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蒲柳人家》教学配套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蒲柳人家》教学配套资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05 08:18:51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6 《蒲柳人家》当堂达标检测(共20分)
一、积累运用(共8分)
1.写出《水浒传》中下列绰号代表的人物。(4分) 一丈青 黑旋风 及时雨 智多星
2.判断下列语句对人物的描写方法:(4分)
①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 )
②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③“我差一点儿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咒我!” ( )
④自己已经老迈年高,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 )21cnjy.com
二、阅读文段“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回答问题(共12分)21·cn·jy·com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丈青大娘为什么要同一帮纤夫打架,由此可见她具有怎样的性格?(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节选文字,刻画一丈青大娘,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这个结局,能否改为"最后,在众人的劝说下,一丈青大娘才开恩放行",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在哪部作品中读到与主人公类似的人物形象,试分析她们性格的共同之处。(4分)

当堂达标检测参考答案:
一、1.扈三娘;李逵;宋江;吴用
2.(1)外貌描写;(2)动作描写;(3)语言描写;(4)心理描写
二、1.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
2.好抱打不平,富有正义感,力大无穷,泼辣大胆,刚正不阿。
3.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
4.不能。显示不出一丈青大娘气势、身份和正义感。
5.如《水浒传》中的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共同点:泼辣能干厉害,有正义感。 21教育网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第6课《蒲柳人家》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
2.学习运用精彩的肖像、动作、语言描写塑造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自己村里富有特点的老年人形象,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
1.交流有关作者与作品的知识。
2.交流巩固生字词。
3.交流对课文内容初探结果。
三、了解人物及情节
1. 本文是什么文体?文章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小说(中篇小说节选),原文共12节,课文节选的是第1、2节。
1936年。
2.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还涉及到哪几个人物?
何满子;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
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纤夫和船老板;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何满子的父亲、母亲、书铺掌柜(姥爷);老秀才;在通州潞河中学念书的周檎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将文章分为两部分,怎样分?
原文为两节:
第一节写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开头到“一点也没有写字的兴致”);
第二节写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到完)。
四、分析内容及人物
(一)浏览课文中描写何满子的文字,谈谈何满子的形象特点及在小说中起的作用。
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
(二)浏览课文6、7自然段,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1.用一句话概括第7段的内容。
2.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你知道“一丈青”出自何处、有什么含义吗?何满子的奶奶为什么号称“一丈青大娘”?
是《水浒传》中扈三娘的外号。
至于有什么含义,请看《水浒传》:
第46回 扑天雕两修生死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第47回 一丈青单捉王矮虎 宋公明二打祝家庄
第49回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
3.一丈青大娘为什么要同一帮纤夫打架?由此可见她有怎样的性格?文章运用哪些方法刻画一丈青大娘?21cnjy.com
4.体会分析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句的妙处。  
(1)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这个结局,能否改为“最后,在众人的劝说下,一丈青大娘才开恩放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找出选文中与“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相对应的内容,由此可见这句话在文章中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浏览课文第二节,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1.读完选文,你认为“何大学问”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具体说说。
何大学问的相貌——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何大学问的经历——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
何大学问的性格——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21教育网
2. 为什么叫“何大学问”?
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技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www.21-cn-jy.com
3.课文开头写: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挂贼扣儿。 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做?
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爷爷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把满腔怒火发泄到他身上。
4. “何大学问”为了有学问都做了哪些事情,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来。
(四)深入研读,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
1. 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们东三省了! 你认为这两种说法哪个更好?
两种说法各有长短:前者生动形象,富有民间口语与俗语特点,充满乡土气息,也符合何大学问的身份;后者有书面特点,适于比较郑重的叙述。
2.课文中还有哪些富于民间口语与俗语特点的句子?
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1:
何满子在奶奶身边长大,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长到四五岁,就像野鸟不入笼,一天不着家,整日在河滩野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2:
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
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
他这个人好说大话,自吹站在通州东门外的北运河头,抽一个响脆的鞭花,借着水音,天津海河边上都震耳朵。
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3: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2·1·c·n·j·y
掂量一下自己这点财力,供他念完小学,已经是鼓着肚子充胖;而中学大学的门槛九丈九尺高,没有白花花的银洋砌台阶,怎么能高攀得上?
何大学问一走,何满子就像野马摘了笼头。
何满子对爷爷心怀不满,拿白眼珠儿翻瞪爷爷,闷坐在窗根下,小嘴噘得能挂个油瓶儿。
3.联系阅读体验,小组合作探究:《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 结合提示探究。21·世纪*教育网
五、拓展延伸
这篇小说借鉴了中国传统小说和评书艺术的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课外阅读《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评书《三侠五义》《说岳全传》等,体会本文与它们之间的联系。www-2-1-cnjy-com
六、作业
用绰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手法,选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描绘生活中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力求传神,有文采,可以模仿刘绍棠语言特点。21·cn·jy·com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6 《蒲柳人家》课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
2.学习运用精彩的肖像、动作、语言描写塑造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介绍自己村里富有特点的老年人形象,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
1.交流有关作者与作品的知识。
2.交流巩固生字词。
3.交流对课文内容初探结果。
三、了解人物及情节
1. 本文是什么文体?文章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2.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还涉及到哪几个人物?
3.将文章分为两部分,怎样分?
四、分析内容及人物
(一)浏览课文中描写何满子的文字,谈谈何满子的形象特点及在小说中起的作用。
(二)浏览课文6、7自然段,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1.用一句话概括第7段的内容。
2.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你知道“一丈青”出自何处、有什么含义吗?何满子的奶奶为什么号称“一丈青大娘”?
3.一丈青大娘为什么要同一帮纤夫打架?由此可见她有怎样的性格?文章运用哪些方法刻画一丈青大娘?21cnjy.com
4.体会分析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句的妙处。  
(1)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这个结局,能否改为“最后,在众人的劝说下,一丈青大娘才开恩放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找出选文中与“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相对应的内容,由此可见这句话在文章中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浏览课文第二节,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1.读完选文,你认为“何大学问”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具体说说。
2. 为什么叫“何大学问”?
3.课文开头写: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挂贼扣儿。 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做?
4. “何大学问”为了有学问都做了哪些事情,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来。
(四)深入研读,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
1. 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们东三省了! 你认为这两种说法哪个更好?
2.课文中还有哪些富于民间口语与俗语特点的句子?
3.联系阅读体验,小组合作探究:《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 结合提示探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五、拓展延伸
这篇小说借鉴了中国传统小说和评书艺术的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课外阅读《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评书《三侠五义》《说岳全传》等,体会本文与它们之间的联系。21教育网
六、作业
用绰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手法,选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描绘生活中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力求传神,有文采,可以模仿刘绍棠语言特点。21·cn·jy·com
课件34张PPT。 蒲柳人家刘绍棠学习目标1.积累“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
2.学习运用精彩的肖像、动作、语言描写塑造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作者: 刘绍棠1936~1997
当代作家
河北通县人刘绍棠: 文坛奇人1949年(13岁)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1951年(15岁)到河北文联工作。
1952年(16岁)发表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被称为“神童作家”。
1954年入北大中文系。
1956年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7年划为“右派”, 中断写作22年。刘绍棠的创作风格刘绍棠将“荷花淀派”的柔媚、清丽之美与“燕赵文化”的阳刚、劲健之美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独具风采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全部著作共60种,约700万字,被公认为是高产、优产、稳产作家。 预习检查1.交流有关作者与作品的知识。
2.交流巩固生字词。
3.交流对课文内容初探结果。
本文是什么文体?小说(中篇小说节选)
原文共12节,课文节选的是第1、2节。文章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1936年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何满子
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
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还涉及到哪几个人物?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
纤夫和船老板
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
何满子的父亲、母亲、书铺掌柜(姥爷)
老秀才
在通州潞河中学念书的周檎
……将文章分为两部分,怎样分?原文为两节:
第一节写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开头到“一点也没有写字的兴致”);
第二节写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到完)。
分析内容及人物对照课文,你觉得这张插图画得像何满子吗?说像与不像都应说出理由。
此题没有标准答案。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阅读“一丈青大娘”正确朗读,疏通生词: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 你知道“一丈青”出自何处、有什么含义吗?是《水浒传》中扈三娘的外号。
至于有什么含义,请看《水浒传》:
第46回 扑天雕两修生死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第47回 一丈青单捉王矮虎 宋公明二打祝家庄
第49回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何满子的奶奶为什么 号称“一丈青大娘”?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你觉得关于一丈青大娘的哪些文字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抢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倒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一丈青大娘鲜明的个性特点口语化的表述中加入书面语,诙谐幽默。
这段话中的动词用得非常生动传神,“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气”“呻吟”,则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阅读“何大学问”何大学问的相貌——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何大学问的经历——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
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
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何大学问的性格——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
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
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为什么叫“何大学问”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技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xuè课文开头写: 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挂贼扣儿。 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做?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爷爷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把满腔怒火发泄到他身上。归纳品味语言艺术风格 1.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 2.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们东三省了! 你认为这两种说法哪个更好?两种说法各有长短:
前者生动形象,富有民间口语与俗语特点,充满乡土气息,也符合何大学问的身份;
后者有书面特点,适于比较郑重的叙述。
课文中还有哪些
富于民间口语与俗语特点的句子?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1:何满子在奶奶身边长大,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长到四五岁,就像野鸟不入笼,一天不着家,整日在河滩野跑。
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2: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
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
他这个人好说大话,自吹站在通州东门外的北运河头,抽一个响脆的鞭花,借着水音,天津海河边上都震耳朵。朗读 品出其中滋味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3: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
掂量一下自己这点财力,供他念完小学,已经是鼓着肚子充胖;而中学大学的门槛九丈九尺高,没有白花花的银洋砌台阶,怎么能高攀得上?
何大学问一走,何满子就像野马摘了笼头。
何满子对爷爷心怀不满,拿白眼珠儿翻瞪爷爷,闷坐在窗根下,小嘴噘得能挂个油瓶儿。
……朗读 品出其中滋味文中也有一些书面色彩很浓的句子: 1.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 2.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 这是为什么?两种色彩的语言有机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小说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占北口等传奇笔墨继承了古典文学的什么特点?
继承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多用四字句,用词造句文白相兼,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有传统说唱艺术特点的句子:
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
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
……
拓展阅读这篇小说借鉴了中国传统小说和评书艺术的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课外阅读《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评书《三侠五义》《说岳全传》等,
体会本文与它们之间的联系。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6 《蒲柳人家》预习学案
【预习要点】
1.自读课文,积累词汇。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梳理小说的三要素。
【试一试】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擀 ____剜____ 腌___臜 捯 ___气 唿___哨 戏谑____ 嘬____
呱呱____ 坠地 断壁残垣____ 驾驭____ 腻____ 歪
2.解释词语
(1)荣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隐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气呵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坐针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芒刺在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影影绰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初探
同学们:只有用心读书,勤于思考,才能真正读懂一篇文章,请看下面的内容,你读懂了吗?
1.文章主要写了几个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你认为主人公是谁?断定的理由?
2.文章围绕着这些人,写了哪些故事情节?你最喜欢的是哪个情节?喜欢的理由呢?
【作者链接】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擅长乡土文学的创作,作品反映农村的浓郁历史和风土人情,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作品有短篇:《青枝绿叶》《中秋节》;中篇:《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二等奖);长篇:《春草》《京门脸子》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6 《蒲柳人家》预习检测(共20分)
一、积累运用(共9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2分) A.烟囱(cōng) 蓬蒿(hāo) 到了儿(liǎo) B.勒令(lè) 隐匿(nì) 坍塌(tān) C.戏谑(xuè) 害臊(sào) 荣膺(yīng) D.剜肉(wǎn) 礼聘(pìn) 驿道(yì) 2.用短线把相对应的项连接起来。(4分) 出人头地     途中休息临时休息 打尖       用命令方式人做某事 熏陶       超出一般人 勒令   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等逐渐产生的影响
3.选词填空(3分) ①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__,他们只当耳旁风。(斥责 辱骂 断喝) ②一阵风__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奔下 冲下 跑出) ③何满子的爷爷,__已不可考。(姓名 名讳 大号) 二、阅读(共11分) 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自己已经老迈年高,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 4.选文选自小说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2分) 5.选文第1段中的第1句的作用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那么他是不是真有大学问?(用原文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这里的“真”应如何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概括选段的语言特点。(3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预习检测参考答案:
一、1.D 2.略
3.断喝  冲下  名讳
二、4.蒲柳人家  刘绍棠
5.承上启下
6.可从没进过学堂一天,斗大的字认不得三筐,而且只会念不会写。
7.他有真正的行动:看书念书,不耻下问,咬文嚼字,拜祭文庙,自我反思。为孙请师。
8.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充满乡土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