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通过预习使同学能了解澳门的有关知识。
2、认知目标:能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情感目标:能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深爱国意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我相信刚才的旋律你们都十分熟悉,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那你们想一下,国歌在什么场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动人呢?(同学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其实你们刚才听的国歌曾经就在澳门回归的现场演奏过,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在澳门回归的那一天,你门都举行了哪些活动啊?
二、的确,在那一天的中国处处是欢歌笑语,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之前澳门同胞们都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下面我们就追随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澳门同胞的苦难和抗争!
三、朗读课文,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梦寐不忘
四、再把课文朗读一遍,结合文中插图分析图中那些画面给你的感触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坚定的学者
面容狰狞且趾高气扬的侵略者
阴森森的铁制的刑具
五、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给你震撼呢?
学者既是闻一多的写照,也是广大澳门同胞的写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门同胞受苦受难最好的见证。
六、同学说的都不错,那请你们在把课文读一下,然后思考:
1、从你们的震撼中可以发现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见前面的古文)
2、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加强这种表达效果的呢?(通过拟人手法,把祖国比成母亲,通过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来增强这种表达效果)
七、看来同学都已经对诗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题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请哪位同学唱一下?
八、和书后面的光碟上的录音对比,说说你认为哪一首最能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各抒己见)
同学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之下,澳门、香港已经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你们想一下,闻一多的“七子归来”之愿望实现没有啊?(台湾)
十、课文总结:确实,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入睡时,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己的母亲,台湾回归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学最大的愿望,那我们假设明天台湾就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作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思考几分中,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来。
十一、同学门说的都不错,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台湾之回归一定回实现,让我们静静地等待着吧!!这一节可就上到这里,下课!
十二、作业设计
思考:澳门的回归对祖国和澳门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响?《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掌握“乳”的字理。理解“梦寐不忘”“掠去”等词语。
2、情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认知目标:体会澳门人民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情感和作者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掌握生字“姓、灵、魂、乳”的音形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课前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本课要求会认的7个生字大多数是形声字,识记起来比较容易,而且其中只有“澳、港、寐”3个是只要求会认的,其他几个字在写字中又出现了,可以在写字是时再加以巩固。
二、听《七子之歌》导入,交流相关资料,揭示课题
喜欢这首歌吗?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吗?那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呢?然后请学生介绍背景资料,本课所讲述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教师要课前一段时间布置搜集资料的作业。[利用资料了解作者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为体会诗意做铺垫。]背景资料:1925年3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眼目睹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祖国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愤怒,使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七子之歌》。本课是其中的首篇,表达了失地——澳门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七子”是指当时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香港、澳门、台湾等七个地方。
三、初读诗歌,感知诗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歌,做到看清字形,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遇上难读或较难理解的词语动笔标画出来。
学生自读。
请一生试读。问: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没有觉得不好读或较难理解的词语来给大家提个醒。
师相机指导理解“掠去”(抢、夺取)“梦寐不忘”(睡梦中都不能忘记,形容迫切的渴望、思念)“妈港”(澳门的别称。因此地有阿妈神庙,故称阿妈港或妈港)“乳名”(小名)等词。
质疑问难: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这句话的含义很深,在理解时应结合背景资料来进行,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关于殖民者抢掠澳门的资源与财富、欺压澳门人民以及澳门人民个反抗斗争的资料,在这强烈的对比中促使学生理解,不管殖民者怎样剥削和压迫澳门人民,澳门人民的心永远属于祖国母亲的这样一种情感。
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2、自由读,觉得哪些句子读得最好,最能读出它的情感就读哪些句子。
3、全班齐读。
四、置换角色,交流感悟
1、图片出示回归资料,师解说。
2、如果你就是澳门,此时此刻,作为“七子”之一,你想对祖国母亲说些什么?
如果此时你就在庆祝澳门回归的现场,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五、师小结
播放歌曲《七子之歌》,请会唱的学生跟着唱。
六、迁移运用,布置练笔
设想一下,假如你是闻一多先生,看到了澳门的回归,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改写这段诗歌。澳门位于广东省珠江口西岸,东邻珠江口,西接磨刀门,南对南中国海,北以关闸为界与珠海经济特区的拱北接壤。
如以附近的重要城市为座标,它以距中山市(石岐)4
0
公里,东北距广州1
4
5
公里;东距香港6
1
公里;西面则隔江与珠海市湾仔镇相望。以经纬度定位,则在东经1
1
3
°3
4
‘4
7
“~1
1
3
°3
5
’2
0
”、北纬2
2
°0
6
‘4
0
“~2
2
°1
3
’0
”(以东望洋山灯塔为准)。
位于珠江口南岸的澳门,在其二十三点五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常住人口达四十二万余人,流动人口约四万余人,平均每平方公里二万人,而人口最为集中的半岛,平均每平方公里五万人,人口密度名列世界前茅。澳门外来游客每年有七百万至一千万,也是世界闻名的。
在澳门现有人口中,百分之九十七以上是中国居民,其余多为葡萄牙人和土生葡人。所谓「土生葡人」就是在澳门出生、具有葡萄牙人血统的葡籍居民,包括葡人与华人或其他种族人士结合所生的混血儿以及长期或几代在澳门定居的葡人及其后代。
在香港开埠之前,澳门曾经是东方最大的贸易转运地之一,也是欧洲人前往中国及日本经商的必经之地。香港开埠之后,澳门贸易转运地位逐渐下降。目前,澳门已形成旅游博彩业、出口加工业(以纺织和服装为主)、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建筑业四大支柱产业。《七子之歌——台湾》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组诗《七子之歌》其中的一首诗。
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先让大家回顾刚学过的《读写例话》,说说应如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之后,我对学生说:“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学生在惊诧中,听到了歌曲《离家的孩子》的旋律。欣赏完歌曲之后,我饱含激情地启发:“听了这首歌让你想起了什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老师和同学说呢?”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学生不由自主地和周围的同学们聊了起来。“我认为离家的孩子太可怜了,在外面生活得一点也不开心,还得一个人继续去努力。”(很孤独)“出门在外的孩子没有父母的照顾,身边没有一个亲人,要是我一定会哭泣的。我觉得我现在感到好幸福!”(会想亲人,想到哭)“我姐姐今年就出门在外打工,她在电话里哭着说太想念我们了。”(思念亲人)我及时地帮学生们总结着:“是啊,人们越觉得孤独的时候就越想家,那是因为你太爱你的母亲,越是爱就越发思念,这样回到母亲怀抱的愿望就越强烈。在这种时候就想高呼一声:母亲,我要回来!宝岛台湾就像一个离家在外的孩子,至今没有回到母亲的身边,他还在外面过着流浪的生活,他和你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一样,迫切希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下面请你们用刚学过的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带着这种迫切地想回家的感情,选择能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一种方式去朗读这首诗,然后和你周围的同学分享一下你的体会。”
学生们读得是那么认真,那么投入,双眼闪动着泪花,仅仅几分钟的时间,便陆续举起了小手。
生:我体会到作者当时有一种收复台湾的强烈愿望,可以从“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背水一战”中看出来。
我随机激发:“那你能试着把这两句读出来吗?”(学生读诗时情绪激昂,要求收复台湾的斗志昂扬的气势溢于言表)
生:我觉得作者还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可以从“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中看出。如果不爱自己的祖国,他是不可能想回到祖国的怀抱的。(这就是我们教学时所要得到的效果)
这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切入点。师:“是啊,哪个孩子不爱自己的母亲,哪个流浪儿不想回到自己的家呢?这句诗出现了两个‘母亲’,大家相互读一读,说说这两个‘母亲’,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还有我们怎么样才能体会作者当时的那种情感呢?”(这个问题是个难点,我及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真切感受孩子们的心声。经过激烈讨论和用心读书后,学生相继发表起自己的观点来)
生:第一个“母亲”是台湾独自流浪在外,非常想念自己的祖国,有一种立刻回到祖国怀抱的强烈愿望,是对自己母亲的一种深情的呼唤。必须把这种压抑心头的愿望大声喊出来,让祖国母亲听到他的呼唤。因而读“母亲,我要回来”时,心情要非常激动,语气要非常激昂,体现了发自内心的一种呐喊。读第二个“母亲”时语气应该是缓慢的,并且要停顿一下再去读,这是远在他乡的游子发自内心的对母亲的深沉的爱,读的时候语气缓慢而深沉才更能体现出作者饱含的爱国热情。
听了学生的发言,我惊呆了,没有想到学生的总结竟然是这么的透彻。最后,我便请大家一起来读最后一句,来感受这两个“母亲”的不同语气,我也示范着读给大家听。此时全班所有人的心都被这爱国之情系在了一起,师生都沉浸在泪光闪闪的国爱中。
在结束的时候,我对学生说:“同学们,现在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地遥望着自己的母亲。台湾回归,我相信是祖国每一个人最大的、共同的愿望。那么要是明天,台湾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作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你又想对它说句什么呢?思考几分钟,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来。”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三个学生用歌声表达了他的心声:“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回到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今儿个老百姓呀,真呀真高兴……”“离开你的时候思念长长,走近你的时候热泪汪汪……”学生的发言得到大家自发的、热烈的鼓掌。我一下子感到了一个教师教学的成就感的真正所在。
情到深处自然真。学生沉浸在我们所创设的这种爱国之情里。我不失时机地打开了电脑幻灯,向学生们推荐闻一多先生另一首诗《七子之歌——澳门》。《七子之歌——澳门》这首歌曲伴随着文字的出现,学生们自主地读起来,唱起来。没花几分钟的时间,学生就读得非常到位,乃至学生唱这首诗时,大家唱到最后都哭了。这是这节课感情最真挚的、最浓缩的一个场面,大家的心已被作者那深深的爱国之情紧紧地拴在一起。
诗学完了,我感觉很实在,高兴。或许这不是我教学中最成功的一节课,但却是我教学中最轻松的一节课。反思我的教学过程,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正因为很好地做到了以下几点,才有了这堂轻松的课。
一、恰当引导,营构美的课堂
读着原诗,我便在脑中构想起美的课堂:微笑,民主,互动,和谐。民主和谐的课堂需要心智。作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的教师就应当以美的语言来为学生导航,用富有情感的恰当语言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感受语言,引领着学生进入诗歌的斑斓世界。
二、贴近生活,激活学生的思维
山区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阅历浅、知识有限,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往往是表层的。所以我用歌曲导入等方法来教这首诗。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强化生活气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氛围”,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生活中自由地思维、自由地阅读、自由地表达。正由于有了前面的歌曲和学生的亲身感受作为铺垫,学生才会很快地进入情境,融于其间,读起课文来才有声有色。
三、返璞归真。在品读中领悟语言的神韵
当学生逐渐进入情境,情感趋向高潮时,应及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感知语言,从而激起情感的深化。在正式上课时,我干脆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去读,学生一句句地朗读,一遍遍地感悟,其实就是一次次地在诠释自己心目中的思想感情。全班交流时,学生不光是读得兴味盎然,更畅所欲言地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情感体会。
四、触发想象,让语言训练活起来
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激活思维,让学生浮想联翩。如课中,我给了学生“台湾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作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你又想对它说句什么呢”这样一个话题,便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抒发,内心感受得到了交流。他们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情感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知目标: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女儿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唱。(放音乐《七子之歌》)
这是一首什么歌?(《七子之歌》)对,这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歌曲朴素真挚、深刻感人,引起中国亿万同胞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已故爱国学者、诗人闻一多。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首诗歌《七子之歌》(板书:七子之歌
闻一多)请齐读课题。同学们请看,这个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课题有什么不同?(加了注解号了)对课文做了怎样的注释?(学生来念101页)从注释你知道了什么?(本文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共七首。教材选用了其中的三首,另外四首分别是《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子”指的是什么?(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这七个地方)(出示实物投影地图:指出这七个地方。)大家看这七个地方如同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当中。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澳门》和《香港》。
(板书:澳门
香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请同学来听录音,课文中有许多难读的生字词,同学们听时一定要注意。
2、请同学用自己最好的读书姿势再来读课文,遇到难读的生字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
3、先来交流同学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澳门
香港
灵魂
凤阙
吞咽
哭泣
号啕
(1)指名读,全班订正。(解词:凤阙:宫殿
号啕:大声哭泣)
(2)指名领读。
课件出示难读的词:襁褓
掳去
黄豹
狞恶
啖着
这些是本课难读的词,想来挑战吗?
(1)指名读,全班订正(解词:襁褓:包裹婴儿用的东西。掳去:抢去
狞恶:非常凶恶)
(2)指名领读。
4、教师小结过渡:同学们生字词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澳门》这首诗。
三、深入理解、体会感情
1、学习《澳门》。
请一位同学读第一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自己从这首诗中能体会到什么?(澳门离开母亲的太久了,渴望回归的强烈感情)从哪体会到的?(板书:太久了
梦寐不忘
我要回来)
太久了?有多久?(三百年)在这三百年里,他们抢去的是我的肉体,但抢不去的是什么?(我的灵魂、我那颗中国心)
梦寐不忘。(睡觉做梦都不忘记)多少年来我梦寐不忘自己的生母。同学们请你们想想,当你们离开自己的妈妈一天、十天、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你会怎样?三百年这是一段多长的时间,这又是一种多深的母子情啊?你能感受到吗?还从哪你能体会出来?“我要回来”你能用读让大家都体会到儿女飘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种强烈感情吗?谁还想来试试?(齐读。)同学们,你们想去了解澳门吗?让我们看一段录像。
澳门,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侵略者在澳门犯下的罪行令人愤慨,中国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愤怒,那种想念祖国、渴望回归的情感在闻一多的笔下跃然纸上,同学们你们能有感情地读这首诗吗?(指名读
、教师范读(配乐)、男女生分读。)
背诵:(6人小组分句读,最后一句齐读,要求不看书)
小组汇报。
过渡:《澳门》这首诗表达了儿女离开母亲也太久,渴望回归的强烈的感情,《香港》这个和澳门有着同样经历的“孩子”,在列强的凌辱下,他离开母亲太久了,他是多么想回到母亲的怀抱,感受母爱的温暖。
2、学习《香港》。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香港》这首诗。
我们就以感情朗读汇报交流。
感情读:小组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读、小组成员齐读、男女生分读、每人一句表演读等。)
四、拓展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孩子”如今回到祖国母亲怀抱了吗?什么时候回归的?(香港:1997年7月1日
澳门:1999年12月20日)
2、出示课件:香港、澳门回归资料,教师介绍。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1997年7月1日0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葡萄牙共和国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隆重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开始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0世纪20年代,刚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在留美期间,闻一多目睹了美国种族歧视,深为中国同胞所受的侮辱而愤怒,使他更加怀念祖国,渴望回归,为了抒发自己这种强烈的回归情感,他写下了这首《七子之歌》,表达了澳门、香港等地的广大民众渴望回归的迫切愿望。
此时此刻,如果闻一多先生还健在,当他看到香港、澳门回归,他会有怎样的心情?是的,祖国统一不仅是闻一多先生几十年前的心愿,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五、作业设计
1、把这两首诗的生字词写两遍。
2、感情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