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远航西洋与巩固海防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小虎在学习了本课后,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进行了归纳,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了发展海外贸易
B.为了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C.为了开拓海外殖民地
D.为了向世界宣扬明朝的国威
2.
“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国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3.历史上倭寇不断侵扰中国沿海地区,前后历时达三百年之久。构成倭寇的成员主要有(
)
①中国商人
②日本武士
③日本不法商人
④日本海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4.明朝初年,我国沿海地区不断遭受倭寇的侵扰。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先后扫平浙江、福建、广东倭患的爱国将领是(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文天祥
5.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下列诗句中,表明他消除倭患的决心和意愿的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当代明史专家吴晗曾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材料二: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这样评价郑和下西洋:东航的航海家……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
(1)郑和出使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2)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条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5)郑和出使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多长时间?请你对郑和作一概括评价。
7.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末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1)根据材料说出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C
3.
C
4.
B
5.
C
二、材料解析题:
6.
(1)目的:(1)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2)宣扬国威,显示中国的富强。
(2)最根本条件是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3)规模大,人数多,范围广,时间早,和平交往。
(4)答:郑和的远航,促进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5)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7.
(1)非洲东海岸和红海地区。
(2)促进了中国和亚洲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国和亚洲各国的友好关系;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南洋的开发。(共21张PPT)
第15课
远航西洋与巩固海防
文莱
西洋: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实现远航?
想一想,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那么郑和的船队有能力战胜困难吗?
迷失航向
船员思念家乡……
领先世界的造船技术
明代罗盘
郑和航海图
主观
客观
统治者的支持
明朝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指南针及航海图的利用,为航海创造了条件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百折不挠、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
自身因素
社会背景
精
神
物
质
社会安定,国力强盛
1.宣扬明朝的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2.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目的: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郑和:
本姓马,回族。12岁入宫当宦官,被派到朱棣的燕王府当差,在靖难之变中,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被提拔在宫内做官,官至四品,并赐姓郑,改名和。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
郑和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大事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与才识。
一、郑和下西洋
1、时间:
2、目的:
3、次数:
4、人数:
5、船队规模:
6、路线:
7、意义:
1405年
——
1433年
7次
一般在27000人左右
宝船最多时达百余艘
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从刘家港出发,最远抵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郑和大号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
哥伦布海船
长24.5米,宽6米
>一个标准足球场
<半个篮球场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
120吨
100吨
50吨
长24.5米
宽6米
大号宝船
长151.8米
宽61.6米
船只大小
4艘
17艘
大号宝船62艘(共百余艘)
船数
160人
1000-1500人
27800人
人数
1次
4次
7次
次数
1497-1498年
1492-1504年
1405-1433年
时间
绕过非洲南
端到达印度
到达美洲
下西洋
地点
达·伽马
哥伦布
郑和
姓名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如何正确评价郑和下西洋
利:
弊:
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2、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3、展示了中华民族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扬我国威,不计经济利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学习郑和敢于冒险、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的精神。
中国自古以来称日本为“倭”或“倭国”。
元朝末年开始,许多日本武士亡命海上,他们经常袭扰
中国,从事海上和沿海抢劫,中国人就称这些人为“倭寇”。
倭:
倭寇:
倭寇不断骚扰中国东部和
东南部,烧杀抢掠,严重威胁
了老百姓的生命财产。
>>>
台州
1561年,
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
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
>>>
福建
>>>
广东
此后,戚继光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抗倭。
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
能够取得胜利?
(1)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3)戚继光卓越的指挥才能,正确
的战略战术。
(4)戚继光有远大志向,爱民的情怀
……
特点:军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
“戚家军”
是戚继光亲自在浙江亲自挑选,由(农民
)和(
矿工
)组建而成。
戚继光祠堂
戚继光故里
戚继光纪念馆(浙江台州)
戚继光抗倭遗址(江苏苏州)
天皇皇,地皇皇,
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
我有戚爷会抵挡。
继光饼
儿
歌
戚继光(1528—1587年),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烟台蓬莱人,是明代抗倭名将和军事家。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立志保卫海疆,荡平倭寇。
不慕名利第15课
远航西洋与巩固海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实。
2.了解明朝时期中国与外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来往路线的大致情况。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地图,弄清西洋的概念,通过与同一时期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作一简单比较,认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讨论倭患原因和戚继光抗倭的情况及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壮举,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戚继光抗倭维护了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增强学生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评价戚继光抗倭斗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明朝早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相对活跃和频繁,其中,郑和下西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二、学习新课:
(一)郑和下西洋:
学生阅读课本P79-81“郑和下西洋”一目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西洋”指哪里?
指导学生看课本79页注释明确:明朝时,将今南海以西的海洋及沿海各地,统称为西洋;南海东部及其附近诸岛,通称为东洋。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我国的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的发明及其应用于航海事业等,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学生回答明确: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
4.谁能介绍一下郑和的生平?(学生概述)
5.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次数、航线、规模、意义。
6.根据课文内容和宝船模型,就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概况归纳制作一个表格。
7.教师提供欧洲新航路开辟时哥伦布等远航的情况,与郑和远航对比,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8.郑和下西洋有何历史意义?
学生表演历史短剧,亲身体验郑和船队在某一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的感受,并把自己置身到船队在当地进行贸易活动的场面中去。学生通过表演领悟,自然而然地得出这样的结论: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过渡:明朝时期,西方殖民势力相继来到东方,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日本的武士出没于中国的东南沿海进行掠夺和骚扰。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严峻形势,戚继光抗倭体现了中华民族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
(二)戚继光抗倭
1.交待抗倭的历史背景,结合《明代抗倭图》,先阐明“倭寇”的概念,再让学生搞清楚明朝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
2.指导学生观看《明代抗倭图》,启发学生思考: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哪些严重的后果?
3.戚继光抗倭斗争的过程。
媒体展示戚继光抗倭的过程。
4.如何评价戚继光?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高贵品质?
5.合作探究一:
史料料衔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请回答:(1)这句话是谁说的
(2)怎样理解诗句中的“海波平”?
(3)作者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6.回顾历史并讨论:在中国古代史上还有哪支军队以纪律严明而著称 对比一下“岳家军”和“戚家军”在抗击对象上有什么不同 指出:(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正确理解民族英雄的概念,区别岳飞与文天祥的关键在于,戚继光抗倭斗争是抗击外国侵略,岳飞和文天祥抗金抗元属于国内民族间的战争。)由此引出对戚继光及戚继光抗倭斗争的正确评(戚继光抗倭斗争的评价:基本概括为四点:首先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心向背”;二是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三是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而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则无可争议地成为另一个原因。)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实现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戚继光抗倭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民族压迫,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英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