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输血与血型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血型的发现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种型,认同同型输血
2.
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学习重点和难点:
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预习检测
1.人体的血量稳定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重要作用。当一次流血超过
时,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出冷汗等症状,一次出血超过
时,人就会出现生命危险。
2.人们现在常说的血型系统是由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的
血型系统。这种血型系统将血液分为
种血型。
3.输血时应以
为原则,无同型血时可以少量输入异型血。
4.如果一个人患有严重的贫血,输血时应输入血液中的
。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血量与输血
1.血量的稳定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2.什么情况下必须要进行输血?输血时应首先注意什么问题?
【学习任务二】血型与安全输血
1.血型是如何被发现的?
2.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不可接受的血型
A
B
AB
O
3.输血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4.
有三名病人,都需要通过输血进行治疗,但因为病因不同所需输入的血液成份也不同,第一位严重贫血,第二位大面积烧伤,第三位是出血性疾病患者,请你思考一下他们分别应该输入血液中的哪种成分呢?
【学习任务三】无偿献血
1.无偿献血的依据是什么?献血者的年龄为多少?每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可以献多少毫升的血?
2.献血以后应该注意补充哪些营养成分?
(三)、交流展示
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
三、【抽测达标】
1.某人血型为因大量出血危及生命,必须输血,此人血型为AB型,他应输(
)
A.O型
B.AB型
C.A型
D.B型
2.AB型的人的血可以给哪种血型的人输血(
)
A.O型
B.AB型
C.A型
D.B型
3.某一健康的人一次失血为多少才能引发生命危险(
)
A.1
200~1
500
mL
B.800~1
000
mL
C.600~700
mL
D.400~500
mL
4.我国提倡多大年龄的人可以无偿献血(
)
A.22~45周岁
B.18~45周岁
C.18~55周岁
D.22~55周岁
5.对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输血时应输入(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浆
D.全血
拓展延伸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可能引起红细胞凝集现象。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如果需要输血,血源相对其它血型来说可能会较多。但AB血型也并不是万能受血者。AB血型人的血清中虽不含有抗A抗B抗体,但其红细胞内含A.B
.抗原。如果输用其他血型血时,极易引起输血反应。所以,AB血型不能大量接受其他血型的血。
五、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预习检测
1.800~1000ml
1200~1500ml
2.ABO
四种
3.输同型血
4.红细胞
抽标检测
1.
B
2.B
3.A
4.B
5.
C4.4.4输血与血型
一、基础演练
1.安全输血应该(
)为原则。
A.以O型血为主
B.以B型血为主
C.以同血型为主
D.以AB型为主
2.某一健康的人一次失血为多少才能引发生命危险(
)
A.1200~1500
mL
B.800~1000
mL
C.600~700
mL
D.400~500ml
3.
下列哪种血型不属于ABO血型?( )
A.AB型
B.A型
C.O型
D.Rh阴性血型
4.
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健康的原因是(
)
A.损失2
00ML的血液,对人体丝毫没有影响
B.损失的血细胞和营养成分在不久之后会得到补充
C.少量损失血量有助于健康
D.血液的减少可以促进人体造血
5.
输血时如果血型不符,可能会造成受血者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
A.引起中毒死亡
B.红细胞凝集成团,妨碍血液循环
C.血小板破裂,使血液凝固
D.使血浆发生沉淀,血液无法循环
二、拔高过关
6.
献血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C.提倡公民自愿献血
D.一次献血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7.
高峰、杜鹃、张成、姚远四位同学检验血型的结果如下表所示。(“√”为不发生凝集,“×”为发生凝集)请你根据表格判断四位同学的血型依次为( )。
A.A型、B型、O型、AB型
B.O型、B型、A型、AB型
C.O型、A型、B型、AB型
D.AB型、B型、A型、O型
8.
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危及的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大量输入O型血
C.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危及的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少量输入O型血
D.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危及的情况下,除AB血型的人外,其他血型的人都不可以输入AB型血
9.
以下有关血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B型血的病人可以接收AB型的血
B.
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会比红细胞多一些
C.
正常人的血液中血浆约占25%,是一种淡黄色液体
D.
紧急时一个健康的O型血的成年人可以给A型血的病人献血200ml。
10.
全国义务献血金奖获得者,东营区龙居镇南李村村民李建武,十余年来义务奉献出了相当于全身血量2 倍多的12 万毫升鲜血。医生给他抽血时,针头刺入的血管是(
)
A.桡动脉
B.毛细血管
C. 静脉
D. 肱动脉
11.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的强烈地震,威胁到我国西藏地区。灾情十分严重,大批伤者需要输血抢救,当地血库存血供不应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族人民踊跃献血,确保了灾区伤员的血。下面请就有关献血程序、注意事项以及输血原则回答下列问题。
(1)献血前为什么要进行体检
(2)献血前不能大量饮水,其原因是
(3)采血前要洗净双臂的目的是:
三、真题链接
1.
血浓于水,情深于海。在雅安地震中,晓晓同学不幸被楼板压伤,失血过多,急需输血。经化验,她的血型是A型。很多富有爱心的人主动要求为晓晓献血,下面最适合输给晓晓的血型是:(
)
A.O型
B.B型
C.A型
D.AB型
2.
某人的血型为AB型,因车祸受伤,需要大量输血.他应输( )
A.O型血
B.AB型血
C.A型血
D.B型血
3.
ABO血型系统包括四种基本血型,即A型、B型、O型、AB型.在细胞结构中,能够决定人体血型的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血红蛋白
参考答案
一、基础演练
1.C
2.B
3.D
4.B
5.D
二、拔高过关
6.B
7.B
8.B
9.D
10.C
11.(1)为了保证血液的质量安全,只有身体健康者的血才能输给病人
(2)饮水会影响所献血液的质量
(3)避免采血穿刺部位的感染和血液的污染
三、真题链接
1.C
2.B
3.C4.4.4输血与血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血型的发现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种型,认同同型输血。
2.
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难点:
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情境导入
观看多媒体课件,培养珍爱生命的态度小组讨论积极发言
出示并宣读报纸报道,由于意外事故,有大量人员受伤,其中部分伤员因失血过多,救治无效死亡。提出问题:应该如何进行急救?
新知探究
一、血量与输血
阅读教材,了解血量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聆听教师的讲解,进一步明确血量与输血的关系3.讨论:输血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交通事故后,伤者被送往医院,需要紧急输血。[提问]:在什么情况下伤者才需要输血?2.[讲述]:失血≤血液总量的10%(400ml),对健康没有影响;失血≥血液总量的30%(1200ml),影响人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新知探究
二、血型与安全输血
1.观看课件,思考其中提到的输血技术直观地发现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甚至导致死亡。2.小组讨论:自己是什么血型,如何确定自己的血型?3.观看课件,理解血型分型的依据4.直观感受红细胞凝聚成团的现象思考:红细胞凝集成团对人体造成什么危害?5.小组合作,完成模拟实验----血型鉴定得出结论:O型是万能输血者,AB型万能受血者。输血的原则是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没有同型血时才可输入少量的异型血。6.填写输血关系图
1.课件展示:输血技术的探索。2.[提问]:你知道小故事中提到的ABO血型吗?[讲述]:除了ABO血型系统外,人类还有一些其它的血型系统,比如Rh血型系统等。3.
课件展示:ABO血型系统分型的依据。血型凝集原(红细胞)凝集素(血清)AA抗BBB抗AABA、B无O无抗A抗B4.课件展示:红细胞凝集成团。[讲解]:含有A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者含有B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B凝集素相遇时,就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5.[提问]: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你知道血型是如何鉴定出来的吗?[实验]:模拟“血型鉴定”。[背影知识]:血型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A不凝集凝集B凝集不凝集AB凝集凝集O不凝集不凝集
[总结]:输血的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入异型血。6.指导学生填写输血关系图
三、成分输血与无偿献血
1.观看图片,讨论输血时应有针对性2.阅读教材,得出结论。成分输血的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3.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1.出示照片:几种不同类型的缺血病人,提问对于不同的病人,输血时输入的血一样吗?2.展示无偿献血照片
课堂小结
畅谈收获
指导学生总结概括,尽可能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
反馈、释疑。
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一.血量与输血
二.血型:ABO血型系统
三.输血的原则
四.无偿献血
七、课下作业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除了使学生了解血型与输血的基本知识外,还应使其珍爱生命、奉献爱心的情感得到升华,通过观看“模拟血型鉴定”实验的视频,巩固输血知识,初步体验血型鉴定的一般过程,通过调查活动使本节内容得到巩固延伸,建立起课上课下的联系。(共27张PPT)
4.4.4
输血与血型
七年级下册
情景引入
车祸现场
车祸中有人大量失血,如果你作为急救医生,你应该怎样处理?
如果输血,伤者是否可以随意输入任何人的血液?
教学目标
1、了解血型发现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种类
2、概述输血与血型的关系,认同同型输血
3、概述人体的血量,认同无偿献血
健康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7-8%,人体内血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失血量
1200-1500毫升
有生命危险
800-1000毫升
头晕
心跳加快
眼前发黑
出冷汗
400毫升
物质会迅速补充,不影响健康
对身体的影响
一.血量
在什么情况下伤者才需要输血?
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30%(约1200毫升)以上,就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二.血型
1900年,奥地利医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了人类的血型
。
1930年,兰德斯坦纳获得诺贝尔奖。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实验中发现,一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这些红细胞会黏结在一起,发生凝集;遇到另一些人的血浆时,却不发生凝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经过他进一步的研究,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抗B凝集素.
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成四型:A型、B型、AB型、
O型.
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
A
B
AB
O
A
B
A、B
无
抗B
抗A
无
抗A、抗B
血型
红细胞含凝集原
血清含凝集素
A
+
抗A
凝集反应
B
抗B
+
凝集反应
红细胞
红细胞凝集成团
含有A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者含有B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B凝集素相遇时,就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A型标准血清(抗B)
B型标准血清(抗A)
模拟血型鉴定
被鉴定者血型
A
(A凝集原)
B
(B凝集原)
O
无凝集原
AB
A、B凝集原
O
O型
A
AB
B
A型
AB型
B型
输血关系图
输血原则:
危急情况下异血型输血时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中凝集原是否会与受血者血清中凝集素发生反应!
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可以少量的输入异型血
血型
可接受血型
不可接受血型
B
AB
O
A
B、O
A、AB
AB、A、B、O
O
A、O
无
A、AB、B
B、AB
输血关系表
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对于严重贫血、大面积烧伤或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你认为应该分别给他们输入什么血液成分?为什么?
讨论:
成分输血的原则是:缺少什么补什么
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血液中的某种成分输入病人体内。成分血可以是血浆、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成分血可以通过血液分离机采取。目前临床需要较多的成分血是血小板。
三、成分输血
四、无偿献血
我国何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1998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什么样的人可参加献血?
国家提倡18—55岁符合体
检标准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献血的益处:
1、可预防、缓减高粘血症;
2、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3、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
4、促进血液的更新。
首届无偿献血形象大使濮存晰和杨澜
捐献血液,拯救生命
红十字会
一点热血助他人,一颗爱心好精神
中国香港
献血是爱·是勇气·是关怀
日本
您将为他们的崇高行为而认识他们
西班牙
一人为众人
瑞士
您能为您的同胞作出的最大奉献是拯救他的生命
印度尼西亚
光荣属于献血者
前苏联
无偿献血宣传标语口号
重难点解读
输血时,主要是考虑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之间是否发生凝集反应。按照这个道理就可以推断出ABO血型之间在输血时的相互关系,如下表所示。
献血者红细胞(含凝集原)
受血者血清(含凝集素)
O型(抗A,抗B)
A型(抗B)
B型(抗A)
AB型(无)
O型(无)
-
-
-
-
A型(A)
+
-
+
-
B型(B)
+
+
-
-
AB型(A、B)
+
+
+
-
输血原理
注:“+”表示有凝集反应:“-”表示无凝集反应。从上表看来,除了同血型者之间可以相互输血外,血液为AB型的人还可以接受其他各血型的血液,而O型血则可以输绐其他各血型的受血者。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的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时才采用。
典例自测
1.一个AB型血的人因大量出血,需要输血,他最好接受何种血型的血?
(
)
A、
A型
B、B型
C、
O型
D、
AB型
解析: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在没有同型血的情况下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
答案:D
2.献血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C.提倡公民自愿献血
D.一次献血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解析: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无偿献血。健康的成年人,每次可以献200~300毫升的血,不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
答案:B
拓展总结
血型成因的推测
美国科学家皮特·达达莫博士认为,人类的血型是由进化决定的。
人类的4种血型——O型、A型、B型和AB型——并不是在所有的人身上同时出现,而是由于不断进化和人们在不同气候地区定居下来后逐渐形成。在寒冷的年代,由于草原上可供吃用的东西匮乏,游牧部落不得不去适应新地形所能提供的新食物。由于新的饮食结构出现人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也会随之有所变化,紧接着血型也会有所变化。
O型血的历史最为悠久。它大约出现于公元前6万至4万年之间,当时的尼安德特人吃的是简单的饭食:野草、昆虫和从树上掉下来猛兽吃剩下的果实。而4万年前出现了克鲁马侬人,他们以狩猎为生。在猎光了所有的大野兽后,他们从非洲向欧洲和亚洲转移。
A型血出现在公元前2.5万年至1.5万年之间。当时,我们的以果实为生的祖先逐渐变成杂食。随着时间的推移,农耕成为住在现今欧洲土地上的人们的主要生产方式,野禽野兽开始接受驯养,人的饮食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就是现在,绝大多数A型血的人都居住在西欧和日本。
B型血出现在约公元前1.5万年至新纪元之间。当时东非的一部分人被迫从热带稀树干草原迁徙到寒冷而贫瘠的喜马拉雅山一带。气候的变化便成了催生B型血的主要因素。这种血型一开始出现在蒙古人种身上,随着他们后来不断向欧洲大陆迁徙,结果今天有很多东欧人都是这个血型。
AB型血出现的最晚,它的出现还不到1000年的时间,是比较现代的血型。主要是由“携带”A型血的印欧语民族和“携带”B型血的蒙古人融合在一起后产生的。AB血型的人继承了耐病的能力,他们的免疫系统更能抵抗细菌,但他们易患恶性肿瘤。
很快会出现第5种血型。完全有可能出现一种新血型,比如说C型。只有这种有新血型的人才能在人口过于稠密、自然资源所剩无几的严重污染世界上生存下来,因为这时原先那4种血型,也就是说,有好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人将抵挡不住这种日益加剧的生态灾难,他们会很快消失,这就是皮特·达达莫博士得出的结论。
真题演练
1.
对严重贫血和创伤性大量失血的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的是(
)
A.红细胞和血浆
B.血浆和血小板
C.红细胞和全血
D.血小板和红细胞
解析:成分输血的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严重贫血的患者体内缺少红细胞,输血时应输红细胞。创伤性大量失血患者体内的血液丧失严重,输血时应输全血。
答案:C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