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金龟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概括松树金龟子的特点。
2、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3、学会关注自然,细心观察,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自然生物。
教学重点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细致的描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被达尔文誉为“难以效法的观察家”,他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记》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从《昆虫记》节选的《松树金龟子》。
大家可能对金龟子比较陌生,但读了法布尔的《松树金龟子》后,相信大家会和金龟子熟悉起来、亲近起来。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法布尔的笔触,一起来认识奇妙的松树金龟子、领略大自然的奇情妙趣吧。
二、展示交流,自主学习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了解金龟子的外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
4、法布尔对金龟子有哪些主要发现 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发现 你有什么感受
5、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介绍动物抓住了特征,说明准确,描写生动形象。请你找出几处你欣赏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7、全班交流,整理结构示意图(请参看后面的“板书设计”)。
三、合作探究
1、了解金龟子的外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
明确:第l一3段,外貌特征。
第4段,介绍金龟子的生活习性。
第5—7段,介绍金龟子的婚恋生活。
第8一18段,介绍金龟子的唱歌、发音原理、唱歌的原因。
第19、20段,介绍金龟子的死亡与繁衍。
要求:熟悉课文内容,初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法布尔对金龟子有哪些主要发现 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发现 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法布尔的主要发现是:松树金龟子的生态习性,特别是它的婚恋与发音原理。
他之所以有这些发现,是他走出实验室的结果,是他走进田野,深入昆虫的生活。进行长期仔细地观察、并认真思考的结果。文中“我抓住机会跟踪她们,观察他们”“要想观察清楚他们”等语句,文中还写到“用食指浸按在玻璃板上来回摩擦发声的方法研究金龟子发音原理”等,这些都是佐证。启发多观察,多思考。)
3、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介绍动物的特征,说明准确,描写生动形象。请找出几处你欣赏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明确:教师根据情况调控课堂,并适时出示下列语句:
①松树金龟子长得仪表堂堂,它身披黑色或者棕色外套,外套闪着金属的光泽,上面还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显得既朴素又高雅。
②它是暑天暮色的点缀,是夏至那天镶在天幕上的漂亮外套。
③很显然,它们是在向美人大献殷勤,每天都进行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雄虫和雌虫通常停在低矮的树枝上,成双成对,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事和物视而不见。
4、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位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5、重点研讨课文第8一13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选文第8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猜想 作者对这个猜想没有作出结论,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态度
②作者是如何探索松树金龟子的发声原理的
③“在通常的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在松树枝头,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一句中,“有可能”三个字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
①作者猜想松树金龟子是有可能夫妻对唱的。没有作出结论是因为“无法作证”,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先找到它的发声部位,然后仔细观察,找不到特殊的发声器官,这样就断定是腹部最后一节跟鞘翅的后翼摩擦而发声。
③不能。“有可能”表明这只是一种推测,而非肯定。)
四、质疑反馈。
1、法布尔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被誉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你能否结合课文内容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语言的准确性。
示范举例:“大多数金龟子嘴里啃着松针,后瓜钩着树枝”,其中的“啃”、“钩”用得就很准确,如果换成了“吃”、“抓”就会大为逊色。再例“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中的“一些”起修饰限制作用,如果删去就会影响说明的准确性。
(2)语言的生动性。示范举例:“松树金龟子长得仪表堂堂,它身披黑色或棕色外套,外套闪着金属的光泽,上面还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显得既朴素又高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金龟子的外形。其他如:
“它是暑天暮色的点缀,是夏至那天镶在天幕上的漂亮首饰。”“很显然,它们是在向美人大献殷勤,每天都进行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雄虫和雌虫通常停在低矮的树枝上,成双成对,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事和物视而不见。”
2、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介绍动物的特征,说明准确,描写生动形象。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赞法布尔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3、学生交流。
五、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推荐一篇自己喜爱的描写昆虫的科学小品文,并阐述推荐理由。
2、组织学生在协作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荐一篇在班内交流。
3、班内交流,了解更多的昆虫知识。
六、布置作业。
1、提出自己对课文感兴趣的问题,互相交流。
2、观察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种昆虫,并写出300字左右的观察日记。科学小品文介绍
1、科学小品文概念: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2、科学小品文的主要特点:
A、内容的科学性
科学小品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比如,有科学小品提出“盆花不宜在室内过夜”,理由是植物在夜间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室内过夜,有害人的健康。事实上,每300平方米叶面呼出的二氧化碳才相当于一个人的呼出量。可见,几盆花放在室内过夜,不会影响人的健康。
B、文笔的生动性。
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
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
一、要善于记叙和描写;
二、要善于穿插趣闻;
三、要善于运用修辞。
C、内容的通俗性
科学小品文不是为专业科研服务的,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内容。《松树金龟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松树金龟子的特点。
2、体会法布尔“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的写作特色,及《昆虫记》杰出的科学艺术成就。
3、运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并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自然生物。
教学重点
品味准确的说明,生动细致的描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我们今天要认识一种昆虫---松树金龟子。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一起来认识奇妙可爱的松树金龟子,领略大自然的奇情妙趣吧。(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测。
你能读准下列词语的读音吗?
炫耀
献媚
抑郁
鞘翅
咫尺
魅力
衷心
亵玩
雄雌
掠过
殷勤
豌豆
三、重点研读。
(一)、初读,知内容、理思路。
1、大声诵读课文,梳理说明内容,列出行文提纲。
2、思考:法布尔对金龟子有哪些主要发现?
3、对金龟子的那些知识,作者还没弄明白不敢确定?
(二)、研读,勤质疑、深探究。
1、有感情地读出你喜欢的语句。
2、作者为什么能如此详尽、科学地说明松树金龟子?这都缘于什么?
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得出来?
3、你还对文中哪些地方有疑问?说出来共同探究。
小结: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赞扬法布尔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通过阅读本文,的确,没有细致而执着的观察,哪有独到的科学发现?希望同学们养成勤动脑、细观察的习惯。
(三)品读,细品味、赏语言
《昆虫记》被称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有着科学的严谨和诗意的生动。
1、
你认为它的生动形象体现在哪些地方?请找出相关语句,动情地读一读,品味其表达效果。学生勾画、朗读句子并赏析。
2、语言的准确严谨又体现在哪里?请找出一例,自设题,并作答。
小结:
1)拟人化手法,把松树金龟子写得具有人的感情和思想行为,十分亲切。
2)赞美的语言,关爱的情感,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3.
摘录并背诵自己比较喜欢的一段课文。
四、文本领悟。
(一)、悟精神
遇到困境时,法布尔是怎么做的?你感受到法布尔身上有着怎样的科学精神?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二)、悟情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洋溢着作者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语句或者段落感情最充沛?请画出来,带着感情和表情读一读。
明确:对昆虫的赞美之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
(三)、悟写作
学习了本文,你对写作上有什么收益?
五、布置作业:
1、课下阅读《昆虫记》。
2、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比较喜欢的或者常见的一种小动物,用一二百字生动准确地写出它讨人喜欢的体态或动作。(提示:描写动物,除了应该捕捉其形态特征和动作特征之外,还可以描写动物的静态和动态所反映出的生活习性,以及对动物生活环境的描写。)《松树金龟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梳理文章结构,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2、从观察入手,了解松树金龟子的生活习性。
3、感悟在说明中兼用文学笔调,揣摩语言准确和形象。
教学过程
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借助相关书籍,网络资源查找有关布尔的生平与故事,金龟子的图片和知识
3、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
1、了解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婚变及发育原理
2、感悟在说明中兼用文学的笔调,揣摩语言的准确和无形。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要提示。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也可看作是以篇科学观察报告,作者布尔介绍的情况和结论都在自细致的观察,对观察的结果,以科学的态度方法介绍,但并不是用平时的语言,而是准确地选用词语,在说明中兼用文艺性的笔调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松树金龟子进行的具体描绘。文章写的生动活泼,风趣形象,容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认知与探究。
知识性问题:
1、作者及作品简介;
2、掌握生字词;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看看本文分哪几部分来介绍金龟子的,为什么这样划分,各个部分的断意识什么?
探究性问题: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金龟子的外形特征有哪些?
2、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同学们根据这一部分介绍金龟子的不同方面,它们又分为几层?
3、请用文中的语言,解说布尔自己对松树金龟子的发现。
4、法布尔为什么会有这些发现?请同学们分析其原因。
三、梳理与反馈。
1、知识梳理:学校本节课你有神马收获,或启发?
2、反馈训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无动于衷
上颚
殷勤
炫耀
献媚
(2)本文选自(
),作者(
),法国(
)家;(
)家。达尔文赞扬他是“(
)”。他以毕生精力写出的(
)被认为是“科学也诗的完美结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松树对金龟子本是一种不起眼的小虫在作者的笔下确妙趣横生。今天,我们共同来体验一下本文独特的语言。
二、合作互动。
1、小组合作讨论文章结构,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2、收集各小组的疑难问题。
3、明确:
(1)“大多数金龟子嘴里啃着松针,后爪勾着树枝,”其中的“啃”,“钩”用的就很准确,如果换成了“吃”,“抓”就会大为逊色。
(2)在例“点缀着一些白色的斑点”中的“一些”其修饰限制的作用,如果删除就会影响说明的准确性。
(3)“她们可能要到深夜才交配”,“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我无法作证”,“还没有搞清楚”中的“可能”“无法”“还没有”都能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语言生动形象的体现在:
(1)第一段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说明了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形象逼真惹人喜爱。
(2)第七段中“舞蹈表演”“炫耀”“献媚”“无动于衷”等词语吧雄虫向雌虫求爱的场面写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3)结尾部分用“它是暑天曙色的点缀,是夏至那天镶在天幕上的漂亮首饰”来介绍全文,作者简直是在用是的语言来赞美金龟子的美丽。
明确:
1、从观察入手,进行科学的说明。
2、生动形象的语言。
3、语言的准确性与说明事物的准确性融为一体。
三、导学归纳。
你学了本节课有何收获?
四、反馈训练。
1、你对本节课的学习后有哪些收获?
2、反馈训练。
出示几种昆虫的图片要求选择其中一副,介绍其外形特征,200
字左右。(注意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吸引金龟子
林清玄
吃哈密瓜的时候,我对孩子提起童年时代如何抓金龟子的事。
我们把吃剩的果皮拿到树林或稻田,或甚至放在庭院的角落,到黄昏的时刻,就会有许多不知从何处赶来,闪着绿光、黄光和蓝光的金龟子,它们密密麻麻紧紧吸在果皮上,我们常常一口气就抓到几十只金龟子。
然后,我们在金龟子的身上画了记号,带到更远的地方去放飞,看着闪着光芒的金龟子在空中逸去。
第二天,往往会发现一些昨日做了记号的金龟子飞回来,停在果皮上。
“我童年的时候就很疑惑,金龟子是如何在遥远广大的田园辨味,穿过树林而飞回的呢?”我对孩子说。
孩子眼睛一亮,说:“爸爸,我们为什么不在阳台上放一些果皮,来吸引金龟子呢?”
“这怎么可能,这里是城市,我们的阳台又在十五楼,金龟子住在林间,怎么可能飞来呢?”我说。
“试试看嘛!试试看嘛!”孩子央求着。
好!我们就把正在吃的哈密瓜连皮留下来,放在十五楼阳台的花盆树下。
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发现有四只金龟子正忘情地吮吸着哈密瓜的果皮,两只是黄金色,两只是绿金色。
孩子和我都惊讶极了,这些金龟子是如何从山林飞过广大的城市,找到阳台的这一只哈密瓜呢?它们是具备了什么样的能量呢?
我想到,在一些微小的众生之中,其实也隐藏着更广大、更深刻、更细腻的心,只是我们看不见罢了。
我们把那四只金龟子作了记号,带到别处去放飞,但是金龟子再也没有飞回来。
我们好几次把果皮放在阳台,总有各式各样的金龟子从四面八方飞来,可是那画了彩色笔记号的金龟子再也未曾回来过。
孩子非常失望。
我安慰孩子说:“城市到底不是树林,城市不是金龟子的家呀!”
说的时候,我感觉这句话是对自己说的,而那作了记号的金龟子,是从故乡的记忆中飞来,又带着我的乡愁,飞向不知名的所在!《昆虫记》内容简介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融入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体,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昆虫记》一书以忠实于法文原著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选择原则,让中国读者首次领略《昆虫记》的真实面目。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想,美术家一般的看,
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的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