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06 09:55:48

文档简介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像、视频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变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变革;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通过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难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原子能又称"核能"。即原子核发生变化时释放的能量原子能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任何原子都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21cnjy.com
二、讲授新课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的时间、核心、主要领域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意义: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主要领域: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多媒体展示印度的独立
师:促使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1.相对论等科学理论的提出,机械、电子等技术的进步,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二战”对新式武器的研究,加速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战后,美国苏联军备竞赛的加剧对科学发展起了刺激作用。3.“二战”后,垄断组织为了增强产品的竞争力,重视科学研究和不断开发新产品。4.“二战”后,各国普遍重视教育,促进了科学事业的发展。21·cn·jy·com
师:1939年,物理学领域里的原子分裂实验就已在德国取得成功。二战前夕,为逃避德国法西斯迫害而移居美国的一些科学家,担心德国抢先造出原子弹,推举世界着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加强利用核裂变过程来制造超级炸弹。罗斯福总统采纳了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建议,下令成立研究原子武器的委员会。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加速了研制原子弹的进程。1942年开始实施以“曼哈顿工程”命名的庞大计划,由美国陆军工兵部队全面负责研制原子弹。1945年7月16日凌晨,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默多尔空军基地的沙漠地区爆炸成功。2·1·c·n·j·y
多媒体展示原子能
师:1945年7月16日凌晨5时30分,美国在本土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果尔多试验场,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核爆炸,揭开了原子能的奥秘。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多媒体展示计算机
师:自第一代计算机诞生,计算机技术和工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计算机科学已成为一门发展快、渗透性强、影响深远的学科,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产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多媒体展示航天技术
师:航天技术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21·世纪*教育网
多媒体展示生物工程
师:多莉诞生于1996年7月5日,1997年首次向公众披露。它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进步的第一项,也是当年最引人注目的国际新闻之一。科学家认为,"多莉"的诞生标志着生物技术新时代的来临。"多莉"的诞生之所以轰动全世界,是因为它是世界上首列没有经过精、卵结合,而由人工胚胎放入绵羊子宫内直接发育成的动物个体。www-2-1-cnjy-com
师:在培育多莉羊的过程中,科学家采用了体细胞克隆技术。也就是说,从一只成年绵羊身上提取体细胞,然后把这个体细胞的细胞核注入另一只绵羊的卵细胞之中,而这个卵细胞已经抽去了细胞核,最终新合成的卵细胞在第三只绵羊的子宫内发育形成了多莉羊。从理论上而言,多莉继承了提供体细胞的那只绵羊的遗传特征。培育多莉羊的技术,已经成为如今培育体细胞克隆动物的标准过程。
师:想一想,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我国在哪些方面处于世界前列?
学生:原子能方面:1964年,我国成 1967年,我国成 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21*cnjy*com
电子计算方面:1983年, 我国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 银河-I巨型计算机在国防科大研制成功,标志 着我国进入世界研制巨型机的行列。2-1-c-n-j-y
航天技术方面: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2003年10月,“神 首位进入太空的 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 中国人杨利伟;2005年10月12日,“神 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 成功。
生物技术方面:袁隆平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 交水稻”优良品种,被誉为“杂交水稻之 父”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师:特点: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革命;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
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多媒体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技术革命群体化: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科技社会化: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发展进程高速化: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
师:(1)社会生产力发生飞跃。
(2)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进一步增加。
(3)社会生活领域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同时造成一些环境污染。
(4)社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科技发展带来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趋势促使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和劳动者素质水平提高。21教育网
(5)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格局变化。
师:俄罗斯莫斯科的工业区附近,图片上的孩子都是1973年以后出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www.21-cn-jy.com
多媒体展示星球大战计划
师:“星球大战计划”的出台背景是在冷 战后期,由于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强大的 核攻击力量,美国害怕“核平衡”的形 势被打破,有需要建立有效的反导弹系 统,来保证其战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 可靠的威慑能力,维持其核优势。同时, 美国也是想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 过太空武器竞争,把苏联的经济拖垮。【出处:21教育名师】
师:有人认为:苏联过分偏重发展军事科学,科学技术发展极 不平衡;加上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制约,科学技术不 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这些成为它解体的重要原因。你 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版权所有:21教育】
学生: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它有一定的道理,反映 了苏联科技研究的实际情况,也说明了科技没有 迅速地用于生产,成为一种直接的生产力,延缓 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苏联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 民生活的改善,是加速其瓦解的一个原因,但苏 联解体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高度集中 的政治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内在矛盾和种种弊端, 苏共及其领导人的重大失误,以及民族、宗教等 方面的矛盾等,因而科技发展极不平衡及科技不 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不是重要原因。【来源:21cnj*y.co*m】
课堂总结
科技革命转换成生产力的周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 84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动机 65年
第三次科技革命 原子能 6年
移动电话 4年
激光 2年
电子计算机 每2年甚至半年换代一次
四、课堂练习
1.选择题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B )
A.原子能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航天技术 D.生物工程
(2)1954年哪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 A )
A.苏联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3)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 D )
①原子能 ②电子计算机 ③生物工程 ④航天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反思】
《第三次科技革命》一课时岳麓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本文主要讲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中主要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形象的了解革命形势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在课堂展示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学会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归纳、质疑历史过程,体验历史学习过程。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运动失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第三次科技革命》练习
选择题
1、1957年哪国首先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A.苏联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2、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哪国研制成功( )。
 A.英国    B.日本    C.中国    D.美国
3、知识经济最早出现在(  )。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4、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于(  )。
 A.2001年10月 B.2002年10月 C.2003年10月 D.2004年10月
5、当你在百度搜索栏中打入“多利羊”的时候,会大量出现以下哪项内容的介绍( )
A、克隆技术 B、核反应堆 C、计算机网络 D、航天技术
6、揭开知识经济时代帷幕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    B.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
 C.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     D.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7、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下列生活场景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有关的是( )
①坐火车旅行 ②在太空授课 ③用电灯照明
④开汽车上班 ⑤用电脑上网购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④⑤
8、下列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是(  )。
A.宇宙飞船上天 B.访问互联网 C.数码相机拍照 D.核电站发电
9、“科技是把双刃剑”,科技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隐患。下列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消极影响的是( )21·cn·jy·com
A.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和海啸导致了核泄漏
B.美国通过网络大量窃取中国经济和军事信息
C.北约使用精确制导导弹在阿富汗造成平民伤亡
D.中国多地因大量使用煤炭而使空气污染加剧
10、下列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B.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D.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二、简答题
11.简述第一次科技革命从什么时间开始?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12.简述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特点?
13.简述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显著特点?
三、材料分析
14. 材料一:2001年11月20日,美国一家世界最大的药房——信息时代药房问世。该药房采用了大量信息技术,其中包括一台高速、高精度机械手,按处方配药、分类、贴标签等一系列动作精度达到了99. 997%的水平,处理能力为每周处理处方80万件,明显高于人工操作。 材料二:信息技术已成为过去10年里经济上取得的更快的生产周期、更高水准的产品质量和低通货膨胀等特点的主要贡献力量。 www.21-cn-jy.com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表现的是哪一次技术革命的成果?
(2)这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3)这次技术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15.材料一 1879年10月21日,爱迪生在新泽西州门罗园实验室用碳化的卷绕棉线为灯丝,成功地制出世界上第一个电灯泡。他花了近三天的时间把灯丝装进真空玻璃泡,通上电源,电灯泡发出相当于10盏煤气的温柔光芒,它延续了约45小时。他试验过从世界各地找来的1600种耐热材料、6000种植物纤维,才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2·1·c·n·j·y
材料二 1949年5月,第一代电子计算机诞生。电子计算机出除了解决复杂的数学计算外,还为人们进行大量信息储存、加工与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它部分取代 了人的脑力劳动,也实现了“用机器操纵机器”生产自动化,计算机在科学、商业、工业,甚至在缝纫机、微波炉等家庭用具和电子玩具上日益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电灯泡”这一发明属于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材料二中“电子计算机”这一发明属于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这次科技革命还有哪些重大突破?(至少写出两项)21·世纪*教育网
(3)电子计算机等科技成果的发明,除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外,对世界还产生了哪些影响?
(4)试举例说明科技革命对我们现实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16. 材料一: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以下是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重大科技成果:汽船、互联网、汽车、“多利羊”、电灯、火车、内燃机、珍妮机、人造卫星等。
材料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的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相对较弱,在国际经济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请回答:2-1-c-n-j-y
(1)请你把材料一中的成果分别归入到三次科技革命中。 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21cnjy.com
(2)三次科技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到什么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你认为中国在这次科技革命浪潮中应该如何应对?
《第三次科技革命》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C 4.A 5.D 6.D 7.C 8.C 9.D 10.D www-2-1-cnjy-com
二、简答题
11.简述第一次科技革命从什么时间开始?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12.简述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有下列特点:首先,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其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第三,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13.简述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显著特点?
大量科学成果涌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极大地推动经济增长。21*cnjy*com
三、材料分析
14.材料分析
(1)第三次科技革命
(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3)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15.材料分析
(1)第二次科技革命(或工业革命)。
(2)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
(3)①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②第三产业产生并发展迅速;③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④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如:人造纤维工业的出现,使人们的服装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化学化肥的大量使用和年产粮食品种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产量的提高;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计算机开始走进家庭,成为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帮手;以集成电路为基础制造的小型家用电器产品,如照相机、电视机、洗衣机等,进入万户千家;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21教育网
16.材料分析
(1)第一次科技革命:汽船、珍妮机、火车;第二次科技革命:汽车、内燃机、电灯;第三次科技革命:互联网、“多利羊”、人造卫星。【来源:21cnj*y.co*m】
(2)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网络时代)。
(3)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6张PPT)
岳麓版 九年级下册第二十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导入
原子能又称"核能"。即原子核发生变化时释放的能量原子能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任何原子都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新授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2、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意义:使人类
进入了信息时代)
3、主要领域: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
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新授
促使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相对论等科学理论的提出,机械、电子等技术的进步,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二战”对新式武器的研究,加速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战后,美国苏联军备竞赛的加剧对科学发展起了刺激作用。
3.“二战”后,垄断组织为了增强产品的竞争力,重视科学研究和不断开发新产品。
4.“二战”后,各国普遍重视教育,促进了科学事业的发展。
新授
1939年,物理学领域里的原子分裂实验就已在德国取得成功。二战前夕,为逃避德国法西斯迫害而移居美国的一些科学家,担心德国抢先造出原子弹,推举世界着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加强利用核裂变过程来制造超级炸弹。罗斯福总统采纳了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建议,下令成立研究原子武器的委员会。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加速了研制原子弹的进程。1942年开始实施以“曼哈顿工程”命名的庞大计划,由美国陆军工兵部队全面负责研制原子弹。1945年7月16日凌晨,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默多尔空军基地的沙漠地区爆炸成功。
原子能
新授
1945年7月16日凌晨5时30分,美国在本土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果尔多试验场,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核爆炸,揭开了原子能的奥秘。
原子能
新授
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制成,取名埃尼阿克。
自第一代计算机诞生,计算机技术和工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计算机科学已成为一门发展快、渗透性强、影响深远的学科,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产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计算机
新授
航天技术
航天技术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1981年由美国试航成功。
新授
多莉诞生于1996年7月5日,1997年首次向公众披露。它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进步的第一项,也是当年最引人注目的国际新闻之一。科学家认为,"多莉"的诞生标志着生物技术新时代的来临。"多莉"的诞生之所以轰动全世界,是因为它是世界上首列没有经过精、卵结合,而由人工胚胎放入绵羊子宫内直接发育成的动物个体。
生物工程
新授
生物工程
在培育多莉羊的过程中,科学家采用了体细胞克隆技术。也就是说,从一只成年绵羊身上提取体细胞,然后把这个体细胞的细胞核注入另一只绵羊的卵细胞之中,而这个卵细胞已经抽去了细胞核,最终新合成的卵细胞在第三只绵羊的子宫内发育形成了多莉羊。从理论上而言,多莉继承了提供体细胞的那只绵羊的遗传特征。培育多莉羊的技术,已经成为如今培育体细胞克隆动物的标准过程。
新授
想一想,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我国在哪些方面处于世界前列?
新授
原子能方面:1964年,我国成 1967年,我国成 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电子计算方面:1983年, 我国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 银河-I巨型计算机在国防科大研制成功,标志 着我国进入世界研制巨型机的行列。
航天技术方面: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2003年10月,“神 首位进入太空的 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 中国人杨利伟;2005年10月12日,“神 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 成功。
生物技术方面:袁隆平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 交水稻”优良品种,被誉为“杂交水稻之 父”
新授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 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 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 ,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革命;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________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 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生产力
物质财富
相互渗透
最活跃
科技进步
新授
技术革命群体化: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科技社会化: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发展进程高速化: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新授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社会生产力发生飞跃。
(2)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进一步增加。
(3)社会生活领域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同时造成一些环境污染。
(4)社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科技发展带来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趋势促使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和劳动者素质水平提高。
(5)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格局变化。
新授
俄罗斯莫斯科的工业区附近,图片上的孩子都是1973年以后出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
新授
1983年,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
新授
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的出台背景是在冷 战后期,由于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强大的 核攻击力量,美国害怕“核平衡”的形 势被打破,有需要建立有效的反导弹系 统,来保证其战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 可靠的威慑能力,维持其核优势。同时, 美国也是想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 过太空武器竞争,把苏联的经济拖垮。
新授
有人认为:苏联过分偏重发展军事科学,科学技术发展极 不平衡;加上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制约,科学技术不 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这些成为它解体的重要原因。你 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新授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它有一定的道理,反映 了苏联科技研究的实际情况,也说明了科技没有 迅速地用于生产,成为一种直接的生产力,延缓 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苏联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 民生活的改善,是加速其瓦解的一个原因,但苏 联解体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高度集中 的政治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内在矛盾和种种弊端, 苏共及其领导人的重大失误,以及民族、宗教等 方面的矛盾等,因而科技发展极不平衡及科技不 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不是重要原因。
总结
科技革命转换成生产力的周期
每2年甚至半年
换代一次
电子计算机
2年
激光
4年
移动电话
6年
原子能
第三次科技革命
65年
电动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
84年
蒸汽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
A.原子能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航天技术 D.生物工程
B
练习
2、1954年哪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   )
A.苏联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A
练习
3、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 )
①原子能 ②电子计算机 ③生物工程 ④航天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练习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作业
板书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