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9 《谈生命》 教学课件、导学案、导学案同步课件、同步练习、素材 5份(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9 《谈生命》 教学课件、导学案、导学案同步课件、同步练习、素材 5份(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05 08:31:50

文档简介

下册第三单元
感悟生命内涵
9谈生命
1.主题解说
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成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通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2.重点突破
“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而作者为什么说他“不敢说生命是什么”,“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分展开来写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一:“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作者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展开,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提示二:“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提示三:作者阐释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之后,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揭示生命的本质是“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中的基本旋律。
3.难点攻克
全文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提示一: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动人的情思。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提示二: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4.结构图解
一江春水:力量
生命不息
谈生命
一棵小树:价值
奋斗不止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挟卷(
)
休憩(
)
芳馨(
)
荫庇(
)
云yì(
)
xiāo(
)鸟
骄shē(
)
xuān(
)闹
2.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或短语。
(1)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
而又

地流着,
地吟唱着,
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
(2)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
,多么
!多么
,又多么

(3)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
,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

(4)秋风起了,他的叶子,由浓绿到绯红,秋阳下他又有一番
,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B.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C.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D.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4.(凉山州中考)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西昌邛海湿地公园的建设是西昌市人民政府为了保护邛海水质、造福百姓的有力措施,它的建成让西昌市市民在工作之余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湿地公园的设计,处处突出了与凉山彝族相关的文化。通过游人的体验,可以了解凉山文化的许多神秘特点。
A.修改:通过游人的体验,可以感触凉山许多文化的神秘特点。
B.修改:通过体验,游人可以了解凉山许多文化的神秘特点。
C.修改:通过游人的体验,可以感触凉山文化的许多神秘特点。
D.修改:游人通过体验,可以了解凉山文化的许多神秘特点。
5.
(黔东南中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的一生,都会碰上许多挡路的石头,比如灾祸、疾病等,;而有些却是自己放的。比如名誉、面子、地位、身份等,。当你将苦难当作人生的财富,,你才能走出苦难的泥沼。
①而不仅仅是失败的结果
②它们的出现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
③它们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性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6.根据如下材料,完成活动内容。
据央视报道,5月29日,杭州的一名普通客车司机吴斌驾驶着由无锡开往杭州的长途客车,正平稳地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车外飞来一铁块穿透挡风玻璃后,击中了他的腹
部。为防止客车失控,吴师傅忍着极度疼痛,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一系列制动程序:扶稳方向盘,手动刹车,打开汽车双闪灯,将车安全地停靠路边,并提醒车上的乘客不要随意下车。短短二十几秒的时间,保证了车上24位乘客安全无恙。三天后,吴师傅却因伤势过重,离开了我们。
如果你是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的推荐人,请为创造这一“伟大瞬间”的吴师傅拟写30字以内的褒奖词。
7.
(昭通中考)本学期学校的读书活动主题是“生命、生存、生活”,请你跟随活动小组,完成以下任务。
(1)第一小组要将下面的文字推荐给大家,请你按要求替他们完成空格内容。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他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公墓。
本段选自__________(作者)的______________(作品)。这段文字是主要人物_________在烈士墓前思考__________时的一段心理活动。
(2)第二小组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一楼墙壁上张贴的“消防撤离线路图”中有一行字模糊不清,请你仔细读图。并替他们将这行字补充完整。
如遇火警切勿惊慌,请按本图__________________到安全地方。
(3)第三小组准备讲述海伦·凯勒的故事,他们摘录了下面两句话作为开场白,请根据这两句话中折射出来的海伦精神,替他们完成开场白的内容。
虽然生命中有很多缺陷,但我可以有如此多的方式触摸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我喜欢同风浪搏斗,驾驭坚固的小船服从于我的意志和膂力,它轻轻掠过那波光粼粼的湖面,水波不停地使它上下颠簸。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
(摘自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的生活态度使她的一生活得非常精彩。(不少于15个字)
阅读课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8.阅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再来寻夹岸的桃花”,完成填空题。
(1)描绘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用了四个“有时候”,体现一江春水行程的。
(2)描绘一江春水的行程,作者用了下列动词: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这些动词体现了

(3)作者用“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而又羞怯、心魂惊骇、休憩、睡眠”等词刻画了一江春水的

9.选择文中恰当的短语填在横线上,描述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
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冰雪下欠伸—→
—→长出嫩叶—→
—蜂蝶飘翔—→—→浓阴如盖—→
—黄叶翻飞—→
10.“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
B.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
C.成了死湖和空壳,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不必遗憾。
D.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11.下面句子揭示了怎样的生活哲理?请简要回答。
(1)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2)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珍惜生命
袁鹰
阎荷远行于新世纪之初,时光荏苒,匆匆已是十有二年。
当年人们向她的遗体告别时,在她胸前放了三十八朵荷花。三十八岁,刚刚走近中年,若按西谚“人生四十开始”,她的锦绣年华刚刚起步,一切刚刚开始,她已戛然而止,该是多么巨大而沉重的哀伤。南唐李璟词云:“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她留下挚爱亲朋的刻骨思念,更留一个真诚、善良、美好的灵魂。
在她生前,我只有机会在《文艺报》举行的小型活动中见过几面,平时接触并不算多,却留下一个恬静而热情的深刻印象。以后,每次读到阎纲《我吻女儿的前额》那篇至情名文,总禁不住潸然泪落,仿佛又回到她的病床前,看她一面强制自己忍受着恶疾带来的难以忍受的折磨,同渐渐袭来的死亡搏斗,一面还以镇静的笑容安慰来探视的亲友,说点轻松的话。在生命垂危的时刻,她依然想着别人,为别人送去一点欢笑。她临终时留下的遗言:“大家对我这么好,我无力回报。我奉献给大家的只有一句话:珍惜生命。”话说得简洁,朴实,一如她的为人,却具有千钧重量,沉甸甸地压在我们的心上,让人们永远记住,时时冷静地反思。如今,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珍惜自己的生命,更珍惜别人的生命——实在太多太多了。
在被浮躁、虚夸、伪善搅得渐渐远离真诚朴实的世界,在被争名逐利、权钱交易、互相吹捧以至于尔虞我诈的污浊风气渐渐浸蚀了人际关系的社会,一朵洁净的荷花,一个出污泥而不染的灵魂,显得更加可贵难得。我们同阎荷一样,总是怀着真诚的心,愿世界更加美好,天空依旧湛蓝,也渴望真诚,渴望和谐,渴望对生命的珍爱,对人的尊重。为此也愿意献出自己的心血和精力,去实现和追求。就我个人而言,来日无多,精力渐衰,步履蹒跚,但只要一息尚存,总要为实现这个愿望走下去,不能懈怠,不能止步。因为,耳边总会时时响着一个虽然远去、却永不微弱的声音:珍惜生命!
珍惜生命!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2月26日)
12.本文是袁鹰为阎纲《美丽的夭亡——女儿病中的日日夜夜》一书写的序言。“阎荷远行于新世纪之初,时光荏苒,匆匆已是十有二年。”用这句话开头有何好处?
13.南唐李璟词云:“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作者引用李璟的词句有何目的?
14.如何理解画线句中的“她的为人”和“具有千钧重量”?
15.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中考满分作文优美语段集锦
吾之双亲,年且四十,双鬓斑白。日夜劬劳,思之盈眶。呜呼!诸君之与尊堂尚有几日之欢乎?勉之,毕力尽孝,以得天伦之欢娱,不使有憾于他日!
人之骨肉之情,发肤之亲,如之奈何!奈何!父母之德,虽琼玖、瑶琚亦未能报之万一也。唐之孟郊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也。媚鞠恧态之孝,安能比之于咸池?堇喙之毒孝,安能比之于珍馐?未如华虫孝壤,进御羔袖以孝双亲耳。
夫达人之卓轨兮,孝字为先,此故僻陋之所疑。嗟夫!父母之恩若峨峨泰山,又若洋洋江河,汝安能诎泰山之巅?汝安能量江河之方圆乎?恐不可矣!
谨陈此表,奉献双亲。沉璜之瘗,孰久而不光?荃蕙之蔽匿,故久而不芳?
(甘肃白银考生《陈情表》)
【参考答案】
1.xié

xīn
yìn




2.(1)快乐羞怯静静低低轻轻
(2)辽阔伟大光明黑暗
(3)幽花芳草甜美与芳馨
(4)庄严灿烂宁静和怡悦
3.B(解析:A项应将句号移到引号外面;C项应将两个问号改为逗号和句号;D项应将顿号改为逗号。)
4.D(解析:该句子受关联词影响而缺主语,调换“通过”和“游人”的词序,去掉“的”即可。)
5.D
6.示例:最美司机,危局心系乘客;平民英雄,瞬间诠释大爱。(在限定字数内表述,内容符合要求,用语得体即可)
7.
7.(1)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生命价值(或生命意义)
(2)箭头所示疏散路线撤离
(3)示例:正视困难(或“缺陷”),乐观坚强、热爱生活,热情地触摸生活、拥抱生活,尽情享受生活带给自己的快乐
8.(1)丰富多彩
(2)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3)性格、情怀
9.破土而出开出繁花小鸟欢唱硕果累累叶落归根
10.C
11.(1)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2)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12.点出本文回忆的对象,表达了作者对阎荷的怀念,奠定了本文感情基调。
13.渲染阎荷在美好年华的离世,给人们留下的巨大而沉重的哀伤;增添了全文的诗韵悲情之美。
14.“她的为人”指阎荷在生命垂危的时刻,依然想着别人,为别人送去一点欢笑。“具有千钧重量”指她的生命感悟警醒人们要珍惜生命,这关系每一个人的生命,因此有千钧之重。
15.运用排比,盛赞阎荷的纯洁灵魂,也表达出作者对人生、社会的美好愿望。(共36张PPT)
冰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把握课文积极乐观的感情基调。
2.理清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脉络,认识
生命的本质,树立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
观念。
3.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
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冰心,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其父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
“五四”运动爆发时,她满腔热情地投入青年爱国运动,并以写“问题小说”而引人注目,作品多涉及教育、男女平等、报国、婚姻家庭等问题。在此同时,还写了许多清新隽美的小诗,其诗集《繁星》《春水》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作。冰心的散文,立意新颖,构思灵巧,独成一体,被当时读者誉为“冰心体”。有小说散文合集《超人》《往事》,散文集《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作者简介
读准下列红色字的字音:
奔注(

挟卷(

巉岩(

休憩(

屏息(

挣脱(

骄奢(

枭鸟(

荫庇(

芳馨(

丛莽(

云翳(

bēn
chán
bǐng
shē
yìn

mǎng
xié

zhèng
xiāo
xīn

解释下列词语:
巉岩:
一泻千里:
休憩:
骄奢:
荫庇:
芳馨:
丛莽:
叶落归根:
云翳:
高而险的山岩。
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休息。
骄横奢侈。
大树枝叶遮蔽阳光,比喻保护、照顾。
芳香。
大片茂盛的草。
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
阴暗的云。
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听读课文,感受全文的感情基调和朗读处理。
激情中充满着力量,平和中洋溢着坦然。
朗读时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绪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舒缓、深沉。
谈谈你听出了作者对生命怎样的理解?
生命像一江春水那样东流入海,像一棵小树长大而后又叶落归根,生命的过程中有快乐,也有苦痛,无论怎样,都要“快乐勇敢”地面对。
研读课文,把握文意
这篇课文结构独特,只有一大段,你读出了几层意思?试分析概括。
总领全文,提示话题。


2至13句
14至24句
25至末句
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
描写生命如小树成长。
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
,“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一棵小树”又有着怎样的经历?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
有时候遇到巉岩前阻

有时候流过细细平沙

有时候遇到疾电迅雷

有时候遇到晚霞新月

面对不同的境遇,一江春水是什么态度?他的态度给了你什么启示?
巉岩前阻
它勇往直前
流过细细的平沙
吟唱着度过
疾电迅雷
它积蓄力量
晚霞新月
永不停歇
行程尽头
从容、大彻大悟
生命是一个奋斗、进取的过程,生命的本质在于奋勇前进。
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互伴随的。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
勇敢快乐地破壳生长
春天开出满树的繁花
夏日结出累累的果实
秋冬慢慢地枯萎消融
破壳生长
累累果实
枯萎消融
生命的规律就是开始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
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
作者的这两个比喻中各侧重阐明什么?
“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
“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
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在作者形象的比喻中你感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生命的本质即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的基本旋律。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个性解读文本
我最欣赏的一个词语
我最欣赏的一个句子
我最欣赏的一个细节
我最欣赏的一组画面


“愤激”“怒吼”“奔腾”等词语描写一江春水,充满激情。
“冲倒”“挟卷”显示出生命力的强大。
“破壳”“伸出”“挣脱”写出了生命力量的不可遏止。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这句话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材,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句子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这句话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细节
一江春水“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
这个细节让我感受到面对逆境、挫折,不屈服、不妥协的奋斗的力量。
一江春水“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这个细节告诉我们面对生命中的鲜花、掌声、微笑,我们不能沉迷,仍要努力前行,这一点更难做到。


一江春水愤激前行的画面
一棵小树硕果累累的画面
探究体验,启迪人生
读过课文,请用一句话谈谈生命的过程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一个不断超越、不断奋进的过程
一个需要珍爱、感激的过程
一个有快乐也有痛苦的过程
由生命你还联想到什么?请用“生命像……”的句式说一段自创的话。
生命像一轮月亮,有时圆有时缺,圆圆缺缺构成了他的一生。
生命像一朵花。花开的时候是美好的,花落的时候也是美好的,花开花落间,孕育甜美的果实。
生命像一片白云。决不在天空里炫耀自己的姿色,也不只作放浪的飘游。要化成雨,无声地洒向大地。第三单元
感悟生命内涵
9
谈生命
精彩开篇词
生命是花,花开花落是美好的;生命是草。草枯草荣更是坚强的。生命是水,那是一股奔腾的活水;生命是云,那是一场润物无声的春雨。真实的生命是平凡的。平凡的外表之下跳动着一颗勇敢地面对挫折、充满自信、扎根现实,激流勇进、谦虚朴实、随时奉献自己的火热的心,平凡中透出高贵,朴实里显出瑰丽。我们热爱生命,我们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3.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4.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理清思路寻美点
一、新课导入
冰心与世纪同龄的生命是坚定的,正直的,是完全融合在她的多姿多彩的创作之中的。在她漫长的生命中有快乐,也有痛苦,更有大痛苦。七十余年如一日,成就了她的璀璨瑰丽的生命。她虽然未能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但她的生命与20世纪中国新文学同在,与一代又一代的千万读者同在。今天,我们一起聆听冰心《谈生命》。(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云翳(yì)
巉(chán)岩
羞怯(qiè)
惊骇(hài)
休憩(qì)
骄奢(shē)
枭(xiāo)鸟
荫(yìn)庇
2.
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
①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
享受
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②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③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挣脱了出来!
④生命又像一颗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
3.作者链接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合集《超人》《往事》;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橘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课文思路清晰,章法严整,请你给课文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大意。
【交流点拨】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本文的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交流点拨】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成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息斗不止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二)文本探究
1.“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
【交流点拨】“一江春水”经历的生命过程的体验是: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
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行的。
“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其实是描述生命的历程,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美的享受。
2.“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
【交流点拨】“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3.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分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交流点拨】“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4.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三)主旨探究
1.“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个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人生态度?
【交流点拨】一江春水:东流历程——向前、曲折、复杂、多变;一棵小树:春秋四季——发荣、滋长、繁盛、凋零;以春水和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表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态度。
2.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做树、比做水?
【交流点拨】树的成长和水的历程与生命有相似之处,作者把很抽象的事物,通过形象、贴切的比喻,使其具体化。“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3.最能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的句子有哪几句?宣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
【交流点拨】“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作者的人生观是:人生要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四、板书设计
一江春水:东流历程——向前、曲折、复杂、多变
(生命的力量)
生命
—→生长—→壮大—→衰弱
一棵小树:春秋四季——发荣、滋长、繁盛、凋零
(生命的价值)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豁达乐观
五、拓展延伸
冰心妙语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春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指点我吧,我的朋友!我是横海的燕子,要寻觅隔水的窝巢。
★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的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家”是什么,我不知道;但烦闷———忧愁,都在此中融化消灭。
第二课时
品味语言悟美点
一、新课导入
本文既具感性化又具理性化特点。“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过程,生动形象,蕴藉含蓄,这是本文作为文学作品的显著特点。揭示生命的一般规律、生命历程中的艰难与幸福的辩证法,以及幸福含义的多样性、丰富性,揭示宇宙生命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这些都是文章哲理意味、理性精神的表现。赏读本文,有如品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课文的形象美、语言美、哲理美。
二、自学指导(二)——预习与交流
1.阅读课文,你觉得课文美在何处?
【交流点拨】生甲: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
幅幅生命的图画,课文的美在于这一幅幅优美的图画中。
生乙: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生丙: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生丁: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2.冰心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你还可以把生命和人生比作什么?写出两个形象的比喻句来。
【交流点拨】生甲:生命像蜡烛,流着痛苦的泪,燃着快乐的光。
生乙:生命像灿烂的星空,愈是黑暗,愈能显出繁星的璀璨。
3.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交流点拨】生甲: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
生乙: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生丙: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交流
(一)美点赏析
1.作者描写“一江春水”,用哪些词句展示其鲜活的形象?
【交流点拨】用四个“有时候”,体现江水流程的丰富多彩;用“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江水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用“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2.作者描写“一棵小树”,用哪些词句展示其鲜活的形象?
【交流点拨】用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和生命终结;“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用“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
3.描写“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时,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不变化?
【交流点拨】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教师小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二)语言品析
1.品味下列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交流点拨】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交流点拨】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亦何欢,死亦何惧”的平常心。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交流点拨】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他会听见黄莺轻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交流点拨】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5)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交流点拨】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这里的“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
(6)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
【交流点拨】“暴风雨”喻重大的挫折和磨难。整句话所蕴含的道理是:能经受住重大的挫折和磨难的生命更加坚强。
2.背诵全文,你觉得本文语言美在何处?
【交流点拨】生甲:美在灵动、蕴藉。集中表现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层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生乙:美在反复。“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给人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
生丙:“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庄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对死亡的畏惧、痛苦。语言看似平常,实则蕴含邈远的情思,意味深长。
生丁:“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否定生命“轮回”说,理性地对待生命,表现了作者高远的人生情怀。
生戊:美在诗意。“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四、板书设计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生命——生长,流动
谈生命
哲理美
感谢——快乐、痛苦)
语言美:灵动、蕴藉、反复、诗意
五、拓展延伸
交流收集有关名人对生命的认识的资料,进一步体会生命的本质。
【交流点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的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雷锋)
生命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世界(地球)是因生命而精彩,而在生命创造的精彩中,人类的生命更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我们要珍爱所有生命,更要珍爱我们人类的生命。
(恩格斯)(共33张PPT)
冰心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3.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4.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第一课时
理清思路寻美点
挟卷
芳馨
怡悦
云翳
惊骇
休憩
枭鸟
荫庇
xié


xīn
hài
yìn

xiāo

骄奢
绯红
朔方
一泻千里
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
①他
起许多细流,
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
,他曲折地
了悬崖峭壁,
了层沙积土,
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
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②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
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
了,
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聚集
合成
奔注
穿过
冲倒
挟卷
享受
接引
消融
归化
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
③他便伸出嫩叶来
空气,
日光,在雨中
,在风中
,他也许受着大树的
,也许受着大树的
,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
了出来!
④生命又像一颗小树,他从地底
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
,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
出来。
吸收
承受
吟唱
跳舞
荫遮
覆压
挣脱
聚集
欠伸
破壳
冰心(1923年于美国)。
1923年,冰心于燕京大学毕业
冰心1929年与吴文藻结婚时合影。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合集《超人》《往事》;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橘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整体感知
1.课文思路清晰,章法严整,请你给课文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大意。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整体感知
2.本文的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成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文本探究
1.“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
“一江春水”经历的生命过程的体验是: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
文本探究
2.“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
“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文本探究
3.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分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文本探究
4.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主旨探究
1.“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个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人生态度?
一江春水:东流历程——向前、曲折、复杂、多变;一棵小树:春秋四季——发荣、滋长、繁盛、凋零;以春水和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表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态度。
主旨探究
2.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做树、比做水?
树的成长和水的历程与生命有相似之处,作者把很抽象的事物,通过形象、贴切的比喻,使其具体化。“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主旨探究
3.最能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的句子有哪几句?宣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作者的人生观是:人生要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一江春水:东流历程——向前、曲折、复
杂、多变(生命的力量)
生命
—→生长—→壮大—→衰弱
一棵小树:春秋四季——发荣、滋长、繁盛、
凋零(生命的价值)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豁达乐观
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
冰心妙语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春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指点我吧,我的朋友!我是横海的燕子,要寻觅隔水的窝巢。
★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的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家”是什么,我不知道;但烦闷———忧愁,都在此中融化消灭。
第二课时
品味语言悟美点
预习与交流
1.阅读课文,你觉得课文美在何处?
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课文的美在于这一幅幅优美的图画中。
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预习与交流
2.冰心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你还可以把生命和人生比作什么?写出两个形象的比喻句来。
生命像蜡烛,流着痛苦的泪,燃着快乐的光。
生命像灿烂的星空,愈是黑暗,愈能显出繁星的璀璨。
预习与交流
3.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美点赏析
1.作者描写“一江春水”,用哪些词句展示其鲜活的形象?
用四个“有时候”,体现江水流程的丰富多彩;用“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江水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用“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美点赏析
2.作者描写“一棵小树”,用哪些词句展示其鲜活的形象?
用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和生命终结;“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用“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
美点赏析
3.描写“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时,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不变化?
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5)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6)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7)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8)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语言赏析
你觉得本文语言美在何处?
美在灵动、蕴藉。集中表现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层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复。“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给人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庄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对死亡的畏惧、痛苦。语言看似平常,实则蕴含邈远的情思,意味深长。
语言赏析
你觉得本文语言美在何处?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否定生命“轮回”说,理性地对待生命,表现了作者高远的人生情怀。
美在诗意。“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生命——生长,流动
谈生命
哲理美
感谢——快乐、痛苦
语言美:灵动、蕴藉
反复、诗意
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
交流收集有关名人对生命的认识的资料,进一步体会生命的本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的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拓展延伸
交流收集有关名人对生命的认识的资料,进一步体会生命的本质。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雷锋)
生命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世界(地球)是因生命而精彩,而在生命创造的精彩中,人类的生命更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我们要珍爱所有生命,更要珍爱我们人类的生命。
(恩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