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知识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词语知识复习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04 20:0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95张PPT。词语知识复习 一 词 义1.单义词:
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叫单义词。如:北京、雷锋、前壁、仿生学等。2.多义词:
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而这个意义又是互相联系的。如“浅”就有六种意义。3.同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叫做同义词。如:力气——气力、洋灰——水泥。4.反义词:
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如:好——坏。二 词的感彩1.褒义词:
表达肯定、赞许,带有喜爱感情的词。如“伟大、团结、成果”等。2.贬义词:
表达否定、贬斥,带有憎恶感情的词。如“武断、伎俩、勾结、后果”等。3.中性词:
不带褒贬色彩的词。如“结果、判断”等。三、同音词:
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如:gōng 工 攻 公四、熟语1.成语:
一种定型、定义和习用的固定短语。特点:含义上的整体性,结构上的固定性。2.谚语:
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又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3.歇后语:
有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如:老虎拉车——谁赶(敢)。下雨出太阳——假晴(情)。4.惯用语:
它是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表达整体意义的固定词组。如:拍马屁、墙头草。
5.格言:格言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语句。一般出于名人之手,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语句。如:知识就是力量。
汉语语法袁 泉 汉语语法知识
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实词: 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有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1、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等的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同志、作家;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
表示抽象事物:政治、科学;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笑、支持、保卫
表示存现、消失:有、出现、丧失;
表示发展变化:发展、扩大、提高;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喜欢、希望
表示使令:叫、让、使、请、允许;
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会、能、能够、应该;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进去
表示判断(判断词):是。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ABAB ,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3、形容词:
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圆、直、弯
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伟大;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明媚、激动
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AABB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几、许多、三四十;
表序数:第一、初二、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
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用倍数表示
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5、量词:
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个、只;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
有时也借某些名词来表示: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
量词可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
物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例如:
一里路 两个人 三棵树 二十年动量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词。例如:    
来一趟 去几次 跳两下 踢一脚
物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一般用在名词前,在句中作定语。例如:
①我买了(五本)书。
②她长了(一根)白发。
动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一般用在动词后,在句中作补语。例如:
①老师把我狠狠批评了<一顿>。
②他来回跑了<几回>。6、代词:
起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可分为:
人称代词:你、我、他、她们、大家等。
疑问代词:谁、什么、多少、哪里等。
指示代词:这些、那些、这样、那里等。代词的语法特点:
① 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② 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③ 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7、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肯定、否定、语气等的词。
表示程度:很、极、挺、越、最、太、极其、更加、非常、十分、过于、略微、稍微等。
表示范围:都、全、总、只、仅仅、统统等;表示时间:已经、曾经、刚才、正在、就、就要、快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忽然、突然等。
表示情势:仿佛、好像、犹如等。
表示肯定、否定:可能、不、没、也许、必定等
表示语气:可、倒、却、偏、决、难道等。
表示频率:偶尔、常常、时常、往往、渐渐、永远、一直、一向、一再、再三、屡次等。
表示重复:又、再、也、还、连续等。 副词的语法特点: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如: 这(很)好。你们(都)来了。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如:好得[很]。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多数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一部分副词有关联作用,如:就、才、也等。8、连词:
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如:
和、同、跟、与、及、以及、或、或者、并、并且、不但、而、而且、虽然、但是、既然、要是、如果、假使、只要、除非、即使、因为、尽管、不管、不论、于是、可是、然而、况且、所以、因而、因此等。 语法特点: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③只有连接作用,没有修饰作用。9、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前面,和它们合起来(组成介宾短语),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等,表示时间、处所、方向、方式、原因、目的、对象、比较等。
表时间:从、自从、到、在、当、于等。
表处所、方向:从、自、往、朝、向、到、在、于等。
表方式:按照、以 表原因:由于
表目的:为、为了 表排除:除了
表对象、关联:对、对于、关于、至于、连、同、跟、和等。
表比较:比、同、跟、和等。语法特点:
①不能单独使用。
②不能加时态助词“着”“了”“过”和表示趋向的动词“来”“上”“下”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10、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起辅助作用,表示一些附加意义的词。可分三类:
结构助词:的、地、得、所;
时(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啊、罢等。
语法特点:
①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
②除“所”以外,都念轻声。 11、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可分六类:
①表示悲伤、痛苦:唉、哎哟
②表示愤怒、鄙视:呸、哼
③表示惊讶:咦、哎呀、唉呀
④表示呼唤:喂
⑤表示应答:嗯
⑥表示喜悦:哈哈12、拟声词: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
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叹词语法特点:
①不同别的词发生组合关系,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②有的单独一个叹词就可以成为一个句子。
③有些叹词的汉子写法不固定。如“啊”因为音变又写成“呀”“哪”“哇”等。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
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
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
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
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④区分连词和介词。
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⑤区分动词和介词。
动词能作谓语,介词只能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
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
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⑦区分介词和副词。
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二、短语: 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
基本结构有:
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如:
报刊杂志、调查研究、老师和同学并列短语的特点:
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 。
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
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
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
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在它们前头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如:
(我的)老师
[认真]学习
[非常]清晰偏正短语的基本结构:
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
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
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的短语,如:
吃晚饭、表扬我、卖豆浆
动宾短语的基本结构:
动+名、动+代。
动宾短语的特点:
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
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
④使用动宾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会造成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如:洗<干净>、冻得<麻木>
语法特点:
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作补语,用<>表示。
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
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
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两个词之间是陈述和被陈述关系的短语叫主谓短语。如
养分多、天气好。
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
名(代)+疑问代词、
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
名+数量,如纸三张主谓短语的特点:
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
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宾短语。
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
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
语法特点:
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
②介宾短语在谓语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7、“的”字短语。
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
基本结构:
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
语法特点:
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
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三、句子
由词或词组构成,具有一定语气、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一)句子的分类
1、按用途和语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2、按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句子的用途
  句子的用途主要有四种:表陈述,表疑问,表祈使,表感叹。我们据此将句子分为四种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1、陈述句:用来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
陈述句是用来陈述事情的句子,表示陈述的语气,在书面上用句号表示。在说话和写作中,陈述句用得最多。陈述句有肯定的陈述,也有否定的陈述。
肯定的陈述,可以用“是”字句或一般的肯定句式表示。例如: (1)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2)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
否定的陈述,则要在谓语中心语前边使用“不”、“没”、“没有”等。例如:
(1)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
(2)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
(3)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2?疑问句: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
  疑问句表疑问的语气,在书面上用问号表示。疑问句可分为以下几种:
(1) 特指问:用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怎样、多少、为什么”等来提出疑问,要求针对这些疑问词来回答问题的一种疑问句。例如:
①你说什么?  
②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 (2)是非问:在陈述句的基础上加上疑问的语调,或者用语气词“吗、么、呢、吧”等表示疑问,要求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的疑问句。
例如:①你现在就去?
   ②地球是圆的吗?
(3)选择问:提出并列的几个问题,要求选择其中一个作出肯定回答的疑问句。例如:去海南岛,是坐火车方便,还是坐飞机方便?(4)正反问: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来提问,要求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的疑问句。例如:
①地球是不是一个滚圆的正球体呢?
②这条路好不好走?
(5)特殊疑问句,即“无疑而问”的问句。这种问句虽然也提出问题,却不是要求别人回答,而且就发问的人来说,本来就没有疑问。这种问句可以分为“设问”和“反问”两种。 3、祈使句:请求或命令别人做或不做什么事的句子。
  祈使句表示一种请求或命令的语气,在书面上,语气强烈的用叹号,语气较和缓的用句号。祈使句分为要求和禁止两类,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的语气。禁止类祈使句一般都有“不要”、“不准”、“禁止”、“严禁”、“勿”、“别”等表示禁止的词语。例如: (1)时候不早了,快点走吧!(要求)
(2)不准随地吐痰!(禁止)
表示请求的祈使句还可以采用疑问句的形式,这样可以把话说得更委婉些,带有商量的口气。例如:
  借你的笔给我用一下好吗? 4、感叹句:用来表示某种感情(如喜爱、愤怒、悲伤、恐惧、惊讶、厌恶等)的句子。感叹句表示感叹的语气,在书面上用感叹号表示。例如:
  (1)哈哈!真美!
  (2)哎哟!好痛!
  (3)看,梨花!
  (4)山,好大的山啊! 八年级下P98单句主 谓 句非主谓句名词谓语句:今天星期二。动词谓语句:他在打球。形容词谓语句:他很幽默。主谓谓语句:她性格温和。名词非主谓句:飞机!动词非主谓句:站住!形容词非主谓句:好!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
哦!(我想起来了。)
呜!(火车进站了。)并列复句:不是……而是……承接复句:于是、然后、接着递进复句:不但……而且……选择复句:不是……就是……转折复句:虽然……但是……因果复句:因为……所以……假设复句:如果……那么……条件复句:无论……都……复句八年级下P107 (二)句子成分
主语:是被谓语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走出这了。
院子里静悄悄的。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窗花剪好了。
他终于露出了笑容。
明天星期三。宾语:
用在谓语动词后,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涉及的人或事物,用以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例如:
什么叫信息?
谁说女子不如男?
我借了一支钢笔。
定语:
修饰主语或宾语的成分,可分为描写性定语和限制性定语。
描写性定语:指明主语或宾语是“什么样的”。
会场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限制性定语:指明主语或宾语是“哪一个”
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状语:修饰和限制谓语(动词、形容词)的成分。在句子中经常处于两种位置:
一是处于谓语之前,主语之后(句中状语)。如:歌声[把她]带入深沉的回忆。
他[非常]恐惧。 咱们[办公室]谈。
一是处在句首,主语之前,常表时间与处所。(句首状语)
[昨天],你去哪了?
[船头上],有人在说话。补语:
谓语(动词、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谓语(动词、形容词)的成分,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数量、时间、处所、状态等。如:
他的字比原来好得<多>。
水生笑了<一下> 。
我们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
这次车祸撞<残>了他。独立成分(用“△”表示):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词组。它在句子中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如:
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八年级下P114句子的主干四、修改病句 病句分析是综合了语法、逻辑、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知识的一项内容。复习时,要认真弄清用词错误、语法错误、逻辑错误、修辞不当、歧义等方面的各种病因。还要掌握辨认病句的基本且有效的方法。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修改病句,并在多练的基础上形成有效、快速且准确判断的思路、方法等,争取具有较高的解题能力,并在语言交际中较好的避免病句。四、修改病句解这类题目,可着重从语法分析入手
第一步,检查主干有没有问题(或搭配或残缺等);
第二步,查枝叶有没有问题(主要是搭配问题);
最后检查语序是否得当、前后是否矛盾、内容是否重复等。1.语序不当
所谓语序不当,是指词语或句子的先后顺序错乱,从而造成文理不通的毛病。语序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句子成分次序不当
②词序不当
③分句次序不当
④主客体颠倒
请看以下例句:例1 这是三本我买的精美的很有教育意义的中文小说。
解析:本句定语的顺序不当。正确语序应该是:这是我买的三本很有教育意义的、精美的中文小说。
例2 他把红烧肉没有做好。
解析:本句状语的顺序不当。正确的语序是:他没有把红烧肉做好。“把”字结构做状语时,要放在否定词后面。例3.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发展、运动、变化,语言也是这样。
解析:词序不当。“发展”“运动”“变化”,三个词语之间,首先应该是“运动”,由运动引起“变化”,有变化才能“发展”。因此,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例4.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
解析: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在复句中,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面。这句话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才知道你由于正忙着……”这是1992年高考第4题的A项,是作为正确选项出来的。但由于试题编制者的疏忽,也造成了语病。
例5 为支援灾区人民,村里的人宁愿献出大米,也要自己吃玉米面。
解析:复句分句颠倒。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宁愿自己吃玉米面,也要献出大米。”
例6 他从小在这长大,这里的山山水水,对他太熟悉了。
解析:主客体颠倒。应该把“对”提到“这里”前面。
2.搭配不当
所谓搭配不当,是指几个词在用作句中相关成分时,意义上不能互相搭配。
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情形:
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②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③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④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
请看下面例句:例1.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陵墓葬于谷内西北坡上。
解析:主谓搭配不当。“陵墓”不能“葬”,应改为“建”。
例2.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动宾搭配不当。“安排”会议内容、时间等还可以,“安排”“问题”就不妥当了。这是1995年高考第7题的A项。
例3.他打量着闯王带着谦逊微笑的英明面孔.
解析:定语中心词搭配不当。“英明”不能修饰“面孔”。 例4.在他旁边,横眉立目地站着两个持枪卫兵。
解析:状语中心词搭配不当。“横眉立目”不能修饰“站”。
例5. 在这次考试中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刻苦用功。
解析:一面两面搭配不当。前面“能否”着眼于两个方面,后面却只从“刻苦用功”一方面说,显然就不合适了。
例6.畅销全国的金龙牌补脑液不愧为中成药验方。
解析:主语宾语搭配不当。“补脑液”不能是“验方”。3.成分残缺或赘余。
所谓成分残缺或赘余,指句子的主、谓、宾等主要成分或应该有的修饰成分、关联词语等遗漏或者出现重复多余,使语意表述不清楚或者啰嗦。常见的成分残缺或赘余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残缺:缺主、谓、宾语;缺必要的修饰成分,附加成分。
②赘余:主、谓、宾语多余;修饰成分,附加成分多余。
请看下面例句:例1.经过志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解析:主语残缺。这是1992年全国高考题第4题的D项,因为多用了一个介词“经过”,使得原句主语变成了状语,造成主语残缺。
例2.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解析:宾语残缺,这是1997年高考第6题的A项。句中“推广”的宾语应该是“经验”,而不应是“喂猪”;在“喂猪”后面加上“的经验”句子就通了。例3.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解析:谓语残缺。“建立与加强”的宾语是“制度”,而不可能是“工作”。这样,只有在“建立”前加上“完成”一词,句子才通顺。
例4.今天,市里不少领导来我校莅临指导。
解析:谓语重复。“莅临”就是“来”。
例5.经过广泛的讨论,反复的修改,新的奖酬金制度终于付诸于实施了。
解析:介词多余。“诸”在这里本来就有“之于”的意思,再加上介词“于”,就重复了。4.结构混乱
所谓结构混乱,指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缠绕在一起说,造成语句不通顺。常见的结构混乱的句子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句式杂糅
②前后脱节
请看以下例句:例1.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成的。
解析:句式杂糅。实际上这句话是由两句话拼接而成的,可改为“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也可改为“感冒退热冲剂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成的。” 例2.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
解析:前后脱节。前面如改成“本着……的原则”或改为“以……为原则”,前后两个分句语脉就流畅了。5.表意不明
所谓表意不明,指的是因为词义不准,词性误用,指代不清,语有歧义等影响了表意的明确。
表意不明常见有如下几种情形:
①代词指代不明
②数目不确切
③范围不确定
④歧义
请看以下例句: 例1.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妇女——死者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
解析:指代不明。句中“她”究竟指谁?“死者”还是“母亲”?如果指代“死者”,“她的”就应该去掉才好。
例2.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我校师生将近四百多人。
解析:数目不确切。“将近”与“四百多人”矛盾。宜根据实际情况,删去“将近”或“多”。例3.从六十岁到九十九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
解析:范围不确定。从字面上看,好像59岁以下和100岁以上的都没有坐车参加游行的权力。应改为“六十岁以上的”。
例4.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解析:歧义。大家“气愤”的是什么?是护林员揭发问题这件事还是护林员揭发出来的问题?如果在“揭发”后面加上一个“的”字,歧义就消除了6.不合逻辑
所谓不合逻辑,指的是由于概念使用、分类、判断失误造成的语病。常见的不合逻辑的语病有如下几种:
①不符合客观事实 ②前后矛盾
③分类列举不当 ④否定失当
请看下面例句:
例1.资产阶级竭力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
解析:不符合客观事实。“劳心者治人”的观点是封建主义的观点。例2.电影快开演了,观众们争先恐后地鱼贯入场
解析:前后矛盾。“鱼贯”是一个接一个地,应该是很有次序的,与前面的“争先恐后”矛盾了。“争先恐后”就应该“蜂拥”而上。
例3.今天下午,我们班的任务是扫地、拔草、垫道和搞校园卫生。解析:分类列举不当。扫地、拔草、垫道都是“搞校园卫生”的具体内容,不能用表并列关系的“和”来连接。
例4.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解析:否定失当。整句话用了三重否定,造成语意的混乱。只有将后一个“不”删去,句子才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