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
第
20
课
整体感知
政治上: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朝设南书房,雍正时设军机处,皇帝独断专行。
思想上:大兴文字狱。
1.
清朝前期中央机构的演变
(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
(2)康熙时,设立南书房
(3)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
2.
军机处
(1)设立时间:雍正时期
(2)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3)地位: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4)特点:
机构简单,人员精干,
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高
(5)影响:
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封建君主
背
景:
清初,沿用明朝的官制,在中央设立内阁和六部,但保留了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严重阻碍了中央集权。
军机处的设立
议政王大臣会议享有怎样的权力,它对皇权有威胁吗?
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它不仅使内阁形同虚设,最主要的是它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皇
帝
内阁和六部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
君主集权强化的标志
设
立:
雍正帝设军机处—标志着皇权的进一步加强
议一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军机处的设立对君主集权的强化有什么作用?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清代史学家赵翼
职
责:
就是说军机大臣的任务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辩论台
关于军机处的设立,有以下两种观点,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议一议: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
观点一: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
观点二:设立军机处,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一点好处也没有。
作
用:
军机处的设立,一方面,军国事务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和抄写皇帝的旨意,不能有任何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样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扼杀了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但是,军机处的设立并不是一点好处也没有,因为它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
什么叫文字狱?
1.含义:所谓文字狱,就是用挑剔文字过错的办法来找罪名,对知识分子进行迫害。
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
文字狱的设立
1、《明史》案
清初、湖州富商庄廷龙写了一本明史稿,请人补写了明崇祯时期及南明历史,书成后称为《明史》,并用自己的名字刊行。康熙时,有人揭发《明史》中有违禁内容,于是参与编撰、印刷、销售的200多人被株连,其中70多人被杀。庄廷龙已死,他的尸体被挖出砍碎。
康熙帝
文字狱事例
维
止
、
一
一
维
止
2、
查嗣庭案
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却被清政府说是“维”“止”去了字头,是要砍雍正的头。查嗣庭飞来横祸,被押入狱,死在狱中。雍正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流放边远地区。
文字狱事例
3.胡中藻案
乾隆时,胡中藻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诗句,因“浊”放在“清”字前,被视为攻击大清王朝混浊腐朽。胡中藻及家族中16岁以上的人全被处死。
乾隆帝
文字狱事例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两句诗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他因此诗而被斩首。你认为诗里有什么问题吗?
两句诗是写景的,本身没有问题。但清朝统治者捕风捉影,认为“明”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故而把他处死。
议一议
清朝统治者为何要大兴文字狱?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为了加强专制,从思想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进步。
文字狱的严重后果:
事件
秦朝
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
八股取士
清朝
文字狱
朝代
历史上控制思想的重要事件
文化专制政策
内
容
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篡改。
材料:清朝乾隆纂修的《四库全书》是
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
,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
,巩固满清统治
,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
,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
(2)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2.影响
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
设军机处
①雍正帝时设立
②职能:是处理军政大事,是皇帝的秘书机构
③影响:使皇权进一步加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事的效率.是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文字狱
①目的:对反清思想严加防范和压制
②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
③影响:强化了集权统治,阻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
措 施:第20课
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是北京故宫乾清门西的一处平房,这里曾经是清朝军机处的所在地。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
)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2.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
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中书省
D.六部
3.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关于军机处认识正确的是(
)
A.军机大臣由议政王大臣会议选派
B.军机大臣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
C.军机处的设置降低了办事效率
D.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4.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 )
A.防止人民反抗
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封建统治
D.统一思想
二、材料解析题:
5.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如图)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之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后对儒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
材料四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右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4)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
(5)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B
3.
D
4.C
二、材料解析题:
5.
(1)建立皇帝制度,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全;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由此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3)明朝。
(4)军机处。
(5)我国封建统治不断强化,皇权不断加强。第20课
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实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使君主专制强化的史实。
2.通过归纳清朝强化君主专制措施,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和教材中材料,归纳军机处的特点与影响。
2.列举清初文字狱的典型案例,说明其危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清朝奉行的君主专制统治已达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地步;废除帝制,实现共和,近代先进人士的这一理想是顺应历史进步要求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字狱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产物,它阻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进步,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军机处、文字狱。
难点: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军机处、文字狱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清朝入关后,统治的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大国,统治者本身又是一个少数民族。怎样才能有效地实行统治,并维护满洲贵族的特权地位呢?清初的统治者又是如何强化君主专制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
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
二、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归纳清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学生交流回答明确:
政治上: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朝设南书房,雍正时设军机处,皇帝独断专行。
思想上:大兴文字狱。
三、学习新课:
(一)军机处的设立
1.
清朝前期中央机构的演变
(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
(2)康熙时,设立南书房
(3)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
2.军机处
(1)背景:
清初,沿用明朝的官制,在中央设立内阁和六部,但保留了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严重阻碍了中央集权。
组织学生讨论:议政王大臣会议享有怎样的权力,它对皇权有威胁吗?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它不仅使内阁形同虚设,最主要的是它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2)建立: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3)特点:军机大臣由皇帝选派亲信的满、汉大臣组成,完全听命于皇帝.
(4)职责、作用
媒体出示材料: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清代史学家赵翼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军机处的设立对君主集权的强化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明确:这句话是说军机大臣的任务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引导学生认识军机处的任务:只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皇帝的权力达到顶峰。
作用:使皇权进一步加强.一定程度提高了办事效率。
组织学生讨论:关于军机处的设立,有以下两种观点,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议一议: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
观点一: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
观点二:设立军机处,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一点好处也没有。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军机处的设立,一方面,军国事务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和抄写皇帝的旨意,不能有任何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样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扼杀了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但是,军机处的设立并不是一点好处也没有,因为它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文化专制
1.文字狱
(1)含义:统治者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谓错误而兴起的大狱
(2)文字狱何时最为厉害——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有康熙“明史案”
“南山集案”,乾隆“胡中藻狱”等。
(3)看教材小字和材料(媒体出示),同桌讨论文字狱的危害。
危害:A.残酷的文字狱使无数无辜的人死于冤狱;B文字狱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文字狱是封建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上的表现。)
(4)讨论: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清时期的八股文和文字狱有什么相同?
引导学生认识到:都是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都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破坏并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教师可以补充有关资料,提出问题:文字狱往往是由一些诗歌、文章中的文字引起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小题大做,掀起文字狱?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清朝制造文字狱的目的。(可以从清朝之前的明朝以及满洲贵族统治者与汉族民众的矛盾等方面进行提示。在分析文字狱的影响时,也应鼓励学生从其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使人不敢过问政治等方面进行讨论。)
2.文化专制政策
(1)内容: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篡改。
(2)影响: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四、课堂小结
清朝的君主专制达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康、雍、乾三朝为严厉镇压反清思想,大兴文字狱,致使中国知识界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总之,清期专制统治的强化,实际上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已不可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