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写消息》ppt课件 (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写消息》ppt课件 (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04 20:5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命题写作:写一则新闻(作文纸),
选择学校、班级、家庭、居住的社区、村镇等任一区域,撰写一则新闻稿;
要求:1.题目自拟;
2.写清楚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活动内容),结果,收获;
3.字数500字左右。
写消息——写作指导
*新闻最早出自《新唐书》,孙处玄云:——
——“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

西方:“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报道目的:让公众接受信息,引导社会舆论。什么是新闻?我叫“新闻”说说我的特征:新闻的特征新闻:
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 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新闻的特征:
1.真实性 2.时效性 3.简明性 又称“新闻”
事实说话(新闻的生命),
及时报道,
最新发生,
有社会价值,
事实。
什么是消息: 科技进步,改变着传统的阅读方式和资讯传播方式。生活在这样一个科技迅猛发展、资讯日益发达的时代,人们拥有更多分享、交流新闻资讯的渠道。消息的“自述”“我”来自于各种网络交互平台:论坛博客微博贴吧微信......新闻发言人广播查阅、
浏览发布、分享、参与传播2、消息的特点(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
(2)新——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
(3)活——生动活泼,鲜明生动,用形象说话。
(4)短——篇幅短小,中心一个,用重点说话。 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绝对不能:
虚构情节/随意想象/添枝加叶/主观评论。
3、消息的要素 六要素,又称“五个W”和“一个H”。
即:“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事”(What)、
“何故”(Why)。
“如何”(How)
记叙文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即: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注意:
消息不是“纯客观”的报道,它要把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融入其中。★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夹叙夹议课堂练习一 经过多年艰苦训练,中国运动员刘翔终于在2004年8月27日,雅典奥运会上获得男子110米栏冠军,被媒体称为”亚洲飞人”。 获得男子110米栏冠军经过多年艰苦训练中国运动员刘翔2004年8月27日雅典奥运会被媒体称为”亚洲飞人”。时间人物原因经过地点结果什么样的消息是好消息? 对新闻的判别系统包含了一些重要元素:时效性、影响力、显赫度、接近性、冲突性、异常性和人情味,受众关注。 与全体人民休戚相关: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引发全社会的强烈反响。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引标、主标、副标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下文。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必不可少的三部分辅助消息的写法(1)一般写法
  消息写作通常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1.标题(主要事实的高度概括)(1)要求:准确、凝炼、新颖、醒目。
(2)形式:主题式;主题+肩题式;主题+副题式;主题+肩题+副题式(完全式)。
(3)关系:
主题是消息的核心事实,
肩题(也称引题、眉题)对主题进行引导说明。
副题(也称子题、辅题),对主题进行补充,2.导语(1)位置:消息的头一句话或第一段话。
(2)地位:消息中最有价值、最核心事实的撮要。
(3)内容:时间、地点、人、事件。
(4)写法:对主要的事实简洁描述;对报道的事实精辟评论;对报道的问题尖锐提问。 (3)主体(主干)(1)内容: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
(2)结构: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果、并列、主次、表面等关系)安排层次。 (4)背景(1)定义:背景是指消息所报道事实的历史情况和环境条件。
(2)种类:对比性背景材料;说明性背景材料;注释性背景材料。
(3)位置:一般放在主体中,也可放在导语和结尾部分。 (5)结语(1)位置: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
(2)方式: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用带有启发、激励性语言作结;对发展趋势作预测;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时效性时效性(Timeliness)
一般来说,出报(播出)当天或前一天发生的事件,或者即将发生的事件,具有时效性。
有些事情发生在过去,但是新近才披露,也具有时效性。
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其纪念日的相关活动也可以看成是具有时效性的内容。


时效性是新闻报道的价值核心2001年9月11日(美国时间8:45分)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造成了3000多人丧生。
这是一个突发的重大的新闻事件,香港凤凰卫视在事件发生五分钟后,就做出了直播报道,是世界上最先做出报道的新闻媒体之一,为华人媒体在世界面前赢得了尊严。
上午的头版就是下午的末版,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接近性
  指地理、职业、年龄、性别、心理及利害关系等方面的接近。接近性(Proximity)
新闻事实与受众在地域、心理上的接近。

案例:《南京零距离》现象
兄弟连、G4出动、马后炮……
趣味性
指新闻具有令人喜闻乐见的意义。娱乐性娱乐性(Entertainment)
使受众感到轻松愉快,具有娱乐价值
例:动物园给鲨鱼减肥的报道
“ 蝈蝈”(熊猫名)当妈妈
异常性异常性(Unusual nature)
事实明显偏离常规或日常经验
讨论:哪些事实具有异常性?
  鲜有或离奇的事件、问题,从事特殊行业的人……都具有新闻价值。

异常性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异常性让新闻更具有阅读价值成都军区空军某部10多名战士在帮村民万兴明家清理废墟时,从垮塌的猪圈中扒出一头活着的猪,它已经在废墟中被埋了整整36天,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
原本300多斤了猪,此时只有180多斤,网友称这头猪是史上最牛的猪,叫它“朱坚强”!
“狗咬人”不是新闻, “人咬狗”才是新闻 !郑州一男子嗜辣如命 每天能吃5斤辣椒 10月18日,郑州一位奇人当众大口大口吃辣椒,该男子嗜“辣”如命,每天能吃5斤辣椒。近日,记者找到了这位“辣椒王”。一见面,他就迫不及待地介绍他的辣椒小天地。在小小的院子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8个品种的辣椒,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棵五彩椒。
男子告诉记者,他从小就爱吃辣椒,一日三餐,可以没肉、没鸡蛋,但绝不能没有辣椒,无辣不欢。他说:“别人早上都是先刷牙,我是先吃辣椒漱漱口。平时没有辣椒,吃饭都没味儿。”晚上闲着没事儿,他就会吃起“小零食”——朝天椒,像嗑瓜子一样,一个接一个。影响性影响性(Impact)
 指的是新闻事实对多少人的生活产生影响。
判断事件影响力大小的几个因素:
1.对多少受众有影响
2.对受众有多少直接影响
3.是否会立即产生影响
人情味人情味(Human interest):
强调对人的情感、人性的关注
新闻中常见构成人情味的因素有
1.新闻人格化:关注与事件有关的人,反映人在事件中的活动、心态。
2.情感:报道具有特殊经历、境遇的人,展示其生老病死、悲欢离合。
3.悬念:注意涉及人物的下落不明、结局未果、胜负难分等情节。
4.动物:动物的智慧、勇敢、忠诚、舐犊之情等

案例
案例:
《金钱豹不慎坠崖》绵山金钱豹不慎坠崖喜获救
昨天中午两点左右,一只金钱豹被困在绵山风景区水涛沟景点半山崖上,不久在觅食时不幸坠落山崖并受伤。
  景区工作人员在对金钱豹初步保护的同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晚上七点多,省林业厅动物保护处的同志赶到绵山对金钱豹采取了紧急施救措施,包扎、喂药、打针,脱险后今天早上五点多被运回省城太原进一步救治。据了解,绵山风景区在开发中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治理,许多野生动物最近几年又重返绵山。
 有用性:新闻价值例:《好莱坞教练教你保持身材》
《萝卜是防癌良药》
《买面别净挑白的》
注意:突出信息的实用性要区别于广告。记者要站在读者、消费者角度,客观报道。?关注社会、生活,留心并追踪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从身边发现各种有趣的或者值得思索回味的事件(写作时可力求生动)。取材:?搜集有关事件的背景资料(前提)?数据真实可靠?着手写消息写作前准备:1.近期报刊、网络上搜集最感兴趣的新闻资讯,参照,仿写。写提纲:按照新闻的“五大结构”定好层次:

标题
(第一句/第一段)导语。║主体 (背景)。║
(最后一句/一段话)结语
2.先问问自己,读者对这个方面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1.通过人物活动的描述来反映表现现场的情景和气氛。
方法要领:2.抓住某一事件中有特征的片断,或某个精彩场面,进行突出描写,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给读者,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学生例文】调查显示我校师生课外阅读量逐年提升
我校教学处10月2日公布的“2014—2015年全校师生课外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与前两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我校师生课外阅读量逐年稳步提升。
据“阅读调查”结果,我校师生2015年人均课外图书阅读量为9本,比2014年人均增长1.25本,比2013年人均增长1.8本。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增高,师生的课业压力也同步增加,但在日益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和学生的阅读热情不减。各年级人均课外阅读量均高于上一年,课外阅读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阅读介质调查数据显示,在师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当中,电子书约占三分之一,而在图书种类方面,各年级课外阅读比例最高的是文学类书籍。【点评】:1.通过与2014、2013年的人均课外阅读数据对比,证明“阅读量逐年稳步提升”这一结论真实、可靠。
2.最后,报道了阅读调查中的一些特殊项目,如电子书阅读量、最受欢迎的图书类型,以此满足部分读者对于学校这份阅读调查报告的特殊兴趣。
关注生活
仔细观察
积极反映生活
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