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4-04 15:5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
 
一、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卷对应答案栏内(35×2=70)
1.下列各种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人的双眼皮和体重
B.豌豆种子的绿色和圆粒
C.狼的黑毛发狗的黄毛
D.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2.有的人有耳垂,有的人没有耳垂.这取决于(  )
A.DNA
B.染色体
C.基因
D.蛋白质
3.夫妻所生后代的性别,取决于发育成后代的受精卵细胞中(  )
A.细胞膜的结构
B.细胞质的组成
C.性染色体组成类型
D.常染色体组情况
4.假如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显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隐性基因,下列基因中,能够显示隐性性状的是(  )
A.DD
B.Dd
C.aa
D.Aa
5.如果人的双眼皮由显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a控制,一对夫妇生了三个小孩,其中两个小孩的基因组成是aa,另一个是AA,则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
A.AA×Aa
B.AA×aa
C.Aa×Aa
D.Aa×aa
6.高茎豌豆甲与高茎豌豆乙杂交,产生的后代有高茎的,也有矮茎的.高茎豌豆中DD基因的个体占(  )
A.
B.
C.
D.1
7.“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话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  )
A.变异现象
B.繁殖现象
C.遗传现象
D.进化现象
8.已知黑猩猩的体细胞中有24对染色体,当黑猩猩怀有双胞胎时,这两个胚胎细胞具有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12对、12对
B.12对、48对
C.24对、24对
D.48对、48对
9.王某在体检时,发现体内没有乙肝抗体,遵照医嘱及时注射了乙肝疫苗.其注射的乙肝疫苗和产生的免疫方式分别属于(  )
A.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10.一对夫妇生育的第一胎是男孩,这对夫妇打算生育第二胎,第二胎仍是男孩的概率是(  )
A.100%
B.0
C.75%
D.50%
11.下列各组疾病中,全部属于遗传病的一组是(  )
A.血友病、气管炎、侏儒症
B.色盲、龋齿病、坏血病
C.白化病、血友病、色盲
D.坏血病、气管炎、佝偻病
12.下列变异中,不可遗传的是(  )
A.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下患色盲的儿子
B.家兔的毛色有白色、灰色、黑色
C.经常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
D.山羊的毛有长毛、短毛
13.下列现象中属于遗传的变异的是(  )
A.整容后变为双眼皮
B.一头肉质较佳的母牛产下一头产奶多的牛
C.交通事故后失明
D.生长在肥沃土壤里的水稻颗粒饱满
14.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变异对生物的生存不利
B.变异对生物的生存有利
C.变异与生物的进化无关
D.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15.禁止近亲结婚的科学依据是近亲结婚的后代是(  )
A.易得传染病
B.一定得遗传病
C.成活率极低
D.得遗传病概率增大
16.仙人掌的叶适应沙漠干旱生活逐渐变为刺状,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这是(  )
A.遗传变异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温度变化的结果
17.下列五类动物的进化顺序排列中,正确的是(  )
①鸟类和哺乳类
②两栖类
③无脊椎动物
④鱼类
⑤爬行类.
A.③→②→④→⑤→①
B.④→②→⑤→①→③
C.③→④→②→⑤→①
D.④→③→②→⑤→①
18.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有共同的祖先是(  )
A.猩猩
B.猴子
C.森林古猿
D.狒狒
19.已知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在有一对夫妇,丈夫的基因组成是Aa,妻子的基因组成是aa,那么他们的子女基因组成可能是(  )
A.AA,aa
B.Aa,aa
C.AA,Aa,aa
D.aa
20.已知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色盲由隐性基因控制.现有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男孩子,则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
A.父亲
B.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C.母亲
D.有可能来自母亲
21.最早的鸡每年产的卵只有8~12个,而现在的许多种产卵鸡每年可产卵二三百个,进化的原因是(  )
A.食物不同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生存环境的结果
22.杀虫剂往往在开始使用时有效,后来逐渐失效.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害虫接触杀虫剂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B.由于用药量太少,害虫没被杀死而产生了抗药性
C.害虫存在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
D.害虫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发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23.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原始大气中,不含有的物质是(  )
A.甲烷
B.氢气
C.水蒸气
D.氧气
24.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  )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宇宙空间
D.A和B两项
25.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可靠的证据是(  )
A.地层
B.化石
C.火山喷发
D.岩浆
26.下列为生物进化提供有力证据的中间过渡类型生物化石是(  )
A.植物化石
B.硅化木
C.恐龙卵化石
D.始祖鸟化石
27.位于生物进化树最顶端的植物是(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被子植物
28.教室里部分学生患了流感,于是学校组织医务室对教室进行消毒处理,这是为了(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三项都是
2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由小到大
B.由低等到高等
C.由简单到复杂
D.从水中生活到陆地生活
30.移植到人体的器官往往不易成活,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移植的器官属于(  )
A.病原体
B.疫苗
C.抗原
D.抗体
31.当有人不小心被生锈的铁钉扎伤后,医生会给伤者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使可能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直接失去致病性.注射的物质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
A.抗原、控制传染源
B.抗原、保护易感者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体、保护易感者
32.下列生物中不具备细胞结构的是(  )
A.酵母菌
B.艾滋病病毒
C.大肠杆菌
D.蘑菇
33.最近学校出现了很多同学患流感,经研究决定要求患病的同学必须立即请假回家治疗,这种做法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消灭病原体
C.保护易感人群
D.切断传播途径
34.传染源指的是(  )
A.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B.被污染了的环境
C.能够传播的病原体
D.病人的排泄物或分泌物
35.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新生婴儿从母体获得抗体
D.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毒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36.看图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1)根据两幅图判断,表示女性的染色体图是图  ,其中女性性染色体的组成是  ,表示男性的染色体图是图  .其中男性性染色体的组成是  (填序号)
(2)若甲、乙是一对夫妇,则b产生的生殖细胞与a
产生的含有  染色体的生殖细胞结合,所生后代的性别表现为女性.
37.如图是表示染色体和DNA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图中A、B、C指代DNA、蛋白质、染色体,其中的A表示的是  ;B表示的是  ,C表示的是  .
(2)A物质主要由  和  两部分组成,人体中有  对A
物质.
(3)在〔C〕上,有许多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小片段叫做  .
(4)请将染色体、DNA、基因三者概念上的大小关系补充完整:  >  >基因.
38.病毒无  结构,它是由  的外壳和里面的  
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进行  生活,体积一般比细菌  ,(选填:大或小),病毒的分类中  病毒又叫噬菌体.
39.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是人  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类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  免疫,又叫  .
40.遗传病不仅会给家庭造成极大的不幸,还会降低整个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我们应该采取  、  、遗传咨询等措施预防遗传病的发生.
41.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到小鼠的受精卵里,由这样的受精卵发育成的鼠生长快,体积大,这种技术称为  技术.
42.始祖鸟化石的发现说明了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  .
43.一种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  、  、  .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卷对应答案栏内(35×2=70)
1.下列各种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人的双眼皮和体重
B.豌豆种子的绿色和圆粒
C.狼的黑毛发狗的黄毛
D.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考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据此答题.
【解答】解:A、人的身高和体重,是人的身体高矮与身体重量,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如人的身体高与矮,或人的体重大与小,都是相对性状,故不符合题意;
B、兔子的长毛和白毛,是兔子毛的长短和毛的颜色,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如兔子的长毛与短毛,或兔子的白毛与黑毛,都是相对性状,故不符合题意;
C、狼的黑毛发和狗的黄毛,是两种物种的性状,不是相对性状,故不符合题意;
D、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豌豆茎的高矮不同,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故符合题意.
故选:D
 
2.有的人有耳垂,有的人没有耳垂.这取决于(  )
A.DNA
B.染色体
C.基因
D.蛋白质
【考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
【解答】解: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就是基因.故不符合题意.
B、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是DNA,每个DNA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才是控制性状(特征)的基本遗传单位.故不符合题意.
C、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有染色体、DNA和基因中,基因是基本的遗传单位,只有它才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表现.故符合题意.
D、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夫妻所生后代的性别,取决于发育成后代的受精卵细胞中(  )
A.细胞膜的结构
B.细胞质的组成
C.性染色体组成类型
D.常染色体组情况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据此解答.
【解答】解:男性性染色体中的Y染色体只会传给儿子,而不会传给女儿;这是因为: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可见,夫妻所生后代的性别,取决于发育成后代的受精卵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类型.
故选:C
 
4.假如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显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隐性基因,下列基因中,能够显示隐性性状的是(  )
A.DD
B.Dd
C.aa
D.Aa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性状,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解答】解:生物的性状一般是由DNA上的基因控制的.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遗传时,亲代的性状有的能够在后代中表现出来,有的则不能表现出来.根据性状在亲代和后代中的表现规律,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把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如A)表示;把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如a).倘若细胞内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为两个大写字母或一大一小(如AA或Aa)该生物个体表现为显性基因A所控制的性状,即显性性状;细胞内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为两个小写字母(如aa)该生物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综上所述A、B、D选项错误,只有C选项正确.
故选:C
 
5.如果人的双眼皮由显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a控制,一对夫妇生了三个小孩,其中两个小孩的基因组成是aa,另一个是AA,则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
A.AA×Aa
B.AA×aa
C.Aa×Aa
D.Aa×aa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如果人的双眼皮由显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a控制”,则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
【解答】解:父母遗传给两个小孩(基因组成是aa)的基因一定是a,表明父母的基因组成中都含有基因a;父母遗传给另一个小孩(AA)的基因一定是A,表明父母的基因组成子宫都含有基因A.因此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Aa,遗传图解如图:

故选:C
 
6.高茎豌豆甲与高茎豌豆乙杂交,产生的后代有高茎的,也有矮茎的.高茎豌豆中DD基因的个体占(  )
A.
B.
C.
D.1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高茎豌豆中DD基因”,则高茎的基因型是DD或Dd,矮茎的基因型是dd.
【解答】解:“高茎豌豆甲与高茎豌豆乙杂交,产生的后代有高茎的,也有矮茎的”,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高茎豌豆中DD基因的个体占25%即.
故选:C
 
7.“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话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  )
A.变异现象
B.繁殖现象
C.遗传现象
D.进化现象
【考点】生物的特征.
【分析】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解答】解: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话是说不同的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体现了变异的普遍性.遗传和变异是生物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有些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而有些变异是在生物发育过程中,由环境因素导致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故选:A
 
8.已知黑猩猩的体细胞中有24对染色体,当黑猩猩怀有双胞胎时,这两个胚胎细胞具有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12对、12对
B.12对、48对
C.24对、24对
D.48对、48对
【考点】人类和动物的亲缘关系.
【分析】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
【解答】解:已知黑猩猩的体细胞中有24对染色体,因此黑猩猩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24条,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一样,是24对.因此“黑猩猩怀有双胞胎时,这两个胚胎细胞具有的染色体数目”都是24对,即48条.
故选:C.
 
9.王某在体检时,发现体内没有乙肝抗体,遵照医嘱及时注射了乙肝疫苗.其注射的乙肝疫苗和产生的免疫方式分别属于(  )
A.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考点】抗体和抗原;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解: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其注射的乙肝疫苗属于抗原,注射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只对乙肝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注射乙肝疫苗产生的免疫方式属于异性免疫.
故选:A
 
10.一对夫妇生育的第一胎是男孩,这对夫妇打算生育第二胎,第二胎仍是男孩的概率是(  )
A.100%
B.0
C.75%
D.50%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第二胎仍是男孩的概率是50%.
故选:D
 
11.下列各组疾病中,全部属于遗传病的一组是(  )
A.血友病、气管炎、侏儒症
B.色盲、龋齿病、坏血病
C.白化病、血友病、色盲
D.坏血病、气管炎、佝偻病
【考点】人类主要的遗传疾病.
【分析】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的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疾病,统称为遗传病.
【解答】解:A、血友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属于遗传病;气管炎是呼吸道疾病;幼年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得侏儒症,A不符合题意;
B、色盲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属于遗传病;龋齿是由于口腔内的细菌菌斑侵蚀作用和牙齿本身的缺陷造成的,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都不是遗传病;B不符合题意;
C、白化病、血友病、色盲都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都属于遗传病,C符合题意;
D、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不是遗传病;气管炎是呼吸道疾病;儿童缺钙、磷或缺维生素D会患佝偻病,都不是遗传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下列变异中,不可遗传的是(  )
A.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下患色盲的儿子
B.家兔的毛色有白色、灰色、黑色
C.经常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
D.山羊的毛有长毛、短毛
【考点】生物的变异.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ABD、“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下患色盲的儿子”、“家兔的毛色有白色、灰色、黑色”、“山羊的毛有长毛、短毛”,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C、“经常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所以,不可遗传的是“经常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
故选:C
 
13.下列现象中属于遗传的变异的是(  )
A.整容后变为双眼皮
B.一头肉质较佳的母牛产下一头产奶多的牛
C.交通事故后失明
D.生长在肥沃土壤里的水稻颗粒饱满
【考点】生物的变异.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ACD、整容后变为双眼皮、交通事故后失明、生长在肥沃土壤里的水稻颗粒饱满,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都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B、一头肉质较佳的母牛产下一头产奶多的牛,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因此属于遗传的变异的是一头肉质较佳的母牛产下一头产奶多的牛.
故选:B
 
14.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变异对生物的生存不利
B.变异对生物的生存有利
C.变异与生物的进化无关
D.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考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分析】变异是指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某些性状上表现出的差异.
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
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AB、变异按照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故AB错误;
CD、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就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与生物的进化有关,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禁止近亲结婚的科学依据是近亲结婚的后代是(  )
A.易得传染病
B.一定得遗传病
C.成活率极低
D.得遗传病概率增大
【考点】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
【分析】近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几率增大,据此答题.
【解答】解: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后代得遗传病几率增大.据统计,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
故选D
 
16.仙人掌的叶适应沙漠干旱生活逐渐变为刺状,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这是(  )
A.遗传变异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温度变化的结果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解:沙漠干旱缺水,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生活茎肉质化可以保存较多的水分,叶变态成刺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B.
 
17.下列五类动物的进化顺序排列中,正确的是(  )
①鸟类和哺乳类
②两栖类
③无脊椎动物
④鱼类
⑤爬行类.
A.③→②→④→⑤→①
B.④→②→⑤→①→③
C.③→④→②→⑤→①
D.④→③→②→⑤→①
【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历程.地球上的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
【解答】解:如图生命树
可见,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18.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有共同的祖先是(  )
A.猩猩
B.猴子
C.森林古猿
D.狒狒
【考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分析】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根据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提出了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解答】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C.
 
19.已知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在有一对夫妇,丈夫的基因组成是Aa,妻子的基因组成是aa,那么他们的子女基因组成可能是(  )
A.AA,aa
B.Aa,aa
C.AA,Aa,aa
D.aa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解答】解:这对夫妇这对基因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因此子女的基因组成是Aa、aa.
故选:B
 
20.已知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色盲由隐性基因控制.现有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男孩子,则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
A.父亲
B.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C.母亲
D.有可能来自母亲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人类主要的遗传疾病.
【分析】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解答】解: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受精卵中的基因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男孩的基因X一定来源母亲,Y一定来源于父亲.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色盲由隐性基因控制.因此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的X染色体.
故选C
 
21.最早的鸡每年产的卵只有8~12个,而现在的许多种产卵鸡每年可产卵二三百个,进化的原因是(  )
A.食物不同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生存环境的结果
【考点】人工选择及其意义.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工选择.解答时靠可以从人工选择的概念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被饲养的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原鸡每年产卵只有8﹣﹣12个,现在每年产卵200﹣﹣300个,产卵数量大增,这不是生存环境不同和食物不同的结果,因为生存环境与食物的不同不能改变其遗传物质,所以不能遗传,因此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故选C.
 
22.杀虫剂往往在开始使用时有效,后来逐渐失效.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害虫接触杀虫剂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B.由于用药量太少,害虫没被杀死而产生了抗药性
C.害虫存在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
D.害虫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发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考点】生物进化的原因.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解: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杀虫剂对害虫选择的结果:在杀虫剂使用的过程中,少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而具有抵抗杀虫剂的特性,不能被杀虫剂致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杀虫剂的长期选择,使得原先的杀虫剂已经不能杀死具有抗药性变异的害虫了.
故选:C
 
23.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原始大气中,不含有的物质是(  )
A.甲烷
B.氢气
C.水蒸气
D.氧气
【考点】原始地球条件.
【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解答】解: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24.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  )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宇宙空间
D.A和B两项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故选:B.
 
25.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可靠的证据是(  )
A.地层
B.化石
C.火山喷发
D.岩浆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
【解答】解: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
故选:B.
 
26.下列为生物进化提供有力证据的中间过渡类型生物化石是(  )
A.植物化石
B.硅化木
C.恐龙卵化石
D.始祖鸟化石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分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证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类进化来的,始祖鸟是爬行类向鸟类进化的过渡类型.
【解答】解: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如图所示:
故选:D.
 
27.位于生物进化树最顶端的植物是(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被子植物
【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
【分析】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可结合生物进化图来分析.
【解答】解:如图生物进化图
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而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适应能力更强,也就更高级.
故选:D.
 
28.教室里部分学生患了流感,于是学校组织医务室对教室进行消毒处理,这是为了(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三项都是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一种疾病.
(2)传染病能够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3)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传染病能够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是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指的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所以学校组织医务室对教室进行消毒处理应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B
 
2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由小到大
B.由低等到高等
C.由简单到复杂
D.从水中生活到陆地生活
【考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为: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在这个过程中,绝大部分原始生物类群先后灭绝,新的生物类群相继产生.地球上的生物就是这样不断地进化和发展着,生物界也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解答】解: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科学家们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化石,证明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经历了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过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A错误.
故选:A.
 
30.移植到人体的器官往往不易成活,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移植的器官属于(  )
A.病原体
B.疫苗
C.抗原
D.抗体
【考点】抗体和抗原.
【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解答】解:移植到人体内的植入器官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成活.因此移植他人的器官时,需要进行抗免疫治疗,否则移植不会成功.所以“移植到人体的器官往往不易成活,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移植的器官属于抗原.
故选:C.
 
31.当有人不小心被生锈的铁钉扎伤后,医生会给伤者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使可能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直接失去致病性.注射的物质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
A.抗原、控制传染源
B.抗原、保护易感者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体、保护易感者
【考点】抗体和抗原;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体和预防传染病的措施.解答时可以从抗体的概念特点和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破伤风抗毒血清,内有抗体注入人体内后直接杀死破伤风病毒,避免人体患破伤风;目的是保护受伤者,因此属于保护易感者.
故选:D.
 
32.下列生物中不具备细胞结构的是(  )
A.酵母菌
B.艾滋病病毒
C.大肠杆菌
D.蘑菇
【考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分析】生物共有五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五类生物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解答】解:ACD、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细菌、蘑菇是多细胞真菌,都有细胞结构;
B、艾滋病病毒是动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所以,不具备细胞结构的是艾滋病病毒.
故选:B
 
33.最近学校出现了很多同学患流感,经研究决定要求患病的同学必须立即请假回家治疗,这种做法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消灭病原体
C.保护易感人群
D.切断传播途径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流感患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属于传染源.因此要求患病的同学必须立即请假回家治疗,这种做法属于控制传染源.
故选:A.
 
34.传染源指的是(  )
A.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B.被污染了的环境
C.能够传播的病原体
D.病人的排泄物或分泌物
【考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解答】解: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故选:A
 
35.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新生婴儿从母体获得抗体
D.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毒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主要是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解答】解:
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注射的麻疹疫苗属于病原体,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麻疹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而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麻疹、接种乙型脑炎疫苗,可预防乙型脑炎、接种卡介苗和牛痘,可预防结核病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36.看图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1)根据两幅图判断,表示女性的染色体图是图 b ,其中女性性染色体的组成是 XX ,表示男性的染色体图是图 a .其中男性性染色体的组成是 XY (填序号)
(2)若甲、乙是一对夫妇,则b产生的生殖细胞与a
产生的含有 X 染色体的生殖细胞结合,所生后代的性别表现为女性.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分析】(1)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2)图a是男性染色体图,图b是女性染色体图.
【解答】解:(1)图a中的第23号性染色体中,大小不同,是XY染色体,因此a的性别是男性.图b中的第23号性染色体中,大小相同,称为XX染色体,因此b的性别是女性;所以“根据两幅图判断”,表示女性的染色体图是图b,表示男性的染色体图是图a.(填序号)
(2)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含X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X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遗传图解如图:
故答案为:(1)b;XX;
a;
XY
(2)X
 
37.如图是表示染色体和DNA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图中A、B、C指代DNA、蛋白质、染色体,其中的A表示的是 染色体 ;B表示的是 蛋白质 ,C表示的是 DNA .
(2)A物质主要由 DNA 和 蛋白质 两部分组成,人体中有 23 对A
物质.
(3)在〔C〕上,有许多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小片段叫做 基因 .
(4)请将染色体、DNA、基因三者概念上的大小关系补充完整: 染色体 > DNA >基因.
【考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分析】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由图可知:A是染色体,B是蛋白质,C是DNA.
【解答】解:(1)、(2)、(3)由图可知:A是染色体,人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染色体是由[C]DNA和[B]蛋白质组成的,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一般情况下,每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有很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4)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染色体在细胞核内,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位于DNA上,DNA位于染色体上.即:
故答案为:(1)染色体;
蛋白质;
DNA
(2)DNA;
蛋白质;
23
(3)基因
(4)染色体;
DNA
 
38.病毒无 细胞 结构,它是由 蛋白质 的外壳和里面的 遗传 
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进行 寄生 生活,体积一般比细菌 小 ,(选填:大或小),病毒的分类中 细菌 病毒又叫噬菌体.
【考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分析】(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2)根据寄生生物的不同把病毒分为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解答】解:病毒无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的外壳和里面的遗传
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进行寄生生活,体积一般比细菌小,(选填:大或小),病毒的分类中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
故答案为:细胞;蛋白质;遗传;寄生;小;细菌
 
39.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是人 生来 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类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 非特异性 免疫,又叫 先天性免疫 .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根据皮肤和黏膜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组成了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进行分析回答.
【解答】解:人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和黏膜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他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它们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有些组织和器官中含有的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它们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故答案为:生来;非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40.遗传病不仅会给家庭造成极大的不幸,还会降低整个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我们应该采取 婚前体检 、 孕妇定期检查身体 、遗传咨询等措施预防遗传病的发生.
【考点】传染病的特点.
【分析】优生优育的措施有:进行产前诊断、提倡遗传咨询、禁止近亲结婚、适龄生育、孕妇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等.
【解答】解: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婚后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还能导致胎儿畸形,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我们应该采取禁止近亲结婚、婚前检查、遗传咨询等积极的措施,预防遗传病的发生.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最有效的措施是禁止近亲结婚.
故答案为: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身体
 
41.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到小鼠的受精卵里,由这样的受精卵发育成的鼠生长快,体积大,这种技术称为 转基因 技术.
【考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
【解答】解:培育出超级鼠这项技术,是利用改变鼠基因的方法,研究人员用显微注射器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射到小鼠的受精卵中,由这样的受精卵发育成的鼠生长快,体积大,使鼠的性状发生了变异.从而培育出超级鼠.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
故答案为:转基因.
 
42.始祖鸟化石的发现说明了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 爬行动物 .
【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
【分析】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而来的.最早的鸟类化石,就是世界闻名的始祖鸟化石.
【解答】解: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1986年我国科学家在辽宁发现的辽西鸟和孔子鸟等化石又进一步证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故答案为:爬行动物
 
43.一种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 传染源 、 传播途径 、 易感人群 .
【考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解答】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017年4月4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