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谈生命 教学配套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谈生命 教学配套资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05 08:17:54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9《谈生命》当堂达标检测(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岩(yán)石 覆(fù)压 嫩(lùn)叶
B、枭(xiāo)鸟 荫(yìn庇 芳馨(xīn)
C、云翳(yì) 空壳(qiào) 呻(shēn)吟
D、茂(mèng)盛 怡(yí)悦 绯(fēi)红
2、对“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第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
B即使成了死湖和空壳,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不必遗憾。
C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D生命的意义在于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勇往直前,不断进取。
3、下面对这篇散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本文融景、情、理于一体,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作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文章借小树长成大树,最后落叶生根的生长过程,来比喻一个人从童年、青年、中年到老年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21教育网
C文中说“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流露出人生苦短,应珍惜光阴,及时行乐,享受今生的思想。
D本文结构严谨,注意前后照应,如末段中“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就与前文江流入海、叶落归根的叙写相照应。
4、请分别说明以下两句话在文中的意思。(8分)
(1) 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2) 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当堂达标检测参考答案:
1、B 2、B 3、C
4、(1)生命是一种过程,生生息息是自然规律,显示了“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2)希望人们能承受更多的与生命相生相伴的快乐与苦痛,用以构筑一生的完美。(以上回答意思对即可)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9《谈生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3.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的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柯察金21cnjy.com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测字词和诵读情况。
三、整体感知
1.如何理解文中的“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提示话题,作好铺垫。开篇即生波澜,“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这就决定了全文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
2. 从结构上看,课文仅一段,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全文可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层: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层: 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四、合作探究
(一)分析“一江春水”部分:
朗读课文并思考:“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
巉岩前阻 -------比喻人生的挫折逆境
细细的平沙 斜阳芳草 夹岸红艳的桃花------人生的顺境
暴风雨------遇到挫折 身处逆境
晚霞和新月------在后来的生命历程中得到的爱和帮助
大海------人生整个大命
行程的终结------生命的终结 投身到人类的大生命中
“一江春水”奔流入海的过程与生命的过程有何相似?
春水:发源,过程,入海
生命的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相随
(二)分析“一棵小树”部分: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一棵树”?树的一生中有怎样的经历?
生长顺序
2.在生命的历程中,小树是如何度过生命的每一个阶段的?
四季的不同状态。
早春:勇敢快乐的破壳而出 人生的幼年时期
(顽强的生命力) (朝气蓬勃)
春天:开出满树的桃花 青年时期
夏日: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 中年时期
秋日:有一番庄严灿烂 老年时期
冬日:黄叶干枝,卷落吹抖 生命的终结
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出来 新生命的继续
3.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的启示?
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蓬勃生长、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21教育网
4.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分展开,说说两个比喻各有什么侧重?
“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三)齐读最后一部分:
思考: 1.这位世纪老人的肺腑之言是什么?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生命中充满喜怒哀乐但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都是我们生命中一部分。都同样丰富着我们的人生。
2.这两句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真谛,说说你的理解。
生命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生命。
3.最后一层中最能表达课文主题思想的是哪一句或哪几句?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快乐中我们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21·cn·jy·com
五、课堂小结
1. 你从课文中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生命的规律又是什么?
生命的本质—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生命的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相随。生命是珍贵而又短暂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希望同学们,扬起奋发向上的风帆,能在你的生命长河中勇敢地藐视困难、直面人生。www.21-cn-jy.com
2. 纵观全文,作者意在表达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
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2·1·c·n·j·y
六、拓展延伸
想象和联想:作者用形象的比喻,象征的手法,将生命过程比喻为一江春水的奔流历程、一棵小树的生长经历,用春水、小树来象征生命。你呢?请你仿照这种方法,选取一个事物来比喻、象征生命。【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例如:生命像小说,不在于长而在于精。
生命像品茶,品味时,有时有淡淡的苦味;有时有淡淡的清香。
生命像浪花,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
生命像路,有时平坦,有时崎岖,这样才缤纷。
生命像火把,应该使劲燃烧。
生命像蜡烛,都很短暂。
生命像万里长城,没有止境。
生命像一场戏,有悲欢离合也有喜怒哀乐。
生命如同父母的爱,应该学会珍惜生命,懂得爱的真谛。
七、达标检测
八、作业
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并找到一些富有着哲理的句子,与大家分享。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9《谈生命》课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3.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的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柯察金21教育网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测字词和诵读情况。
三、整体感知
1.如何理解文中的“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2. 从结构上看,课文仅一段,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四、合作探究
(一)分析“一江春水”部分:
朗读课文并思考:“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
“一江春水”奔流入海的过程与生命的过程有何相似?
(二)分析“一棵小树”部分: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一棵树”?树的一生中有怎样的经历?
2.在生命的历程中,小树是如何度过生命的每一个阶段的?
3.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的启示?
4.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分展开,说说两个比喻各有什么侧重?
(三)齐读最后一部分:
思考: 1.这位世纪老人的肺腑之言是什么?
2.这两句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真谛,说说你的理解。
3.最后一层中最能表达课文主题思想的是哪一句或哪几句?
五、课堂小结
1. 你从课文中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生命的规律又是什么?
2. 纵观全文,作者意在表达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
六、拓展延伸
想象和联想:作者用形象的比喻,象征的手法,将生命过程比喻为一江春水的奔流历程、一棵小树的生长经历,用春水、小树来象征生命。你呢?请你仿照这种方法,选取一个事物来比喻、象征生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七、作业
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并找到一些富有着哲理的句子,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