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物质含量的测定 三课时》课件3

文档属性

名称 《3-2 物质含量的测定 三课时》课件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4-05 18:02:43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课题二 物质含量的测定
第1课时 课件1第1课时学习重难点: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测绘。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本课栏目开关酸(或碱) 碱(或酸)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 架台、锥形瓶、烧杯 待测液、标准液、酸碱指示剂 第1课时知识·回顾区3.1~4.4 5.0~8.0 8.2~10.0 红 无 红 黄蓝 红 第1课时知识·回顾区滴定终点 甲基橙或酚酞 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酸碱中和滴定法 洗涤滴定管 标准液 待测液 0 初 读数 气泡 待测液 指示剂 左手 右手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 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平均值 快 慢 滴 摇 半分钟 滴定终点 稍等 液体凹液面最低处 两 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偏大偏大偏大偏大偏小偏小偏小无影响 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横坐标 纵坐标 pH 突变 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绘制 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7.74~9.70 酚酞 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B 第1课时自我·检测区B 第1课时自我·检测区A 第1课时自我·检测区第1课时自我·检测区第1课时自我·检测区(2)不能用________(填“酸”或“碱”)式滴定管盛放高锰酸钾溶液。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何种指示剂,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滴定前平视KMnO4液面,刻度为a mL,滴定后俯视液面刻度为b mL,则(b-a) mL比实际消耗KMnO4溶液体积偏________(填“多”或“少”)。根据(b-a) mL计算得到的待测浓度,比实际浓度偏________(填“大”或“小”)。第1课时自我·检测区 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管 碱小 少 第1课时自我·检测区再见!第1课时课件17张PPT。课题3 物质含量的测定 课时3 课件1什么是酸碱中和滴定?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酸碱中和滴定。1、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
2、酸碱中和滴定所需的仪器及操作?
3、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
4、酸碱中和滴定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1、原理: 酸碱中和滴定是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的,反应的实质是:
H++OH-=H2O
即酸提供的氢离子总数(nH+)等于碱提供的氢氧根总数(nOH-)。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标准溶液)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一元碱(待测溶液),则: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 2、关键:
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
V标准和V待测
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并且半分钟不变色即
达到滴定终点酸碱指示剂是有机色素,是有机弱酸(HIn)或有机弱碱(InOH),在水里也存在电离平衡:溶液酸碱性的变化,会影响酸碱指示剂平衡移动的方向,指示的颜色也随之发生变化。2. 变色范围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及选择
1. 变色原理常用酸碱指示剂有石蕊、酚酞、甲基橙,但用于酸碱中和滴定的指示剂是酚酞和甲基橙。石蕊试液由于变色不明显,在滴定时不宜选用。
指示剂颜色变化由浅到深,视觉更明显。
用量:2~3滴
颜色变化:酸色(或碱色)?自身色3.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选择原则:变色明显,便于观察;pH变色范围接近酸碱完全中和反应时溶液的pH。强酸强碱互滴用:酚酞或甲基橙强酸滴弱碱用:甲基橙强碱滴弱酸用:酚酞三、酸碱中和滴定1. 仪器和试剂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标准溶液、未知(待测)溶液、酸碱指示剂、蒸馏水。酸式滴定管——用来盛放酸性或氧化性溶液。
(酸、Br2、KMnO4等,不能盛放NaOH、Na2SiO3)
碱式滴定管——可盛放碱性物质或无氧化性的物质锥形瓶——盛放待测溶液,有利于振荡操作2. 滴定操作(1) 准备阶段:润洗、排气泡、调整液面(2) 滴定阶段:读数、滴定、确定终点、读数(3) 计算3、滴定
滴定管夹在夹子上,保持垂直
右手持锥形瓶颈部,向同一方向作圆周运动,而不是前后振动
左手控制活塞(或玻璃球),注意不要把活塞顶出
滴加速度先快后慢,直至指示剂颜色突变
滴定过程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滴定终点达到后,半分钟颜色不变,再读数中和滴定(NaOH→HCl)数据处理表格五、数据处理4. 误差分析例 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操作将对测定碱的浓度有何影响?
(1)预先未用标准酸润洗滴定管。
(2)读标准酸液初始体积时仰视,终点时平视读数。
(3)未赶走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气泡,滴定完毕时气泡消失。
(4)滴定终了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有一滴标准酸没有滴下。
(5)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吸收了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滴定过程中任何错误操作都可能导致C标、V标、V待的误差
但在实际操作中认为C标是已知的,V待是固定的,所以一切的误差都归结为对V标的影响,V标偏大则C待偏大, V标偏小则C待偏小。误差分析开始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放标准液的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
滴定时,待测液在振荡过程中溅出。
盛放待测液的锥形瓶使用前用待测液润洗
盛放待测液的锥形瓶中留有部分蒸馏水
滴定终点时,标准液有一滴悬而未滴
锥形瓶中颜色由无色变红色,马上记录终点读数,但半分钟不到,溶液又恢复无色。
起始读数正确,达到终点后仰视读数
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读数**5. 多步滴定稀的碳酸钠溶液使酚酞变红,稀的碳酸氢钠溶液不能使酚酞变红。 用盐酸滴定碳酸钠溶液,首先用酚酞作指示剂,滴至溶液呈无色,再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剂,滴至溶液呈橙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CO2+H2O例 有Na2CO3和NaHCO3混合溶液VmL,先用酚酞作指示剂,Cmol/LHCl(aq)滴定,滴至酚酞无色时,耗HCl(aq) V1mL;再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剂,继续用HCl(aq)滴定,滴至甲基橙显橙色为止,又耗HCl(aq) V2mL 。求原混合液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多少?再见!课件31张PPT。课题二 物质含量的测定
第2课时 比色法的原理及应用 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第2课时学习重难点:1.掌握比色法的原理及操作。
2.学会利用中和滴定法测定物质中酸或碱的含量。比色法的原理及操作。紫 蓝 血红 浓度 大 颜色的深浅 第2课时知识·回顾区显色 比色 目视比色法 仪器测量法 灵敏度 误差 微量 常量 第2课时知识·回顾区醋酸 总酸量 醋酸 强碱 弱酸 碱性 酚酞 粉 红色 30 s内不褪色 第2课时知识·回顾区第2课时知识·回顾区Fe3+ Fe3+ 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用比色法测定硫酸亚铁铵的纯度系列标准 滴定管 滴定管 比色管 HCl溶液 KSCN溶液 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待测产品 比色管 HCl溶液 KSCN溶液 比色 待测产品溶液 标准色阶 深 较低 较高 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D 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0.750 4.5本课栏目开关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不合理,因为第四组数据与前3组相差较大,属异常值,应舍去 7.74~9.70 酚酞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C 第2课时自我·检测区D 第2课时自我·检测区B 第2课时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自我·检测区 煮沸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CO2并迅速冷却玻璃棒、胶头滴管酚酞 滴定产物 再见!第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