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课 西方的挑战与清朝中衰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4课 西方的挑战与清朝中衰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05 19:3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1.礼仪之争:马戛尔尼与乾隆帝的对话2.通商之争:英国与清朝的交锋三、马戛尔尼来华与“闭关锁国”二、清中后期的政治腐败2.雅克萨之战1.西方殖民势力来华一、殖民势力东来1.官贪政乱,军队腐化2.各族人民起义不断3.文明之争: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进退17世纪中期,沙皇侵占我国东部边境。 16世纪开始,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侵占台湾。 18世纪以来,英、法、比利时、瑞典、美等国家的殖民势力相继来华,试图把中国变为自己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市场。 归纳总结:16世纪以来,哪些西方国家将殖民势力扩张到中国? 殖民是资本主义国家把经济政治势力扩张到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掠夺当地资源,奴役当地人民。 这些殖民侵略,与明朝中期“倭寇”的行为有什么区别? 荷兰殖民者来到台湾清军水路进军方向
清军陆路进军方向
沙俄侵略者入侵方向
沙俄侵略者败退方
交战地点 在抗击沙俄侵略的雅克萨之战中,神威无敌大将军炮战功卓著。该炮为铜质前膛炮,上有铭文“大清康熙十五年三月二日造” 等字样。 乾隆后期,统治集团盲目自大,沉浸在“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天朝上国心态中不能自拔。乾隆朝的《万国来朝图》反映了这种虚骄幻想乾隆六次南巡,挥霍无度和珅府抄家家产清单
除房屋、田地外,银铺42处,当铺75处,古玩店13座,赤金60000两,纯金大金元宝100个,1000两一个,记十万两;小银元宝56600个,100两一个,记566万两;银锭900万个,洋钱58000元,制钱150万文,铜钱150万文,另有其他珍宝贵重物品无数;家人606名,妇女600名,奴才373名。和珅跌倒
嘉庆吃饱马戛尔尼使团画家笔下的清军士兵及其装备清朝中期白莲教起义形势图
(1796—1804)1795—1806年,为反抗地方官府的欺凌压迫,苗族人民也掀起了一次大起义。 清朝中期的人民起义,主要分为少数民族起义和汉族人民秘密结社起义两种。后者多以“反清复明”为口号,同时宣传平均平等思想,如嘉庆年间的白莲教起义即是代表。 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白莲教的分支天理教的首领林清率领起义队伍,与一些信奉天理教的太监、宫女里应外合,打着“大明天顺”“顺天保民”的小白旗,分别从东华门和西华门攻入了皇宫大内,隆宗门门匾上据说留下了义军所射箭镞的印迹。此事令清朝上下震惊,嘉庆皇帝叹道:“从来未有事,竟出大清朝。” 礼仪之争——
马戛尔尼与乾隆的对话乾隆帝 马戛尔尼中国大臣也要向英王画像行同样礼节必须行三跪九叩之礼 材料一: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乾隆皇帝上谕马戛尔尼使团画家笔下清朝官员觐见乾隆帝的场景材料二:我愿在符合对本国君主所行的礼节限度内,尽我所能,在觐见时表示对中国皇帝的敬意,但坚决反对做任何把英国解释为中国藩属国的事情。
——马戛尔尼《记事》马戛尔尼使团画家笔下英
国使臣觐见乾隆帝的场景 乾隆眼中的英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真实的英国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场礼仪之争最后是如何收场的呢?反映了什么问题?通商之争——
英国与清朝的交锋乾隆帝 马戛尔尼名 义 上祝 寿实 质 上
扩大通商
带有殖民侵略性质如何看待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 1.开放通商口岸
2.拨地供英国人居住使用
3.遣使驻北京
4.允许传教士在中国自由传教
……面对马戛尔尼使团的要求,清朝如何回应? 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画界分疆,各有专属。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1793年乾隆回复乔治三世的国书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广州一口通商十三行商人和外商洽谈贸易一、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
二、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
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
三、禁止中国人借外商资本及受雇于外商;
四、革除外商雇人传递信息之弊;
五、外国商船进泊黄埔,酌拨营员弹压稽查。
——《防夷五事》从礼品中,你能否看出中英两国文明的区别? 文明之争——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进退 马戛尔尼使团与乾隆皇帝双方互赠礼物:英国赠给中国的礼物有太阳系天体运行仪、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枪炮等工业产品。
中国回赠给英国的礼物有丝绸、宣纸以及各种传统工艺品等。 法国学者阿兰·佩雷菲特将这次失败的外交看成是“两个文明的冲突”,他写道:
“双方都认为自己是至高无上的。中国人认为它的文明从来都是最优越的,他继承着庞大帝国的领土和悠久的文化。英国人则认为,它的文明是最优越的,因为它是现代的,建立在科学、自由思想的交流和贸易优势的基础上。”
——《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画面一:当雍正皇帝君临天下、教导子民时,英国的查理一世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对比西方与近代前夜中国的历史政治画面二:当黄河岸边的柳荫树下,犁田耕作的汗水与手摇纺车的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正在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对比西方与近代前夜中国的历史经济★对比西方与近代前夜中国的历史军事画面三:当曾经强悍善战的八旗军队正逐渐腐化,连骑马射箭的本领都不断退化时,英国已经组建起一支装备大型火炮的新式舰队,并将借此夺取海上的霸主地位。★对比西方与近代前夜中国的历史画面四:当中国最聪明的头脑为了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行星运动规律,他的理论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思想文化画面五:当乾隆帝傲慢地拒绝英国提出的通商要求,正在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而沾沾自喜时,西方的殖民者早已踏上殖民扩张的征途,正在掠夺资源,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力图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对比西方与近代前夜中国的历史奴隶买卖园外交西方强工业民主开放创新西起东落每况愈下
蒸蒸日上 马戛尔尼乾隆帝 1792年马戛尔尼乘兴而来,1793年他带着遗憾和失望回国,临行前记下了对中国的最后印象:
中华帝国是一艘破旧的摇摇晃晃的巨大战船……以其巨大的身躯和外表吓住邻居。但是任何时候只要一位无能的人碰巧地掌握了船上的指挥权,那么这艘船的风纪和安全就会荡然无存。它可能不会马上沉没,它可能会像一艘失事的船一样漂浮一阵子,然后于不久的将来在岸边撞成碎片。1840年,英国人用枪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中国开始了百年屈辱的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1856年,英法联军侵华
1860年,火烧圆明园
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1895年,《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辛丑条约》
……感悟历史 18世纪地球上两个当时最富强的国家就是这样在合作的道路上擦肩而过了,此后一盛一衰、一进一退,令人扼腕叹息。马戛尔尼访华的失败,不仅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未能沟通的结果,更是历史潮流席卷世界时的一个插曲。
它告诫我们:在面临挑战的过程中,应该多一份自我审察的觉悟,也应该多一份开放与包容的眼光。2.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下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
A.广州 B.漳州 C.宁波 D.上海
1.18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一些新兴资产阶级国家积极进行海外扩张,纷纷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试图把中国变为自己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市场。以下哪些国家是其中的代表( )
A.沙皇俄国 B.葡萄牙
C.英国 D.德国巩固练习CA4.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2/3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根据马克思之语,“帝国注定最后要……被打垮”的主要原因是( )
A.没有能够制止鸦片贸易
B.闭关锁国、故步自封
C.鄙视科技创新
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3.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封闭港口,固守疆域
C.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D.不许外国人来华AB