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堂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
A.唐太宗 B.元世祖
C.明成祖 D.明太祖
2.“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后而拟之……”文中的“内授”是指( )
A.宰相的意见 B.皇帝的命令
C.内阁首辅的主张 D.翰林大学士的批答
3.
我国的科举制度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转变为束缚人们思想和阻碍社会进步。这种转变始于
A.设置进士科 B.八股取士
C.开创殿试和武举 D.设置明经科
4.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
①兵部
②东厂
③锦衣卫
④刑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明初统治者废丞相、设三司的举措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B.提高了地方各级的行政效率
C.有利于加强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 D.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
6.如图是明朝时哪一机构的印章( )
A.锦衣卫 B.东厂 C.西厂 D.内阁
7.如图反映的是( )
A.西周实行分封制 B.秦朝推行郡县制
C.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D.明朝加强君主专制
8.下列史实与朱元璋有关的是( )
①建立明朝
②废丞相权分六部
③设立内阁大学士
④设立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9.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历朝专制统治不断加强.下面从图1到图2发生变化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0.下列有关“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苏州是明代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 B.南京是明清著名的冶铁中心
C.松江是明清著名的农业中心 D.景德镇是明清著名的制瓷中心
11.下图中的作物哪个不是明代时期从国外引进的( )
A. B.
C. D.
12.小明家有一件明代瓷器珍品,那么它应当是( )
A.白瓷 B.青瓷 C.青花瓷 D.冰裂纹瓷器
二、综合探究题
13.【想一想】
(1).图1人物与图2的印章有何关系?图3反映了明朝的什么制度?
图1 图2
“八股文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焚书坑儒厉害。”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探一探】
(3).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之一是获取感悟,启迪今天,你对明朝统治的看法?自拟标题,撰写一篇关于君主统治的历史小论文。(要求:100字左右,围绕主题来写)
三、材料解析题:
14.阅读下列材料:
做过乞丐与和尚一直是朱内心深处最大的一块伤疤,万万触碰不得。大明臣民其实谁也没有胆子也没有兴趣当着朱元璋提这壶水,但朱元璋却成天疑神疑鬼,防范过度,自己暗暗制定了一系列奏章“敏感词”。但凡“光”“秃”“僧”等与和尚沾边的字眼儿,都会犯他禁忌。因为是起义起家,所以也讨厌人提“贼”和“寇”。大臣们慢慢知道了他的忌讳,就不再用这些字,朱元璋却更不放心,总怀疑别人会更加拐弯抹角地骂他,遂将防区无限扩大,到了极为可笑的程度。比如“生”字,因为音近乎“僧”,在他看来就不怀好意;“则”字也很危险,因为“则”在淮西方言中发音与“贼”同。因为这些秘密的敏感词儿,无数人人头落地。
——2010年8月5日新华网
请完成:
(1)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的哪一现象?
(3)明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哪一措施?试评价这一措施。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历史文物“锦衣卫印”。
材料二: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有所参决。
――《明史·职官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锦衣卫是什么机构?除了给皇帝贴身保护外,还承担什么任务?
(2)材料二是明朝哪位皇帝采取的做法?其目的和材料一中锦衣卫的设置有何相同之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该皇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
1.D 2.B 3.B 4.B 5.A 6.A 7.D 8.B 9.D 10.D 11.D 12.C
13.
(1)朱元璋设立了特务组织锦衣卫。八股取士。
(2)略,言之成理即可。
14.(1)明太祖制造文字狱。
(2)八股取士。读书人为了获取功名,死读书,读死书,不再研究学问,八股取士是在为专制皇权训练忠顺奴仆。
(3)大批书籍被焚毁,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原因: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15.
(1)特务机构;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2)明太祖;加强君权;废行省,设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