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代的科技成就
一、单项选择题:
1.明朝的一部药物学巨著,被达尔文称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
这部“巨著”是(
)
A.《伤寒杂病论》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2.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研究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状况的是(
)
A.《缀术》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3.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农政全书》——徐光启
②《天工开物》——宋应星
③《三国演义》——罗贯中
④《本草纲目》——张仲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今天它已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同行慕名来中国学习中医。下列关联中,属明朝卓越医药学家及其药物学著作的是( )
A、华佗——《千金方》 B、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C、李时珍——《黄帝内经》 D、李时珍——《本草纲目》
5.要了解明朝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和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可查阅的历史书籍是( )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6.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的是( )
A、 《本草纲目》 B、《梦溪笔谈》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7.小明想研究动物的遗传和变异情况,应查阅以下哪部文献( )
A、《本草纲目》 B、《梦溪笔谈》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8.下列对《农政全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明代后期宋应星编著 B、介绍了西方的农业技术
C、对我国古代的农学成就提出了尖锐的指责
D、是我国传统农学的集大成作
9.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都属于同一领域的一组是( )
A、《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 B、《水经注》和《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
10.《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的共同点有( )
①是总结性的科技著作 ②作者都生活在明末清初
③都图文并茂
④后来都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书中)介绍的生产技术,如北京王麻子,杭州张小泉的剪刀,使用“夹钢”、“贴钢”的技术;采煤时,已经能除瓦斯;纺织业使用了精巧的提花机等,在当时是第一流的。
请回答:
(1)上述材料里的内容,是哪本书里介绍的?作者是谁
(2)这是一部怎样的书 这部书有什么地位
(3)同时期还有哪些科技巨著,请加以列举。
(4)你认为我们应该想这些科学家们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CBDD
6-10:CADDA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天工开物》
宋应星
(2)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本草纲目》、《农政全书》
(4)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执着、锲而不舍的意志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共24张PPT)
明代三部科技巨著
宋应星
徐光启
李时珍
李时珍
(1518——1593),字东壁,明代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一)背景资料
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中的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是可以“久服延年”的,因而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李时珍
(1518年-1593年)
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
人物介绍
作
者:李时珍
所用时间:27年
所含内容:1892种药物
附药方11000多则
插图1160幅
所享盛誉:这部考订详细、内容
丰富的著作将中医药物学推进了一大步,成为世界闻名的药物学名著。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著作介绍
☆
请列举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医学家或药学家:
战国时医学家
(四诊法)——
东汉末医学家(麻沸散、五禽戏)——
汉末著名医学家(《伤寒杂病论》)——
唐医学家(千金方)——
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本草纲目》)——
扁鹊
华佗
张仲景
孙思邈
李时珍
1615年,宋应星与哥哥宋应升赴省城南昌参加乡试。宋应星考取全省第三名举人,他的哥哥名列第六。奉新县只有他们兄弟俩中举,故时人称他们为“奉新二宋”。
乡试的成功使宋氏弟兄受到鼓舞,当年秋便前往京师(今北京)应试,但第二年春发颁时,名落孙山。他们兄弟俩特地去江西九江府白鹿洞书院跟名师学习,又参加了四次京师科举考试,但均告失败。
1631年,宋应星的哥哥宋应升由吏部铨选任浙江桐乡县令,走上仕途。宋应星经历了几次科举后,意识到封建选仕制度的弊端,打消了做官的念头,回乡去待奉老母。1635年,宋应星到分宜县任县学教谕(教师)。在分宜县任教4年中,宋应星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写书。
(一)背景资料
——称他为“中国的狄德罗”《天工开物》称谓“农业的百科全书”
有“中国的狄德罗”美誉。
人物介绍
宋应星(1587年-1666年),中国明末科学家。字长庚。奉新(今属江西)北乡雅溪牌坊村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他对天文学、声学、农学及工艺制造之学有很大兴趣,此外,还喜欢音乐、作诗。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英国汉学家与历史学家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的狄德罗”。他总结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写成名著《天工开物》。
作
者:宋应星
特
点:图文并茂、大量确切
数据
记载内容: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
原料的种类、产地、
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
生产技术
所享盛誉: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
科全书
著作介绍
徐光启一生所做的重要事情,共有五件:一、提倡农学引进番薯;二、练兵和造炮;三、编纂《农政全书》;四、与利玛窦合作译《几何原本》;五、组织编纂《崇祯历书》。徐光启投入心力最大者,在练兵造炮和组织编纂《崇祯历书》。
徐光启一生五件大事中,最有成效的是他主持历局(1629~1633),召集来
华耶稣会士修订编纂了堪称欧洲古典天
文学百科全书的《崇祯历书》。《崇祯
历书》及其所依据的天文学理论,成为
此后两百多年间中国的官方天文学体系
。从科学史的角度和历史影响来说,这
件事应该算徐光启的最大事功。
被称为——
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
(一)背景资料
人物介绍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明松江人,汉族。通天文、历算,习火器。入天主教,与意大利人利玛窦研讨学问。四十年,充历书纂修官,与传教士熊三拔共制天、地盘等观象仪。崇祯六年(1633年)卒于北京。赠少保,谥文定。著有编著《农政全书》、译《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
作
者:徐光启
内
容:大致分为农政措施和农业技术;
地
位:
声
誉:
著作介绍
总结了前人的农学成就和生产经验,论述了农业理论和技术的各个方面,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知识。
我国传统农学的集大成之作。
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著
作
类别
朝代
作者
主要内容
价值和影响
《本草纲目》
医药学
明朝
李
时
珍
内容丰富,广泛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等诸多科学领域
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天工开物》
科技
明末
宋
应
星
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
农学
明末
徐
光
启
介绍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和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农业百科全书
合
作
探
究
合
作
探
究
《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有什么异同点?
不同点:
《本草纲目》是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农政全书》既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还反映了作者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相同点:都是总结性的科技著作;都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都图文并茂
。
合
作
探
究
阅读材料
材料一:李时珍在行医过程中发现,历代流传
下来的书籍中存在不少的谬误,因此下决心加
以整理考订。他阅读了800多家医药文献,并
赴湖北、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实地考
察,虚心请教药农。对好多药材,他都信口品
尝,来判断药性和药效。经过27年的努力,终
于完成了《本草纲目》。
合
作
探
究
阅读材料
材料二:宋应星所著书籍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他在学术上对自己要求极严,有高尚的科学美德。如他对麦子的开花就进行过仔细观察,作出了“江南麦花夜发,江北麦花昼发”,的科学结论,而对未经自己亲自检验的事物和现象,往往持谨慎保留的态度。
讨论:科学家身上具有什么优秀的品质?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执着、锲而不舍的意志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合
作
探
究
明代的科技成就
科学名著
作
者
类型
主要相同点
医药学
农学
手工业
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都是总结性的科技著作;都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都图文并茂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课
堂
小
结第17课
明代的科技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徐启光与《农政全书》。
2.通过对《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部科技著作的异同比较,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学生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设计科学著作表格,通过名称、作者、内容、等项目总揽全部内容,以便比较、记忆;同时在教师精讲时补充必要的图片、资料、生活经验等,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徐启光与《农政全书》,使学生认识到,直至明代,中国的某些传统科学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成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同时教育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2.
李时珍、宋应星和徐光启三位科学家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和他们勤奋钻研、勇于实践、努力创新的精神是分不开的。这些可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教学重难点:
重点: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徐启光与《农政全书》。
难点:比较《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部科技著作的相同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过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这种领先局面一直延续到17世纪的明朝。这一时期,我国产生了大量的划时代的科学巨匠和著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
明代的科技成就。
二、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文,对照“新知自学”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明代著名的科学巨匠及其代表作。
(一)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
《本草纲目》:
杰出的医药学家
倾注27年心血,经3次修改,完成190万字的
。
2.评价:这部考订详细、内容丰富的著作将
学研究推进了一大步。
3.地位: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海外,成为世界闻名的
巨著。
(二)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1.
《天工开物》:明末科学家
的名著
对中国古代尤其是明代的
、
生产做了系统总结。该书图文并茂,全面地反映了当时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2.地位:《天工开物》的问世,在古代科技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流传到国外后,被誉为“
”。
(三)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1.
《农政全书》:明代后期的科学家
所编著的《
》堪称我国传统农学的集大成之作。书中总结了前人的农学成就和生产经验,论述了农业理论和农桑技术的各个方面,还介绍
的水利知识,内容非常完备,具有很高的
。
2.徐光启:他曾任高官,却始终钻研科学技术,注重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史学。他一生翻译了不少西学著作,是一位学贯中西的
。
学生分组展示预习成果,教师适时多媒体补充相关图片、材料。
三、小组合作探究:
1.列表归纳明朝时期的科技著作。
著
作
类
别
朝代
作者
主要内容
价值和影响
《本草纲目》
医药学
明朝
李时珍
内容丰富,广泛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等诸多科学领域
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农政全书》
农
学
明末
徐光启
介绍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和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农业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
科
技
明末
宋应星
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
《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有什么异同点?
3.
阅读材料:
材料一:李时珍在行医过程中发现,历代流传下来的书籍中存在不少的谬误,因此下决心加以整理考订。他阅读了800多家医药文献,并赴湖北、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实地考察,虚心请教药农。对好多药材,他都信口品尝,来判断药性和药效。经过27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
材料二:宋应星所著书籍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他在学术上对自己要求极严,有高尚的科学美德。如他对麦子的开花就进行过仔细观察,作出了“江南麦花夜发,江北麦花昼发”,的科学结论,而对未经自己亲自检验的事物和现象,往往持谨慎保留的态度。
讨论:科学家身上具有什么优秀的品质?
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共同明确:
2.不同点:
《本草纲目》是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农政全书》既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还反映了作者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相同点:都是总结性的科技著作;都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都图文并茂
3.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执着、锲而不舍的意志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三、课堂小结:
明朝科技仍然领先于世界,但以总结前人的成就为主,本朝创新居少,是八股取士、埋没人才的不合理的封建体制下,科技停滞的表现。说明封建制度导明清时期已走向衰落,已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