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试卷
(50分)
(考试形式:闭卷
时间:50分钟
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本项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
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周天子命令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秦朝统一结束了这一局面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有人这样评价商鞅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承认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
C.奖励生产
D.奖励军功
4、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A.“兼爱”、“非政”
B.“仁政”治国
C.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
5、《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这里的“此渠”修建于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6、“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材料中“此法”诞生于
A.秦
B.西汉
C.隋
D.唐
7、“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成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8、右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主要反映了
A.官员管理日益规范
B.大臣地位不断削弱
C.等级制度越来越严格
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9、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下列措施能够印证该特点的是
A.册封达赖、班禅
B.设置驻藏大臣
C.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
D.设置台湾府
10、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11、“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都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
A.英国人是希腊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化对英国的影响巨大
D.英国法律、文学、宗教之间联系紧密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资本主义定义为……一种以牟利为动机、以各种精心设计、往往是间接的办法、通过大量资本积累来赚取利润的制度。”下列属于资本积累方式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
C.三角贸易
D.新航路的开辟
13、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这样评述:“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其中“一张脸孔望着过去”是指
A.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改革使农奴获得了自由
C.改革对俄国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D.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4、纪录片《大国崛起》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对这段描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B.材料描述的现象发生于19世纪末期
C.“新的太阳”主要指美国
D.此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15、弗洛伊德曾说:“人类的自我观念在科学发展的冲击下,受到两次重大打击。第二次是生物学研究,把人类贬到我们都是动物界的子民……。”与这次“打击”有关的人物是
A.
达尔文
B.牛顿
C.爱因斯坦
D.伏尔泰
16、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能取得如此成就主要是因为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改革开放
D.创建斯大林模式
17、张定和在《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及其历史演变》中说:“在这一时期,联邦政府的权利全面扩大……在这一特殊时期,联邦政府利用宪法赋予的商业管理权,全面干预社会和经济领域里的各种关系。”材料中“这一特殊时期”指
A.美国独立初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罗斯福新政时期
D.新经济时期
18、下列关于右图漫画所示会议表述不正确的是
A.会议具有大国强权色彩
B.会议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C.会议讨论了德国海外殖民地的瓜分方案
D.会议形成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19、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军费支出不断增加;80年代,主张摆脱美国控制的《日本可以说不》广为流传;90年代后,向海外派兵,并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上述的变化主要源自于
A.两极格局解体
B.日本经济实力的增长
C.日本进入新经济时代
D.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20、“电子计算机、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也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这段材料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A.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C.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D.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二、材料分析和问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海洋权益事关国运,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材料二:1500年左右,它(大西洋)一变而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美洲,非洲等)的人则意味着灾难。
——《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19世纪末,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德国外长皮洛夫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材料四: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日本帝国海军的蓄谋已久的突然袭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对我们无端进行卑鄙的进攻,美国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罗斯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某人”指谁?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使大西洋“变成一座桥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中这一变化“有利”于欧洲人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分)
(3)材料三德国外长的言论体现了什么企图?为此它建立了哪一军事集团?(2分)
(4)材料四中,“1941年12月7日”为何被罗斯福视为“遗臭万年的日子” 它有何影响 (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对照目前我国南海的形势,你认为我国政府应如何捍卫国家的海洋权益?(2分)
22.制度创新,推动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诸侯王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三: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四: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自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并成功地粉碎了他们的一切武装干涉……
――《世界上下五千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秦始皇首创的“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的制度叫什么?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汉初诸侯国的什么情况?(不得照抄材料原文)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来消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2分)
(3)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据材料三分析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现代化的影响。(2分)
(4)材料四中“他”是谁?他领导的哪一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分)
(5)据以上材料,归纳古代中国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最大不同点。(2分)
23.大国较量影响历史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国代表在和会上要求收回大战期间被日本侵占的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和会竟不顾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移交给日本。
——岳麓版九下历史教材
材料二:美国哈定总统邀请九个大国于1921年11月出席会议,缔结一项国际协议来保持神话般的中国市场的开放。最后一点是特别关键的……中国人也出席了会议,他们痛苦地抱怨受到的待遇有如群犬之间被抢夺的骨头,之后又无人理睬。
——《美国世纪》沃尔特·拉菲伯等人著
材料三: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徐蓝《试论泠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四:苏联解体后的部分世界重要力量
欧洲
逐步联合,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日本
成为经济大国,力图成为政治大国
俄罗斯
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反对美国单独称霸
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摘编自《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和会”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上签署的条约构成了哪一体系?(2分)
(2)材料二中的“会议”最后签订哪项“国际协议”?“如群犬之间被抢夺的骨头”反映了该条约怎样的实质?(2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状态指的是什么?这一时期,美国在政治、经济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4)材料四说明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
(5)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影响国际格局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2分)
九年级历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项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
1-5
DBDBB
6-10
CDDAA
11-15
CCDDA
16-20
DCCBC
二、材料分析和问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1)郑和(1分);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1分)
(2)新航路的开辟(1分);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或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积累)。(1分)
(3)争夺殖民地(或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1分);三国同盟。(1分)
(4)这一天日本突袭了珍珠港(或者珍珠港事件)(1分)。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分)
(5)重视海防,强大海军;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升综合国力(每点1分,任答两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2、(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仅写中央集权制度、集权制度不得分)(1分);郡县制。(1分)
(2)有相当的势力、权力大(政治方面任免官员、经济方面收税和铸币、军事方面兵权)等等(不得照抄材料,符合题意即可)(1分);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1分)
(3)君主立宪制(1分)。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有利于和平地实现现代化。(1分)
(4)列宁(1分);十月革命。(1分)
(5)中国:专制、独裁(1分);英国:自由、民主。(1分)(类似表达亦可给分)
23、(1)巴黎和会(1分);凡尔赛体系。(1分)
(2)《九国公约》(1分);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1分)
(3)美苏冷战或两大阵营的对峙(美苏对峙、冷战对峙)(1分)。
政治:杜鲁门主义(1分)
经济: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1分)。
(4)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1分)。
(5)国家实力(1分)。中国应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地位;大力发展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1分,任答1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