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深切的怀古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方法:
朗读、研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黄鹤楼是一个充满神奇,颇为迷人的地方。幸运者得道乘鹤升天,登临者借景抒情。当仕途失意,飘泊无依之际的崔颢登临此楼,自然会有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面对无限的时空唱出了一曲混然天成的浩歌,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盛唐诗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诗名早著,影响深远。著有《崔颢集》。
2、黄鹤楼——黄鹤楼,屹立在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雾之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的三大名楼。
3、诗句翻译: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三、品味语言:
1、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古代的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鹤楼。从楼的命名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黄鹤楼因其在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费文玮也登仙驾鹤于此。仙人乘鹤,本属虚无,“已乘”二字,以假为真,化虚无缥缈为真切实有。“空余”二字,令人思接千载,心生遐想。
2、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仙人驾鹤而去不回转,只剩下白云千载浮荡在空中。“一去不复返”,令人深感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这里又出现了一个“空”字,前面的“空余”写的是黄鹤楼,此处的“空悠悠”的“空”写的是白云,黄鹤楼与白云相映,更突出“空”的意境,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怎不令人生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
3、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空下的汉水,历历可见,对岸的古木,那芳草茂盛的江中鹦鹉洲。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4、尾联——“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时思念起遥远的故乡?烟波中涌动着不尽的离愁。“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飘渺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尾联点题,归思难禁的愁绪。
四、教师小结:
《黄鹤楼》写作者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怀念家乡的愁思。
全诗起笔高耸,情感奔腾旋转,顺势起伏,情与景水乳交融,以情写景,以景写情,展示了刻骨铭心的情感轨迹。清代沈德潜评价此诗:“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五、布置作业: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王维诗选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共2张PPT)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用比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析】分析喻体的特点,联系诗人出使的背景可以作答。
出使边塞情境图
【参考答案】
作为堂堂唐朝的使者,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以随风而去的蓬草,振翅北飞的归雁自比,实乃内心充满激愤与忧郁之情,与他政治上的失意有关。《黄鹤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顺的背诵本诗。
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相关图片
教学步骤:
调动积累,开展比赛,激发竞争意识。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背诵上百首的古诗,下面咱们分成男女两组,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个小组更厉害,大家敢迎接挑战吗?
(投影展示问题)
请说出与“长江”有关的诗句。
古诗词中有很多实写“山、水、花、鸟”的句子你能说出吗?
请说出两个含“雪”的诗句。
请说出与月有关的诗句。
(点评:调动积累开展比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为下面讲授新课作铺垫。)
导入新课:
关于古诗还流传着许多的故事,大家想听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其中的一段“李白搁笔”。
放录音:天宝三年,大诗人李白,离开长安,这年四月,与友人及许多文人墨客,宴会黄鹤楼痛饮一番之后,诗兴大发,朋友们请李白赋诗,李白也毫不推辞,他拿起笔来刚要大书一首,突然看到墙上已经有了一首诗,原来是崔颢的一首七言律诗,《黄鹤楼》李白看了,连声称赞“好诗、好诗”。接着长叹一声,把笔放下了向大家说了两句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意思是说:崔颢已经把黄鹤楼的景色写绝了,我已无法再写了。李白真的没有再写,由于李白的谦虚,使崔颢的诗名大振,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崔颢的这首《黄鹤楼》。
点评:故事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给文章笼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范读引路,初步感悟。
教师进行绘声绘色的范读,将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之中。
自由读这首诗之后,并互相交流评论。
各组选派代表诵读,同时评价,普通话方面,节奏,声音,感情。
齐读。
点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多种诵读,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活跃。
说诗悟情,评诗入境。
过渡:
相传武昌城外蛇山的黄花菜秸矶是古代仙人乘黄鹤路过的地方,三国时孙权在此地建造了一座气势磅礴的楼阁,取名黄鹤楼,黄鹤楼面临长江,景色壮美,是著名的旅胜地,作者登上黄鹤楼,感受会如何呢?或者说本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再认真地读一读,可以一边读,一边感受诗中蕴含的感情,如有不懂的问题,请标出来。
小组内交流。
集体交流汇报:谁把自己对诗的理解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有跟他的观点相似的,想着及时为他补充;如果有不同的见解也可及时提出来,咱们师生共同探讨、交流。
描绘诗中美景:
发挥丰富的想象,感悟诗中的美景。
选取诗中你欣赏的一句,描绘诗中的美景。
点评:教师主要起组织,激励,引导,点拨
背背,写写。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由背诵
。
小游戏,古诗接龙。
介绍古诗背诵经验。学法指导。
默写全诗。(看谁写得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错)
拓展迁移:
关于“思乡“的古诗词,你还知道多少呢?(比赛中,激发学生兴趣,拓宽知识视野。)
课下搜集、整理关于“思乡”的一些诗词、名言、事例等。(共7张PPT)
《使至塞上》
全诗赏析
首联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欲问边”: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
“属国过居延”: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山高路远。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出使边塞的经历。
颔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以“蓬”“雁”自比,暗写内心郁愤。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诗人以“蓬”、“雁”自比,觉得自己好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好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
颈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叙事写景入画中,幽微难言内心情。
描绘沙漠中的典型景物“孤烟”、“落日”。
尾联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来到边关看见骑兵,骑兵说将领还在前线。
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
诗中感情:
想到被排挤出朝廷之外
——苦闷抑郁
看到边关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
——感慨赞美
小结
通过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描绘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抒发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三大名楼简介
三大名楼即江南三大名楼。
江南三大名楼指的是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是中国古代皇家楼阁,建筑艺术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的杰出代表,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象征着中国五千年积淀的文化、艺术和传统。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黄鹤楼,“天下江山第一楼”巍峨耸立于武汉市武昌蛇山峰岭之上,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国家5A级景点,享有“天下绝景”之称。因唐朝诗人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千古绝句而名扬四海、万古流芳。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因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而著称于世。《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诗人的基本情况;背诵诗。
2、过程与方法:查找资料,了解相关作者及背景;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以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难点: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素材、习题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古老的中国是个诗国,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自从《诗经》开源之后,诗歌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至于唐宋发展到顶峰。唐诗宋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象征。今天我们一道来学习五首古代诗词,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二、自主学习
1、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的作家作品。
2、朗读诗词,认准节奏。
3、结合注释,说出每首诗的大概意思。
4、找出五首诗词的名句并赏析。
5、分析并归纳五首诗词要表达的中心。
6、通过赏析五首诗词,你想到了什么?
7、背诵并默写五首诗词。
三、交流展示
第一首《使至塞上》:王维
1、边塞诗。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朝廷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2、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所写山水田园诗数量多,艺术成就高,最能代表王维的艺术风格.
如《山居秋瞑》,用细腻的笔触,勾画月照、泉流、竹喧、莲动等许多富有特征性的事物,献给读者一幅清新秀丽、优美和谐的秋雨之后的山色图。
宋代大诗人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朗读,读清节奏。
4、思考下列问题。
A.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B.
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C.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对照图画赏析,讨论明确。
5、中心。
6、背诵并默写。
7、扩展:恰当的引用名句表达自己在特定情境下的心境。
第二首《泊秦淮》:杜牧
导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是谁写呀?
(杜牧《山行》)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这首诗选自《樊川诗集》,作者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太和二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世称杜樊川。杜牧工诗、赋及古文,以诗的成就为最高。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颇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义深婉,风格飘逸、常流露感伤情调。有《樊川文集》。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
秦泊,河名。发源于江苏省漂水县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流入长江。相传秦时凿钟山以疏淮水,所以叫秦淮河。秦淮河两岸曾是酒家林立的繁华地区。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七言绝句)
2、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3、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听众可能是哪些人?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4、最后二句作者是斥责歌女吗?为什么?
5、主题。
6、当堂背诵诗歌。
四、检测延伸
各小组交流读了每首诗的感受。《使至塞上》同步练习
1.
下面各组中加粗字的注音、释义和句中字形无误的一组[
]。
A.
晨兴理荒秽(huì),戴月荷(hé)锄归。
B.
大漠孤烟直,长河(黄河)落日园。
C.
征蓬出汉塞(sài),归雁入胡天。
D.
登临吴蜀横分地,徒倚湖山欲暮时。
2.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
A.
荷锄:扛着
草木长:丛生
B.
孤烟:烽烟
长河:黄河
C.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无时:随时
D.
腊酒浑:浑浊
候骑:等候骑兵
3.
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此句表明诗人不善于种田。)
B.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叙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
C.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描绘了两幅美景:水中映月图,天边云霞图。)
D.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快到节日了村里很热闹,村民因家贫而衣着简朴,但村民的感情很真挚。)
4.
按要求默写诗句。
(1)《游山西村》中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严峻、表达了国破家亡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田园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强烈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使至塞上》一诗中的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现作者对故乡无限留恋,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
D
3.
D
4.(1)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