.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始于 ( )
A.天宝危机中 B.安史之乱中 C.安史之乱后 D.黄巢起义时
4.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5.发动安史之乱的两位叛军首领是 ( )
①安禄山 ②李光弼 ③郭子仪 ④史思明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直接导致唐朝灭亡的原因是 ( )
A.土地高度集中 B.唐末农民战争
C.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D.宦官专权
7.下列事件技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8.
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 )
A.东北地区 B.江南地区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9.“安史之乱”爆发于哪个皇帝在位期间(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0.下列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郭子仪
D.黄巢
二、填空题
11.安史之乱爆发于_______年,一直到_______年,唐军才平定叛乱。
12.五代十国是我国
(统一或分裂)的时期,大约在公元
年
(谁)建立。
13.“五代十国”中“五代”指
、
、
、
、
。
“五代十国”中“十国”指
、
、
、
、
、
、
、
、
、
。
参考答案
1.B 2.D 3.B 4.B 5.A
6.C
7.D
8.C
9.
D
10.
D
11.755 763
12.分裂
907
朱温
13.
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第5课
唐朝的衰亡与五代十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2.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衰亡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比,认识到统治者个人的作为,将直接影响历史发展的轨迹,甚至导致一个王朝,一个国家的衰亡,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2.从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安史之乱;唐朝的衰亡
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的形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万国尽征戎,烽火被[p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而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这场动乱为什么会发生?它所造成的后果又是怎样的?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
二、学习新课
(一)安史之乱
1.
背景(原因):
(多媒体展示唐玄宗的画像)学生回忆唐玄宗统治前期的情况(开元盛世)。
教师质疑:唐玄宗统治后期情况如何呢?
学生自助阅读课文P24了解。
学生探讨: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唐玄宗统治后期,怠于政事,耽于享乐。(2)沉迷声色,宠爱杨贵妃。(3)宠信奸,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朝政混乱。(4)安禄山身兼三个军镇的节度使,兵精粮足,实力雄厚。
2.过程
(多媒体展示以下列材料)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安史之乱的基本过程)教师讲述: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763年被平定)
(2)(多媒体出示问题:安史之乱的影响)教材25页,学生回答:安史之乱的影响—黎民百姓流离失所,昔日繁华的城镇沦为废墟,唐王朝也从此一蹶不振,进入藩镇割据时期。
教师补充:中原经济屡遭摧残,国力大损的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
教师: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朝廷政治的不断败坏,致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至于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巢起义;起义军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镇压,但摇摇欲坠的唐王朝经此沉重打击,已分崩离析。
(二)五代十国
1.
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逼唐哀帝退位,自己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定都开封。
学生阅读课本P26-27了解。
(多媒体出示问题)根据课本知识,抢答五代十国中中“五代”指
、
、
、
、
;
“十国”指
、
、
、
、
、
、
、
、
、
。
指导学生在P27页《五代十国形势图》中找到“五代十国”
三、课堂小结:
唐朝盛极一时,最后因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导致了王朝的衰败和接下来几百年的混乱,我们应该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戒骄戒躁,始终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