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草原》鲁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草原》鲁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02 09:2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草原》教学设计
教材、学生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草原》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以他亲身经历和感受为主要内容写的一篇游记。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深入认识,展示了民族大团结的优美画卷,本文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热爱边疆人民,体会民族友谊深厚的情感。学习情景交融。


课前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由于我们山东地处丘陵、平原地带,缺乏对草原的直观认识,所以课前的调查、资料的储备显得非常必要,而学生对于自己没有多少了解的草原,也非常有兴趣。
教学理念:

《草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因此要以课件为依托,给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通过课件的演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之中,从而激起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个性化的诵读与合作探究的结合的方式,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个性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积极获取知识,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从学习优美的语言出发,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2、品读优美语句,学习课文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品读优美语句,学习课文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抓住重点语句,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1)在中国版图上找到内蒙古的位置、范围,并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2)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句、文章。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在祖国西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戈壁和草原。说到草原老师知道咱们班有好多同学都去过,那现在让我们穿越回去,来共同享受草原的美好时光吧!(照片配乐播放《梦见草原》)多么美好的瞬间呀!谁来谈谈你去的是哪里的草原?草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看来草原真是个好地方!好了,孩子们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吧!上课!我们用照片来锁住对草原的美好记忆,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却用文字来记录草原的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请快速浏览课文,然后看看预习单上的任务你都完成了吗?

1、同学们看看这些词句你都会读了吗?(指名读)

渲染
勾勒
低吟
迂回
羞涩

翠色欲流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2、我们跟随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请给画面加个小题目。

(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依依惜别)

是呀!把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排列起来,我们就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先讲了草原美丽风光、接着是喜迎远客、主客联欢、最后是依依惜别。文中还有一句诗同样也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一起读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中心句)

在你预习课文的时候,读到这句话时你是怎么想的?(生谈初步理解。)是呀!老舍先生是多么留恋美丽的大草原呀!草原上都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请快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情景交融”
(一)1、同学们读得多认真呀!有的同学还一边读一边写写画画,明白“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真会学习。你找到了哪些景物?(跟随学生所说画出、张贴出景物)

(师有感情地说)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草原真美呀!有蓝天白云,有草地、小丘,还有羊群、骏马和大牛。

老师这样说你能感受到草原的美吗?

你想怎么来形容这些景物的美?

那我们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描写这些美景的?谁来为大家读读?真美呀!老舍先生这些描写景物的句子美在哪里?


2、品读优美语句。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生读生说。

(2)你从“一碧千里”中感受到草原的无边绿色。那大家再找找,第一段里还有没有表示“绿”的词语?

预设:请你说——是啊,还有个翠字。既然都是绿的意思?为什么不用同一个词呢?

请你说——体会的很好,避免总用一个词,有变化,读起来也好听。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一招。

(3)“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生:我觉得这个比喻很好。把羊群比作大花,把草地比作绿毯,真是形象生动。

师:同学们觉得哪个字用得传神?对呀!“绣”,把羊群无意中的动作却描写得如此传神,一个“绿”的不同,一个“绣”的多彩,让我们感受到语言大师的用词准确性。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生说,师简评:拟人的手法。动物都陶醉于此,更何况人呢?)

3、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优美的语句。(课件)

男生读,女生读,一起读(评价)

4、想着这些优美的语句再来欣赏草原美景。(课件配乐播放)

5、面对如此美景你想做些什么呢?(适当评价)
(二)老舍先生面对如此美景又想做什么呢?

(直接出示课件)(一起读读)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设问:作者刚开始要高歌一曲,现在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小诗,你觉得矛盾吗?(生谈)这都是在表达作者的心情,抒发作者对草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现在我们把景物描写的句子和表达心情的句子合在一起读读,感受草原的美。自己练习读。
大家看,作者写风景,既描写了看到的景物,又抒发了感情,像这样把写景和抒情融合在一起,就是“情景交融”。现在,谁愿意试着能把情融入到景中去,再来读读这段话。(一生读。再读提高)
(三)积累背诵

这样你还会读吗?(镂空记忆法)(课件)

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老舍先生已经把我们带进了美丽的大草原!
四、练习运用“情景交融”

1、草原上的景物不只这些,还有?(课件出示描写景物的句子。)指名读

(1)“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清响。”

谈谈你的感受,再读。

(2)“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带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说说你的感受。再读

我们发现这些描写后面没有表达作者的心情,你能帮老舍先生来补充一下吗?任选一个,写到练习纸上。(生练写,师巡视)

2、交流:(分别找两生来读,生生配合读书,全班和生配合读书。)(接着学生读的情说)是呀!草原人民是多么热情呀!

3、像这样表达作者心情和草原人民热情的描写课文中还有,你还找到了哪里?(生自由畅谈)

你们看,作者描写这些场景,既抓住场景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又写了场景中的事物,如车马、食物,还抓住了人们的动作,最关键的是始终把蒙古人民的热情贯穿其中,这也是情景交融。

过渡:草原美丽的风景和热情的人民让我们怎么舍得离开呢?正如老舍先生所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五、升华情感

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谁再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说)是啊!虽然内蒙古大草原离我们比较远,但是蒙汉两族人民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浓浓的情从本文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回忆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这份情来写的景。这也是情景交融。
六、梳理课堂收获,明确情景交融,课后练习巩固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赏美景、品语言、感悟蒙汉情深,尤其关注了情景交融这一表达方法。课下请同学们到咱们班级QQ群里下载老舍先生的《内蒙风光》读一读,继续学习情景交融。

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七、板书设计















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