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前期的兴盛与中期的危机》练习
一、选择题:
1. 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
A.“康乾盛世” B.从明中期到清前期
C.从元中期到明前期 D.隋唐时期
2.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也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3. 明清时期,棉纺织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是 (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珠江流域一带 C.松江一带 D.华北平原一带
4. 清朝前期的统治措施中,妨碍了正常和海外贸易与交往的是( )
A.七下西洋 B.设置台湾府
C.设置伊犁将军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5. 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21·cn·jy·com
A.广州 B.泉州 C.宁波 D.厦门
6. 下列事物中,传入中国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玉米、甘薯 ②占城稻 ③胡旋舞 ④苜蓿、葡萄
A. ① ② ④ ③ B. ② ③ ④ ① C. ① ② ③ ④ D. ④ ③ ② ①
7. 清中期出现的危机有 ( )
①官场腐败 ② 粮食危机 ③ 西方殖民势力入侵 ④土地兼并严重
A. ① ② ④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③ D. ④ ③ ② ①
8、某班举行辩论会。四位同学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明清时期的特征?( )
A.帝国中兴 B.短暂繁荣 C.盛世危机 D.政权并立
二、填空题
1、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盛,史称“ ①___”。2·1·c·n·j·y
2、清中期出现的危机主要有 ② 、 ③ __、 ④ 。
3、清初,一方面害怕国内人民和外国人勾结“滋事”;另一方面统治者盲目自高自大,所以实施 ①___。乾隆时, ② 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 对进出口货物进行种类限制,严格控制出海船只载重量,提高关税,抑制出口;严禁人民进行出海贸易,实行行商制度,垄断对外贸易, 监视外国商人。被称为 ③ _。【来源:21cnj*y.co*m】
三、材料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学者威尔斯说: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其博大的气概,壮美的景观,发达的经济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使当时欧洲人心目中像天堂一样富丽堂皇和繁荣的巴格达、拜占庭都难以望其项背,更不用说当时的巴黎、伦敦、威尼斯、佛罗伦萨了。当时的长安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向往的地方,大量的日本人、新罗人、骠国(缅甸)人、真腊(柬埔寨)人、天竺人、狮子国人、波斯人、大食人等长期居住在中国,经商、生活,甚至参加科举,在唐政府任官。
——摘自中学历史教师用书
材料二 中国一直是对外贸易的出超国,有发展贸易的有利条件。但清政府害怕国内人民和外国人勾结“滋事”,实行闭关政策,千方百计限制商人出海贸易。如康熙时上海大商人张元隆想打造 100 艘远洋帆船,与外国商船竞争,即被诬为结交海盗。早就活动在东南亚各地的中国商人和华侨,清政府也不给予支持,雍正帝曾说“此辈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中国商人和华侨出国贸易受到阻挠和打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高额利润便长期被外商所垄断。此外,清朝的闭关政策还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21教育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唐都长安的国际地位如何?原因是什么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及后果 。
(3)综合上述材料,从唐朝的对外开放与清朝的闭关政策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清前期的兴盛与中期的危机》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康乾盛世”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康乾盛世”。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www.21-cn-jy.com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康乾盛世”的相关知识。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闭关政策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闭关”原意关闭城门, 这里的闭关政策指: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限制上。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21cnjy.com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闭关政策的相关知识。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棉纺织业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棉纺织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是松江一带。故选C。【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棉纺织业的相关知识。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等)。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知识。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广州(“广州十三行”统一管理。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2-1-c-n-j-y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知识。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外交流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苜蓿、葡萄传入我国;唐代就有胡旋舞;康乾盛世,甘薯、玉米传入我国在全国范围。故选D。【出处:21教育名师】
【解析】本题难度一般,本题考查的是对外交流的相关知识。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中期出现的危机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中期出现的危机有:官场腐败;粮食危机;西方殖民势力入侵;土地兼并严重。故选D。
【解析】本题难度一般,本题考查的是清中期出现的危机的相关知识。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前期的兴盛与中期的危机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清中期出现1、官场腐败危机;2、粮食危机;3、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危机。故选C。【版权所有:21教育】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清前期的兴盛与中期的危机的相关知识。
二、填空题
1. 【答案】①康乾盛世。
【解析】考查的是康乾盛世的相关知识。
2.【答案】②官场腐败危机;③粮食危机;④西方殖民势力入侵。
【解析】本题难度一般,本题考查的清中期出现的危机的相关知识。
3.【答案】①海禁;②广州十三行;③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本题难度一般,本题考查的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知识。
三、材料题:
1. 【答案】(1)地位: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
原因:①经济繁荣,国力强盛;②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③科技发达,文化昌盛;④政策开放,中外交往频繁;⑤商业发达,对外贸易兴盛。www-2-1-cnjy-com
(2)原因:①害怕国内人民和外国人勾结“滋事”;②统治者盲目自高自大。
后果:丧失对外贸易主动权,损害了经济发展,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3)启示:开放带来繁荣,闭关导致落后;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国家不论先进还是落后,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会有更快的发展进步。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唐都长安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科技发达,文化昌盛;政策开放,中外交往频繁;商业发达,对外贸易兴盛。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
(2)本题考查的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初,一方面害怕国内人民和外国人勾结“滋事”;另一方面统治者盲目自高自大,所以实施闭关锁国政策。它在正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过一定的抵御作用。反面: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等)。21·世纪*教育网
(3)本题考查的学生思维拓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开明开放,国力强盛。清朝,闭关锁国落后挨打。当今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5张PPT)
清前期的兴盛与中期的危机
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下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1793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觐见乾隆皇帝,要求通商。双方互赠礼物:
英国赠给中国的礼物
太阳系天体运行仪
航海望远镜
战舰模型等
中国赠给英国国的礼物
丝绸、宣纸、
各种工艺品
你从这两份礼物单的比较中能看出中英国有何差距?
西方
中国
从这些对比中,你能看出到了清朝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学习目标
康乾盛世
清中期出现的危机
从海禁到闭关
第一篇章
康乾盛世
康熙帝
雍正帝
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乾隆帝
“康乾盛世”时期经济发展有哪些具体表现?
(农业、手工业、商业)
农 业
粮食作物 江南推广双季稻 产量大大提高
甘薯、玉米传入我国 全国范围推广
经济作物 棉花、桑、茶、烟草 面积扩大
人口 突破3亿 人口迅速增长
粮食引进新品种
玉米
玉米,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哥伦布)。
16世纪传入我国。
甘薯
甘薯,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哥伦布)。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
手工业
棉织业
棉纺织业是一般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丝织业
苏州、江宁、杭州几乎家家从事丝织业
制瓷业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手工业的发展总体特征:
质量高、规模大、分工细
景德镇的青花瓷
青花海水行龙瓷扁瓶
青花盘
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
商 业
除北京外,江宁、苏州、杭州、扬州等地都是繁华大都市。
以瓷器闻名的景德镇、地处要冲的湖北武汉、以冶铁著称的广东佛山都是工商业市镇。
第二篇章
清中期出现的危机
清中期“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反映官场的什么现象?
(官吏贪污腐败成风)
造成官吏贪污腐败的原因是什么?
(清朝专制统治下,官府权利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乾隆帝大阅图
乾隆帝后期,好大喜
功,挥霍无度,国库消耗
严重。
和坤抄家清单
官吏贪污成风。如:嘉庆接见了主持抄家的王公大臣,并拿到了一份抄家清单,夹墙私库有金32000余两,地窖内埋藏银300余万两。嘉庆对那份抄家清单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肯定。可是,这远不是和珅身家的各种记载中数额最多的一次。
人们常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嘉庆帝
嘉庆帝时,腐败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1)腐败向底层全面扩散,所有的基层干部都成为权力寻租者,一些普通公务员甚至成为腐败案的主角;
(2)潜规则变成了明规则,社会上所有大事小情,都需要用钱开路,否则寸步难行。
(3)腐败蔓延到军队,贪污克扣军饷非常普遍。
材料:明初耕地面积为8.5亿亩,清高达10亿亩。明初在籍人口数为6600余万,清道光二十年增至4.1亿。
请问:与清时的人口增长速度相比,耕地面积的增加与之相符吗?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耕地面积增长速度远远不及人口的增长速度。粮食危机。
清中期出现哪些危机?
1、官场腐败危机
2、粮食危机
3、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危机
第三篇章
从海禁到闭关
什么是闭关政策?
“闭关”原意关闭城门
这里的闭关政策指:
并非完全断绝往来
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限制上
乾隆帝接见英国使者
1.乾隆帝给英王的赦谕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2.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撮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1)此话反映了清统治者怎样的思想?
(2)清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
(1)自恃中国地大物博,骄傲自大,藐视西方各国。
(2)闭关锁国
清初为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片板不准下海”
⑴ 清初40年—
严厉的禁海政策
⑵ 统一台湾后——
四口通商
但有严格限制
云台山
宁波
漳州
广州
澳门
⑶ 英商宁波贸易后
广州一口通商
“闭关锁国”的过程
清初——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清统一台湾——开放四个港口
乾隆——广州(“广州十三行”统一管理)
通商口岸及其严格限制
1、限定通商口岸
顺治(澳门) 康熙(澳门 漳州 宁波 云台山) 乾隆(广东广州)
2、对进出口货物进行种类限制,严格控制
出海船只载重量,提高关税,抑制出口。
3、严禁人民进行出海贸易,实行行商制
度,垄断对外贸易, 监视外国商人。
广州通商口岸
只能住指定会馆,不能在广东过冬,
不能向中国商人借款,不能打听商业行情。
——《防夷五事》
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
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代表清政府管理
外国商人。这种公行,带有官商的性质,是
一种封建性的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
清朝的闭关政策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200年。
正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过一定的抵御作用。
反面: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等)
弊大于利
“闭关锁国”带来的思考
唐朝 开明开放 国力强盛
清朝 闭关锁国 落后挨打
今天 ……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教学目标
板 书
清前期的兴盛与中期的危机
康乾盛世
从海禁到闭关
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官场腐败危机及其原因
什么是闭关政策?
“闭关锁国”的过程
清中期出现的危机
粮食危机
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危机
清朝的闭关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下列事物中,传入中国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玉米、甘薯 ②占城稻
③胡旋舞 ④苜蓿、葡萄
A. ① ② ④ ③ B. ② ③ ④ ①
C. ① ② ③ ④ D. ④ ③ ② ①
D
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 )
A.“康乾盛世”
B.从明中期到清前期
C.从元中期到明前期
D.隋唐时期
A
清朝初期40年的对外政策是( )
A.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百姓擅自出海贸易
B.四口对外通商,但有严格限制
C.广州一口通商,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 D.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A
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具体表现有哪些?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原因:A、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B、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C、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 的进步。
D、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
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具体表现:A、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
B、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C、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影响: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200年。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康乾盛世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认识清中期出现的危机:官场腐败危机、粮食危机、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危机。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
布置作业
1、说说清中期出现的危机有哪些并作解释。 2. 做同步学习。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清前期的兴盛与中期的危机 单 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 放政策的自觉性。
能力目标 通过探索康乾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分析康乾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得出历史因此称这段时间为康乾盛世。清中期出现的危机:官场腐败危机、粮食危机、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危机。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重点 康乾盛世、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难点 “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学法 学生分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 教法 讨论法、阅读指导法、问题探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793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觐见乾隆皇帝,要求通商。双方互赠礼物。见第2张PPT。世界地图比较:西方绘制的地图有七大洲、四大洋;中国人绘制地图只有亚欧大陆。见第3张PPT。 探究问题: 你从这两份礼物单的比较中能看出中英有何差距?从这些对比中,你能看出到了清朝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一篇章 康乾盛世教师讲述: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见第6张PPT。 教师提问:“康乾盛世”时期经济发展有哪些具体表现?见第7张PPT。教师补充:农 业:1、粮食作物方面江南推广双季稻,产量大大提高;甘薯、玉米传入我国,在全国范围。2、经济作物 棉花、桑、茶、烟草面积扩大推广。3、人口突破3亿 ,使人口迅速增长。见第8张PPT。课件展示:粮食引进新品种。例如:玉米,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哥伦布)。16世纪传入我国;甘薯,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哥伦布)。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见第9张PPT。课件展示:手工业:1、棉纺织业是一般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2、丝织业,苏州、江宁、杭州几乎家家从事丝织业;3、制瓷业,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见第10张PPT。课件展示:景德镇的青花瓷——青花海水行龙瓷扁瓶,青花盘;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见第11张PPT。师生互动:商业——1、除北京外,江宁、苏州、杭州、扬州等地都是繁华大都市。2、以瓷器闻名的景德镇、地处要冲的湖北武汉、以冶铁著称的广东佛山都是工商业市镇。第12张PPT。第二篇章 清中期出现的危机教师提问:清中期“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反映官场的什么现象?见第14张PPT。教师发问:造成官吏贪污腐败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讲述:乾隆帝后期,好大喜功,挥霍无度,国库消耗严重,官吏贪污成风。如:嘉庆接见了主持抄家的王公大臣,并拿到了一份抄家清单,夹墙私库有金32000余两,地窖内埋藏银300余万两。嘉庆对那份抄家清单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肯定。可是,这远不是和珅身家的各种记载中数额最多的一次。 人们常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见第15张PPT。课件展示:嘉庆帝时,腐败呈现出许多新特点:(1)腐败向底层全面扩散,所有的基层干部都成为权力寻租者,一些普通公务员甚至成为腐败案的主角;(2)潜规则变成了明规则,社会上所有大事小情,都需要用钱开路,否则寸步难行;(3)腐败蔓延到军队,贪污克扣军饷非常普遍。见第16张PPT。材料展示:材料 明初耕地面积为8.5亿亩,清高达10亿亩。明初在籍人口数为6600余万,清道光二十年增至4.1亿。见第17张PPT。教师提问:与清时的人口增长速度相比,耕地面积的增加与之相符吗?这会带来什么问题?教师总结:清中期出现哪些危机?见第18张PPT。第三篇章 从海禁到闭关教师提问;什么是闭关政策?见第19张PPT。材料展示: 1.乾隆帝给英王的赦谕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2.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撮尔小国些微货物哉?”见第20张PPT。教师提问:(1)此话反映了清统治者怎样的思想?(2)清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课件展示:清初为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片板不准下海”⑴ 清初40年—严厉的禁海;⑵ 统一台湾后——四口通商,但有严格限制;⑶ 英商宁波贸易后,广州一口通商。总结:“闭关锁国”的过程。清初——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清统一台湾——开放四个港口;乾隆——广州(“广州十三行”统一管理。见第21张PPT。详细介绍:通商口岸及其严格限制。 1、限定通商口岸。顺治(澳门);康熙(澳门 漳州 、 宁波 云台山);乾隆(广东广州)。 2、对进出口货物进行种类限制,严格控制出海船只载重量,提高关税,抑制出口。 3、严禁人民进行出海贸易,实行行商制度,垄断对外贸易, 监视外国商人。课件展示: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这种公行,带有官商的性质,是一种封建性的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教师提问:清朝的闭关政策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师生互动:正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过一定的抵御作用。反面: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等)师生互动:“闭关锁国”带来的思考。1、唐朝 开明开放,国力强盛。2、清朝,闭关锁国 落后挨打。 学生看课文,熟悉“康乾盛世”的成因。学生看课文从宏观上把握课文。课件展示,学生看课文。课件展示,学生看课文。探究问题:手工业的发展总体特征。答案:质量高、规模大、分工细。课件展示,学生看课文。课件展示,学生看课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讨论:官吏贪污腐败成风。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讨论:清朝专制统治下,官府权利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学生看课文,叙述史实。课件展示,学生看课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讨论:耕地面积增长速度远远不及人口的增长速度。粮食危机。学生总结:1、官场腐败危机;2、粮食危机;3、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危机。学习、讨论:闭关”原意关闭城门, 这里的闭关政策指: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限制上。学习、讨论:(1)自恃中国地大物博,骄傲自大,藐视西方各国。(2)闭关锁国课件展示,学生看课文,归纳知识。师生互动,学生记忆。师生互动,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知识。师生互动,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知识。师生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互动,学生反思当下。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提高阅读、宏观归纳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提高阅读、分析能力。自学课文,拓展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归纳总结知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学课文,拓展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阅读课文、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提高阅读能力。通过师生合作提高学习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培养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培养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归纳、总结、记忆知识的能力。自学课文,拓展知识,开阔学生视野。自学课文,拓展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有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归纳、总结、记忆知识,特别是议古论今的能力。
巩固提升 1、下列事物中,传入中国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玉米、甘薯 ②占城稻 ③胡旋舞 ④苜蓿、葡萄 A. ① ② ④ ③ B. ② ③ ④ ① C. ① ② ③ ④ D. ④ ③ ② ①2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 A.“康乾盛世” B.从明中期到清前期 C.从元中期到明前期 D.隋唐时期3、清朝初期40年的对外政策是( )A.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百姓擅自出海贸易 B.四口对外通商,但有严格限制C.广州一口通商,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 D.对内改革,对外开放4、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具体表现有哪些?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答案:原因:A、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B、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C、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 的进步; D、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具体表现:A、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 B、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C、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影响: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200年。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答案:D答案:A答案:A学生分组讨论、思考。 巩固提升学会拓宽、归纳总结知知识。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康乾盛世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认识清中期出现的危机:官场腐败危机、粮食危机、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危机;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学生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学会归纳问题、记忆知识。
板书 康乾盛世 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 清前期的兴盛 官场腐败危机与中期的危机 清中期出现的危机 粮食危机 殖民势力入侵 什么是闭关政策从海禁到闭关 闭关锁国的过程 闭关政策的影响 学生整理、归纳知识。 通过板书,加深对本课知识体系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