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7届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7届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05 13:2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初2014级2016-2017学年度下期
三月月考
语文试卷
A

(

100

)

I

(
选择题共
24

)
一、基础知识
(
共12分
,
每小题3

)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A.酝酿(niàng)
干涸(hé)
辍学(chuò)
翘首远望(qiáo)
B.阔绰(chuò)
澎湃(pài)
炽热(chì)
苦心孤诣(yì)
C.绮丽(qǐ)
阴晦(huì)
褴褛(lǎn)
相形见绌(zhuō)
D.肇事(zhào)
蹒跚(pán)
洗濯(zhuó)
鲜为人知(xiǎ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当你沐浴的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B.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
C.到徐州见着父亲,看到满院的狼籍,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D.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能借口有例可援,什么坏事都可以干了。这是不行的。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深南大道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两旁高楼鳞次栉比,好一派现代都市景象。
C.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一项近期的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许多政府机构的“上网”,不过是在因特网上挂一个介绍性主页而已。B.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腐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高度关注、深恶痛疾的。
C.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他以后学习的程度,一是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够成才;二是要有顽强的毅力,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D.江南之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是因为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造成的,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会保持住三个月以上的生命。
文言文知识
(
共12分
,
每小题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委而去之
委:离开
B.威天下不以兵革利
威:威慑
C.亲戚畔之
畔:通“叛”
D.以天下之所顺
顺:归顺、服从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三里之城
多助之至
B.
环而攻之而不胜
面山而居
C.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不以物喜,不以己
D.
故君子有不战
故日月星辰移焉
7.下列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B.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译文: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不是不充足。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译文:限制百姓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家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短小的议论文,采用的是总起分承、最后总结的结构方式。作者抓住论述的中心,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做扼要的论证,观点鲜明突出,读后发人深思。
B.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C.本文的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以战争中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把战争比作治国的道理。
D.在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时,作者先用四个并列的否定句,充分铺张防守一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然后陡然一转,说出失败的结局,使得“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有很强的说服力。
第II卷(共76分)
二、积累默写(6分)
9.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②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
《过零丁洋》)
10.在王安石《登飞来峰》和刘禹锡的《秋词》中任选一个默写(写出题目再默写)。(4分)
阅读文段完成11-13题。(共10分)
放弃,是一种智慧
①人生如棋,高明的棋手重视获取,也懂得放弃。有时需要丢卒保车,有时也需要丢车保帅。所以说,生活的艺术也就是放弃的艺术,学会放弃,学会放弃什么,守住什么,才算懂得生活。
②“放弃”或“放下”,是一种大境界、大智慧。佛陀在世时,有位婆罗门拿了两瓶花要献给佛,并请他开示佛法。佛说:“放下。”婆罗门放下了左手的花瓶。佛又说:“放下。”婆罗门放下了右手的花瓶。佛还是说:“放下。”婆罗门满脸疑惑地望着佛,不知佛还要他放下什么。佛说:“我是叫你放下六根、六尘、六识。只有这样,你才能从生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可见,要放弃的不仅仅是有形的东西,名利、富贵、一切的烦恼,统统都可以放弃。
③秦末的项羽,论力论智,都不比刘邦差,但他却自刎而死,为什么 因为他不肯放下该放下的东西。
④第一,他没有放下过去的荣誉,起兵八年,大小七十余战,毕竟是过去的事了,但却成了他骄傲的资本。第二,他没有放下暂时的失利,认为自己“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而忘了另一条古训“胜败乃兵家常事”。如果他把这一切都放下,也许,他就肯过江东,一切从零开始,东山再起,卷土重来。⑤亚历山大是一位伟大的国王,他在征服了许多王国胜利返回的途中,病倒了。临终前,他终于明白了,自己没有放弃一些该放弃的东西,否则,他的寿命还可以长久些。于是,亚历山大向将士们提出了三个遗愿:第一个遗愿是,我的棺材必须由我的医师独自运回去。第二,当我的棺材运向坟墓时,通往墓园的道路要撒满我宝库里的金子、银子和宝石。最后一个遗愿是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
⑥亚历山大第一、二个遗愿说明,生命和财富,一个人最终都是要放弃的。第三个遗愿,说明他是空着手来到这个世界,也是空着手离开这个世界的。
⑦放弃,必然有所失,但是得与失又是相对而言的。有时你自认为得到一些时,却有可能失去了很多;有时你显得失去不少,却有可能获得极大的收获。甚至可以说,没有失也就没有得,不要以一得而喜,不要以一失而忧,风物长宜放眼量。“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失之东隅”却会“收之桑榆”,熊掌与鱼不可兼得时,先要放弃几条小鱼,再去获取珍贵的熊掌。
⑧懂得“该放弃时就放弃”是一种大智慧;懂得该放弃什么,留下什么,则是一种更大的智慧。
⑨有一种放弃是对求之不得的事物的放弃,尽力而为之后,发觉此事与我无缘,能潇潇洒洒地挥手而去,另辟发展一己才华之道,这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选自《现代养生》2011年第1期)
1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2、试分析文章第⑦段的主要论证思路。(3分)
1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处,简单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五、任选一题作文
(60

)
(1)轻倚时光的路口,听风滑过的声音。记忆中,那一段少年时光令我们难以忘怀:或轻松愉悦,或焦虑紧张,或幸福甜蜜,或苦涩忧伤……在多彩多味的匆匆流年里,我们慢慢长大。剪一节青春片断,让它在你的笔下缓缓流淌吧!
请以“成长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2)未来的精彩永远生长在不断努力的枝干上。前方,究竟是贫瘠的荒漠,还是葱郁的原野,取决于每一阶段的努力。有的人下定决心,不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有的人做好打算,在书香中找寻更好的自己……不想在未来留下遗憾,就必须不断刷新自我。
请以“刷新自我”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任选其中一题作文。②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③不许抄袭套写。④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B卷
(

50

)
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两首,然后回答问题。


李峤
虞世南
剪落三秋叶,催开二月花。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李峤的《风》中“剪”、“催”二字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中一个加以分析。
两首诗歌都是写“风”,都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②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①诡计:奇计。
②棨:qǐ木制通行证
3.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博学能属文
属:写作
B.郡将夏侯威异之
异:不相同
C.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偿:补偿
D.既至,宥之
宥:宽恕
4.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②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5.依据②③两段相关内容,概括羊祜的相关事迹或主要品质,完成表格。(4分)
相关事迹
羊祜的品质
安边垦田
(1)
徐胤当门
(2)
邓香归降
(3)
(4)
坦荡磊落
三、阅读
(22分)
(一)名著品读(4分)
6.在《格列佛游记》一书的“小人国”里曾发生过很多可笑的事情:国王根据
绳技(在绳子上跳舞的技术)
的好坏选拔官员;“小人国”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急中生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火扑灭了。(2分)
7.阅读下面名著片断,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完成题目。(2分)
一个清晰而离的很近的声音突然大叫:“婚礼不能继续举行,我宣布存在着障碍。”……我瞧见罗切斯特先生的双唇被一个狞笑扭曲了,他嘟囔地说:“老天作证!我很留神不让人听说有这件事,至少不让人听说有各这样称呼的她。”
片断中加点的“我”是
(人名),罗切斯特所说的“这件事”指
(事件)。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
,
然后完成
7~12题
(18

)
与草化敌为友
陈立明
①草是庄稼的敌人。庄稼是父亲的心头肉。草跟父亲势不两立。
②草长在庄稼地里,与庄稼争抢养料、阳光和雨露,那些草明着是长在庄稼地里,暗里其实是长在父亲的心头,汲取父亲的血脉。
③父亲头顶烈日,一锄一锄把草锄掉,庄稼欢天喜地,而草则恨意浓浓,它们无处躲,没处藏,被父亲连根锄起。父亲背着手像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稼地,瞄到一株草,哪怕是微小的一株,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径直冲到草面前,拨开庄稼,掐住草的七寸,把它连根拔起,撂在田埂上晒太阳。
④父亲与草,草与父亲,势不两立。
⑤父亲老了,种不动地了,只好放下高高挽起的裤管,洗净双脚上沾染的泥土,跟随儿女进城。父亲进城,庄稼们挥泪告别,草们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得意扬扬地说:到城里待着去吧,再不要回来!
⑥进了城的父亲,起初有些坐卧不安。他对那些没人打理的土地,盈满了牵挂。父亲常情不自禁地唠叨,那些地没了娘老子,成了没人管的孩子,草就疯了,多好的地,一年收多少粮食啊……
⑦有次下班回家,吃惊地发现,阳台上多了几盆花。花是父亲倒了几趟车,去花市买的。父亲进城后,很少出门,即使出门,也不会走离小区太远。这座城市对于父亲来说,大到没有边际,所有的路和楼都是一个面孔,他怕迷路,走丢了,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⑧每每这时候,父亲就会想念乡下的老家,在那里,每一条路父亲都是熟悉的,就像熟悉自己的每条血管一样,熟悉每条路的走向,熟悉到闭上眼睛也不会迷路。而离开了土地,父亲就像航船失去了罗盘与群星的指引,迷失在钢筋水泥的汪洋之中,不知去向。
⑨父亲每天都会亲手打理那几盆花,就像对待上幼儿园小班的孙子一样,充满了爱怜和疼惜。但对于从花盆角落里悄悄冒出来的几株草,父亲一如当初对待大田里的草一样,毫不留情地连根拔起,重重地摔进垃圾桶。
⑩父亲以照顾庄稼的细密的心思,照顾着盆里的花。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些花没多久就枯萎凋敝了。花的骄矜,显然大大出乎父亲的预料,也让父亲有些失望,这更加勾起了父亲对皮实的庄稼的念想与回味。
花枯萎了。父亲找来一些大蒜,把它们种在花盆里,又到菜市场买来一些香葱种在里面。果然,这些蔬菜比那些花儿好侍弄多了,浇了一些水后,便葳葳蕤蕤长起来。等到长大一些,就有些发黄了,显然是肥力不足,那些花草专用的混合物跟泥土相比,单薄了许多,让蒜和葱营养不良,枯黄瘦小。
后来,父亲趁着回老家的机会,背了半袋子大田里的泥土过来。拔除了那些营养不良的蒜和葱,一盆一盆地装满泥土,摆在阳台上晒着。父亲是打算让泥土吸饱了阳光,然后种上蔬菜。父亲叫我帮着从网上买点黄心乌种子,我给忙忘记了,父亲可能以为我不想他在阳台上种菜,就没再提过。
等我想起来,从网上买回来黄心乌种子时,几个花盆里细细密密地长出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草。父亲经常用淘米水浇灌那花盆里的土,我猜那是为了把土喂肥了,好种上黄心乌。可黄心乌还没种进去,那些草却在淘米水的滋养下先一步出生了,且长得极快,很快就把花盆铺满了,嫩嫩绿绿的,一派生机。
我以为父亲会毫不留情地拔了那些草,种上黄心乌,不仅可以观赏,长大了还可以拔出来炒着吃,而且是没有污染的原生态蔬菜。然而过了很久,也没见父亲把那些黄心乌种进花盆。
那些草已经长得老高,有的都已经打苞要抽穗的样子。父亲有事没事就躺在阳台的躺椅上,祥和地打量着那些草。父亲温柔的目光已然没有了对草的“仇恨”,反而多了一份欣喜和眷恋。
父亲与草和解了,面对面坐着,就像深交多年的老朋友,彼此都不说话,却没有半点疏离。我不知道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是硬冷的城市,还是父亲心头对田野的思念?
但不管怎样,化敌为友总是一件让人走向平和豁达的光明路径。那些生命力顽强的草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下,幸福地生长着,无忧无虑,陪伴着孤寂的父亲,消融了高楼大厦的硬冷,成了一道温暖的风景……
8.从农村到城市,父亲的心态变了,而性格没变。请回答:父亲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父亲的性格有何特点?(4分)
9.文章讲的是父亲“与草化敌为友”的故事,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父亲种花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0.语言品析。(6分)
父亲背着手像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稼地,瞄到一株草,哪怕是微小的一株,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径直冲到草面前,拨开庄稼,掐住草的七寸,把它连根拔起,撂在田埂上晒太阳。
⑴从神态描写方面品析(3分)
(提示:父亲拔草是怎样的神态?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⑵从动作描写方面品析(3分)
(提示:父亲拔草的动作有怎样的特点?表现父亲干农活有什么特点?)
11.文中说“我不知道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是硬冷的城市,还是父亲心头对田野的思念?”你认为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
四、语言运用。(12分)
12、给下面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4分)
今日,广东汕头市南澳县海域的明代古沉船“南澳一号”重启打捞后的出水文物将第一次对媒体展示。在广东省文物局的组织下,包括《广州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在今日登上“南天顺”打捞船一睹水乡沉睡数百年的文物。字4月上旬重启“南澳一号”文物抢救性发掘以来,目前已近一个月。其间,由于天气影响,对文物的打捞工作中途曾经暂停过数次。不过,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已经有大量文物出水。
其中,有很多青花瓷器,图案都是在以往出水的瓷器中从未见过的,有些文物本身就已成谜。
13.“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教学有所不同。根据下图中提供的信息,请用一段文字概括说明“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区别。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4分)
【注】图中三角形里的内容是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六个目标。
14、扣紧“心正则笔直”再举两个例子,句式与画线句大致相同。填写在下边的横线上。(4分)
心正则笔直。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了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初三下
九年级下
语文
答案
A卷
选择题C
C
B
A
A
D
C
C
诗歌默写9.10略
议论文
11、学会放弃,学会放弃什么,守住什么,才算懂得生活。(2分)
12、这一段作者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放弃,必然有所失,但得与失又是相对而言的”,接着进行对比论证,指出得与失是相对的,然后引用“塞翁失马”的故事和孟子“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观点,进行佐证。
1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如文中列举项羽和亚历山大的事例,从反面告诉人们应该学会有所放弃。(3分)
B卷
诗歌鉴赏
1.示例一:“剪”字巧用比喻,把风喻为剪刀,像剪刀一样扫落秋叶,形象地表现出秋风之迅疾。示例二:“催”字为催促之意,运用拟人手法,风促花开,暗示春风使万物生长,促发生机。
2.两首诗都用了侧面描写,句句写风而不见“风”字,均借助外在事物表现风,使之具体形象,生动自然。第一首诗以“三秋叶”落写秋风,“二月花”开写春风,江面“千尺浪”夏日的大风,竹竿倾斜写风吹过。第二首以“清袖”飘,歌“绕梁”,树枝生“乱影”,花香飘远来侧面表现风。(大意对就可以,不必面面俱到。)
二、文言文
3、B
4、(1)将帅中有想进献诡诈计谋的人,(羊祜)就拿出美酒让他喝,使他说不出口。
(2)羊祜与陆抗两军对垒,双方使者来往不断,陆抗称赞羊祜德高望重,即使乐毅和诸葛亮也不能超过。
5、(1)足智多谋(2)闻过能改(3)宽厚待人(4)陆抗服药
三、现代文
(一)名著阅
6.在王宫上撒了一泡尿
7.简爱
罗切斯特隐瞒了有一个疯妻子的事情。或:罗切斯特结过婚
(二)散文
8.心态变化:熟悉、自在、自信变为陌生、孤寂、迷茫。或:父亲进城后变得孤寂、迷茫。(2分)
父亲性格:勤劳,淳朴,执着。或:热爱土地,热爱劳动,执拗。(表述不同,意思相近亦可)(2分)
9.①细致地表现了父亲心理的变化。父亲离开了庄稼,在城里种花是为了排遣内心的孤寂;种花失败,表现出父亲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由此引发他对农村生活的念想和回味。②为后文作铺垫。种花的经历促使父亲接纳了花盆里的野草,为后文“与草化敌为友”作了铺垫。(表述不同,意思对亦可)
10.⑴神态:像个将军一样、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瞄。(1分)(可用自己语言归纳概括。)心理:父亲对草恨意浓浓,势不两立。(2分)
⑵动作特点:快、准、狠(1分)或:迅速、毫不留情、急不可待、赶尽杀绝……
干农活的特点:干练、干脆、麻利、熟练、坚决(表述不同,意思对亦可)(2分)
11.消解父亲与草的仇恨的因素:
方案一:是城市的硬冷。父亲离开了熟悉的土地和庄稼,来到陌生的大城市,相比父亲对草的排斥和恨意,这大到没有边际的城市更让父亲无所,城市的硬冷让父亲的心态由原来的熟悉、自在、自信变为陌生、孤寂和迷茫,父亲对草势不两立,绝不相容的态度在高楼大厦的硬冷中被慢慢消融了。
方案二:是父亲对田野的思念。父亲到城市后,离开了熟悉的田野,内心很孤寂迷茫,当看到阳台上花盆里长出的草,想到了家乡田野里的草,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思念,草成了父亲乡情的媒介物,浓浓的乡情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
方案三:既有硬冷的城市,又有父亲对田野的思念。①城市的硬冷令父亲感到迷茫、孤寂,见到同是来自乡土的草,父亲感到欣喜。②父亲对田野的思念促使父亲亲近了来自田野的草,与草化敌为友。
四、语言运用
12、明代古沉船南澳一号出水文物今大批亮相。
13、翻转课堂是将传统教学中课堂与课外的功能和顺序进行了倒置,即把识记、理解难度比较小的目标放在课外学习,而把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难度比较大的目标放在课堂中进行。(内容完整,给2分;表述准确,给1分;语言连贯,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可酌情扣分。)
14、示例:(1)南宋的文天祥,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的《正气歌》?(2)明代的名臣于谦,力排众议,勇挑重担,身先士卒,清廉自守,不是写下掷地有声的《石灰吟》?(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