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七年级下册
情境引入
尿是如何形成的?尿毒症患者为什么要进行肾移植?
尿毒症患者要进行肾脏移植手术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产生的废物有哪些排出体外的途径;
2.能够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3.认识尿的形成过程,识记尿的排出及排尿的意义。
排泄:人体将组织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想一想,议一议:
水对人体非常重要,而排尿时却会排出很多的水。那么,人体为什么还要排尿呢?
排尿主要是为了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1.由图看出,泌尿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的功能
(形成尿液)
(输送尿液)
(暂时贮存尿液)
(排出尿液)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
肾脏
肾脏的形态结构
肾脏
1、肾的位置。
2、肾的形态结构。
肾位于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
形似蚕豆,前后略扁,表面光滑,呈红褐色。
肾单位
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
肾
单
位
的
结
构
肾小囊
肾小管
肾
单
位
肾小囊壁和肾小管壁为单层细胞
肾小球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毛细血管
肾小球
电镜下的肾小球
毛细血管球
肾小囊:漏斗状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
肾小管:弯曲细长,外绕着由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网。
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就像一个“小漏斗”
主要成分
血浆中(克/100毫升)
肾小囊中(克/100毫升)
尿液中(克/100毫升)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讨论:
1.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3.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第一步:肾小球、肾小囊对血液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尿的形成过程:
含各种成分及代谢废物
一部分水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
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形成尿液(终尿)
对人体有用的物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
第二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剩下的物质:
大部分水
全部葡萄糖
部分无机盐
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水和无机盐、尿素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A
B
1
2
动脉血
静脉血
尿液
原尿
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
血液
原尿
尿液
肾小球过滤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尿的形成
尿液的排出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体外
尿液的排出:
人体内其他废物的排出
尿素
二氧化碳
多余的水
无机盐
粪便
呼气
出汗
排尿
排便
人体有哪些废物?
排
泄
(细胞内产
生的废物)
排
遗
(不是细胞
内产生的废物)
重难点解读
尿的形成过程
1.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用物质重新回到血液,剩余成分形成尿液
3.原尿与血液相比缺少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原尿与尿液相比,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典例自测
1.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推测其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小囊壁
解析:肾小管的主要作用是从原尿中吸收水分,如果肾小管出现病变,则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则会发生障碍,从而导致终尿中的水分增多,终尿的尿量自然也增多.
答案:C
2.下列物质不能被肾小球滤过的是(
)
A.红细胞
B.葡萄糖
C.尿素
D.水
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答案:A
拓展总结
点击图片播放动画
真题演练
1.
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过滤和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结构是(
)
A.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B.入球小动脉→肾小囊→肾小管→出球小动脉
C.入球小动脉→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
D.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出球小动脉
解析:血液经过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形成尿液.所以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过滤和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的过程中,依次经过: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答案:A
2.
正常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为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仅为1—1.5升,这是由于(
)
A.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B.肾小囊的重吸收作用
C.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D.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因此人每天虽然形成的原尿很多,但原尿中的大部分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又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
答案:D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基础演练
1.
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肾脏
B.肝脏
C.输尿管
D.膀胱
2.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单位
3.
尿液和原尿相比较,尿液中不含(
)。
A.葡萄糖
B.尿素
C.无机盐
D.葡萄糖和无机盐
4.
右图中,人体形成尿液和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分别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列能被肾小球滤过,但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是(
)
A.葡萄糖
B.蛋白质
C.尿素
D.无机盐
6.图为尿的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肾单位的结构包括图中标号___________。
(2)图中标号④末端内的液体与标号③内的液体相比较,前者不含_____。
(3)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L是由于图中标号①的作用,而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L是由于图中标号[
]__________的___________作用。
(4)在某病人的尿液化验结果中,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如果是肾有疾病,你认为可能是图中[
]___________出现了病变。如果病变非常严重,造成了肾衰竭,应采取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保证尿液的正常形成和排出。
二、拔高过关
7.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中流出的液体分别是(
)
A.血浆、原尿、尿
B.血液、原尿、尿
C.血浆、原尿、原尿
D.血液、原尿、尿
8.关于排尿的意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排出废物
B.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调节血液和组织液的平衡
D.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机能
9.当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囊
B.收集管
C.肾小球
D.肾小管
10.人体中,下列哪一种血管内流动着含尿素最少的缺氧血(
)
A.上腔静脉
B.肾静脉
C.肺静脉
D.下腔静脉
11.下表是正常人血液、原尿、尿液中的主要物质常数的比较表,请据表分析作答。
成分
样品A
样品B
样品C
蛋白质
0
7~9
微量
葡萄糖
0
0.1
0.1
尿素
2.0
0.03
0.03
无机盐
1.6
0.91
0.91
(1)样品________是原尿,它与样品B比较,几乎不含________。
(2)样品________是尿液,它与样品B比较,________和无机盐的浓度明显要高。
(3)样品A与样品C中的物质含量明显不同,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肾小管的________作用造成的。
三、真题链接
1.
右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②④⑤合称为肾小囊
B.图中④⑤⑥合称为肾单位
C.图中①④⑤合称为肾小球
D.图中①②③合称为肾小管
2.
右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B.丁结构中的液体叫原尿
C.乙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D.血液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在丙处被重吸收
3.
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过滤和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结构是(
)
A.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B.入球小动脉→肾小囊→肾小管→出球小动脉
C.入球小动脉→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
D.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出球小动脉
4.
正常情况下,血浆、原尿、尿液的相同成分是( )
①水分
②无机盐
③尿素
④蛋白质
⑤葡萄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⑤
5.
图1是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A、B、C、D代表人体内的器官,图2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图1中的①--⑥代表生理过程,其中⑤代表重吸收作用,则图1中的B代表______,C代表______.
(2)通过B器官进入血液的物质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的______中,其作用是______.
(3)图1中的⑤和⑥这两个生理过程主要与图2中的什么结构有关?请在图2中标明相关结构名称.
(4)如果尿液中检测到蛋白质,说明图1中哪个过程发生异常?______.(填标号)
参考答案
一、基础演练
1.A
2.D
3.A
4.C
5.C
6.
(1)①③④(2)葡萄糖
(3)【④】肾小管
重吸收
(4)【①】肾小球
肾脏移植
二、拔高过关
7.B
8.C
9.C
10.B
11.
(1)C
蛋白质
(2)
A
尿素
(3)重吸收
三、真题链接
1.B
2.A
3.A
4.B
5.
(1)肺;皮肤;(2)氧化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3)
(4)⑥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学习目标】
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学习重点和难点:
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二.【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预习检测
1.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及多余的水、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
。
2.泌尿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是
,它的作用是
。储存尿液的器官是
。
3.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其中
是毛细血管球,两端都是小动脉。
4.尿的形成包括
的过滤和
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与尿液相比,尿液中不含
。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1.阅读教材,小组讨论:什么是排泄?排泄的方式有哪些?
2.
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挂图,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结构的功能。
3.小组合作,完成P72讨论题
【学习任务二】尿的形成和排出
1.阅读教材P73,识记肾单位的结构,各部分结构有什么特点?
2.阅读教材P74,完成资料分析的讨论题
(1)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3)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总结:尿的形成过程
【学习任务三】其他排泄途径
1.阅读教材P75,思考讨论人体内废物还有哪些排泄途径?
(三)交流展示
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
三、【抽测达标】
1.
人体排泄,可以排出体内的物质不包括(
)
A.食物残渣
B.代谢废物
C.二氧化碳
D.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
2.
形成尿液的单位是(
)
A.肾小管
B.肾单位
C.肾小球
D.肾小囊
3.
在泌尿系统的结构中,具有暂时贮存尿液作用的器官是
(
)
A.肾脏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4.正常的人体中,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被全部吸收的物质是(
)
A.
葡萄糖
B.
尿素
C.
蛋白质
D.
无机盐
5.
肾单位的结构包括下列哪几部分(
)
A.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B.输尿管和肾小球
C.入球小动脉和肾小管
D.肾小管和肾小囊
四、拓展延伸
血尿
尿液中混有血细胞时称为血尿。血尿多呈鲜红色、洗肉水样或茶水样,用显微镜检查尿液,可以观察到血细胞的存在。
泌尿系统及其邻近器官发生病变或某些全身性疾病,都可以引起血尿。
泌尿系统病变引起血尿:由于泌尿系统邻近器官(如精囊、子宫)的炎症、肿瘤等疾患波及尿道,使尿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以造成血尿。
全身性疾病引起血尿:由于感染、血液病、心血管病等疾患,使有关部位的血管受损或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因血小板异常或凝血因子缺乏,可以造成血尿。
如果发现血尿,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确定发生病变的部位,根据造成血尿的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五、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预习检测
1.排泄
2.肾脏
形成尿液
膀胱
3.肾单位
肾小球
4.肾小球
肾小管
葡萄糖
抽标检测
1.
A
2.B
3.C
4.A
5.
A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能力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身体健康,体验生命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肾单位的结构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难点:尿的形成过程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准备
肾脏和肾单位挂图
多媒体视频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情境导入
1.观看图片,积极回答2.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1.展示儿童小便图片,提出问题:尿是怎么形成的?人为什么必须排尿?2.展示尿毒症患者图片启发思考尿毒症患者为什么要换肾?
新知探究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联系自身实际,小组讨论得出排泄的概念人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人体内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主要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2.阅读教材,小组归纳,总结相关概念3.
认真观看和观察,交流讨论,分析并完成相关问题教师分发和相关教具,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学生根据观察现象和泌尿系统结构图分析归纳完成相关问题。总结:
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1.提问: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废物?它们又是如何被排出体外的?2.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概念(1)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2)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3)排泄途径:泌尿系统、皮肤、呼吸系统3.
出示泌尿系统的模型、挂图,并播放相关视频。设问:(1)泌尿系统主要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2)注意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想像一下肾脏里血管的分布状况是怎样的?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新知探究
二.尿的形成和排出
1.观看挂图、视频等,明确肾单位的结构肾脏的结构:由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肾
肾小球单
肾小囊位
肾小管2.小组在观看资料分析的同时进行讨论总结、血液在流经肾单位时发生了哪些变化明确尿的形成包括:(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的小分子物质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2)肾小管的重新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血液中,剩余的物质在肾小管末端形成尿液。3.
对照挂图,试叙述尿的形成过程。4.观看动画,形成认识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1.出示挂图、P73插图和视频,明确思考讨论问题:(1)肾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什么?(2)肾单位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特点?2.组织学生认真分析P74的资料分析回答:(1)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3)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分析数据3.进一步分析总结出示尿的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和挂图。4.
动画展示:肾脏形成的尿液是怎么排出体外的?
三.其他废物的排出
观看多媒体,了解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1.皮肤排泄:(1)皮肤的结构2)皮肤排泄:通过汗腺中的汗液排出尿素、多余水分和无机盐2.呼吸系统排泄:排出二氧化碳
多媒体展示: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课堂小结
畅谈收获
指导学生总结概括,尽可能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
反馈、释疑。
六、板书设计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二.尿的形成和排出
1.尿的形成
2.尿的排出
三.其他排泄途径
七、课下作业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法的设计上,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主动理解“尿的形成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内容图片资料丰富,教学中充分利用图解,“泌尿系统组成图”、“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再结合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地观察图。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讨论交流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