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季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二十五 毛泽东词二首 3份教学设计+若干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春季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二十五 毛泽东词二首 3份教学设计+若干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04 20:37:52

内容文字预览

《毛泽东词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中的抒情、议论,领会词人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
2、比较两首词不同的艺术境界,体会意境、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词中的感情意境。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序幕
在中国历史中,毛泽东是绝无仅有的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学者、书法家、诗人集一身,这种荣耀,这种成就无人能比!尤其是他的诗词,气势恢宏,意境高远,积极向上,具有新时代的沧海横流般的征服力量。下面让我们从他的词中来感受什么是豪情、什么是气魄、什么是信念。
二、阅读主场
(一)朗读《沁园春雪》,初步感受词的豪情、气魄。
(二)理解分析词作内容和语言。
1、学生阅读交流讨论:上阙分几层?
三层:⑴总写北国雪景。⑵分写眼前实景。⑶写想像虚景。
2、讲解上阙各层。
3、学生阅读交流讨论:下阙分几层?
三层:⑴承上启下。⑵评古。⑶论今、点题。
4、讲解下阙各层。
5、问题讨论:(自己确认,小组交流,班上发言)
⑴、白雪皑皑使上阙所写雪景的主要特征,作者用了哪些词来表现白、洁?
“冰”、“雪”、“银”、“蜡”、“素”。
⑵、作者在写景和评论历史人物时运用了哪些十分贴切和极富形象、饱含感情的词?
写景:“封”、“飘”、“舞”、“驰”,“莽莽”、“滔滔”,“惟”、“顿”(形象贴切)
(三)朗诵指导:
首层稍慢,读出深远。次层注意“望”、“惜”的作用,中间的句号不易停顿太长,气势要连贯;层末应有较大间歇。尾层三句,要读得意气轩昂。
(四)集体有感情诵读《沁园春雪》。
(五)诵读《卜算子咏梅》,感知词的大意。
(六)理解分析词作内容和表现手法。
1、学生在自读基础上描述词的内容。
暮春的风雨送走了大好春光,冬末的瑞雪又把春天迎接回来。悬崖峭壁冻结了百丈高的冰柱,梅花仍然坚毅不拔,开放着俏丽的花朵。
梅花俏丽开放,不是为了和群花争夺春天,只是想把春天报晓给人间。而春回大地,漫山遍野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隐藏在万花丛中露出幸福的笑脸,与百花共享大好的春光。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及理由。
3、讨论:这仅仅是一首咏物词吗?词人真的是在咏颂自然界的梅花吗?全词给你感受最深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在班上发言)
这是一首咏物词,又是一篇战斗的抒情诗。全词以傲视严寒的梅花比真正的革命者,突出敢于坚持真理、敢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以时令转换、自然现象的描写,说明革命真理必然胜利的科学规律。作者妙用双关、拟人,词意新颖,令人耳目一新。
4、对比阅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体会其差异。
词的大意:
远离驿站,那偏僻残破的小桥旁,你寂寞的开放无人观赏。黄昏已令你忧愁悲伤,更何况雨骤风狂。
从不在争芳斗艳上下功夫,也不理睬百花的不满嫉妒。凋零的花瓣飘落在地上,被碾碎为尘土,仍旧和以前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差异比较:
陆游借梅花自比,上阙比喻自己有才能抱负,没有知音,更遭受挫折;下阙比喻自己孤芳自赏,不改初衷。毛泽东一反陆游悲观失望的情绪,表现了梅花坚毅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克己的积极将精神,给人胸怀宽广、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三、阅读尾声
1、讨论交流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2、课堂练习:背诵默写这两首词。
3、课外作业:
⑴、向父母朗诵这两首词,将《沁园春雪》改写成一篇包含景物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神情描写的短文。
⑵、查阅资料:①两首词的写作背景。②从学过的诗词中摘抄写雪和写梅的诗句各三句。《毛泽东词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简介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朗读并熟背两首词。
3、比较阅读,在探究同题材诗词过程中比较异同。
4、疏通文意,比较异同,深悟主题,赏析写法。
5、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并用精练优美的语言仿写句子。
6、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流利朗读课文,读出感情,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4、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沁园春雪》
一、新课导入。
毛泽东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但这是作为一个革命领袖的名字为大家所熟悉的。其实,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他的诗词造诣,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词《沁园春 雪》。
二、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三、朗诵。
读准“稍逊 风骚 莽莽 滔滔 分外 妖娆 沁园春 成吉思汗
今朝 多娇 原驰 蜡象 素裹 略输 数风流人物
”。
(答案:xùn sāo mǎng tāo fèn ráo qìn hán zhāo jiāo chí là guǒ luè shǔ)
四、词上阕分析。
《沁园春
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内容跟“沁园春”没有关系。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句子是写雪的?
明确:词的上阕
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什么意境?
明确:前三句。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
3、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明确: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化动为静的写法;写出了山的连,原的高。
4、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试加以分析。
明确:虚景,从“须”可以看出
五、词下阕。
1、作者对词中杰出的历史人物进行的总体评价是?
明确:“惜”,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批评他们缺乏文学才华。
2、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明确:新时代的人民群众。
再次富有感情的诵读。注意诗的节奏。
六、小结。
《沁园春
雪》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七、课后作业。
1、《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也是与雪有关,反复朗读这首词,说说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
2、写出四句写雪的古诗。
第二课时《卜算子咏梅》
一、情景导入。
指导学生齐读宋代卢梅坡的《雪梅》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求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首诗歌中,我们不仅发现雪与梅的竞争,而且能感受到雪与梅的奇缘。昨天,那皑皑白雪已深深印入我们的脑海,今天,但愿这勇于搏击风雪的点点红梅更令你热血沸腾。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两首写梅的词,看看毛泽东和陆游笔下的梅花分别有怎样的一种美。
二、基础知识。
(1)读下列诗词中加点字的注音
驿(yì)外断桥边
更著(zhuó)风和雨
一任群芳妒(dù)
零落成泥碾(niǎn)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思。
犹有花枝俏
犹:仍然,还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待到山花烂漫时
烂漫:色彩鲜明而美丽,这里形容春花盛开的样子。
驿外断桥边
驿:古代共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寂寞开无主
寞:孤单冷清。
无主:无人陪护,无人欣赏。
更著风和雨
更著:更,又,再。
著:遭到,遭受。
零落成泥碾作尘
零落:凋谢。
碾:这里只被车轮轧碎。
三、重点探究。
1、读毛泽东和陆游的词,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两首咏梅词上、下阕分别写生了什么?试加以概括(每句不超过10个字)
(2)请分别用一段话,说说两首咏梅词中,梅的形象。(80字左右)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狂风怒吼,白雪皑皑,悬崖万丈,冰坚天寒。是你,用那点点花红点燃人们心头对春的希望。迎春黄了,桃花红了,山花烂漫,万紫千红。你呢?早已经成了让人心痛的落红。可是,我却在你的脸上看到了世间最欣慰、最美丽的笑容。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黄昏,驿外,断桥,风雨,那支孤独的梅花默默绽放。伴随她的只有群花的忌妒,她无意与她们争宠,但是在自己凋谢飘落、被轧成尘土时,也不忘“只留清气满乾坤”。
2、答案提示:
相同点:
(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①毛泽东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等。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开放。
②陆游的词上阕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
(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①毛泽东词中“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刻画出梅花默默奉献、大公无私。
②陆游词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写出梅花不慕虚荣、与世无争。
(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尚品格。
①“俏”“不争春”“笑”,这些都流露出诗人对梅不屈不挠、勇敢斗争、不计名利、默默奉献高尚品格的赞美。
②“一任群芳妒”“只有香故来”,诗人陆游对这样的梅花有的是赞美与怜惜。
(4)两位作者都以梅花自比。
①毛泽东同志面对新中国的内外困难,决意像峭壁寒梅一样,坚强不屈,率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道克服困难,创造美好的明天。
②纵观陆游一生的政治经历,起初考第一被举荐,被秦桧所妒,孝宗时又为龙大渊等一群小人所排挤;万年赞成北伐,失败后遭诬陷。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梅花就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化身。
不同点:
(1)词中梅花的处境不同
毛泽东所咏叹的梅花开在百丈寒冰堆积的悬崖上。
陆游所咏叹的梅花开在荒凉冷落的“驿外断桥边”。
(2)词中的梅花形象也不同
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何等的傲寒俊俏、积极乐观。象征革命者的坚强不屈、斗争的精神。
陆游笔下的梅花却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象征着屡受排挤的主战派。
(3)词中梅花的追求也不同。
毛泽东的梅花则已消融了物我区别,达到忘我无我的境界,故而可以微笑坦然接受凋零的命运,在人格境界上是有高下之分。毛泽东的追求是以其革命家的乐观精神,将自身融入为人民谋求幸福的伟大事业中。
陆游词中的梅花因其有我,故而忧愁寂寞。陆游的追求是秉承独善之身,达到了封建文人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却始终无法忘怀内心的伤痛。
(4)两首词的感情基调不一样。
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积极乐观,充满信心。
陆游的词,感情基调低沉孤高。《毛泽东词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象,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掌握本文的篇章结构,理解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能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重点
1、理解写景、抒情想结合的特点。
2、诗歌的朗读。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梅花的资料。(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梅花图片、音乐等等)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沁园春 雪》
一、导入。
1、背景简介: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 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关于体裁和题目的简介:
明确: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自主学习
1、请学生朗读,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
2、请学生将课前预习时收集的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雪的材料展示朗读。
三、教师点拨,师生合作,领悟诗歌内容。
(一)、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学生齐读:
要求:
(1)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2)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二)、篇章分析: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自由发表意见,教师适当点拨。
1、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但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上阕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下阕又侧重于哪两种表达方式?
点拨:上阕侧重于写景,下阕侧重于抒情、议论。
2、上阕写的什么地什么景?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把它分为三个层次,并谈谈你的理解。
点拨:上阕写的是我国北方的壮丽雪景。
第1层概括写,从开头到“万里雪飘”。开门见山,气势磅礴。“千里”“万里”极言地域之广,“冰封”“雪飘”一动一静,极写严寒之烈,描绘出我国北方雄浑壮阔、银妆玉砌的雪景。
第2层具体写,从“望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雪中远眺,“望”字领起下文。由“静”到“动”,暗示大地主人的斗争精神。
第3层想象写,从“须晴日”到上阕结束。想象等到放晴的日子,景色就更加妍丽动人了!
3、下阕如何引入对人物的评论,评论了哪些古人?又评论了哪些今人?试按此线索也将它分为三个层次。
点拨:下阕第1层束上启下,“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个“引”字巧妙地由写祖国壮丽河山引出“无数英雄”,过渡到对古今人物的评论。
第2层从“惜秦皇汉武”到“只识弯弓射大雕”。紧扣一个“惜”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所可惜的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文字才华方面稍微差一些,即在文治方面略嫌不足;成吉思汗所可惜的是“只识弯弓射大雕”,即只注重武功,而忽视文治。因此他们都不算真正的英雄人物。这层大意: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他们曾彪炳一时,雄视一代,可惜啊,在文治方面都稍微差一点。至于那天之骄子元太祖,只知道引满长弓,射落大雕而已。
第3层从“俱往矣”到结束。“俱往矣”是对历代帝王的否定。那么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是谁呢?作者庄严宣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那就是今天的人民大众才是时代的真正主人。一笔定乾坤,收束全词,此乃点晴之笔。
4、下阕第一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要点点拨:承上启下。
5、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要点点拨: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三)、局部品读: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学生品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句,说出自己的感受。
要点点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
(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可说可不说)
2、学生品读“惟余莽莽”和“顿失滔滔”这两句,说出自己的感受。
要点点拨:“惟余莽莽”表现了苍茫的意境,“顿失滔滔”表现严寒之下,黄河突然被冰封住的样子
3、品读“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一句,谈谈你最强烈的感受!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要点点拨:“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教师示范朗读: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
4、表现全词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请同学们谈谈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风流人物”的含义)
点拨:
(1)表现全词主旨的诗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说真正称得上
英雄人物的,是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赞颂无产阶级人民大众,这正是作者写这首词的立意所在。
(2)总结历史的经验,毛泽东强调中国的命运必须掌握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手里。所以在词的末尾宣告: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5、学生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
点拨: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四)、总结这首词的整体思路: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四、朗读点拨:
1、请学生再次齐读这首词,教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朗读问题。
2、点拨:
(1)“北国风光……分外妖娆。”以豪迈的语调来朗读。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要用赞颂、高昂的激情来朗诵。
(3)“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要略转低沉,用稍带批评的口吻来朗诵。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这首词。
2、依照《沁园春 雪》的格律,你也来填一首《沁园春》吧。
3、预习《卜算子
咏梅》,并与附录中的陆游的词比较,思考两首词思想内容的不同。
第二课时《卜算子
咏梅》
一、创造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读自己填写的《沁园春》,教师点评。
2、郎诵“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创造情境。
3、让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资料,介绍感受。
4、请学生总结梅花这一千古以来人们反复赞颂的形象的特点:
点拨:凌寒开放
坚贞不屈
美丽孤独等等
二、整体感知,朗读体会:
1、分别请学生朗读毛主席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2、请学生讨论两首词的所表达含义,可以分组分句解决。
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明确。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要点、关键词:送春归,迎春到。有送走春天的伤感,和迎接春天的喜悦。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要点、关键词:百丈冰,花枝俏。对比,突出表现梅花的凌寒开放,坚贞不屈。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要点、关键词:不争春。突出表现梅花的谦逊。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要点:关键词:丛中笑。这一句是难点,作者除了表达了梅花在“山花烂漫时”,结成梅子,隐藏于花丛中的谦逊之外,还表达了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
(说明: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含义,并找出关键词即可。)
2、对于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只要求学生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即可。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1)你认为词篇中哪些是关键的词语?
要点点拨:寂寞、愁、风和雨、妒、辗作尘、香如故。
(2)请写一段话,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你对本词的理解。
那株生在荒郊野外的梅花,在断桥边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将临,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它不想去争艳夺宠,任凭百花的妒忌与排斥,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坚贞不屈的品格。
(3)你觉得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什么形象?
点拨:美丽寂寞、坚贞不屈,同时孤芳自赏。
四、请同学们比较两首词的不同:
点拨:毛主席的词感情基调是乐观的、豪放的,而陆游的词主要表达了一种坚贞不屈同时又孤芳自赏的情调。正如他们笔下的梅花一个是与一百花一起装点春天,一个是任凭百花的妒忌与排斥。
虽然写的都是梅花,但由于毛主席和陆游所处的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
(让学生拿出准备的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材料,交流讨论,教师明确)
1961年的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时期,毛主席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写这首词的用意在于鼓励大家敢于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
陆游生活在金朝派兵攻打宋朝的时代,面临山河破碎的现实,他力主抗战,然而遭到的却是投降派一次次的打击和排挤。无力改变现实的他只能是无奈。
两首词也有共同之处,陆游的那首梅花词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但也流露着伤感,表现出脆弱。毛泽东的这首梅花词,表现的也是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但充满昂扬的斗志,谦逊的态度。
这两首词各赋予梅花不同的思想内涵,不必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词的高下。
五、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于这两首词的理解,各画两幅画,来表现两种不同风貌的梅花。
(学生画画,教师巡视,选取优秀作品展示)
六、读读背背: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重点。
指导的基本方式是: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教师示范——再练读——再试读。还可以创设情境,如展示图片、配上乐曲等。
在读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毛主席笔下梅花的特点——凌寒独放、乐观谦虚来讨论交流,领悟毛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满含激昂赞叹之情读出梅的风姿,梅的品格。可让学生将两首词对比读一读,体会这两首词同样写梅,但给人截然不同的感受。
七、作业布置:
1、背诵两篇《卜算子
咏梅》;
2、请同学们在课外读读毛主席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