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季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写作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2份教学设计+2份课件+若干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春季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写作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2份教学设计+2份课件+若干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04 16:20:57

文档简介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动物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2、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动物。小组合作修改、提高表达能力。3、激发学生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

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动物。
难点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教学准备
课件、《情趣读写》
板书设计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形态动作习性(由外而内,由形到神)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第四单元向我们介绍了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具有“音乐天赋”的金龟子,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阅读这些课文,激发了我们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今天这堂课,就请同学们来写一篇科学小品文,写写你喜爱的小动物。二、知识链接(学习短文,明确要求)1、教师引导学生读140页的“抓住特点介绍动物”的“写作短文”,问:怎样抓住动物的特点,使读者对所介绍的动物,留下鲜明的与众不同的印象?明确:仔细观察,深入研究。再问:观察什么?按什么顺序观察?明确:形态、动作、习性、与人类关系。由外而内,由形到神2、如何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介绍动物的特点?我们在抓了动物的特征之后,就要来考虑如何写的问题了。第四单元这几篇说明小动物的文章都把小动物写的准确生动形象,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写作范本。请同学以《松鼠》或者《国宝大熊猫》为例来找例子。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做一定的指导。明确:修辞手法的运用。  动词、修饰限制性词语(副词)的准确运用。
说明方法的运用 .  感情的倾注.3、我们介绍一个动物,一般情况下应当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外形特点。(体型,皮毛,颜色等等方面)(2)、动作特征。(猴子总爱抓耳挠腮,跳来跳去;鸭子走路总是左右摇摆)(3)、生活习性与种属特征(如老鼠习惯于夜晚活动;狗有灵敏的嗅觉与听觉;兔子则有非凡的奔跑能力)。(4)、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利与弊、敌与友、亲与疏、作用与用途等)。4、如何了解动物的特点观察——通过对其外形、行动的观察,了解动物的部分特征。资料——通过收集其相关的资料,了解动物的比较全面特征。三、口头训练学生说一段话,让同学才猜一猜什么动物(文章中不出现名称,用它来代替)四、明确题目动手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要求:1、开头要新颖。2、抓住动物的特征,先总说,后分说。3、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来介绍,600字左右。五、合作审题《我最喜欢的动物——
》六、构思点拨先在横线上填写动物的名字,然后生动形象地介绍这种动物,力争能做到特征鲜明。七、范文引路《情趣读写》140页。八、误区引渡九、拟写提纲教师板书。十、拟稿誊写学生展示(互评)教师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从语言的角度学习了如何抓住特点准确生动形象地来介绍动物。就“抓住特点介绍动物”来说,我们才刚刚起步,我们还有待学习更多的方法。学无止尽,还需要我们更加努力。老师期待着你们更好的习作。谢谢大家!
学生读课件关于小品文的知识。学生动笔勾画圈点,回答。看课件:指名读,分析。学生说一段话,让同学才猜一猜什么动物。可以建议写狗、猫等熟悉的动物。学生围绕板书点评。互评互改。
作业
第五组大作文:《我最喜欢的动物——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抓住特点介绍动物的意义
2、掌握抓住特点介绍动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形态、动作、习性仔细观察,深入研究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写作知识短文和
作文修改常识(滥用文言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打谜语,猜小动物
1.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开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2.小小锅,小小盖,小小锅里有碗菜。
3.说他是条牛,无法拉车走,说他力气小,却能背屋跑。
4.小小年纪,却有胡子一把,不论谁见,总是大喊妈妈。
5.叫猫不抓鼠,像熊爱吃竹。摇摆惹人爱,是猫还是熊?
这些谜语的答案大家都能很快给出,原因应该是,谜面抓住了这些的动物特点来进行介绍。
今天我们的写作训练的目标就是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二、学习写作知识短文
1、用圈点勾画法自由通读《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短文
2、了解学生阅读收获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阅读圈点勾画的内容
短文共______段,第一段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生共同讨论并明确:二,抓住特点介绍动物的意义,抓住特点介绍动物的方法
3.探究:怎样才能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呢?
明确:
、仔细观察,抓住特点。
对动物只有全面细致地观察,才容易抓准特点,进行准确地描绘。那怎样才算是观察仔细了呢?观察动物不仅是观察整体形象,而且要观察各个局部,如头、身、尾、四肢等不同部位的形状、颜色、皮毛等,还要观察动物活动或变化的全过程。《松鼠》一课的作者布丰正是在对松鼠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以及坐姿和吃相反复观察的基础上,才能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松鼠外形漂亮的特点。鲁迅笔下的“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不是他眼看、耳听细心观察的结果。
、通过比较,突出特点。
要想发现动物之间的差异,抓住动物的特点,观察时除了用眼和耳,还要用心去体验,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如松鼠吧,它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动作机灵,这种习性与猴子有相似之处,但松鼠毕竟胆小驯良,而猴子就胆大放肆多了。再如同样是动物的尾巴,鱼的尾巴犹如船上的桨和舵,用来推动鱼身的前进和控制前进的方向,而绵羊的尾巴则是用来储存养料的,好象骆驼的驼峰似的。动物的这些特点正是在比较中才更加鲜明。
、抓住重点,详略分明。
动物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介绍动物,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面面俱到,有时只能选择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或两点来写。例如《松鼠》一文,布丰只选取了松鼠“讨人喜爱”(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从外形、习性和性格三方面对此进行重点说明,而对松鼠的繁殖及经济价值则一带而过。
三、作文修改常识(滥用文言词语)
1.阅读短文,思考:为什么要注意滥用文言词语的问题?常存在什么现象?
2.试修改下列语句
我小叔叔家有一只小猫,全身乌黑,惟有四只爪子是雪白的,故叔叔命名曰“乌云堆雪”。“乌云堆雪”可爱极了。早晨,只要小婶婶去上班,其必紧跟小婶婶身后,“喵喵”地送出门外;中午,倘闻门环声响,“乌云堆雪”一定蹿房过院,迅速地恭候在大门内,等待小婶婶跨进门槛。当是时,“乌云堆雪”又是伸腰又是欠颈,绕膝撒欢,那喜悦的情形,简直没法形容。
交流修改结果
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写作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写作指导
阅读有关习作,学习抓住特点介绍动物的方法
蟋蟀
蟋蟀在北方俗名叫“蛐蛐”,常生活在野草地、农田、瓦砾堆、篱笆根或墙缝中,在夏天出现,到秋天死去(也有极少数能越冬)。蛐蛐种类很多,“蛐蛐”既是这些品种的总称,又是一种最常见的、生来好斗的雄性蟋蟀的名称。这种“蛐蛐”大家比较熟悉。蟋蟀“雄性善鸣,好斗------因在地下活动,啮食植物的茎叶、种实和根部,都是农业害虫”(《辞海》)。
蛐蛐的身体一般长约1·5厘米左右,大致分头、颈、躯干、足、尾几部分。
蛐蛐的头从前面看呈三角形,上部长着两根细长而柔软的触须,比一般人的头发细,直径约0·05毫米,长是身体的三倍左右,摆动灵活。头的下部长有一对大牙,多为深黄色或紫黑白,斗时用牙互相咬;牙旁各有一个黄白色的小“栓儿”。颈部为筒状,连接头和躯干。躯干前面小,中部大,最后又稍尖,有一条条的黑纹。在颈和躯干的连接处,向后生出一对黑色发亮的翅膀,一般不能飞行,越“年轻”的蛐蛐翅膀的颜色越浅。细看,翅膀表面为网格状,网格大多为平行四边形和菱形。这一层较为坚硬的翅膀下还有一层半透明的薄翅。翅膀摩擦能发出响亮的声音。躯干下面有三对足,用来支撑身体。前面一对较小,用于爬行;后一对粗大,表面有黑色条纹或斑点,用于跳跃,跳跃一下约一米远。躯干后部的稍尖处向侧后方长出两根针状的尾儿,约为身长的三分之二,感觉后方动静;死时两尾并在一起。
蛐蛐好斗,二者相遇必定分个胜负才肯罢休。相遇时二者触须来回扫动,若一碰上,便冲上去“厮杀”起来。有时为了鼓舞自己的“斗志”和压住对方的“威风”,在斗前会大声鸣叫。“战斗”中两者张开大牙对咬,并用足支撑身体台高向前顶。一般力大且牙张得大者获胜。“机智灵活”者也可获胜。胜利后必“引吭高歌”,以示威风。有时一场“战斗”结束后,败者会被咬伤甚至致死。
正因为蛐蛐好斗,它们就成了孩子们的娱乐品。为躲避孩子们的捕捉,它们也有一套办法。它们善鸣,不论白天黑夜,尤其是阴天更爱鸣叫,易被人发现,因此,它们的洞常有两三个洞口。它们在野草地中的洞常向下,一般利用蝉的幼虫抛弃的洞穴做成,有时还把距离较近的几个洞沟通,它们在篱笆根下的洞一般横向发展。
蛐蛐是农业的害虫,对它们适当的捕捉,可以控制它们的数量,不至于对农作物有太大的危害。
交流:
观察方法——
蛐蛐特点——
明确:蟋蟀身体的各部分构造、蟋蟀相斗的动作和蟋蟀的生活习性。
;蟋蟀“好斗”的特点
小组合作探究“猫、狗、牛……”等动物特点及观察方法。
明确:
观察方法——形态、动作、习性……还可以说说你与所观察的动物之间的故事
(各方面特点除了丰富、凸显说明对象外,都得与动物的主体特征有一定的联系,要能够互相映衬。)
动物特点——猫能捕捉老鼠、狗能看家、牛能吃苦耐劳(耕种庄稼)……
学生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创作构思
思考:
你喜欢的动物:___________
它的特点:__________
观察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绍顺序及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写作实践
教学过程:
一、根据拟定提纲,进行写作
二、修改习作,定稿誊抄。世界濒危绝动物档案
1.
北部白犀牛(Sumatran
rhinocerous)北部自犀牛与非洲南部的白犀牛在基因上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曾在乌干达大量繁殖,但是由于当地政府的疏于保护而渐渐消失。
2.
白鳍豚:别名白暨、白暨豚,属于喙豚科,学名为Lipotesvexillifer
Miller,属于鲸目(Cetacea),白暨豚科。识别特点为:吻突狭长,长约300毫米。额部圆而隆起。背鳍三角形,位于身体的3/5处,有低皮肤脊与尾鳍相连。头顶的偏左侧有一个能启闭自如的呼吸孔。尾鳍水平向,向缘凹入呈新月形。白暨豚种群数量很小,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兽类,亟待加强保护。产于长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苏段的干流之中。它们大约在长江生活了2500万年,有“活化石”的美称。由于数量奇少,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3.
苏门答腊虎:在野生状态下只有20只。随着40年代巴利虎和70年代里海虎的灭绝,人们预计,这一物种在不久的将来也将在地球上消失。
4.
斯比克斯鹦鹉:在野生状态下,斯比克斯鹦鹉虽没有完全灭绝但已经少得不能再少。1990年寻找这种鸟的鸟类学家仅仅找到一只幸存的雄性鸟,生活在遥远的巴西东北部地区。目前被人俘获的大约31只鸟是这种鸟能够存续下去的惟一希望。
5.
奥里诺科鳄鱼:是南美洲体形最大的食肉动物,也是地球上12种最濒临灭绝的物种之一。
6.
僧海豹(Monachus—Monachus
Ormonkseal)据专家估计,世界上仅有500只,生活在地中海,受到海水和海滩生态环境变坏的影响,被渔民大量捕杀。
7.
微型猪(Pigmyhog,学名为Sussalvanius):是世界上最小的猪,野猪的一种,主要生活在印度东北部。60厘米长,高约25厘米,成年猪不足10公斤。曾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大量存在,现在仅印度阿桑地区的玛纳斯国家公园拥有为数不多的几头。其基因与家猪的基因并无太大差别。
8.
小嘴狐猴(Mouse
Lemur):世界最小的猴类,生活在马达加斯加。
9.
兰·坎皮海龟(L.
Kemp'sRidleyTurtle)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12种最濒危动物中惟一数目成增长趋势的动物。需经历11~35年成长期。
10.
奥瑞纳克鳄鱼(Orinoco
Crocodile,学名为Crocody
Lusintermedius)仅有250~700只在野外生存。主要在古巴和委内瑞拉境内。(共24张PPT)
第四单元作文训练——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学习目标
1.仔细观察动物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2.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动物。
要写好有关动物的作文,必须要仔细观察,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我们必须对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作细致观察和全面的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最主要的特点,才能写好动物。
观察——通过对其外形、行动的观察,了解动物的部分特征。
资料——通过收集其相关的资料,了解动物的比较全面特征。
方法点拨——明特征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著身子坐著,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
大熊猫体态丰满,四肢粗壮,尾巴短秃,
毛色奇特,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
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
两个黑眼眶,很象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
镜。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驯,给人以
优美、活泼的感觉。
——《国宝——大熊猫》
1、特征描摩法
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不同的动物,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同。
采用特征描摩法说明动物,一般先介绍动物的某一特征,再说明它的作用,或说明为什么具有这一特征。接着采用同一方法逐一介绍动物的其他特征。
松树金龟子长得仪表堂堂,它身披黑色或棕色外套,外套闪着金属的光泽,上面还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显得既朴素又高雅。雄虫的两根短短的触角末端各有七条紧挨着的流苏,随着小虫情绪的变化,流苏会像扇面般展开或合拢。
那么,雄虫的一对折扇有什么用处呢?金龟子的折扇,跟天牛长长的须角、锹甲的铁锹般的上颚一样,都是发育成熟可以求偶的标志,只是外形各不相同而已。
——《松树金龟子》
事物大多是具有复杂性的,必须从多方面去介绍,才能讲清楚它的特征。依据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是将说明文写得条理清楚的根本保证。
方法点拨——理顺序
外形特点:漂亮
松鼠
生活习性:驯良
动作特征:乖巧
与人类关系:一种有用的小动物——经济价值
外形特点:仪表堂堂、流苏的作用。
松树金龟子
生活习性:夏至露面,傍晚上树,婚恋生活。
种属特征:唱歌、发音原理、唱歌的原因。
与人类关系:有些品种造成大害;“别打扰它吧!”
外形特点(1—7段):可爱、珍贵。
大熊猫
生活习性(8—15):生活环境、习性及濒危处境。
与人类关系:“活化石”
——珍贵的科研价值。
通过对三课内容的比较,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介绍一个动物,一般情况下应当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外形特点。
2、动作特征。(猴子总爱抓耳挠腮,跳来跳去;鸭子走路总是左右摇摆)
3、生活习性与种属特征(如老鼠习惯于夜晚活动;狗有灵敏的嗅觉与听觉;兔子则有非凡的奔跑能力)。
4、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利与弊、敌与友、亲与疏、作用与用途等)。
2、总分结合法
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动物,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关系。分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讲的特点描写。
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漂亮”,分述部分都要围绕着“漂亮”来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驯良”,分述部分就要围绕它的“驯良”来写。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先形状后颜色,或先中间后两边,一定要有条理。
例如,《松鼠》。
外形特点(2段):漂亮
松鼠
生活习性(3段):驯良
(讨人喜欢)
动作特征(4-5段):乖巧
方法点拨——抓语言
1、用词的准确。
“大多数金龟子嘴里啃着松针、后爪钩着树枝,露出很满足的样子。”
——使用动词准确,准确生动地说明了金龟子的动作形态。
“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
——使用形容词准确,准确形象地说明了松鼠四肢富有活力的特点。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
——使用副词准确,表明松鼠并非都在高处活动。
2、资料数据准确。
“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
——“有人说”,表明所引资料仅是听说而已,体现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
——所用的数据真实、准确。
1、人格化的描写。
例:“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等。
2、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例:“它们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
3、准确使用动、形、副词等,使说明更形象。
(同前“用词的准确”)
方法点拨——抓语言
3、动物自述法
动物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动物,文章中要把“我”当做动物来写。在描写时,既要反映动物外形、动作、习性的特点,又要体现人的一些特点。这样才能使文章既具有科学性,又显得生动活泼。
我是一只小蜜蜂。我们蜜蜂是过群体生活的。在一个蜂群中有三种蜂: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几千到几万只工蜂。我就是这千万工蜂之一。
我的母亲就是蜂王,它的身体最大,几乎丧失了飞行能力。这没有关系,它有千千万万个儿女,我们可以供养它,也算尽了孝道吧!在我的家族中,只有蜂王可以产卵,它一昼夜能为我们生下1 5万到2万个兄弟。蜂王的寿命大约是三年到五年,在我们家族中它可以说是寿星了。
在蜂群中还有一种蜂叫雄蜂,它和我们大不相同,它“人高马大”身体粗壮,翅也长。它的责任就是和蜂王交尾。交尾之后,它也就一命呜呼了。
要说家族中数量最多,职责最大的还是我们工蜂。我们是蜂群的主要成员,工作也最繁重:采集花粉、花蜜,酿制我们的“口粮”、哺育我们的弟弟们、饲喂我们的母亲、修造我们的房子、保护家园、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别看这样,我们的身体是非常弱小的,我们的寿命也只有六个月,就像天空的流星一样——一闪即逝,仅有一点儿时间去闪耀自己的光辉。
我们蜜蜂是自然界里最勤劳的了。开花时节,我们忙得忘记早晚,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蜜是很难酿的,我们要酿一公斤蜜,必须在100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如果我们的蜂巢同采蜜的花丛距离一公里半,那么我们采一公斤蜜就得飞上45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11圈。看样子,我们的功业并不次于“阿波罗号”呢!虽然我们采蜜难,但每年一窝蜂都能割几十斤蜜。在广东的同族们一年四季都不闲着。如果动物世界也有组织的话,那么我们蜜蜂一定能获得“最热爱劳动奖章”。
我们怎样选择说明方法呢?这要根据自己的文章而定,因为运用一些说明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更正确地说明事物。
方法点拨——找方法
1、金龟子的折扇,跟天牛长长的须角、锹甲的铁锹般的上颚一样,都是发育成熟可以求偶的标志,只是外形各不相同而已。(

2、其他为数不多的鞘翅目昆虫也具有同样的特点。例如屎壳郎,也是靠腹部的伸缩来摩擦鞘翅后翼,发出声音的。(

3、它们用腹部末端像犁一样的产卵器挖土,然后爬进挖好的坑里。
(
)
4、每只松树金龟子产20枚卵左右,分开埋在豌豆般大小的土坑里。(

作比较
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打比方
常见说明方法:
实践训练
仔细观察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抓住它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介绍。
写作引导:
第一步:要求确定所说明的对象,并对说明的动物进行观察,搜集相关资料。
第二步:根据观察结果与搜集的资料,确定说明的内容与重点(也就是确定写说明对象哪些特征,以及哪些应当是重点写的内容)。
第三步:确定说明的顺序(介绍动物的说明文一般都是由“外形”到“习性”,最后介绍与“人类的关系”)
第四步:要思考用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对象的特征。
第五步:根据以上各方面内容,快速行文。
写作提纲:
说明对象——
外形特点
说明内容
生活习性
与人类关系
文章题目与要求:
1、题目:《向你介绍
》或《我最喜欢的动物——

2、要求:先在横线上填写动物的名字,然后生动形象地介绍这种动物,力争能做到特征鲜明。(共28张PPT)
说明文写作指导——
(一)说明内容:
(二)说明方法:
(三)说明顺序:
(四)说明文语言:
说明对象
+
特征。
1.
时间顺序;
2.
空间顺序;
3.
逻辑顺序。
1.
准确性;
2.
生动性。
3.
打比方;
4.
列数字;
5.
作比较;
6.
分类别。
1.
下定义;
2.
举例子;
外形特点:漂亮
生活习性:驯良
动作特征:乖巧
与人类关系:一种有用的小动物——经济价值
松鼠
我们介绍一个动物,一般要介绍它哪些方面的特征呢?
一、说明内容
外形特点:仪表堂堂、流苏的作用。
生活习性:夏至露面,傍晚上树,婚恋生活。
种属特征:唱歌、发音原理、唱歌的原因。
与人类关系:有些品种造成大害。
松树金龟子
一、说明内容
外形特点:可爱、珍贵。
生活习性:生活环境、习性及濒危处境。
与人类关系:“活化石”
——珍贵的科研价值。
大熊猫
一、说明内容
介绍一个动物,一般应当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外形特点(包括脑袋、眼睛、耳朵、身体、四肢、尾巴、皮毛等各部位的颜色和形状特征)
2.
动作特征(猴子总爱抓耳挠腮,跳来跳去;鸭子走路总是左右摇摆)
3.
生活习性与种属特征(如老鼠习惯于夜晚活动;狗有灵敏的嗅觉与听觉;兔子则有非凡的奔跑能力)
4.
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利与弊、敌与友、亲与疏、作用与用途等)
一、说明内容
二、抓特点的方法
我们介绍动物时,怎样才能了解、获得、抓住动物的特征呢?再读短文,寻找答案。
明确:仔细观察,深入研究。
1.
观察——通过对其外形、行动的观察,了解动物的部分特征。
2.
研究——通过收集其相关的资料,了解动物的全面特征。
游戏:“我来描述,你来猜!”
1.
大屏幕出示动物图片,每组5张图片,全部猜对且用时最少的小组为胜。
2.
只允许用语言表达,不允许用肢体语言暗示。
3.
只能对动物外形、动作、习性等特征进行描述,不能够从汉字字义上去提示。
二、抓特点的方法
规则:
老虎

大熊猫

企鹅

袋鼠

孔雀

猩猩

麋鹿

斑马

海龟

大雁

三、课堂口述——形态特征描述
仔细观察图片,对北极熊的外形进行描述。
1.
包括脑袋、眼睛、耳朵、身体、四肢、皮毛等各部位的颜色和形状特征。
2.
按照空间顺序从头到尾进行介绍。
3.
尝试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力求突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要求:
2.
运用修饰限制性词语。
表程度限定:最、很、更、比较、相当、充分……
表范围限定:基本、几乎、许多、主要、之一……
表时间限定:当时、至今、常常……
表强调:特别、仅、只、一定、至少……
表猜测估计:大约、可能、左右、估计、也许……
四、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因素
1.
运用下定义、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五、课堂练笔——动作特征描述
观看视频,对北极熊的动作特征进行描述。
1.
仔细观察北极熊游泳、公熊打斗、玩弄摄像机的动作,任选一个方面,抓住特征细致描绘。
2.
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力求突出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特点。
要求:
2.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例:“大熊猫……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国宝—大熊猫》)
六、说明文语言“生动”性因素
1.
运用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3.
动词、形容词的运用。
例:“大多数金龟子嘴里啃着松针、后爪钩着树枝,露出很满足的样子。”
北极熊是现今体型最大的陆上食肉动物,成年北极熊直立起来高达约2.8米,肩高约1.6米。雄性北极熊身长(头-尾)240至260cm,雌性身长190至210cm。雄性北极熊体重为300至800千克,雌性为150至300千克。
北极熊头部相对棕熊来说比较细长,它们的脸口鼻一起呈楔形。耳小而圆,颈细长,体型巨大,肢掌多毛。北极熊的前爪十分宽大,在游泳的时候宛如双桨。
北极熊的皮肤是黑色的,我们从它们的鼻头、爪垫、嘴唇以及眼睛四周的黑皮肤上就能窥见皮肤的原貌。而黑色的皮肤有助于吸收热量,这又是保暖的好点子。
例文展示:
限制性词语
拟人
列数字
打比方
外形特点
作比较
北极熊的毛也非常特别,它们的毛中间是空的,这样的构造可以把阳光反射到毛发下面的黑色皮肤上,有助于吸收更多的热量。另外,北极熊皮下脂肪厚达5~7厘米,这就使得北极熊即使在零下70℃的寒冷环境中也能泰然处之。
北极熊的毛发在夏季虽然不像其他北极动物那样换成深色的夏装,不过也可能因为氧化作用而微微变黄。2005年7月,在芝加哥一所动物园里,几只北极熊的毛发竟然变成了绿色!原来,那年芝加哥正经历着酷暑,炎热潮湿的气候让藻类欢天喜地,它们趁机钻进了北极熊那中空的毛发里。于是,便把北极熊的毛发染成了绿色。
例文展示:
列数字
举例子
北极熊的视力和听力与人类相当,但它们的嗅觉极为灵敏,是犬类的7倍,可以捕捉到方圆1公里或冰雪下1米的气味。
北极熊在熊科动物家族中属于正牌的食肉动物,它们主要捕食海豹,除此之外,它们也捕捉海象、白鲸、海鸟、鱼类、小型哺乳动物,有时也会打扫腐肉。北极熊也不是一点素食不沾,在夏季它们偶尔也会吃点浆果或者植物的根茎。在春末夏临之时,他们会到海边的地方来取冲上来海草补充身体所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物质。
北极熊是唯一主动攻击人类的熊,攻击大多发生在夜间。北极熊处在北极食物链的最顶端,对维护北极生态平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文展示:
列数字
作比较
习性特点
与人类的关系
1.
说明内容:抓住了北极熊外形特征、动作特征、习性特征和与人类关系的特征进行介绍。
2.
说明顺序:整体上是由外形到习性再到与人类的关系这样的逻辑顺序。介绍外形时是从头到尾的空间顺序。
3.
说明方法: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
说明文语言:介绍外形时,突出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特点。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还运用“大约”“最”等限制性词语。介绍北极熊习性时,突出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特点,运用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手法。
例文经验小结:
1.
题目:《北极霸主——北极熊》
2.
抓住北极熊的特点,有条理地介绍。
3.
语言准确、生动。
七、课后作业动物园里的动物怎么过冬?
幼长臂猿躺在放有热水袋的棉被里;黑天鹅的“卧室”放上了取暖器;体积庞大的大象周围也烧起堆堆炭火……天冷了,人会想方设法取暖,可那些不会照顾自己的动物们如何“熬”过这个寒冬呢?
引人关注的鳄鱼池没有了往日的喧闹。饲养鳄鱼的师傅说,鳄鱼嘴里有一层鹅黄色的膜,它能吸收热量。而此时因为水里的温度比岸上温度略高,所以它们全部潜到水里找温暖去了。动物园在鳄鱼池边建有暖气房,往年气温降到7°C以下时,工作人员就想办法把半冬眠的鳄鱼一条条拉入室内保温。今年略有些改变,只是在早上和晚上抽取暖和的井水换掉鳄鱼池中冰冷的水,这样,鳄鱼就可以在水里安全过冬了。
最可怜的要数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长臂猿了,它们最怕冷,两只出生不久的小长臂猿被妈妈抛弃了,冷得嗷嗷直叫。动物园为了救活这两只价值数万元人民币的长臂猿,决定人工喂养,而保暖工作也是无微不至的,像哺育婴儿一样。记者在长臂猿馆里看到,它们暖和的小床上面有厚厚的棉被,还有热水袋,两只小猿已度过了危险期,在房里蹦来蹦去。
大象因为体积庞大,比较难对它保暖,动物园只能在圈大象的栏杆外烧起了炭火给它们取暖,员工们轮流昼夜值班,为大象“烧火”。美丽的黑天鹅没有攻击性,只需在房里放上取暖器就可以了,记者看到它们正在优雅地梳理着羽毛。冬眠的蛇在暖气房里乐不思蜀,一改冬眠的习性,蠕动着身子寻找食物,并作些健身运动。笨重的犀牛住在动物园的仿真草房里,全身披着铠甲似的厚皮,“床”上垫上了可以保温的木板,特别厚。
而那些不怕冷的动物在这样的气温里过得尤为惬意,海狮、狮子、虎、豹等非常活跃。准备参加春节大汇演的海豹正在碧绿的水中强化训练,它们追逐着、打闹着不肯停下。以往这些不怕冷的动物一到天寒地冻时便偷着乐,现在这种“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已不存在了,有动物园的精心照顾,所有的动物都能够把冬天当作春天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